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良一旁邊坐著魯院辦公室副主任吳建偉,正笑眯眯地看著眼前氣定神閑的男人。
孫良一本身既是多家媒體的特約記者、專欄作家,又是多所大學傳媒學院、文學院的客座學者,同時還是幾家文化傳媒公司的創始人。
當然,也是出過幾本不太知名的散文集、詩集和心靈雞湯的“知名作家”,在某市作協還有一官半職。
這樣復雜的身份也讓他在文化圈里四處游走、如魚得水,名聲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文壇上的各種局面總少不了他的身影。
像這一次,他就是拿著幾家媒體的采訪證明上了魯院的門,魯院也不得不派出人員進行接待。
孫良一抽完一支煙,又看了看表,問吳建偉道︰“吳主任,張潮還沒有下課嗎?”
吳建偉依舊是笑眯眯的表情,回答道︰“是啊,他上的是第三節課,臨時加的,要到下午4點半才下課呢,您再等等吧。”
孫良一眼珠子一轉,從口袋里抽出一支煙遞給吳建偉,也笑著道︰“您看,我這里的采訪任務很重,幾家報紙都等著我的稿子,要不您讓他早點下課……?”
吳建偉伸手輕輕一擋,婉拒了孫良一的要求︰“不好意思,不會。魯院是學校,學校里上課就是頭等大事,遲到、早退都算教學事故的,所以您還是耐心等等吧,也沒多久了。”
孫良一有些尷尬地收回了煙,旋即又給自己點上,深深吸了一口後緩緩吐出煙圈,悶坐在沙發上。
他是在一個飯局上,听到某位作協的“大人物”酒後說了一嘴作協正在組建「訪日青年作家代表團」的事,這本來是件平常事,作協類似的訪問活動哪年不組織個幾場。
有趣就有趣在桌上一位多問了一句︰“青年作家代表團?團長是誰,該不會是那個張潮吧?”
誰想那位“大人物”手一擺否認了︰“什麼樣?團長是誰雖然還沒有定,但肯定不是他啊——他都不是代表團成員,怎麼當團長?”
一句話勾起了所有人的興趣,紛紛追問起來。
“大人物”這下也自知失言,不再多話,任憑大家怎麼激將,都守口如瓶。
但是這透露出來的信息,就足以讓孫良一腦筋直轉了——作協組織一個「青年作家代表團」,然後團里沒有張潮,這背後的潛台詞可就太豐富、太值得讓人揣測了。
飯局結束以後,孫良一經過多方打听,終于確認的消息屬實——確有此「代表團」,張潮也確不在其中。
于是經過一夜奮戰,一篇《作協或派「文學遣日使」訪日,為中國文學帶回寶貴經驗》就出現在他的媒體專欄上,並且迅速被廣泛傳播,並引起了不少討論。
記者們找上作協,作協態度曖昧,只說︰“活動尚在籌備階段,具體行程、參與人員均未最終確定,待時機合適會向社會公布。”
記者們找張潮,這家伙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電話基本不接、郵件基本不回,更不知道他的想法了。
于是一時間輿論四起,說什麼的都有——有的人猜測張潮和作協短暫的蜜月期結束了,雙方恐怕為「茅盾文學新人獎」花落誰家鬧掰了,畢竟「潮汐文化」就有多人提名,作協恐怕也不希望看到“一家獨大”。
有的人猜測張潮是出于驕傲拒絕入選「代表團」,畢竟他的成就、身份和國際文壇的影響力,是其他青年作家無法望其項背的,俗話說“猛獸獨行、牛羊成群”,張潮之前去日本、去美國都是單槍匹馬,這次也沒必要帶上幾個“拖油瓶”。
還有的人猜測張潮無法接受這是一場“學習之旅”,畢竟出道以來,只有別人學他的份,哪有他學別人的時候。加上張潮的書在日本那麼暢銷,讓他混在「代表團」里去日本“學習”,恐怕和他合作密切的角川社都不會答應。
加上前段時間張潮在「新理念作文大賽」的復賽賽場上留下的“絕唱”懸念也還沒有解開,還風傳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馬悅然要在9月份“接見”他……
一時間積累在張潮身上的關注量實在太大了,所有業內的幫閑、媒體的記者,都像瘋了一樣通過各種關系想要約見張潮,但始終沒有一個得到回應。
直到昨天晚上,孫良一得到“確切消息”,張潮今天下午會出現在魯院,給第七屆「高研班」上課。
孫良一連忙聯系了和自己關系好的報紙、雜志,連夜要來了采訪證明、給魯院的“熟人”打了招呼,然後悄咪咪一個人來到魯院,準備來個獨家專訪。
如果能成功,那自己的知名度可能隨著張潮的名聲“水漲船高”。
這也是孫良一選擇在文章里小小地“挑釁”一下張潮的原因——反正吹捧他的人如過江之鯽,多自己一篇不多,還不如用“合適”的力道刺激一下他,說不定更能給人留下印象。
什麼樣的力道算“合適”?孫良一認為用“知情人士透露”和“作協某匿名人士”的口吻說出批評之語就很合適,說明自己只是“如實轉述”,不是個人對張潮有看法。
至于“知情人士透露”和“作協某匿名人士”是誰,出于記者的職業操守,當然是不能透漏啊!
