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第二十三章 師禮以待,老劉的弱點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鯨二歌 本章︰第二十三章 師禮以待,老劉的弱點

    正是劉備迷茫久了,如今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可以指點明路的人,當下便再度鞠躬道︰

    “備雖名微德薄,願先生不棄鄙賤,出山相助。”

    “備當拱听明誨,以師禮侍之!”

    他自認沒有二袁的聲望,沒有老曹的實力,唯有一顆赤誠之心,希望能感動秦。

    但秦聞此,卻是搖頭一笑,上前扶起劉備道︰

    “使君不必如此,今日一言,權且為謝使君當日來訪。”

    “自訣曹公之後,已心灰意冷,不能奉命!”

    劉備一听秦之言,心里就涼了半截,忙道︰

    “先生不出,如蒼生何?”

    言畢,頓時有些哀傷道︰

    “故知先生心中所想,然則當今天下諸侯混戰,百姓散亂,民不聊生。”

    “若為己故,實在不忍強求先生。”

    “但備每見百姓家破人亡,便覺心如刀割,彼等皆是我大漢子民,因我劉氏之過如此,備身為高祖之後,甚為愧欠。”

    “今見先生大才,備方知掃平天下,需廣納奇才,先生如此才干,豈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願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助備一臂之力!”

    “掃平亂世,還天下百姓一個安寧!”

    看著老劉頓時紅了眼眶,秦亦是心中一動。

    說實話,老曹和老劉各有風格。

    相較來說,老曹更為實際,心緒更為復雜,也更為直率,就是可惜猜忌心強。

    劉備就是那種你根本看不清楚本質的人。

    這種人歷來不受喜歡,因為你不知道他的真實想法。

    可相處起來你卻發現,再看不清的外表下,實則有一顆赤誠的心。

    怪不得能說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這等話語。

    想到此處,秦再度扶起了劉備道︰

    “使君不必如此,也罷,待吾思慮幾日!”

    劉備見秦沒有一口回絕,頓時轉悲為喜道︰

    “故知先生乃仁人志士,還望先生以百姓為重。”

    “但若是先生真不願出山,備亦不敢強求,只願先生常在左右,備能聆听教誨,便足所願爾!”

    秦聞之,並未回話,反倒微微一笑道︰

    “今日天氣晴朗,吾帶家小于此賞梅,不知使君與元直可願隨同前往?”

    劉備聞言,不知秦之意,不由看向了徐庶道︰

    “元直可願前去賞梅?”

    徐庶一听,便搖頭道︰

    “庶剛上任,軍中事務繁重,哪有閑心賞梅!”

    “主公亦是抽身而來,吾等一道返回便是。”

    “不過主公可否先行一步,待庶與子再敘幾句!”

    劉備心知徐庶這是要幫自己當說客,忙對秦行禮道︰

    “既如此,來日閑暇之時,再來問候先生,聆听先生教誨。”

    言罷,轉身牽馬而去。

    待得劉備離去之後,徐庶方才皺眉道;

    “吾見子方才已經意動,何故遲遲不應?”

    秦見狀,頓時冷笑道︰

    “徐元直你好大面皮,我前來之時曾言須得考察一番,再論出仕之事!”

    “何以如此急切,非得拉我下水?”

    徐庶見秦面色不渝,只得苦笑道︰

    “吾今投入玄德公麾下,自當為主薦才!”

    “庶知子乃奇才,今形勢如此,不得已而為之,子若怨便怨!”

    “庶來日親自上門,負荊請罪,如何?”

    他這一服軟,秦才點頭道︰

    “這還差不多,定要選點粗的荊條,不然抽著不痛!”

    而他話音一落,徐庶就是臉色一變道︰

    “真打啊?”

    秦微微一笑道︰

    “那是當然,不然何以贖罪?”

    徐庶也知秦歷來說干就干,當即只得一咬牙道︰

    “也罷,是我該打,子願打便打!”

    “但也不能白打,須得告知你方才為何不應?”

    秦見此,也不再說笑,只是悠悠道︰

    “因是心中有慮也!”

