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四百六十七章 巡視馬場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高月 本章︰第四百六十七章 巡視馬場

    正月初十,蕭夏在十幾名馬政署官員的陪同下,來到了江都郡的馬場巡視。

    江都郡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運河兩岸,西部和東部的人口都明顯減少。

    去年蕭夏最急迫的大事情,並不是鹽政,而是養馬和駱駝,他從河西隴右帶回來三萬匹軍馬和一萬頭駱駝。

    怎麼養活三萬匹軍馬的一萬頭駱駝,就是一件大事了,駱駝好解決,用嫩樹葉和麥秸就可以了,關鍵是戰馬。

    朝廷先後支持他們七十萬擔上等牧草,當然,朝廷可以繼續支持他們牧草,可一旦戰亂爆發,運輸線路被掐斷,他該怎麼辦?

    蕭夏這幾個月一直考慮這件事,他必須想辦法解決三萬匹軍馬的生存問題。

    中原能養馬嗎?當然可以養,甚至比塞外更合適養馬,歷史上,蒙古人在中原圈了大量的牧場,宋朝、明朝都是在中原實施馬政,事實證明,中原養的馬比塞外馬更肥壯,但為什麼最後還是失敗?

    因為這嚴重違背了經濟規律,十幾畝地精耕細作,可以養活一家三口,十幾畝地用來養馬,一個人都養不活,明擺著種糧食更賺錢,那麼又有多少百姓願意種草養馬?

    軍馬又分戰馬和普通馬兩種,戰馬是能沖鋒陷陣的優質馬匹,普通馬是乘用馬,比如步兵代步的腳力馬。

    養這兩種馬的成本完全不一樣,普通馬一天的食量雖然大,一天平均要吃十二斤,但基本上是草,最多加一點點豆料。

    而戰馬不光吃草,還要吃糧食,一天至少吃五斤糧食,普通百姓一天才能吃多少糧食。

    後來發現馬吃黑豆更容易消化,黑豆可以先榨油,剩下的豆柏營養也好,也容易長膘,尤其種黑豆還能肥沃土地,比戰馬吃小麥更經濟,漢朝以後,黑豆開始大規模推廣。

    可就算這樣,養一匹戰馬也是非常吃力。

    哪怕草原牧民養戰馬也一樣虧本,雖然草原的牧草品質好,養普通馬匹吃草就行了,但戰馬不一樣,戰馬必須要用精飼料。

    草原是全民皆兵,每家都至少要養一匹戰馬,而草原上的農耕條件不行,給戰馬喂的精飼料,一般都是麥麩與豆子之類的東西,而這些都是通過互市貿易從中原等地區獲取的,是相當貴重的物品,牧民想多養幾匹戰馬也承受不起。

    胡人騎兵南下為什麼要搶糧食,不光他們自己吃,還要給戰馬吃,一場大戰下來,糧食都搶光了,中原餓殍遍野。

    所以養軍馬必須耗用大量土地種植牧草和糧食,中原推行馬政必然會導致人馬爭地。

    一旦馬和人爭地,除了元朝那種暴力強推養馬外,宋明漢人王朝當然是以民為本,馬政最後必然都以失敗告終。

    蕭夏要想在江南養馬,他就得另闢蹊徑,蕭夏特地詢問了南朝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結果發現南朝的馬政很簡單,南朝本身不產馬,但南方利用各種渠道買馬,比如走海路向遼東買馬,利用川甘貿易從河西買馬,牧草也是通過購買,再配上南方自產的黑豆,南方軍馬最多時也有幾萬匹。

    而蕭夏現在比南朝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他擁有江都郡,南方沒有那麼多平地建馬場,以圈養為主,導致戰馬的品質不高。

    而江都郡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江都的東面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地帶,只要解決戰馬所需的飼料和清水,江都完全可以養馬。

    當然不是緊靠海邊那種含鹽量極重的地方,含鹽量太高對戰馬身體有影響,必須距離海邊百里左右,土地含鹽量不高了,小河也很多,河水清澈,人畜完全可以飲用,有大片大片平坦的土地,蕭夏最初考慮這里作為軍屯之地,但最後還是決定用來養馬、養駱駝、

