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陛下,這和當初講和的條件不同。”
林峰面向女帝拱手彎腰。
大雍當初同意接受宣朝質子,停止對宣朝的進攻,保留宣朝皇室。
現在自己來大雍成為了質子,女帝卻是變卦。
大殿中,不止林峰一人驚訝,就連大雍朝臣也驚訝萬分。
自家陛下這是怎麼了?
如此大事,事先也沒有開朝會討論啊。
女帝看著林峰,眼里露出戲謔,“什麼時候朕做決定,還需要你來質疑?”
“林峰,你不是說在大雍生活的很好嗎?”
“你不是說,都快忘記了宣朝的生活了嗎?”
“既然這樣,朕就廢了宣帝,立你為宣帝,也不用回去了,就留在大雍吧。”
女帝說完臉上似笑非笑。
林峰嘴角一抽,要不說女帝心機深沉呢,這種想法她都能夠想出來。
廢宣帝,立他林峰為帝,代表宣朝皇帝成為了質子。
宣朝人用不了多久恐怕就會忘記自己皇帝,從而滿滿並入大雍。
“罪臣懇請陛下收回成命。”
林峰深深一拜,他都能想到,這事要是傳出去,恐怕他林峰會被天下人恥笑。
借助大雍力量扳倒了自己父皇。
宣朝人也會唾棄他。
女帝笑著搖頭,“朕心已決。”
“即日起,你就是宣朝的皇帝,至于你父皇,自然是太上皇了。”
女帝就是要惡心一下林峰,當然她認為自己委也是在幫林峰。
那晚的事情,可不會輕易翻過篇。
女帝隨時都能夠感受到體內那股林峰的氣機。
“這個登徒子,嘴里沒一句實話,肯定是踫了朕。”
女帝頗有一股陰溝里翻船的感覺。
林峰抿嘴,知道事情不可改變,“罪臣謝陛下。”
這凶女人沒把宣帝殺了真就是謝天謝地。
林峰只能等實力強大再說。
這一刻,林峰很想擁有力量,被人擺弄的感覺真不好。
女帝看向百官,隨即宣布,“今年的中秋晚會開始。”
“這杯酒,朕敬諸君同心同力,讓我大雍國運昌隆。”
女帝起身舉杯,百官惶恐紛紛舉杯。
林峰也舉杯了。
他算是明白了,自己為什麼會坐在這個位置,原來是身份變了。
宣朝的皇帝。
女帝又舉杯,“這一杯,我們敬前線浴血奮戰的將士,望他們凱旋歸來!”
林峰沒有任何心思喝酒,不過也只能陪著喝。
他打定主意,一會兒就以酒力不勝為借口離開。
角落里。
姜雲升遠遠看著林峰,眼里的嫉妒都快要化成實質,成為女帝的男奴後就有這麼高的待遇嗎?
皇帝啊。
哪怕是在大雍作為質子,可名義上也是一個皇帝,就算是大雍的百官們見到林峰,後面也要象征性客氣一下。
陳丹同樣嫉妒,他想到了自己的父皇,那個老東西根本不配坐在皇位上!
“大晉的皇帝應該是我陳丹才對!”
林峰感受到有些刺痛的眼光,扭頭看去,正好對上姜雲升等人目光,前者微微一笑,高舉酒杯,遙遙敬酒。
“氣死你個龜孫兒。”
林峰內心暗爽,雖說自己這個皇帝不怎麼名正言順,可也算是皇帝了,姜雲升他們恐怕很想當,可當不上。
女帝注意到林峰和質子們的對視,她只是淺淺一笑,不作任何評判。
酒會進行的很順利,殿中舞女一批接著一批上來,百官十分盡興。
就在此時。
有官員起身,“陛下,時值中秋佳節,百官慶賀,又恰逢我大雍科舉揭榜,不如讓年輕人比一比詩詞歌賦。”
話音落下,官員們紛紛點頭,都覺得這個提議不錯。
女帝嘴角上揚,輕輕點頭,“善。”
“朕設點兒彩頭吧,各家公子小姐誰能拔得頭籌,朕給他賜婚。”
百官嘩然。
女帝陛下親自賜婚,而且還沒說賜婚對象,豈不是到時想娶誰都行?
不少大臣的目光看向天波侯,後者臉色很不自然,感覺自己被一群豺狼給盯上了。
林峰吃著羊肉喝著酒,一言不發,他知道自己的舉動都被女帝注意著,所以多喝酒,一會兒裝醉也不會引起懷疑。
林峰絲毫不擔心自己會真的喝醉。
三世為人,三世喝酒,對這種度數不高的米酒,林峰覺得自己能喝一大壇子。
墨江兩眼放光,扭頭看向小兒子,“玉石,一定要拔得頭籌。”
墨玉石雖說並不想娶天波侯的千金,可也知道老爹決定的事情自己改變不了。
皇上賜婚,想必侯爺不會拒絕。
墨玉石笑道“父親還不相信兒子的文采嗎?”
墨江沒有多說話,兒子有信心就好。
放眼當下朝廷,墨玉石雖說不是年輕一輩中武力最高的,可文采絕對是頂尖的。
墨江對自己兒子很有信心。
兩個兒子,一文一武,可以預想到,未來他墨家將會達到一種巔峰程度。
“陛下,臣乃是此次的探花郎,願意拋磚引玉。”
一名長相極為秀氣的年輕男子起身走出來。
百官看向他,眼里滿滿都是欣賞。
“不愧是探花郎,為人大氣勇敢,一身正氣讓人仰慕。”
“是啊,我記得上一位探花郎如今在北境當刺史吧?”
“探花郎長相俊美,倒是不知我家女兒能不能看上。”
……
很多人的討論都沒有刻意壓低聲音,探花郎本人听到這些話,心里很是高興。
第一個站出來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吸引全場目光,若是能夠引起女帝喊感,那就最好了。
女帝點頭,“探花郎願意拋磚引玉,那就開始吧。”
她說完目光瞥了眼林峰,眉頭一皺,怎麼一直喝酒?
女帝想了想決定不管,反正吟詩作對和林峰也沒關系,後者可能在武道上有點天賦,可文道不比武道,從小不培養,真不可能寫出好詩。
林峰感覺有些無聊,哪怕是馬上就要進行詩詞比對。
林峰三世重生,還沒有任何一世的世界,詩詞能夠比得上藍星華夏的。
老祖宗的詩詞,可真是有魅力。
探花郎手持酒杯,面露自信笑容,在大殿內緩緩走動。
“中秋清月慕今宵。”
“今宵亦慕天上月。”
“良辰不過十二時。”
“清月不知幾春秋。”
宮殿內,百官閉眼感受,話音落下那一刻,不少人睜眼,臉上露出的是感嘆。
“好詩!”
一名官員起身鼓掌。
“好詩,探花郎不愧好文采,好一個良辰不過十二時,清月不知幾春秋。”
一人起身鼓掌點評。
百官紛紛鼓掌喝彩。
女帝端坐上方,眼角余光看向林峰,發現他卻是沒有任何表情變化。
朕果然沒猜錯,林峰不懂詩。
女帝突然有了一個整人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