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4︰獨行文壇

第216章 神對手VS豬隊友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長夜風過 本章︰第216章 神對手VS豬隊友

    不一會兒,張潮和其他人也都來到了演播廳。一力推動“代筆門”的幾個人雖然在網絡上對張潮劍拔弩張,但此刻面對面,卻顯得尷尬,反而是張潮從容很多,一一和他們打了招呼。

    不過方老師、土摩托等人顯然也多是第一次見面,彼此之間的尷尬並不比面對張潮時更少。

    主持人汪玲玲也來到了現場,和所有嘉賓都打了招呼。她主持過多個文化、綜藝類節目,最有名的便是《綜藝大觀》和《第十放映室》。

    現場的編導和張潮、方老師等人交代了上場的走位和直播的流程以後,就讓台里的化妝師給幾人上個簡單的電視妝,又給他們胸口別上姓名牌、領口夾上無線麥,就算準備就緒了。

    方老師看著場上的椅子,幾次欲言又止。自己這次為了顯示“單刀赴會”的勇氣,特意交代不讓司馬北跟著;沒想到在現場,“單刀赴會”的人卻成了張潮了。

    “臨時加塞”的蓮岳、土摩托、平克等人,雖然他也有所耳聞,但是見面卻還是第一次。雙方在張潮“代筆門”事件中的立場一致,卻沒有事先溝通過。

    無論是彼此的熟悉程度,還是現場的氛圍也都不允許他們多聊。他心中一直隱隱縈繞著的不安感,此刻被放大了,但是選擇臨陣退縮,又不是他的性格能容忍的。

    2006年7月15日,星期六,早上11:00,CCTV10《人物故事》欄目特別直播“走近作家張潮,解開成名之迷”正式開始了。

    主持人汪玲玲在做了簡短的開場白以後,就介紹起現場的嘉賓;被點到名字的嘉賓一一起身,向觀眾致意,只不過張潮這邊就顯得格外形單影只︰

    “坐在我左手邊,只有一個人的,就是最近這場風波的核心人物,青年作家張潮。”

    台下掌聲如雷。

    “坐在我右手邊的,分別是美國分子生物學博士、科普作家方老師……自由撰稿人蓮岳……傳媒人平克……專欄作家土摩托……記者南風……作家常平……大學教授、文化學者劉鈺女士。”

    台下掌聲稀稀落落。

    電視機前的不少觀眾都皺起了眉頭。一位天津大爺本來要去獅子林橋跳水,硬是被孫女拉著一起看直播,這一開場他就對孫女道︰“介不是欺負小孩兒嘛?一幫幾十歲的人,還要不要點臉了!”

    而張潮書迷最多的粵省,不少年輕人都摔了手里的遙控,和同伴一起罵道︰“丟雷……�袚n  br />
    就連被請到現場的觀眾都有點小小的騷動,但好歹有編導控場,倒不至于在方老師這邊人起身的時候喝倒彩。

    方老師心里一陣煩悶,不豫之色已經掛相了;而張潮無喜無悲、面若平潮。

    這是他反擊的第一步——“強弱易勢。”

    對圍觀者來說,同情“弱者”是一種普遍心理。方老師之所以能打假一打一個準,一方面是對方確實是“假”;另一方面,是他始終揪準了那些在學術界位高權重的人打。

    他把自己塑造成一心打假的“獨行俠”,並且一直在“螳臂當車”。那麼在旁觀者看來,他是以渺小的個體挑戰巨人,自然帶有一種悲壯的意味。這種“以弱擊強”的形象,為他在輿論上贏得了極大的寬容度。

    方老師對今天CCTV直播的預想也是他一個人挑翻張潮在內的國內中堅作家群。結果現場一看,反過來了,是張潮一個20出頭的青年,獨自面對他們所有人的攻擊。

    所以現場的張潮看似是“弱勢”的一方,但在大眾輿論上,其實“強”得可怕。

    不過現在對方老師來說,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主持人汪玲玲介紹完嘉賓後,並沒有多做煽情,而是很干脆地就把舞台讓給了他們。她把先發言的機會給了張潮,問道︰“張潮同學,對于網絡上的種種質疑,你有沒有什麼想澄清的?”

