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4︰獨行文壇

第292章 (加更)狂妄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長夜風過 本章︰第292章 (加更)狂妄

    張潮環視了一眼小廣場上的听眾,又看了看困惑的徐知遠,以及不安的張越然,才開口道︰“你問我到底是‘不怕被這個粗鄙的時代所定義、污染’,還是‘有信心定義、改變這個時代’。

    那我的答案是——我不認為這個時代是粗鄙的,因為我已經在我的領域內重新定義和改變了這個時代。這與我有沒有信心無關,我已經做到了。”

    張潮的話,讓現場陷入了比之前更深沉的安靜當中。

    大家設想了100種張潮可能給出的答案,但張潮給出了第101種——他說他已經‘重新定義和改變了這個時代’,何等的狂妄!

    雖然加了一個限制語“我的領域內”,但卻絲毫沒有削弱這句話蘊藏的巨大爆破力,把每個听到的人腦子都震的嗡嗡的。

    中國文壇不是沒有出過“狂徒”——遠的有李敖,說自己是“500年內白話文第一人”;近的有懟天懟地懟空氣,誰都不放在眼里的韓涵。

    張潮崛起這幾年雖然搶了韓涵的風頭,爭議比他更盛。但是他的“法寶”之一就是把自己放在比較弱勢的地位上對批評者展開反擊,很少在個人定位上自我標榜,所以談不上是個“狂徒”。

    而剛剛張潮的發言,完全顛覆了人們對他的印象。

    偏偏張潮看起來還十分平靜,似乎完全不認為自己說了一句多麼刺激听眾神經的話。

    徐知遠勉強擠出一個笑容,他內心是個極其驕傲的人,固執地抗拒時代的同化,堅持精英主義的價值取向,即使他無能為力,也堅定地認為引領人類方向的是極少數人。

    他問道︰“這是‘單向街書店’的沙龍開張2年以來,我听到的最……驚世駭俗的一句話。為什麼會突然說出這樣一句話?

    或者說,你認為如果沒有你,這個時代的‘你的領域’會是什麼樣子?”

    張潮道︰“‘我的領域’自然是文學這個小圈子。我認為如果沒有我,它會很無聊,很平庸。”語氣依舊平淡,仿佛在說一件平常不過、理所應當的事。

    徐知遠追問道︰“是什麼促使你有這樣的判斷?”

    張潮反問道︰“那你覺得,沒有我之前,新世紀的文學是什麼樣一種氛圍?”

    徐知遠沉默一會兒,然後道︰“沉悶,衰微,逐漸邊緣化。——我說這個,越然可能不同意啊,畢竟他們那兩屆的‘新理念作文大賽’選手,還是掀起了一些波瀾。”

    張越然自嘲一笑,道︰“算是‘死水微瀾’吧。其實也就火了那麼兩三年和兩三個人,大部分人還是沿著平庸的軌道,滑入生活的常態當中。

    像我雖然上了山大,但是讀的是英語;後來去了新加坡,讀的是計算機。雖然一直在寫作,但是內心從來沒有篤定自己能走這樣一條道路。

    ‘作家’這個身份並沒有帶給我應對生活足夠的安全感,我仍然會下意識去尋找其他的可能性。這幾乎是我們這幾屆獲獎者都有的一種心態。

    所以到最後,我們像是一把灑向一汪平靜湖水的小石頭,剛接觸到水面的那一剎那,就是最輝煌的時刻,接著就是往下沉、往下沉……”(《死水微瀾》作家李�漡�926年寫的一部,強力推薦閱讀)

    徐知遠道︰“很悲觀,但又很冷靜的一種說法。但好像也確實能印證張潮剛剛說的話——我確實看到你讓文學一次又一次重新站到時代的主視野當中。

    我覺得的確有這麼一種可能——過10年、15年,人們回顧這段歷史的時候,會把文壇的這個時代命名為‘張潮時代’,或者用你來作為時代的符號、標簽。

    但是你這麼直接地在現在就提出來了,會不會給人一種‘迫不及待’的輕浮感,你不怕再惹上更多爭議嗎?”

    張潮這次沒有猶豫,很快回答道︰“我只是陳述一個事實,既不是在炫耀,也不是在試探。你可以看看我出現之前的年輕作家群體,和我之後出現的年輕作家群體,會發現已經是‘一代新人換舊人’。

    如果我否認這來自于我的影響,那我就太虛偽了。當我在‘博客中華’網站上發布那三篇文章的時候,借用漫畫里的一句話就是——命運的齒輪就已經開始緩緩轉動。

    我說自己重新定義和改變了這個時代,不是指我一個人成為焦點,而是指從我開始,中國文學的生態發生了變化,大家不僅要關注我,還要關注他們。

    年輕作家最需要的就是關注,我也是在讀者不斷的正反饋下才走到今天。如果中國文學錯過了這代人,那真的太可惜了。”

    徐知遠恍然大悟道︰“所以你突然這麼說,其實不是沖動、不是自戀,也不是狂妄,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一個宣言,你在代表你這一代的作家宣言?”

