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大劉這個帶路黨,張潮終于可以在門房登記來訪信息後,進入娘子關發電廠。
路上偶爾踫到發電廠的職工,年輕的都喊他“劉工”,年紀相仿的都喊他“大劉”。
張潮笑道︰“人緣不錯。”
劉慈欣道︰“畢竟工作了這麼多年了……你說說看你那個刊物。”
張潮大概把《青春派•大觀》的辦刊思路和發行定位介紹了一下,最後道︰“《大觀》這本雜志很需要一部重量級又年輕化的作品來鎮刊,我覺得您的作品可以。”
劉慈欣猶豫了一下道︰“期刊的話……不瞞你說,我還沒有在《科幻世界》以外的雜志投過稿。你這本《大觀》應該比較重視‘文學性’吧?我只會寫科幻,合適嗎?”
張潮道︰“您還記得80年代那場爭論——科幻到底姓‘科’還是姓‘文’?”
劉慈欣點點頭,接著又沉默不語。
張潮斟酌了一下才開口道︰“科幻屬于類型文學,‘類型特點’本來就是其文學屬性的前置定語。所以如果科幻不姓‘科’了,那麼它連‘文學’都不是。”
“另外這場爭論在我看來非常無聊,本質上是借題發揮,爭奪話語權。‘科幻’和‘文學’又不是水火不容,只能二選一。擅長哪方面就多往哪方面傾斜一點就是,哪有一定要怎麼寫的道理?”
“這都是80年代文學界包括科學界的一些老古董幾十年斗爭思維的慣性產物。”
劉慈欣听完張潮的話,表情明顯愉快起來。此時兩人已經走到了他辦公室門口。身為電廠的“高級工程師”,他有獨立的小辦公室。
進門就能看到辦公桌和桌上碩大的CRT電腦顯示器,靠窗放著沙發,里側靠牆立著兩個鐵制文件櫃,十分樸素簡單,連綠植都沒放一盆。
劉慈欣把張潮讓到沙發上,又在辦公桌和文件櫃里翻了半天,結果連個一次性塑料杯都沒找到,有些局促地道︰“這麼多年也沒幾個外客來廠里找我。平時同事來串門都自己帶杯子,所以……”
一邊說著,一邊從兜里掏出一包煙,手輕輕一抖,一根過濾嘴從煙盒里露出頭︰“要不來一根?”
張潮連說不用,自己喝不慣茶,而且也不抽煙,不過大劉想抽的話隨意。現在他最想做的就是看看大劉正在寫的新。
劉慈欣松了一口,先把煙叼到嘴里,然後打開電腦,點開文檔,對張潮道︰“才寫了開頭,你看看吧……”然後才把煙點上,不過貼心地開了窗。
科幻這種以腦洞為核心競爭力的文體,和推理一樣,在未發表前就給別人看還是比較犯忌諱的。萬一創意被人抄去了,那真就只能吃啞巴虧。
但是張潮和劉慈欣壓根不在一個文學賽道,並且張潮是以為雜志求稿的形式來拜訪他,有郵件、有來訪登記,所以大劉並不擔心讓張潮提前看到。
張潮坐到電腦前,首先看到的就是標題——《三體》。心里一塊石頭落了地——只要擁有這部,就相當于擁有了大半個大劉。
畢竟《三體》之後的大劉,疑似被外星人換了大腦……
剛寫到汪淼進入游戲,和周文王開始對話,所以張潮很快翻到了文檔的底部。看完以後,張潮深深吸了一口氣,對劉慈欣道︰“請務必將《三體》交給《大觀》連載!”
語氣之誠懇、之堅決,讓大劉都有些難以置信。他連忙掐滅煙頭,格外緊張地問道︰“你看懂了?”
張潮看到劉慈欣的神態,內心頓時一震——《三體》的前幾章並不是最有魅力的那個部分,整部的核心創意也才展現了冰山一角,這時候如果說自己“看懂”了,那麼劉慈欣感到的必然不是喜悅,而是深深的失望。
他會認為這代表《三體》的核心創意毫無新意、平平無奇,就連張潮這種“文科生”都能一眼看穿,那繼續寫下去有什麼意義?以劉慈欣的個性,肯定會切書的。當初在論壇上,他就因為有網友猜到了他的腦洞,而放棄了一部。
20分鐘前,《科幻世界》距離失去《三體》僅有一步之遙。
20分鐘後,世界科幻距離失去《三體》,只有3秒鐘時間。
還好張潮腦子轉得快,很快就開口道︰“海明威寫有個‘冰山原則’,即好要和冰山一樣,只露8分之1在海面上。
雖然用這個原則來類比《三體》不是特別恰當,但是我仍然覺得自己剛剛看到的是‘冰山的8分之1’,並且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其余的部分是什麼樣。
《三體》除了保持您一直以來樸拙、宏大,又充滿人文色彩的風格以外,還有強烈的懸念感。我雖然沒看懂你要寫一個什麼故事,但還是被深深地吸引了。
我雖然是個作家,但是在科幻方面,我和其他普通讀者並無不同。我認為即使是非科幻迷,也會被《三體》折服。
所以,請把《三體》交給我!”