    張潮微笑道︰“那太多了,我怕等我澄清完,節目都快結束了,對面幾位老師都講不了幾句話,這央視演播大廳不白來了嗎?所以我還是想先請對面的方老師,還有其他幾位老師

    ——對不起,你們人太多了,我記不住名字——先說說你們最主要的質疑點是什麼?既方便排序,也方便合並同類項,給觀眾們節省時間。”

    張潮說完,坐在方老師左側的蓮岳就面色不快起來,但奈何主持人汪玲玲轉過來先問了方老師︰“方老師,既然張潮同學這麼說了,那您先來講講看。”

    方老師顯然沒有注意到從身旁和身後射來的幾束不友好的目光——當然,注意到了他也不會在乎——他用他那特有的嗓音問道︰“你現在也只有21歲,怎麼能寫出像《少年如你》《蝸居》這樣成熟的作品?特別是《蝸居》,完全超出了你的閱歷範圍。天才也是有成熟的過程,哪怕石頭里蹦出來的孫悟空,也要去菩提祖師那里學習道法後才有本事大鬧天宮。”

    不得不說,不管方老師人品和立場如何,他粗糙暗啞低沉偶爾還幽咽不清的聲線實在太有戲劇效果了,沒有听過他聲音的觀眾都被嚇了一跳,加上三角眼、禿腦門和過于方正的頜角線——這放哪部電影電視劇里,都是妥妥的反派。

    準備去跳水的天津大爺徹底不想走了,看著電視里方老師拍著大腿就罵道︰“介你嘛一看就不是個好人!”

    許多看過周星馳電影的觀眾,不約而同想到了《九品芝麻官》里貪官三堂會審戚秦氏的場景。

    張潮含笑點頭道︰“方老師提出了一個關鍵質疑,其他幾位有沒有你們認為更重要的質疑點?如果沒有,我就先回答方老師的問題了。”

    “慢著,我有!”開口的正是蓮岳。

    主持人汪玲玲忙道︰“看來蓮岳老師有不同意見,請講。”

    他有點負氣地道︰“大家好,我是蓮岳,也是中國質疑張潮‘代筆’第一人,我在心浪的博客請大家多關注,我每個星期都會更新……”

    汪玲玲不高興了,連忙打斷道︰“蓮岳老師,還請您直接一點。”

    蓮岳意識到自己被方老師受到的“禮遇”氣糊涂了,連忙收斂話題道︰“……我認為張潮最先應該回應的是,他一個住校的高三學生,怎麼能多次在深夜更新文章。那個時間段,他應該在寢室睡覺才對!這是常識!”

    張潮同樣含笑點頭道︰“蓮岳老師的這個質疑也很有力度,我到底該先回答哪一個呢——其他老師沒有了嗎?”

    “我也有!”坐在“質疑方”第二排唯一的女性劉鈺開口了,不等汪玲玲講話,她就開口道︰“張潮,你不覺得你應該先解釋一下為什麼你成績一下降、寫作就出名了麼?你和你父親到底是什麼關系?”

    一句話問的現場哄堂大笑,張潮也無奈地道︰“最後這個問題我必須優先回答——我和我父親是父子關系。咱們這是CCTV直播,不帶這樣講倫理哏的。”

    劉鈺鬧了個大紅臉,不過還是強硬地道︰“你知道我說的意思——我的意思是,你父親是不是給你代筆了!”

    張潮回答得很干脆,就兩個字“沒有”。不等劉鈺繼續發問,其他幾人就急匆匆地開始搶奪起發言權來——

    “你說沒有就沒有?你怎麼證明?”

    “張潮,你先說說你上燕大、燕師大,同時讀本科和碩士兩個學位,這麼荒謬的事情是怎麼發生的。”

    “你這算什麼質疑?他那是有部委文件的,雖然是80年代發的,那也是有法律效力的——我想問的是,你還寫了一個話劇《窩頭會館》,雖然知名度沒有其他作品高,但對老BJ的味道還原得非常純正。你一個福海人,不是你爸代筆,怎麼寫得出這種劇本?”