    張潮不置可否,而是道︰“我只是不想他們熄滅。”

    他太清楚上一世沒有自己的這10年,中國文壇多麼地落寞和沉寂。這10年里幾乎所有冒頭的、被寄予厚望的“80後”,最後都被證明接不過余華、莫言、格非、遲子建他們的班。

    原因很復雜,但是結果就是這樣。

    重生之後,張潮沿著一條他自己都沒有設想過的人生軌跡,一路火花帶閃電地走到今天的這個位置,驀然回首,才發現中國文學已經變了天。

    這10年里叱 風雲的韓涵,已經在張潮的光環下黯然退場,最近1年多,無論是他的書,還是他的言論,都幾乎不再被人提及。

    韓涵似乎已經真的轉型成了一個專職的賽車手,他的博客當然還有人看,卻已經不像張潮記憶里那樣時不時爆破一下人們的眼球。

    這10年里商海弄潮的小四,無論是《最》系列雜志,還是他的“青春傷痛文學”,都被張潮擠壓到了邊緣地帶,無論是銷量還是影響力,都平平無奇。

    就連張潮包裝推出的邢思媛,都能憑借“大小姐文學”,在二三線城市和小縣城這樣的下沉市場,與小四戰得難分難解。

    再這麼下去,汪精衛姨太太的豪宅,小四怕是買不了了。

    沒怎麼受到張潮沖擊的,反而是張越然、周佳寧、蔣峰這樣的“二線選手”,他們的讀者群與張潮的有所重合,至少互不沖突。

    張潮近乎于改變了一代年輕人的閱讀口味,讓他們知道文學原來可以做到通俗但不狗血、精致但不小眾,甚至帶動了一波“純文學”閱讀熱潮。

    年輕讀者是文學生態最重要的土壤,只有這份土壤變得更有耐心、好奇心、包容性與探索欲,才可能滋養出更多優秀作家。

    而張潮“帶”出來的一批“《青春派》作家群”,包括馬伯慵、雙學濤、龔婉瑩、陳春成……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汰換了相當一部分的“《萌芽》作家群”。

    說起來都是“80後”作家,但已經實現了“升級換代”,內涵與影響已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

    這一代“80後”,是真正可以延續80年代文學熱潮的一代——兩個“80”,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呼應。

    但是張潮也深切地感受到,除了自己以外,其他人仍然處于被忽視,甚至被無視的狀態。

    上一代“80後”作家群,有“新理念作文大賽”這個平台,為他們做了一次漂亮的集體亮相;而這一代“80後”作家群,恰恰缺乏這樣一次機會。

    歷史上偉大的文學潮流,優秀的作家、詩人往往是以群體姿態登上文學舞台,然後在很短的時間內席卷舊風氣、舊形式,開啟新時代。

    現在卻只有張潮一個人。

    既然別人不願意捅開這層窗戶紙,那麼張潮決定自己來捅。

    他之所以選擇來到“單向街書店”,參加這次的沙龍,除了徐知遠是他的燕大學長,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個小眾場合,很適合自己說點“過頭的話”,然後通過這群“文藝青年”慢慢散播出去,漸漸發酵起來。

    張越然似乎也想到了什麼,微微失神。她們這些“《萌芽》作家群”,似乎就少張潮這樣一個人——但即使真有,又怎麼能如此有底氣地說出來?

    張潮就不一樣了,他的作品、他的聲望、他的影響力,形成了對同時代其他所有作家的碾壓,他的“狂妄”在這種語境下,竟然顯得那麼合理。

    想到這里,張越然不禁問道︰“為什麼呢?”

    張潮︰“嗯?”

    張越然意識到自己竟然把心中所想脫口而出了,連忙補救道︰“你為什麼要為‘這一代’做這些事?你已經站在聚光燈的最中央了,為什麼還要把光分出去?

    要知道,很多人哪怕自己兜里有打火機,抽煙的時候還要向別人借火呢?”