    大家可能會奇怪了,這麼大片平坦的地方,光照、水源也充足,為什麼人口不多?答案其實很簡單,這里是江淮,自古南北對峙,江淮就是戰場,戰亂之地不會有多少人口,尤其南北對峙三百年,江淮之地早已成為鬼域。

    “殿下,這里完全可以大規模種植黑豆啊!”一名官員感慨道。

    蕭夏點點頭,“我就是這樣考慮的,江南的州兵打仗不行,就讓他們負責農墾軍屯,在這一帶大量種植黑豆,徹底解決飼料問題,過完正月十五後,就開始集結一部分士兵北上墾田。”

    “現階段怎麼辦,還是購買嗎?”

    “暫時只能購買了!”

    這時馬政署署令王吉道︰“殿下,卑職還有一個建議!”

    “你說吧!什麼建議。”

    王吉是陳朝的馬監監令,毗陵郡人,養馬經驗豐富,蕭琳特地把他推薦給了蕭夏。

    “啟稟殿下,以前陳朝養馬是圈養,大量馬糞都是農民們爭搶的寶貝,後來馬監實施一項政策,以草換糞,農民就在河邊地頭大量種植牧草,這項政策剛開始效果很好,實施了三年,這三年陳朝就沒有再從遼東購買牧草。”

    “後來怎麼沒有實施了?”蕭夏又問道。

    王吉苦笑一聲道︰“因為戰馬越來越少,馬糞也大量減少,但這不是主要原因,原因是農民們發現養羊更實惠,用牧草養羊,羊糞肥地,牧草換肥就實施不下去了。”

    蕭夏點點頭,“現在牧草還種嗎?”

    “殿下去看看就知道了,在毗陵郡和吳郡最多,尤其是環太湖一片,全是牧草,養羊人家特別多,太湖的湖羊也最有名。”

    蕭夏沉思片刻道︰“這其實是個好辦法,把河邊的雜草換成牧草,大力發展畜牧業。”

    王吉笑道︰“吳郡和毗陵郡本身就有這個傳統,所以自古吳郡的羊,毗陵郡的牛就很出名,別的地方沒有這種傳統,需要官府引導,還有就是百姓勤勞吃苦,卑職覺得江南地區富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百姓勤勞。”

    蕭夏欣然道︰“我從河西帶回大量紫花苜蓿種子,這是最優質的牧草,正好在江南地區推廣。”

    眾人一路北上,很快到達第一個馬場,馬場方圓百里,是專門養戰馬的馬場,條件也是最好。

    這里養了一萬匹戰馬,以一條河為中心,河道兩岸種滿了紫花苜蓿,已經生根發芽,現在還沒有返青,冰雪已經融化。

    這時,遠處大群戰馬奔騰而過來,足有數千匹之多,氣勢駭人,數百名養馬民夫騎馬在兩邊控制。

    王吉笑著對蕭夏道︰“殿下,這樣的牧場我們一共有五座,還有一處騎兵訓練場,南到海陵縣,北到淮河,分布在這麼遼闊的土地上,想不到在沿海地區,還居然有這麼好的馬場。”

    “這邊還有農民嗎?”蕭夏問道。

    “當然有,之前總管府遷徙不少村落,主要向運河兩岸遷徙,在我們的要求下,還有幾千農戶保留下來,負責給我們種牧草、養馬。

    從今年開始,他們開始種黑豆,總管府給他們補貼,每戶每月三貫錢,加上他們養馬、除糞,種苜蓿,每戶一年掙六十貫錢肯定是有的。

    其實官府也不會虧,去年種黑豆榨的油,就足以補償給他們的補貼了,今年馬政署會提高黑豆收購價格,補貼就不給了,但他們實際掙得更多。”

    &nbsp本章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隋朝的棋局》,方便以後閱讀隋朝的棋局第四百六十七章 巡視馬場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隋朝的棋局第四百六十七章 巡視馬場並對隋朝的棋局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