听完張潮的回答,劉慈欣才放下心來,臉上又有了笑意。不過他還是沒有立即答應張潮,畢竟他的創作生涯近乎是和《科幻世界》綁死,他與編輯之間的磨合也已經非常順暢了,把新作給其他雜志,簡直有種婚姻出軌的負罪感。
張潮自然知道劉慈欣的顧慮,他從隨身背的包里掏出一個大文件夾,里面是一張張數據表格和圖片,開始介紹起來——
“我們《青春派》目前每月銷量穩定在50萬份以上,國內的文學類雜志,除了《故事會》、《小選刊》,沒有比我們更高的……”
“有銷量做依托,我們給作者的稿酬也是行業里的頂尖水平,平均達到了千字300元,優秀作者甚至可以拿到千字400到500……”
劉慈欣聞言,眼楮一亮,神色頓時熱切起來。這時候《科幻世界》的稿酬仍維持在千字150元左右,他大劉也不例外。
張潮似無所覺,繼續介紹道︰
“我們還比較善于為作家向出版社爭取到比較高的版稅標準,听說您之前兩部長篇,拿的都是稿酬?這太虧了……”
“《青春派•大觀》除了有《青春派》建立起來的讀者基礎,還會延續《青春派》多元發展,通過周邊拓展作品影響力,並與作者分潤收益的思路……”
“這是我們去年到今年推出的作者卡通形象和角色卡通形象,他們每個月都可以從中獲得可觀的收入……”
“除了,我們還和國內的《燕京卡通》,日本的集英社有密切的合作,這幾部作品都已經漫畫化了,原作者也會有相應的收入……”
說到這里,張潮已經看出大劉內心對《科幻世界》的忠貞已經搖搖欲墜了,于是決定再加把料——
“不僅日本,我還可以幫你把《三體》推向國外。我已經有兩本翻譯後,分別由美國五大出版社中的蘭登書屋和Simon&Schuster發行,而且成績都還不錯。
這兩家出版社的編輯我都很熟悉,而且是重量級那種。他們定期會給我發郵件,問我有沒有新作品。我向他們推薦你的,成不成我不敢打包票,但是我保證他們一定會認真看你的稿子。
美國是現代科幻的聖地,而我認為你的,可以成為所有科幻迷的聖經!”
一番話說得劉慈欣這個內向到有些拘謹木訥的理工男都暗中熱血沸騰,不過他仍舊保持表面上的冷靜與克制,壓著嗓子道︰“如果你說的都是真的,我可以把《三體》給你!”
張潮笑道︰“我要的不僅是《三體》,我還要你的人!”
看劉慈欣嚇了一跳,眼中露出驚恐之色,張潮連忙解釋道︰“我的‘午夜潮汐’做的不只是作品代理,更重要的業務是作家經紀。
您可以看下我們的標準協議。‘文學經紀’在國內還比較少見,但是在歐美都比較成熟了。J•K•羅琳、喬治•馬丁都有自己的文學經紀公司。
畢竟作家更專注于寫作,對怎麼開發自己作品的商業價值,往往力有不逮。據我所知,您之前作品的版權很分散?其實這對商業IP的開發不利……”
劉慈欣微不可見地舒了一口氣,開始看張潮遞給他的標準協議。看完以後嘆了口氣道︰“都是作家,你怎麼就能想到這些……”
張潮沒有回答,而是道︰“鑒于您在國內科幻界的地位,所以這份協議肯定還要調整,方便的話,我們現在就來商量一下……”
事關自己的經濟利益,劉慈欣立刻嚴肅認真起來,開始就自己關心的條款內容,逐條和張潮溝通。
時間不知不覺到了傍晚,得益于“劉工”的工作性質特殊,他們倆在辦公室里聊了一下午,都沒有人來打擾。
等到外面天都見黑了,張潮和劉慈欣才敲定了最後的細節。
張潮收起筆記本,對劉慈欣道︰“我晚上就會把這些發給公司的同事,法務方面再審核一下,沒問題我們就能簽約了。”
劉慈欣已經對張潮完全放下戒心,並且開心得不得了。只覺著眼前這小伙子眉清目秀,越看越順眼——關鍵又懂文學、又懂科幻,說話又好听,給的錢又多,總結起來就一句︰真他娘的是個人才!
眼看天都黑了,劉慈欣一把扶住張潮的肩膀道︰“一下午連水都沒讓你喝上一口——今晚務必一起吃個飯!”隨即眉頭一皺,有些遺憾地道︰
“就是不知道你吃不吃得慣。我雖然是山西人,但是我不護短——山西菜不入流,上不得台面。陽泉是個土地方,沒有好館子。你在燕京怕是吃慣了好席面,看不上……”
張潮連忙道︰“沒事沒事,我特別喜歡吃刀削面,尤其是炒刀削。在燕京的時候,每次沒空做飯,我就找個面館來一碗。這次都來了,自然要嘗嘗正宗的山西刀削面……”
劉慈欣眼楮一亮,道︰“真的?那成,我知道有家面館,不僅刀削面做得好,過油肉也地道!”
