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村,周益民看到一群孩子正在趕麻雀。
不要小看麻雀,一兩只還沒什麼,但要是來一群,每天吃的糧食也是一個恐怖的數字。
听說,有些地方的麻雀是鋪天蓋地的。
……
“再過段時間,小麥就可以收獲了。”周大忠語氣中透露著喜悅。
雖然他進城工作了,但對村里的事也依舊關心。
首先,他的娘和弟弟、妹妹都還在村里。其次,有十六叔做榜樣,即便大家進城工作,也依舊和周家莊分不開。
那種出去之後,跟村里斷絕關系的人,估計也會惹十六叔不喜。
惹誰不喜,也不能惹十六叔不喜呀!
“十六爺爺!”那群小家伙涌上來。
周益民指了指羅大鵬︰“他帶吃的,今天找他去。”
“大鵬哥(老大)”那些小家伙听見羅大鵬有好吃的,都圍過去,小嘴巴亂七八糟地叫著。
羅大鵬︰“……”
喊周益民是十六爺爺,喊他是哥,頓時感覺輩分又跌了一層。
他有點郁悶。
不過“小弟”們都還在,他從車斗里拿出那袋麻花。
“一個個來,排隊,矮的在前面。”羅大鵬跟大家說道。等大家排好隊,開始每人一塊麻花。
麻花是油炸食品之一,外形呈鉸鏈形,故又稱“鉸鏈棒“。
最出名的,自然是天津的麻花,香、酥、脆、甜,在干燥通風處放置數月不走味,不綿軟、不變質。
在物資缺乏的今天,麻花在孩子心目中,地位相當高,跟後世的辣條有得一拼。
羅大鵬又過了一把當老大的癮。
周志明等人幫忙,將排污管等卸下來,搬到旁邊去。
“這又是什麼?”周志明有點搞不清楚。
“搞廁所的是這一堆,那一堆是建小雞孵化房的。”周益民說道。
給周益民蓋房子的人都一臉懵逼。
小雞孵化房?
什麼玩意?
面對大家一臉問號的情況,周益民只好解釋︰“簡單說,就是將雞蛋孵出小雞的機器和房子。我們村沒有電,所以我打算建個孵化房,人工孵化。”
“啊!還能這樣的嗎?”所有人震驚。
感覺三觀碎了一地。
傳統觀念里面,只有母雞才能孵出小雞,忽然听到人工孵小雞,委實將他們震得三觀俱碎。
“可以,甚至比母雞的成功率還要高,更快。”周益民說道。
他可沒說大話。
母雞孵小雞,總得離開吧?總有不在的時候,那麼,肯定會影響小雞孵化的效率。另外,母雞也不知道哪只蛋是好的,哪只是壞的,有沒有受精等。
“說白了,孵小雞就是看兩個要素,第一就是溫度,模仿母雞孵小雞的溫度。第二就是通風排氣。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雞蛋也是要呼吸的,跟我們人一樣。”
說完,周益民看到大家還是一臉茫然的樣子,不再解釋。
“算了,听不懂的話,你們按照我的說法去做,到時候就會有小雞孵出來,不必擔心。”周益民說道。
得!見周益民這麼說,大家也就不再問。
確實,他們真的理解不了,解釋也沒用,必須親眼看到不用母雞也能孵出小雞的事情發生,才會相信。
再說了,人家益民是知*識*分子,懂的比他們多很多。
或許,還真有辦法不用母雞孵小雞。
就像太陽灶,不用燒柴,不也把水燒開了嗎?
還有壓水井,隨便搖幾下,地下水就被搖出來。一個月前,要是有人跟他們這麼說,他們都會覺得那人是瘋了。
回到屋里,周益民將之前1元購的五常大米扛進去。
“家里吃的還多著呢!”奶奶跟周益民笑道。
親孫子生怕他們兩老吃不上好的一樣,總往家里搬細糧、肉、油等。
“奶奶!這次的大米不一樣哦!听說,以前是貢米,皇宮的那些人吃的。這次,我們也嘗一嘗。”
老太太一听,也忍不住靠過來,伸手去捉了一小把,放在手心。
她一看,頓時點頭︰“嗯!確實是難得一見的精米。”
至于是不是貢米,她不知道,也沒見過。但米的品質好不好,她一看、一摸就知道。
不久後,老支書他們听到消息,也過來了。
“小雞孵化房?怎麼弄?”老支書也震驚。
要不是提出這的是周益民,他絕對是不會相信的。
之前,他們還以為,周益民會弄小雞回來養。沒想到,小雞都是靠自己孵的。
“你們先蓋個房子出來,不用很大,幾平米的就足夠了。後面具體的布置,我會搞的。到時候,你們就按照我說的辦,給孵化房供熱。”周益民說道。
他會在孵化房里面布置熱水管,只要燒熱水,就能為孵化房提供溫度。
主要是鋪設熱水管比較容易控制溫度,周益民才這麼干的。
“行,有什麼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