    徐庶聞言,不由想起之前剛出曹營之時,忙問道︰

    “子之慮,可是因當日所言使君身上弱點?”

    當日剛出曹營,秦就表明劉備身上有三大弱點,可惜被荀𨘥@蚨稀br />
    之後一路上他也沒有機會詢問,現在索性舊事重提︰

    “但不知是那三事,子試言,吾自可轉告。”

    秦自也不好隱瞞,索性直言道︰

    “若說此三事,元直恐怕也感受到了。”

    “一者,劉使君空有其志,並無其心!”

    听此一項,徐庶頓時眉頭緊皺道︰

    “何為空有其志,並無其心?”

    面對好友,秦也不隱瞞,邁步分析道︰

    “劉使君所志甚大,惜哉空有大志,卻無成大事之心。”

    “夫成大事者,須時刻胸懷天下,可劉使君卻沒有用心于此,只有志向,沒有目標!”

    “以曹孟德為例,其志初為大漢征西將軍,而後天下混亂,便一改前志,起兵征戰,力圖掃平諸侯。”

    “由此,方招募了諸多能人志士,為之所用。”

    “而劉使君,卻是渾渾噩噩,空有志向,卻無一目標,導致數年以來,顛沛流離,不得歸所!”

    徐庶听著,點了點頭道︰

    “確有此事,然則吾主卻以仁義為先,若有良輔,恰如子你方才之言,可解此患!”

    “此患是可解,今日一見,使君已有其志,自可成就大事!”

    秦也沒有反駁,繼續道︰

    “第一點可從外部解除,然則二三事,卻需使君自己解決!”

    “其人以仁義之名起家,所行之事也是仁義之舉,可因此已成羈絆,凡大事便要顧忌仁名,不得自由!”

    “故而這第二個弱點,便是劉使君不識大義,空顧仁名!”

    “我戰略之中,須取荊益二州,此二地有劉表、劉璋二人。”

    “若彼時顧忌仁名,則壞大事矣!”

    听到這話,徐庶便皺眉道︰

    “吾主仁義之人,如何只顧仁名,不知大義?”

    他就是因為劉備仁義才來的,若是現在認同了秦,豈不是否認了自己的想法?

    “由此看來,元直不如劉使君遠甚!”

    秦咧嘴一笑道︰

    “須知大義與仁名乃為魚與熊掌,難以兼顧!”

    “何為大義,乃以天下大勢為重,以朝廷社稷為重。”

    “何為仁名,禮記有雲︰上下相親謂之仁!”

    “當今天下亂世,諸侯並起,如何上下相親?”

    “恍若昔日使君三讓徐州,確實仁名遠揚,可元直想過沒有,因這三讓徐州,扯出多少戰亂?”

    “這其中有多少百姓死于戰亂之中?”

    “故而接收徐州,才是大義,才是以大局為重。”

    “讓徐州,納呂布,空有小仁,而失其大義也!”

    “正如武帝北伐匈奴,看似黔兵黷武,實則卻穩住了大漢強盛之基,開疆擴土,此為重大義而失小仁,功在當下,利在千秋。”

    “劉使君的問題,在于知曉萬民之重,卻因一仁名而被羈絆,不得行大義之舉!”

    “而你徐元直的問題,在于過于死板,不知變通。”

    徐庶听著,一時只覺腦袋被大錘敲了一下。

    在他的想法之中,劉備就是因為讓徐州,才讓他看重。

    可秦的說法,卻與這個時代的道德觀念相悖。

    但不可否認,秦的話語也很有道理。

    讓徐州真的是仁義麼?

    確實對士大夫階級而言,很符合儒家仁義的印象。

    可卻因此導致了後面的中原亂局。

    相較結果來看,確實是空顧仁名而不知大義!

    一時間徐庶無力反駁,只得沉聲道︰

    “那這第三個弱點又是何故?”

    他話一說罷,秦就開口道︰

    “關羽、張飛!”

    “劉使君者,成也關張,敗也關張!”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方便以後閱讀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第二十三章 師禮以待,老劉的弱點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第二十三章 師禮以待,老劉的弱點並對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