……
想到這里,孫良一忽然問了吳建偉一句︰“吳主任,這次的「訪日青年作家代表團」,張潮確實不在其中嗎?”
吳建偉聞言連連擺手道︰“那是院長、副院長們負責的事情,我哪里知道哦。”
孫良一笑呵呵地拿起茶壺,反給接待他地吳建偉把茶杯沏滿了,然後道︰“您這話就謙虛了。辦公室的工作,上傳下達、左右溝通,院里面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經過辦公室周轉……
魯院可是作協最重要的機構之一,您年紀輕輕就是魯院的辦公室主任……”
一通馬屁拍下來,讓吳建偉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了,他對孫良一道︰“不瞞您說,這次代表團的一些文件工作,還真是我著手處理的……”
孫良一眼楮一亮,馬上擺出一副洗耳恭听的虔誠樣子,吳建偉看了他一眼,繼續道︰“這次比較巧,我們第七屆「高研班」以35歲以下青年作家為主,里面有十幾個都獲得了「茅盾文學新人獎」提名。
「代表團」又大部分是從「新人獎」提名者里選拔的,所以我們辦公室負責了名單的匯總工作……”
孫良一驚喜地道︰“哦?那張潮……?”
吳建偉沒有接著說下去,而是舉起杯子喝了口茶,仿佛知道再說就失言了,沉默起來。
孫良一內心很著急,但還是耐著性子道︰“吳主任,其實張潮不在代表團名單里外面都知道了,您這也不算泄密。再說了,會客室里就我和您……”
一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後,吳建偉才道︰“我只能講,現在匯總的名單里沒有他。至于以後領導會不會把他加上去,我可不敢打包票……”
孫良一得到了一個確切答案,高興極了,連聲感謝。
這時候,會客室上傳來一陣悠揚的音樂聲,吳建偉一听就道︰“哦,下課了。我去把張潮叫過來!”
孫良一道︰“好,有勞您了!”
然後起身把吳建偉送到會客室門口。
吳建偉一路朝教室走去,不一會兒迎面見到了和同學們有說有笑的張潮,連忙打招呼道︰“誒,張潮,這邊!”
張潮看到後和同學們道了別,來到吳建偉面前,問道︰“吳主任,來了?是他?”
吳建偉點點頭道︰“來了!是他!”
張潮開心地笑了起來,和一邊跟著吳建偉走一邊問道︰“和他說了名單的事了嗎?”
吳建偉道︰“說了。”
張潮又問道︰“怎麼說的?”
吳建偉咧嘴一笑,答道︰“還能怎麼說,照著實話說唄!”
張潮笑呵呵地道︰“那就好!說實話好!”
說話間就來到了會客室門口,吳建偉引著張潮進了屋子,熱情地介紹道︰“張潮,這是孫良一先生,記者、作家,也是大學教授;孫先生,這就張潮。
張潮,孫先生有些問題想要采訪一下你,找到咱們魯院了,你就勉為其難,配合一下?”
張潮裝著皺了皺眉頭,道︰“我時間不多……”
孫良一連忙道︰“其實就幾個問題,花不了太長時間。”
吳建偉也勸道︰“人家好不容易來一趟。”
張潮沉吟了一下,然後道︰“既然吳主任都這麼說了,那我聊一會兒?不過你得保證今天的采訪內容得如實見報!”
孫良一連忙道︰“保證,絕對保證。”
吳建偉道︰“這樣吧,我讓干事小劉來一趟,做個記錄,這個月我還愁簡報內容不夠呢!”
