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皇兄∼小兕子,叫皇兄,叫了皇兄就給你吃,來,叫皇兄∼”
李治滿臉哀怨。
“皇兄∼”
“小兕子,听話,叫皇兄,叫了皇兄讓人給你做好吃噠∼”
“皇∼兄∼”
這一生,充滿打工人哀怨氣息的叫聲,自然也不可能是只有五個月不到的小兕子發出的。
李承乾回頭,斜睨了一眼正一臉哀怨的模樣,看著自己的九弟李治。
“皇兄,你換個人吧,臣弟,臣弟真的撐不住了啊!”
李承乾輕笑一聲,什麼都沒說。
內心卻是冷笑,別人不清楚你稚奴有幾斤幾兩,你皇兄我如今可是穿越者,還能不知道你唐高宗的本事?
李承乾不搭理他,依舊手中用小玩具逗弄著正揮舞著小手,咿咿呀呀的小兕子。
這小丫頭最近精力似乎越發旺盛了。
已經能夠翻身的她,更是開始學習起了攀爬,讓長孫皇後和負責的宮女,頗為提心吊膽。
不過,被太醫說“天資充盈”“根骨健碩”的小兕子李明達,卻是在自家太子皇兄這里犯了難。
口中除了發出呼呼呼的聲音,卻是依舊沒能讓這位不死心的皇兄滿意。
這邊太極殿兄弟妹三人正進行著日常的“無視與祈求”,一陣腳步聲中,王德便是帶著戶部尚書封德彝,和禮部尚書唐儉走入殿中。
兩人行禮。
“敢問殿下,尋老臣來,可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唐儉試探的問道。
李承乾將逗弄小兕子的撥浪鼓,塞到了後者的小手之中,這才終于從摸“魚”的空閑中,恢復到了大唐儲君的狀態。
干咳兩聲清了清嗓子。
“唐尚書,這貞觀五年即將年末,算算時間,各國朝貢的日子,也該快了吧?”
唐儉頷首︰“是的殿下,目前暹羅、新羅、吐蕃、象雄四國的使者已經抵達長安四方館,另外林邑,交趾,薩珊波斯等幾個朝貢國也都已經有使節抵達大唐,正在趕來長安的路上。”
李承乾點了點頭,隨後卻是淡淡一笑。
“他們朝貢的東西,想來應該依舊如同往年那般吧,不是什麼奇石珍草,就是什麼珍禽走獸。禮部可是又準備了一堆好東西作為回禮?”
唐儉神色一僵,什麼意思?
李扒皮這是又打起了朝貢國的主意?
他急忙拱手︰“殿下明鑒,自前兩年朝貢之時,殿下您削減了朝貢回禮的開支,臣等就陸續的已經將回禮砍去了不少,如今也不過是一些綾絡絲綢,玉器瓷碗......”
“哼!綾羅綢緞就不是錢?玉器瓷碗就不是錢?!”
李承乾頓時不滿的冷哼一聲,眼神一橫,看向了一旁一直戰戰兢兢不敢吭聲的封德彝。
“密國公,你跟我們的唐尚書講講,他口中的不過綾羅綢緞,玉器瓷碗,在薩珊波斯和阿拉伯能賣多少錢?!”
封德彝拱手︰“啟稟殿下......”
“跟他說,跟他說!你跟孤說什麼!”
封德彝又趕忙轉頭對著一旁的唐儉拱手︰“唐大人,有所不知,如今絲綢之價,于外邦權貴而言,完全可以說是有價無市!”
“吐蕃高原之上,諸國權貴和部族首領,因戒日奴貿易而得了大量錢財,雖說多有采買我中原珍奇,如鐘表,瓷器,琉璃制品,還有茶葉,羊毛紡織品等等。”
“但更多的消費,卻是在絲綢之上......”
如今大唐官員的整體業務水平都是非常出色的,封德彝被李承乾點名,不清楚太子是否有考校他的意思,封德彝卻也是侃侃而談。
盡力表現。
“如今由于太子殿下下旨鼓勵官營和民間絲綢行業,加之我大唐提花機及紡車的改進,絲綢如今也已經非前朝,甚至武德之絲綢。”
“分為綾、羅、綢、緞四種”
“綾因質地輕薄,光滑柔軟,且官營制衣坊所作朝廷賜予官員的睡衣多有褒贊,因而民間文人雅士,或商賈豪強多喜此物,如今一匹上等綾布,作價至少三百貫!而外商采購價則更高,出關關稅高達兩倍,也就是說,一匹上等綾布,外商采購所需九百貫.....此乃低價。”
“至于他們賣多貴......今年從阿拉伯經商返程回歸的姑臧李氏商會,便將那絲綢賣到了同等黃金的價格,拋卻關稅和商稅,至少獲利一百七十萬貫。”
見他撫須還準備把其余“羅”“綢”“緞”三樣的市場情況講述一遍。
李承乾便也阻止了對方,似笑非笑的看著一臉尷尬又不知所措的唐儉。
“殿下,臣......懇請殿下給臣一個明示,我大唐禮儀之邦,總是要回禮的吧?”
李承乾不由笑著搖頭。
卻是端起面前的茶盞,抿了兩口,而後服侍在一旁的太監孫義,便將此前就有人從皇家銀行那邊送來的幾疊東西,用托盤呈遞到了唐儉的面前。
“殿下,這是.......紙幣?”