    “他是福海人,他爸不也是福海人?你這叫什麼問題。看我的——張潮,你的創作速度太快了,我統計了一下,兩年多時間你已經寫了100多萬字,而你老師于華十年都憋不出50萬字來——我合理懷疑你不僅有代筆,而且是代筆團隊!”

    “代筆團隊?你這想象力也太豐富了,給他代筆的要有他爸爸以外的其他人,早就跳出來承認了,名利雙收啊!”

    “給他代筆的要都是他的親戚呢?比如他媽媽,他叔叔,他舅舅……這是一個造假家族啊!”

    “別丟人現眼了,還造假家族。你擱這寫科幻呢?”

    “你說的就有理?你不丟人現眼?高中生半夜溜出去網吧上網很奇怪嗎?不信你今天晚上就去網吧瞅一眼,烏央烏央的都是半大小子,你敢保證里面就沒有高三學生?”

    “可拉倒吧!你們都听我說……”

    “憑什麼听你說?你老幾啊?”

    “我中國質疑張潮‘第一人’啊!沒有我那篇文章,你們今天能上CCTV?”

    ……

    幾人的分歧越來越嚴重,幾乎就是在現場吵了起來。尤其是其中沒有上電視節目經驗的撰稿人、作家,幾乎忘了這是在直播。

    主持人汪玲玲哪見過這種場面,幾次向現場的導演眼神詢問要不要由她來控制一下場面——導演只是一擺手,表示你不要多事,然後繼續指揮攝像機對準方老師這邊,偶爾把鏡頭切換到張潮。

    方老師是唯一沒有參與爭吵的人,只是臉色鐵青;而張潮則是一臉無奈,似乎沒有預想到這個局面的出現。

    這是張潮反擊的第二步——“稀釋話語權”。

    讓蓮岳、土摩托等人前來是他給節目導演出的主意,並且“善意”地提醒節目組,一定要告訴這些額外受邀的嘉賓,不要向媒體透露消息,否則方老師一不樂意退出,那直播可就黃了。

    導演一听可太有道理了,光是張潮和方老師兩個人對噴有什麼意思?來一群人和張潮對噴收視率才有保障嘛!果然這些嘉賓吵起來以後,收視率蹭蹭蹭往上漲。

    普通采訪、專題采訪、錄播節目、現場直播,影響力是有區別的。這些嘉賓都是吃傳播這碗飯的,一听能上CCTV的直播,哪里還會向外界透露一星半點,都是到了現場才知道自己不是方老師的唯一伴侶,內心不免生出了怨懟。

    可對方老師來說,這些人一來,彼此又不熟悉,還特別會搶話,一下子就攤薄了自己的發言時間,也稀釋了自己的觀點密度。

    關鍵他們還內訌起來。方老師此刻耳邊鬧哄哄的,真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意思。

    當然,現場吵架也是要有限度,導演指揮主持人汪玲玲,精確在幾人翻臉之前截停了他們之間的對話︰“各位,各位,先听我說一句好嗎?”

    主持人講話還是有份量的,幾人氣呼呼地陸續閉上了嘴。汪玲玲道︰“我們是現場直播,大家一定要注意說話的分寸,有不同意見可以好好商量。”

    這時記者南風說話了,在電視台跑過多年現場的他最先反應過來,對眾人道︰“主持人說的對,大家保持風度、保持風度。還有,不要上了張潮的當,我們要是吵起架來沒完沒了,他就不就得便宜了嗎?……”

    沒等南風把話說完,張潮就接過來道︰“各位老師誤會了,其實我特別想好好回答各位老師的問題。既然剛剛各位沒有取得統一的意見,那麼能不能由我來總結一下各位問題的共同點——你們都相信我有一個藏在幕後的‘代筆者’或者‘代筆集團’,我的作品是由他或者他們創作的,所以我必須證明我的作品是由我自己創作的是嗎?”

