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潮接完孔磬冬的電話以後,自己也是滿腦子懵圈。仔細捋了一遍,也不能確定是誰在這節骨眼折騰他。
謹慎起見,張潮特地跑了兩個學校的教務處,仔細核對了自己的出勤記錄、作業和期末成績,確定在這些“硬指標”上沒有問題,才放下心來。
至于說論文與,他有120%的信心可以通過。
燕大給他安排的答辯時間是6月5日。張潮趕在答辯前1周,完成了論文最終稿的修改,報送了答辯材料。
然後窩在家里,一遍一遍地過自己的論文,包括引用的參考文獻,務必做到萬無一失。
這次他用“詩意的逃逸”來統攝整篇論文,在原先探究王小波技巧的基礎上,指出王小波創作的終極目標不是為了炫技,而是通過創化一個“詩意世界”,解構規訓、無趣的現實世界,從而完成一次精神上的叛逃。
他的在傳統意義上是無意義、無歷史、無道德、無文化、無結構、無價值的,是對傳統文學徹底的叛逆與顛覆。
張潮還在其中融入了大量自己創作的感想和體會,從同為創作者的角度,解析了王小波在寫作《萬壽寺》時的心理特征。
不知不覺,張潮為答辯準備的筆記,都寫了一二十頁,預設了各種老師可能會提出的問題。
通常來講,本科的畢業答辯並不需要這麼復雜的準備過程,問題通常來講也是常見的那麼幾個,無非就是“選題的原因”“論題的價值”“理論基礎”“方法和思路”等等。
哪怕是燕大也差不多,最多就是老師水平更高,問得更細而已。
但是有了上級部委兩司主任上門復查成績的事情發生,不由得他要更加小心翼翼。
果然,在答辯前3天,張潮被特地叫去燕大中文系的系主任辦公室開會。在場的除了系主任溫如敏,曹文宣、孔磬冬外,還有錢立群等老教授。
張潮向幾位老師問過好後,溫如敏道︰“張潮同學,你的論文我們都看過,問題不大。但是呢,確實有些人很關注你的畢業問題。
你也不要有太大的情緒。因為你的情況確實很特殊,大家關心也是正常的。只要咱們行得正、坐得端,任何考驗都不怕。”
張潮笑著道︰“各位老師放心。不管‘關注’,還是‘關心’,我都不怕。”
溫如敏點點頭道︰“那就好。你是燕大‘作家班’時隔十多年重辦後的第一屆、也是第一個學生,也是我們燕大‘作家班’在新世紀向社會交的第一份答卷。
我們也想讓社會上、高校屆那些質疑者心服口服——如果要提高你畢業答辯的規格,不知道你有沒有信心?”
張潮听完反而松了一口氣,對論文他還是有十足的把握的。于是答道︰“當然有信心——但不知道是什麼規格?”
溫如敏道︰“一般一個答辯小組是4個指導老師,1個正教授帶幾個副教授或者講師。但是你的答辯小組,可能要用6個人組成。除了本校的2個教授,還要再從南大、復大各請1個教授,最後部委再委派2人旁听。
答辯過程全程錄音錄像,作為資料保存。”
張潮听完以後,好一會兒才問道︰“這是不是全國中文系有史以來,最高規格的本科畢業答辯?這是以後大家都這樣,還是就我這樣?”
錢立群教授這時開口問道︰“如果就你一個人是這樣,你會不會覺得這是針對你,甚至欺負你?”
張潮開始沉默,答案不言而喻。
曹文宣嘆了口氣道︰“要說是‘針對你’有點言重了。但這是燕大‘作家班’,燕師大‘作家研究生班’,以及南大、西北大、復大等想開辦或者復辦類似班級都面臨的一個問題——
怎麼說服社會,我們這些大學開辦‘作家班’是為了文學繁榮服務,而不是變成某種特權渠道。2年前因為你,大家才有了這個行動;2年後,人家同樣要看你的表現,來衡量‘作家班’的價值。”
張潮問道︰“難道這2年來,我的創作成績還不足以證明這份價值嗎?”
曹文宣道︰“如果以你的創作來作為標桿,那能達到這個標準都不能用寥寥無幾來形容了,根本沒有第2個。所以重點是‘學術水平’的考核,這還是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
這就是今天燕大而不是燕師大讓你來開這個會的原因。”
錢立群接著道︰“我雖然退休了,但是這次答辯,本校教授里有我1個——說起來,我也已經很多年沒有給本科生做答辯指導老師了。
這次你的答辯,要求會比普通的本科生嚴格一些,但是絕對不會離譜。你既然開了風氣之先,那有沒有勇氣,再為‘作家班’樹立一個高的學習標準。”
張潮想了想才說道︰“這些都沒有問題。但是我總不能由著那些無聊的質疑者揉來搓去,不管他們是具體的某幾個人,還是不特定的許多人。
既然我全盤接受了這些條件,那我是不是可以提出自己的一些要求?當然,這些要求不會影響答辯過程。”
溫如敏道︰“要求只要合理,你盡管提!”
張潮道︰“我希望我的答辯全過程不僅要錄音、錄像,還要全程直播。如果學校協調不了媒體資源,那麼由我來找。一場本科畢業答辯,一般就15分鐘;就算我特殊點,翻一番,也就是半個小時。
相信不少電視台對報道我還是有點熱情的,這也佔用不了他們多少時間。”
張潮一語既出,幾位教授都感到有些棘手——直播畢竟不可控因素太多,張潮表現得好,自然皆大歡喜;如果表現不好,那燕大也跟著丟人。
但是張潮從來不打無把握之戰,看他胸有成竹的樣子,似乎篤定自己能在直播里大放異彩?
就在眾人都沉默之際,孔磬冬率先打破了僵局,他有些促狹地笑道︰“哪有光讓張潮吃虧的道理?既然給他準備了史上最高規格的畢業答辯,那麼就得允許他享受史上最隆重的答辯通過儀式嘛。”
錢立群也點頭道︰“既然已經打破規矩了,那不妨再放肆一點。張潮有這個信心,我們還縮手縮腳的,讓學生看了笑話。”
溫如敏作為系主任,考慮得自然要更周全一些,他想了一會兒才道︰“原則上我同意媒體可以來現場報道,但是是否采取現場直播的方式來呈現你的答辯過程,我還要和學校領導商量。
茲事體大,還要仔細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