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張潮。我從事文學創作時間2年半,平時的愛好是籃球、音樂……”坐在講台上的張潮說完開場白,就覺得背上一緊,連忙接著往下說道︰
“這次有幾位同學選擇我還有我的作品作為畢業論文以及課題的研究對象,我既榮幸又惶恐。坦白講,我不怕批評家挑刺……”台下的同學發出一陣悶笑聲。
“不過我挺怕各位同學的尖銳觀點。雖然說被誤解是作家的宿命,但是我還是想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所以答應了孔磬冬老師,來和大家進行交流。”
“我目前已經完成並公開出版的作品,包括三部長篇《少年如你》《蝸居》和《消失的愛人》,兩部中篇《少年的巴比倫》《你的名字》,一本雜評《暗流集》,以及若干散文、文藝評論等,但並不是我創作的主流,就不一一列舉了。整體來說,我還是一個作者。”
“俗話說‘蘿卜快了不洗泥’,2年半時間寫了這麼多,難免有粗糙之處。相信大家在細讀時,多多少少都會感受到時間對我施加的巨大壓力……”
此刻張潮,正坐在燕大中文系的大階梯教室里,對著200多位同學以及十幾個老師侃侃而談。他的頭頂上方拉了一條橫幅︰
青年作家張潮創作心得匯報交流會
孔磬冬告訴他今年除了中文系有2個本科生把他的創作作為畢業論文研究對象外,還有1個當代文學研究課題,以及1個傳播學的學生,也把他當成了研究對象。
听完張潮頭都大了,恍惚覺得2年前港島嶺南大學的徐子東那番話在耳邊回蕩——“天底下有幾個中文系有機會讓學生這麼近距離觀察一個將來可能名留文學史的作家是如何學習、成長的?”
到頭來還是擺脫不了“被研究”的命運!
既然抗拒不了,那就是享受吧!所以張潮答應了孔磬冬在畢業前舉辦一個創作心得匯報交流會。不過能來听的僅限于燕大中文系、新聞與傳播學院等有限幾個院系。
張潮向同學詳細介紹了自己創作這些的時間背景和心理,以及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做出的妥協與調整。
這部分介紹大概持續了1個小時,可謂事無巨細,言無不盡。
接下來的時間是自由交流——其實就是學生或者老師提問。雖然都算得上“同門”,但是不少問題卻是十分刁鑽。
比如一個中文系大四的女生就問道︰“我注意到你的作品里,性描寫的篇幅和露骨程度,既不如80年代崛起的那批嚴肅文學作家,例如賈平娃、默言;也不如90年代的那批通俗文學作家,例如衛惠。這是你刻意回避的結果,還是你認為性並非真實生活的構成部分,或者是因為你缺乏這方面的經驗?”
一題既出,四座嗡然。大家沒想到這個清秀的女生,提的問題會如此大膽。
張潮思考了片刻,才答道︰“在早期的創作當中,例如《少年的巴比倫》《少年如你》等,我確實有刻意回避的心態。不過你們要理解,我那時候還是高中生,住在自己家里,我怕挨揍……”
同學們都笑了起來。張潮頓了一頓才繼續答道︰“但也是在這兩部的創作中,我認識到,性雖然是真實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種重要性並不需要、也不可能等量移植到當中。”
“80年代、90年代的文學作品中超規格的性描寫,我認為有兩個因素,一是在那之前,社會氛圍和文學創作長期的‘去性化’,導致作家群體在青春期和青年時代性壓抑狀況很普遍也很漫長。一旦找到了釋放的缺口,就會奔涌而出。比他們老一輩的作家,反而沒有這種情況。”
“二是那時候的兩代作家都急于擺脫十七年文學的桎梏,重新學習怎麼寫,無論是回歸中國傳統,還是向西方取經,最好的那些參考作品里,性往往都是人物動機中必不可少並且最容易被捕捉到的部分——沒辦法,人性如此。我就不舉例了,相信在座諸位的閱讀量肯定可以覆蓋到。”
“而新一代的作者,已經普遍擺脫了性壓抑,同時也有更加豐富的參考作品。所以不再大篇幅地描寫性,不是我一個人,而是不少和我年齡相仿的作家的普遍選擇。它毫無疑問是生活的一部分,無需渲染也無需掩飾,只不過我的還有其他主題要呈現,所以它只好退到了次要的位置上。”
“至于作家個人的性經驗豐富還是匱乏,是否會影響作品的描寫,雖然這涉及隱私,但是我還是想說——你小看了我們作家的想象力。”
張潮說罷,階梯教室里響起了一陣促狹的笑聲。提問的大四女生臉頰微微泛紅,像兩朵桃花綻放,不過嘴角盈盈的笑意顯示她對張潮的答案並沒有不滿。
張潮最後總結道︰“與寫性相比,我更關注自己的,有沒有把‘愛’寫好。”
這時又有一個同學提問道︰“張潮同學,你有很多次陷入不利于你的輿論漩渦,但是最後都被你用輿論工具逆轉了。有人說你是作家當中的‘媒體鬼才’。請問你為何會如此善用媒體呢?”
張潮笑著答道︰“可能是因為我沒有‘媒體幻覺’。”
“什麼是‘媒體幻覺’。”
“很多人把在媒體上表達出自己的觀點當成結果,仿佛一句話被很多人看到甚至贊同,就成了定論。我只把它當成一個開端,一個媒體議題的開端。因為這已經不是大家只能被動接受灌輸的時代了。
例如前段時間,某些人覺得在媒體上把我塑造成負面形象,有這個‘結果’就達到‘目的’了。但是我覺得它恰恰是‘張潮是個什麼樣的作家’這個議題的開端……”
“隨著網絡的普及,很大一部分‘公共媒體’的話語權開始讓渡給‘自媒體’。所以我把‘張潮是個什麼樣的作家’的評價權讓給了大家……”
隨著交流的深入,張潮兩年來第一次在燕大同學面前,直接展露出見識和口才,折服了不少原本對他有些不服氣的同學。
時針悄悄接近12點的位置,孔磬冬滿臉帶笑的問大家︰“時間差不多了,大家如果沒有特別重要的問題的話,我看今天的交流會就……”
“我還有一個問題!”一個生硬、蹩腳的聲音從教室的一角傳來,隨即站起來一個相貌毫不起眼的女生,她緊緊盯著張潮的眼楮問道︰
“張潮桑,我想請問你,你為什麼要抄襲我們日本的作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