張潮道︰“行,那我們等小劉到了就開始。”
孫良一當然沒有反對的理由,只是隱隱覺得有些不對勁,但是又說不上哪里不對勁,可能是吳建偉離開時那副笑眯眯的表情,多了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不過事已至此,他也只能按捺下這些許的不安,全心投入到這場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采訪中來。
不一會兒,辦公室的干事小劉來了,是個眉清目秀的小姑娘,手上捧著個大本子,封面上夾著一支筆。
張潮和孫良一坐在沙發對面的位置,小劉坐在一旁,這場采訪就正式開始了。
孫良一看著眼前的張潮,年紀20出頭,樣貌看起來說是老成點的高中生也沒有問題,輪廓稜角分明、皮膚略黑,一頭精神的寸發,穿著休閑的七分褲和大T恤,看著不像剛講完課,倒像是剛打完球回宿舍。
張潮也在打量眼前孫良一,典型的世紀初中年油膩男,看著大概40多,油頭粉面,倒和最近剛成名的上海“海派清口”波波有幾分相似。
他又想起了一周前他和作協踫頭的時候,對方表達了對「訪日青年作家代表團」定調、宣傳等一系列問題的擔憂以後,自己就問了一句︰
“大家身邊有沒有這麼一種文壇混子——沒有什麼過硬的作品,日常就是混圈子、混關系,頭餃特別多也特別空,喜歡說個大話,最好還和日本有點關系,比較喜歡吹捧日本特別好那種……”
……
“……你听說作協要組建「訪日青年作家代表團」了嗎?”孫良一的問題把張潮從回憶拉回了現實。
代表團的事雖然內部已經很多人知道了,但畢竟沒有經過官方證實,所以要先從“證實傳聞”開始問。
張潮點點頭道︰“報紙和網絡上都討論得這麼熱鬧了,我怎麼可能沒有听說?”這個回答是個軟釘子,既不證實、也不證偽。
孫良一當然不會一個問題就氣餒,而是追問道︰“那你認為這件事是真的還是假的?”
張潮這次沒有回避,而是很坦然地道︰“不用認為,就是真的。作協確實在組建這麼一個代表團,我知道這件事。”
孫良一興奮起來,那個最想問的問題差點就脫口而出,但他知道現在還不是時候,所以仍舊迂回了一下,問道︰“那你認為這個代表團和以前的此類代表團有什麼不同呢?
據我所知,作協決心要讓代表團展現出中國文壇青年一代的風采,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張潮手一攤︰“這……你不是該去問作協的領導嗎?問我有什麼用?我能有什麼看法?”
這是有怨氣啊!孫良一內心歡呼起來,不過時機仍然未到,只有在張潮怨氣最大的時候問出口,才能起到“引爆炸彈”的作用。
他耐著性子接著問道︰“日本文學是亞洲之光,也是亞洲文學家爭相學習的榜樣,他們不僅有兩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而且還涌現出了村上春樹等一大批在藝術和市場都取得成功的作家。
「訪日青年作家代表團」如果能從日本取回‘真經’,那對中國文學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嗎?”
張潮的回答仍然十分簡短︰“好事?哦,可能是一件好事吧。”
怨氣不小啊!孫良一感到時機快要成熟了,于是又問道︰“對于這件事,你的情緒似乎不是很高?”
張潮道︰“去日本嘛,又不是什麼稀罕事,有什麼情緒高,情緒低的?平常心對待就好!”
呵呵,平常心,我看你已經快氣瘋了吧?
孫良一咧嘴一笑,終于把那個問題問出來了︰“據說「訪日青年作家代表團」的名單中沒有你,是真的嗎?”
張潮“詫異”地看了孫良一一眼,道︰“你怎麼知道?”
孫良一依舊保持著一種矜持的笑容,仿佛一切盡在掌握,追問道︰“是真的嗎?”
張潮點點頭︰“我確實不在代表團的名單里。”
孫良一的心都快要跳出來了——誰說張潮難搞來著,那是你們沒做好準備工作,現在他不是任我拿捏?——馬上拋出了這系列問題的最後一擊︰
“身為中國青年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你沒有在「代表團」名單當中,請問是什麼原因?你的感受又是什麼呢?”
說罷,眼楮死死盯著張潮。
張潮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後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從容地答道︰“我確實不在「訪日青年作家代表團」的名單當中,這是因為我受到日本年鑒學會飯动容教授、角川書店和日本魯迅研究會三家的邀請,將作為代表團此次行程中「中國當代文學在日本」這一項目的主要負責人和研究對象之一,提前在日本等候「訪日青年作家代表團」的到來。
簡單點說,我自己就是代表團的行程之一,怎麼可能再參與到「訪日青年作家代表團」中去呢?你說是吧,孫先生。”
孫良一腦子“轟”的一下炸響起來,喝醉酒的作協“大人物”、突然給他消息的“好朋友”、拍了幾下馬屁就抖落一切的吳建偉……
還有特地強調“保證今天的采訪內容得如實見報”的張潮……
一個個人都在他腦海里旋轉起來,變成了深不見底的漩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