    坐在張潮對面的七人互相交流了一下眼神,除了方老師,幾乎都不約而同地點了點頭;唯獨方老師本能地覺得不對勁,但是一時半會又說不出來——這種感覺自從他對上張潮以後,已經有過多次了,感受只能講糟糕極了,就像蒙著行走在地雷區,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踩到一顆。

    但是其他人是不想等方老師點頭的,蓮岳馬上開口道︰“是的,你必須證明那些作品是由你自己創作的。”

    張潮點點頭,不急不緩地說道︰“我也同意方老師、蓮岳老師以及各位的看法。不過我想請問各位,一個作家,應該如何證明作品是由自己創作完成的?標準是什麼?或者換一種說法,我要拿出什麼東西來證明這些作品是我自己創作的?”

    其實當張潮問完第一句話的時候,方老師就敏銳地察覺到他要干什麼的,但是沒等方老師開口,張潮就把後面的兩個問題拋出來了。

    看到問完問題的張潮嘴角若有若無的笑意,方老師腦子一懵——壞了,被張潮偷換概念了。

    是的,這就是張潮的第三步反擊——“偷換概念”。當然,這里用“偷”不太準確,因為張潮是光明正大征得對方同意以後,把“證明你爸爸不是你的代筆”,換成了“證明你的作品是你自己寫的。”

    證明“我沒做”和證明“我做了”之間的難度差距,可謂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關鍵張潮還擊中了之前絕大部分人的盲區——憑什麼蓮岳、方老師可以只提出質疑讓張潮自證,而不將自證成立的標準一並提供?

    這是因為所有人都覺得作家創作是一件非常個人化的事情,具有高度的隱私性,只能憑作者的自覺和讀者的信任,自證難度極高,近乎于不可能。

    但當張潮把這個問題拋給方老師、蓮岳等人以後,他們陷入了兩難——如果說“不能自證”,那前面的質疑自然就成了笑話;如果說出“如何自證”,那標準是否能被大眾接受是一回事,至少張潮就可以按圖索驥來提供“證據”了。

    當然,他們也可以說“你先自證再說,成不成立由我們判斷,標準不能告訴你”——估計沒有一個敢說出這麼不要臉的話。

    這三步走完,張潮內心才真正松了一口氣。

    前面的“強弱易勢”是為了讓把方老師和其他幾人捆綁成一個意見表達上的整體;“稀釋話語權”,是讓方老師個人沒有機會形成對張潮的連續追問;最後的“偷換概念”,則是利用對方對直播影響力的渴求制造分歧,打亂幾人的思路,用其他六個人的意見把方老師一個人裹挾走。

    如果是方老師自己,那肯定不會給張潮這個機會,一定會死揪著“父親代筆、父子相隱”這個邏輯和其他細節持續追問,那張潮就只會陷入無限自證的被動局面當中。這種情況,在很多人眼里看來,即使事理和邏輯上說得通,因為太罕見,也會被認為是一種狡辯。

    到時候真就成了“信者恆信、疑者恆疑”的篩粉行為了!

    而且張潮這次不僅是要證明自己,而且要把所有髒水都甩干淨!

    所以張潮從媒體喊話問方老師自己能不能多請幾個人開始,就是要給他安排一群豬隊友,避免出現自己和方老師一對一的局面。

    而蓮岳等人也不蠢,看到張潮如釋重負的表情以及方老師黑得像鍋底的臉色,立刻反應過來了,一時間都陷入了慌張和沉默。

    當著CCTV10直播的鏡頭,把剛剛說出去的話吃回去,他們還沒有那個勇氣。

    還是方老師比較沉著,知道這時候不能長時間冷場,思考了片刻就開口道︰“作家自證雖然難,但是並非沒有辦法。比如有些作家有親筆寫的手稿,還有作品總是有各種‘創作痕跡’的,比如各種增刪修改。

    只要作品是自己寫的,那他一定能如數家珍地把這些地方都指出來。怎麼樣,你有這樣的證據嗎?”

    (兩章合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2004︰獨行文壇》,方便以後閱讀重生2004︰獨行文壇第216章 神對手VS豬隊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2004︰獨行文壇第216章 神對手VS豬隊友並對重生2004︰獨行文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