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4︰獨行文壇

第一百零六章 馬伯慵的顧慮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長夜風過 本章︰第一百零六章 馬伯慵的顧慮

    頒獎典禮結束以後,張潮與獲獎選手進行了一次閉門會談,將自己對《青春派》這本雜志的機制構想介紹了一下。

    雙學濤有些疑慮,問道︰“我覺得怎麼有點不像文學雜志了呢?”

    其他人也紛紛點頭。

    張潮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你們誰會寫‘45度角仰望天空眼淚就不會掉下來’?”

    沒有人回答。

    張潮繼續問道︰“你們誰會讓自己筆下的女主人公動不動就得絕癥、duo胎、GE腕,不但淒苦堅毅,而且楚楚動人?”

    沒有人回答。

    張潮最後問道︰“你們誰會讓書里的男主人公同時遇到家里破產、父母出軌、女友背叛,然後輟學3年接著復習3個月就考上青華燕大?”

    所有選手面面相覷,還是不敢出聲。

    張潮一攤手道︰“這不就結了。大家寫不了的這些,有的是人會寫。所以我們要做的是一本調性完全不同的文學雜志。內容上,你們仍然可以堅持自己文字的純粹性;但是在包裝上,我們必須展現出與小四等人完全不同的風格。

    如果說看小四他們的作品,讀者是在尋求一種虛榮而淺薄的共鳴。那麼讀我們的作品,讀者應該看到的是青春那真實而鋒利的一面。

    但是這種鋒利,不能真的‘刺傷’了讀者的認知和尊嚴。所以我們需要用適當的方式來包裝這本雜志,讓這本雜志不僅僅是一本讀物,而且是青少年讀者手中的一件時尚單品。

    我想要的是,即使很多年以後,他們在書架上看到曾經買過的《青春派》,也不會覺得自己當年幼稚,而是覺得能與《青春派》相遇是一件幸事。”

    張潮對《青春派》的定位設想其實來自于當年最流行的雜志——《大眾電影》。1979年復刊後,《大眾電影》曾經在80年代創造了單期銷量947萬冊的世界記錄。

    當時的青年男女拍照,手中就總愛拿著一本《大眾電影》,而且一定會把封面朝向鏡頭。

    實際上從內容來說,《大眾電影》不能完全算通俗讀物,其中的許多影評更是專業性拉滿。但是由于欄目設置和內容把控得宜,尤其是在封面刊登突破當時審美尺度的女明星“性感照”,最終贏得了市場。

    張潮從來沒有覺得文學雜志就要什麼高冷範,也不覺得作家非得要高台教化。何況現在很多書商和青年作家,已經開始有意識地打造後來所謂的個人IP了。

    為什麼上一世雙學濤他們要過近十年甚至十幾年,才會在文壇上嶄露頭角?是因為他們從20歲到30歲都不創作、不投稿嗎?

    顯然不是。根本原因就是整整15年時間里,市場上幾乎沒有他們的生態位。向上,競爭不過老作家們;向下,競爭不過小四韓涵他們。

    張潮的出現,證明了青年一代寫純文學,或者不那麼媚俗的通俗文學,是可以成功的。市場的這個生態位,已經提前被他創造出來了。

    他現在的所作所為,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商業行為了。

    閉門會結束以後,幾乎所有的獲獎選手,都同意成為《青春派》的簽約作者——他們對文學的野心,開始被張潮激發出來了。

    散會以後,選手們紛紛下樓,各找各媽、各回各家。這時其中年紀最小、剛剛16歲的一個選手回了下頭,只見在酒店大堂里,張潮正在與于華、趙常田在說著什麼,不卑不亢地態度,簡直像與這兩個堪稱文壇大佬的人物鼎足而立。

    這位“小選手”不由自主地道︰“彼可取而代之!”

    “啪”——另一個和他比較熟的選手一巴掌拍在他圓圓的、毛茸茸的腦袋上,嘲笑道︰“你又胡說八道了,李睿超。”

    李睿超摸了摸被拍的腦袋,眨了眨自己的眯縫眼,道︰“說說還不行嗎……”

    張潮忙完新理念大賽和《青春派》雜志的事,已經是05年的2月初了。他趕在小年夜前,一個人悄悄回到了長福,過了一個清靜年,只和宋詩語、蘭婷還有陳歡各見了一面,聊了聊天。

    過了年初七,張潮就回到了燕京,因為不少事情都等著他處理。

    初八早上9點,他開車趕到潘家園的房子,趁著上課前一星期空檔,正常上幾天班。

    一進辦公室,就看到黃杰夫、馬立坐在辦公位上,夏答則應該在屋里作畫。看到馬立,張潮心中大定——親王的職業能力實際上在施耐德是有口皆碑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只是一句玩笑。

    要不是他在寫作上越走越高、名氣越來越大,他實際上是有進入管理層的機會的。

    張潮隨便找了個工位坐下,和黃杰夫溝通了一下工作進度,便把注意力轉移到了馬伯慵身上,向他發出了第一個工作要求——“老馬,你幫我一起審一下最近發給《青春派》郵箱的稿子吧!”