唐儉一眼便是認出了那托盤之上的東西,或者說,大唐朝堂之中,只要是能夠在這太極殿朝會之中的,便不會有人不認識。
盡管這種東西,並未在民間發行。
但從當初皇家銀行剛成立開始,所有人就曾從這位殿下的口中,不止一次的听到過,要發行紙幣的事情。
只不過,受限于當時相關專業人手短缺,以及銀行業務繁瑣,需要時間捋順,以及國內儲備黃金白銀不足等原因。
便改用了發行唐金幣,唐銀幣等珍貴金屬貨幣作為民間大宗交易的替代品。
如今李承乾再次拿出來這些東西,其中目的自然不必多言。
“殿下,您的意思是說,回給那些朝貢國這種紙幣?”
唐儉皺眉沉吟著︰“可這便是給了他們紙幣,那他們也必定會在離開大唐之前,將紙幣全部在大唐花光啊,這又是圖什麼呢?”
李承乾翻了個白眼。
“唐尚書啊唐尚書,你個是不是在禮部待的久了,腦袋就不能活泛一點嗎?誰說這紙幣就只能用在發放朝貢之上呢?”
“若我大唐宣布,從貞觀六年起,與周邊各國互市或是朝貢,交易都使用這種紙幣,你說他們是從還是不從?”
“甚至于,今後他們想要進口采買我大唐的東西,直接給我等金銀,我大唐還不收,必須去銀行將金銀換成這紙幣,才能繼續交易.......是我大唐需要他們多些,還是他們更需要我大唐啊?”
李承乾的話語,讓唐儉的眼楮逐漸明亮起來,似乎想到了些什麼。
見李承乾神色淡然,卻又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想多了。
猶豫再三,不由開口試探︰“殿,殿下.......您莫不是還準備從這些朝貢國身上,做些什麼文章?”
李承乾挑眉,原本還有幾分不耐的神色,似多了幾分興趣。
“哦?唐尚書何出此言吶?”
見李承乾這副表情,了解他的唐儉內心已然是確定了個七分八分。
心中不由嘆息一聲,感嘆大唐周邊鄰國,攤上這樣一位大唐儲君,活該了你們倒霉。
表面上卻趕忙拱手行禮。
“下官斗膽,揣測天意!”
他深吸一口氣︰“殿下既然決議讓朝貢國與我大唐交易,改用這紙幣,其中目的就絕不單單會只有這些心思,殿下想來思慮甚偉,常有長久之計,下官繆見......殿下怕是盯上了那些朝貢國手中的金銀吧?”
他小心抬頭,便正巧和李承乾那雙贊賞的眸子對視到了一起。
“哈哈哈,唐尚書啊唐尚書,你這不挺聰明的嘛∼以後既然有本事,就該多多為朝堂分憂才是,禮部好歹也是六部之一,外事更是需要禮部著手安排,唐尚書當明,能者多勞才是∼”
能者多勞......
唐儉不由謹慎的瞥了一眼,此刻還在那龍案邊上的桌案前,埋頭與一堆文書奏本戰斗的晉王殿下。
太子殿下,對晉王殿下期望甚大啊......
一旁,見唐儉得到太子這般夸贊,封德彝卻是忽而沉吟開口。
“殿下,那若是朝貢國之中,有人對我大唐陽奉陰違呢?如今我大唐雖說國力強盛,兵甲良多,但須知蟻多食象,如今我大唐對周邊朝貢諸國也有不少倚仗......”
“密國公是想說那林邑吧?”
李承乾哼了一聲。
封德彝拱手︰“非單指林邑,林邑王範梵志雖自負甚大,自覺林邑之地山高林深,在當地又頗有手段,因我大唐大量進口林邑之稻米而多有無禮之言,但如今我大唐對另外如暹羅,交趾之地亦有大量藥材進口所需。”
“如今恰是我大唐人口倍增之時,糧藥皆為重中之重.......”
“哼!”李承乾口中發出一聲冷笑。
“既然不願遵我大唐宗主之命,那這朝貢之臣心自也是無稽之談!”
李承乾抬起手,將一份朝中已經很少看到的羊皮卷軸,讓孫義送去對方手中。
“此乃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給孤送來的最新信件!你們二人且看看吧”
唐儉和封德彝湊到了一起。
然而,當他們只是看到卷軸之上開篇的內容,便瞬間皆是倒吸一口涼氣。
“天竺之糧!?”
“這......”
兩人都是面面相覷,一臉難以置信的看著這份卷軸之上的內容,松贊干布竟然這麼大的動作,已經在戒日王朝那邊搶佔了一大片適合耕種的土地。
甚至已然完成了一季糧食的收割!
“如今廣州府那邊大型海船雖依舊未能成規模完工,但諸多本就有著底子的造船作坊,卻已經具備了大量建造中型海船的能力。”
“楚王給孤來信,說如今廣州港已有不少想要出海闖蕩的年輕人,孤已經同意派遣部分登州海軍人手,教導這些人遠洋航行,打仗暫且不需要他們,但從南洋與天竺運糧......不正是極好的人手嗎”
唐儉和封德彝深吸一口氣,李承乾卻是沒有停下的意思。
繼續侃侃而談。
“如今父皇已對劍南道以南六詔夷民,有了不錯的進展,六詔之民雖生活在蟲蛇毒瘴之地,但亦有安居樂業之心,我大唐采買交趾、暹羅之藥,令這些懷有疑心之外奴得償利之口,為何不能換此等富民一方之利于南六詔之土?”
“交趾、暹羅之夷民之心多有往復,然六詔自我華夏秦漢之時,便有通我中原之禮,雖之後亦有往復,比之交趾,暹羅之輩,更可為我大唐之南境順民!”
李承乾笑著說道,眼眸中帶著亮光。
“寧予南民,不予外奴!紙幣互商之事,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