    張越然說話和她的一樣,十分善用精巧的比喻,這句話讓台下的氣氛莫名輕松了不少。大家紛紛從張潮剛剛龐大的話語信息的壓力下疏解出來,不約而同地笑了起來。

    張潮道︰“要我說實話?因為我覺得太無聊了啊,一直只有我一個人。”

    徐知遠和張越然都是一愣︰“就因為這個?”他們以為張潮又要說出什麼驚天動地的話來,結果只是這麼平平常常的一句。

    張潮點點頭道︰“沒有你們想象得那麼復雜。我想這個舞台上多一些人站到聚光燈下,不管是與我同行的,還是向我逆行的,都成。

    只要不繼續死氣沉沉下去,我不介意有人可以把我擠到舞台邊上去。”

    徐知遠笑道︰“這好像有點難。”隨即像是發現了什麼,有些激動地道︰“我的解讀是,這其實是你生命意識里一次使命感的迸發,你覺得要為這個時代承擔點什麼,你要帶著‘這一代’往前走,不是嗎?”

    “不是!”張潮斬釘截鐵地道︰“徐師兄,不要給我上價值!我說了,我只是在陳述一個客觀事實。我所有的文學創作和媒體傳播,出發點都是為了我自己。

    至于說這些行為產生了什麼後果,絕大部分不是我的初衷,我也無法預料。但是既然已經發生了,我不會否認,但你別想讓我負責。”

    徐知遠、張越然,還有小廣場上的听眾︰“……”這都什麼極品渣男的言論。

    張潮進一步補充道︰“就像我之前說的,歷史是條河,滾滾向前、不舍晝夜。不要試圖用‘時代’這種歷史的‘切片’,來禁錮自己的思維。

    有沒有我,‘這一代’都會往前走,只不過方向、速度可能與有我不太一樣。今後的我,也會和以往的我一樣,以‘自我’為出發點去生活、去創作。

    我只是把已經存在的事實告訴你們,但不想代替你們判斷這是好還是壞、是香還是臭,更別提‘帶著往前走’——我又不是拉車的驢。”

    場上又是一陣笑聲,此刻大家才完全放松下來,但同時內心的興奮不減。

    他們隱隱約約覺得張潮打開了一扇門,只是這扇門朝哪兒開、怎麼進,他們還摸不到。

    徐知遠想得則深遠得多,他意識到張潮今天的發言肯定已經醞釀許久,只是借由這個場合表達了出來,自己那些自以為聰明、有深度的提問,更是成了張潮觀點的抓手。

    以往他總是習慣把嘉賓的話,用“上價值”的方式,曲解為自己想要向听眾或者觀眾傳達的觀點。今天完全被張潮強大的控場能力給反客為主了。

    這下他知道之前他對話的那些沙龍嘉賓的感受了——為什麼有人听完他的問題後,就干脆沉默不語。

    原來是因為真的很憋屈啊——不過這次他覺得自己的憋屈是有價值了,甚至如果能引出張潮更多的“真心話”,他不介意再憋屈點。

    奈何時間有限,他只能抓緊將這個沙龍收尾,于是提出了一個很俗常的問題道︰“今天這里坐著的幾乎都是熱愛文學的年輕人。作為‘這一代’最閃耀的青年作家,你對他們有什麼忠告嗎?”

    張潮笑道︰“‘忠告’?我有這麼暮氣沉沉嗎?”

    徐知遠道︰“那就是‘經驗分享’吧。你認為你人生當中有哪些經驗,是值得在場的年輕人借鑒的。”

    張潮聞言,“四十年”的人生經歷像書本一樣在眼前快速翻動,最後竟然嘆了一口氣,說道︰“如果說有,那就是奉勸大家,不要用‘閱讀經驗’替換‘社會經驗’,不要輕信任何文學作品塑造出來的群體幻覺,不要把來‘單向街’當成逃避現實的手段。

    在今天,還沒有任何一本書能夠真實地描繪我們這個時代——互聯網語境下交流層級的扁平化,個人話語權被放大,不再有傳統意義上的文盲,獲取知識變得前所未有的容易,而體驗情感變得異乎尋常的艱難……

    做一片順著水流輕快而下的葉子,可能比做一塊沉在水底,很久才翻個身向前的石頭,有價值的多。”

    張潮說完這番話,所有人再次陷入了沉默和思索當中。在這一場對話里的張潮,雖然依舊有犀利的一面,但卻罕見地流露出了許多溫情和善意。

    只有張潮自己知道,這場對話只是開始,他心中開始萌發的那個“世界”,還沒有被鐫刻到理想的版圖上。

    (萬字雙更完畢,求月票!)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2004︰獨行文壇》,方便以後閱讀重生2004︰獨行文壇第292章 (加更)狂妄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2004︰獨行文壇第292章 (加更)狂妄並對重生2004︰獨行文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