    馬伯慵松了一口氣,入職“午夜潮汐”,面對一個比自己還小幾歲的“老板”,他內心別提有多忐忑了,只有充實的工作,才能沖淡這份不安。

    畢竟這時候的馬伯慵,職業目標並不是作家,而是社畜。

    他問道︰“那審核標準是什麼?”

    張潮道︰“哭哭啼啼、矯揉造作、苦大仇深,還有上來就罵街的就不要了。我希望雜志從內容風格來說偏傳統文學,但是要有趣、真實、精彩。第一期特別重要,每篇文章我們倆都進行交叉審核,避免遺漏……”

    有了明確的工作方針,兩人的文學品味又沒有大問題,那工作起來就順利多了,一早上就審完了為數不多的幾十篇稿子。

    工作完成以後,馬伯慵好奇地問道︰“你說要在《青春派》第一期連載的新長篇,講的是個什麼故事?”

    “故事”是馬伯慵此生所好,寫一個別人沒講過的故事給大家看,是貫穿他創作生涯的信仰之一。所以,此刻他對張潮那個叫《大醫》的長篇感到無比好奇。

    張潮沉吟了一下,開始娓娓道來︰“故事發生在100多年的滬上,晚清時期,三個出身、性格、際遇各不相同的年輕人,方三想、孫曦、姚瑩子,同時選擇了踏入一所剛剛成立的醫院,從此開始自己沉浮跌宕的醫海生涯。

    這所醫院,就是剛剛成立紅十字總醫院。三個年輕人,作為當時國內第一代公共慈善醫生,身上肩負的責任比普通醫生更加沉重。哪里有YI情、災害和戰爭,他們就要去哪里救死扶傷。

    滬上的鼠疫、皖北的水災、武昌的戰場……從晚清到建國,30多年時間,他們三人相互扶持,從三個懵懂少年,逐漸成長為三名出色的醫生……”

    《大醫》是張潮前世看過的馬伯慵作品中,最喜愛的一部。

    一般來說,親王的作品風格是偏向于腦洞、懸疑、諧趣的,而《大醫》卻是罕見的厚重之作。他在這部作品中雖然仍然保留了一些戲劇化的巧合以及沖突、矛盾,但是整體而言,是莊重而凝練的。

    馬伯慵越听眼楮越亮,最後竟然直接問道︰“你寫了多少了?我想看看。”

    張潮指了指腦袋,又指了指電腦,道︰“這里寫完了,那里一個字都還沒有。”

    馬伯慵大失所望,不過很快就道︰“你這種寫法,和我最近在寫的一個長篇很像,都是從一兩個小人物出發,將他們嵌入到真實的歷史中去,讓他們與歷史上的那些大人物發生種種糾葛……”

    張潮听馬伯慵講完,問道︰“你的這本寫完了嗎,能不能給我看看?”

    馬伯慵猶豫了一下,道︰“寫倒是差不多寫完了,但是感覺傳統出版物市場上沒有過這類書,可能只適合發在網絡上。”

    張潮道︰“就是因為沒有,才彌足珍貴。我的前幾篇,也幾乎都是市場上沒有的類型。”

    馬伯慵道︰“那成,我把前幾章打印出來,你看看。”

    不一會兒,張潮就拿到了馬伯慵裝訂好的打印稿,標題欄是黑體加粗的四個大字︰

    《風起隴西》

    幾章內容,張潮很快就看完了,他“驚訝”地對馬伯慵道︰“三國題材的諜戰?”

    馬伯慵有點不好意思地道︰“夠冷僻吧?”

    張潮道︰“不,不冷僻,準確說,應該是很新鮮。三國是熱門題材,諜戰也是熱門,兩個相加,只要本身沒出問題,它怎麼可能冷僻呢?”

    馬伯慵眼里露出驚喜的神色,道︰“這是我寫畢業論文的時候,壓力太大,為了緩解壓力才寫著玩的。所以就沒有考慮市場——你覺得它有市場?”

    張潮點點頭道︰“當然有市場,而且我可以把它直接推給熟悉的出版社編輯。”

    馬伯慵感激地道︰“那太好了……”

    張潮笑著道︰“那老馬,你是想要版稅呢,還是稿費?還有,既然你是本公司的藝術總監,這本書是不是應該……”

    搞定了馬伯慵以後,張潮心情大好,不過只維持了不到兩個小時。

    中午休息的時候,他準備開車回一趟燕大,結果發現他的BMW打不著火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2004︰獨行文壇》,方便以後閱讀重生2004︰獨行文壇第一百零六章 馬伯慵的顧慮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2004︰獨行文壇第一百零六章 馬伯慵的顧慮並對重生2004︰獨行文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