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人退兵了,楚國人退兵了。”
城樓上大雍的將軍士兵們,紛紛高呼,搖旗吶喊。
剛才的戰斗不可謂不驚險。
楚國人有將近一千人登上了城樓。
那種時機,乃是鳳凰城丟失風險最大的時候,可他們挺過來了。
一位位大雍的士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阻擋住了楚國人的進攻。
柳小山長刀杵在地上,看著退去的楚國士兵,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
若不是心中那股信念支撐著,柳小山早已經倒在地上。
副將急忙來到旁邊,一臉擔憂,“將軍您沒事吧,有沒有受傷?”
副將一邊說著話,同時趕緊打量著柳小山身上,發現後者並沒有流血,心里才松下一口氣。
若是主將,在這個時候受了重傷。
那麼鳳凰城將會群龍無首。
可以說如今的柳小山,已經是一萬守軍的精神圖騰。
柳小山擺了擺手,喘著粗氣,“本將軍沒事兒,讓士兵們趕緊打掃戰場,把城樓過道清理出來。”
“不要影響下一次守城之戰。”
副將立刻領命。
柳小山看著那遍地的尸體,心頭頓時又有了一個主意。
“傳本將軍的命令,將楚國人的尸體,從城樓上給我扔下去。”
“讓楚國人遠遠的看著,進攻我們鳳凰城的下場是什麼。”
這一招不可謂是殺人誅心最高境界。
果然楚軍大營中,年輕楚帝以及數萬士兵,看著那一具一具尸體被無情拋下。
人人都紅了眼楮。
楚帝憤怒的拍打著馬背,“恥辱,恥辱,這簡直就是我楚國的恥辱。”
“他大雍憑什麼如此羞辱的對待我楚國士兵?”
“他們也是勇士,也是英雄,應該受到英雄應有的尊重。”
石敢當騎在馬上一言不發。
在他看來,失敗者是沒辦法向勝利者去索要尊重的。
戰爭就是這般的殘酷,只能說自家的皇帝還是太年輕了。
不過還好,有他們這群老將輔佐。
朝廷之內還有一幫可靠的文臣輔助。
諸多將領紛紛開口勸阻。
“陛下先回營帳吧,不要在這野外了。”
眾人的勸說起到了作用。
楚帝雖說很憤怒,但也知道今日已經收兵,無力再戰。
楚帝率先調轉馬頭,朝著大營走去。
與此同時。
柳小三正在狼吞虎咽,吃著火頭軍送上來的飯菜。
城樓過道上。
這正是柳小山的又一個高明之處。
讓自己和眾多將士同甘共苦,激發士兵們對楚國人抵抗的戰意。
一名副駕,坐在旁邊吃下一口小米飯,“將軍,我們的援軍何時能夠趕過來?”
此話一出,十幾個將領紛紛停下手上的動作,全都抬頭看著柳小山。
這件事情所有人都想知道。
柳小山搖頭,“本將軍也不瞞著你們,我至今沒有收到陛下的任何旨意。”
“更不知道援軍幾時才能夠趕到鳳凰城。”
此言一出,眾多將領的臉上都露出了一絲失望之色。
柳小山將這一幕全都盡收眼底。
“你們難道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嗎?”
听著這話,眾人臉上都露出一絲尷尬之色。
柳小山拍了拍其中一人的肩膀,“好了,我跟你們一起,哪怕是死也死在鳳凰城,絕不獨自苟且偷生。”
“還有,你們要對我們的陛下有信心。”
“從陛下回到宣國,他何時有做過讓我宣國百姓失望的事情。”
“如今陛下更是整個大雍的君主,他要考慮的事情遠遠比我們要多。”
“說不定我們正在死守鳳凰城,而陛下率領軍隊也在苦戰。”
“你們可不要忘記了,大雍的女帝,當初得罪了不少的國家。”
“這些國家真的會善罷甘休嗎?”
“萬一他們此刻也正在一同出兵作亂呢?”
話音落下,眾多將領神色一肅。
最開始提問的將軍連忙認錯,“將軍,我知道錯了,不管有沒有援兵到來,末將都會隨著將軍一同死守鳳凰城。”
其他將領齊聲說出這句話。
與此同時,鳳凰城將領們心心念念的皇帝陛下,此刻正率領大雍國的主力,橫掃梁國全境。
一只只分派出去的兵馬,不斷的攻城略地。
梁國的各座城池,根本無力阻擋。
許許多多的小縣城,望風而降。
林峰率領兩萬主力,已然兵臨梁國京城城外。
“明日正午之前,梁國皇帝若是不開城投降,立刻出兵,攻破梁國都城。”
“進去之後,梁國皇族之人,一個也不許放跑。”
“朕要將他們全部帶回巷子囚禁、關押,讓他們成為籠中的鳥雀。”
林峰目光堅定的下達著自己的旨意。
手底下的將領們分分點頭應允。
就在這時,不知是天意還是有緣,好幾名傳令兵同時進入大帳,分別向林峰匯報大軍戰報。
“好,如此一來,梁國也只剩下了這一座孤零零的都城,還沒被我們掌握。”
“想必梁國的皇帝還不知道這個消息。”
“墨玉洞,朕命令你替梁國皇帝,把這些消息傳遞一下。”
“朕想要讓他今天晚上睡不著覺。”
墨玉洞起身拱手,臉上帶著笑容,立刻朝大帳外走去。
想要將消息傳遞進入梁國,十分簡單。
只需要在城下射出一箭,把消息綁在箭矢之上。
梁國的守城將軍看到信件之後大驚失色。
知道事情重大,連忙轉身去向自家皇帝匯報。
梁帝看著將軍送來的信件,雙手止不住的顫抖。
他想過會敗,但沒想過敗得這麼快,敗得這麼徹底。
梁帝無力的癱坐在地上。
一旁的大臣以及侍衛們大驚失色,“陛下,陛下。”
“您可要保重龍體呀。”
梁帝滿臉的懊悔之色,語氣充滿了一股無力感,“保重身體,拿什麼去保重身體啊?”
“祖宗的基業,毀在了朕的手上,朕還有什麼臉面去面見先帝。”
很多大臣對視一眼,紛紛低頭不語。
現在已經就算是神仙,也已經難以止住梁國的潰敗。
一名大臣深思熟慮後,拱手開口,“陛下不如我們像大雍的皇帝求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