半個多小時後,距離娘子關發電廠不遠的一個小面館里,胡嚕一碗面、又吃了半盤過油肉的張潮,臉色終于又紅潤起來。
今天他一早就從燕京飛來山西,沒吃午飯就開車直奔娘子關,接著又和大劉談了一下午事,直到現在才吃上一頓正經飯,所以也是餓壞了,顧不上吃相。
劉慈欣笑呵呵看張潮大快朵頤,自己慢條斯理地挑一口面,喝一口小酒,別提多愜意了。
今天和張潮一番對談,劉慈欣簡直覺得之前七八年作家都白當了。原來一本能玩出這麼多的花樣來,作家的收入渠道原來不止稿酬和版稅。
像什麼“改編權”之類,對他來說,那就是個名詞!從來沒想過會和自己發生什麼聯系。
哪怕在最甜美的夢境里,他都沒有見過上萬台行星發動機把地球推離太陽系的電影畫面……
看張潮停下筷子,劉慈欣才開口問道︰“你那封郵件是怎麼想的?‘不要投稿!不要投稿!不要投稿!’——真把我嚇住了。本來我正打算把《三體》前面幾章發給《科幻世界》,讓編輯給我過過稿呢……”
張潮灌了一口本地的維爾康汽水,又打了個長長的氣嗝以後,才道︰“說實話,找你約稿是臨時起意。打電話給你,我們又不認識;找關系,一時半會來不及;直接郵件說約稿,估計你一眼pass。
所以只好想個歪招,至少先引起你的注意再說。現在看來,還是比較奏效的。”
劉慈欣笑道︰“三個感嘆號確實挺扎眼的——不過真正讓我猶豫的,是它給了我一些啟示。《三體》這本書其實我五六年前就開始構思了,整部書的腹稿基本都打好了,就是一些細節還沒有想清楚。
比如《三體》後面有個情節,一個高等文明的‘巡邏者’,收到了人類發出的信號。他如何回復,其實是這部的關鍵節點之一。他的回復,既要明確、簡潔,又要有一種強大的緊迫感,還必須隱含著巨大的悲愴感……
我想了很久都沒有想好。你這三句‘不要投稿!’,一下把我思路點亮了……你不介意我到時候把這個句式用到里吧?”
張潮︰“……”愣了一會連忙道︰“不介意,不介意,完全不介意!使勁兒用!”
劉慈欣道︰“那就好。其實我對這部還有一些想法……”
張潮連忙打斷道︰“千萬別劇透!這樣我在看你的來稿的時候,才會有久旱逢甘霖的滿足感……”
劉慈欣沒想到張潮是這個反應,不過顯然他對此很滿意,所以聞言也不再往下說,而是轉移了話題,開始聊其他的。
張潮之所以不想和劉慈欣聊《三體》,就是不想影響他的思路。寫了2年多的他最清楚,對作家來說,一點點思路上的波動,最終成型的作品,可能就截然不同了。
一會兒聊著聊著,又把《三體》聊沒了,或者聊成別的什麼形狀了,可怎麼辦?
要不是一心要從《科幻世界》手里搶下這部書,張潮甚至都不願意這麼早就給大劉這麼優厚的條件。
畢竟“文章憎命達”——鬼知道大劉拿上千字500的連載稿酬以後,心態的變化會不會影響到《三體》的創作。
要知道自從他的銀行存款余額比取款密碼還長了以後,別說長篇了,寫出來的中、短篇也一只手數的過來。
吃飽聊完,張潮開車送劉慈欣回了家,自己則找了家酒店,讓疲憊的身心好好休憩一下。
要拿下大劉這樣內心還兼具文青、憤青雙重氣質,又執著、內向的中年悶騷男,只會聊文學聊寫作的馬伯慵不行,只會聊錢的黃杰夫更不行,還是得自己出馬。
無論《三體》還是《流浪地球》,雖然這兩年的文化市場和影視技術水平,還不能支撐它們迅速變現幾億、幾十億票房的電影,但隨著科幻市場的繁榮,和大劉在幾年後坐火箭一樣上升的知名度,最終會變成一個挖不完的金礦。
就在張潮滿心歡喜地沉沉睡去時,百度“陽泉吧”,一個名為【中國科幻第一大師就是陽泉人,有誰看過他的作品】貼子下,一個ID為“shipship”的吧友,回了這麼一條帖子︰
【他現在是全中國稿費最高的科幻作家了!厲害!(笑臉)(笑臉)】
不一會兒,“shipship”又出現在“娘子關電廠吧”。吧里有一個名為【請問劉慈欣現在是電廠的什麼職務啊?】的帖子,其中有一條跟貼是這樣的——
【一個相當封閉,只能在想入非非的意境中討生活的人,他不敢牛比,不會適應生活環境而已。大家別議論了,不要打擾人家的清靜了,人家不想妨礙你,你也不須嘴上寡淡】
“shipship”在這條跟貼下回復︰【很快他一年掙的錢你連零頭都比不上了!】
……
夜色深沉,劉慈欣也終于熬不住困意,打著哈欠,關掉電腦,悄悄溜回臥室睡覺了。
(今晚兩更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