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石齋志異

第七十一章 知府和狐仙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寸石 本章︰第七十一章 知府和狐仙

    很早以前,在京城里有一家很出名的客棧,叫興隆客棧。這一天,客棧里來了一位很闊氣的山西客人。這個客人長得雖然是五短的身材,但是看上去他卻是氣度不凡。不但穿著一身名貴的衣服,連馬車也是非常的豪華。馬車上拉著三個紫檀木做的箱子,讓人一看就知道此人的身份非同一般。他不是一個官宦子弟,也是一個財大氣粗的財主。連他身後的那兩位跟班,走起路來也都是一副六親不認的架勢。

    客棧老板見來了一位這麼闊氣的客人,趕忙滿臉堆笑地迎了上去,好像他真的是遇上了財神爺一樣。點頭哈腰地說道︰“客官您里面請,有上好的房間正給您預備著吶。”這個客人听了客棧老板的話,連正眼都沒有看他一眼,就徑直上樓去了。後面的兩個跟班也神氣十足地吩咐客棧老板道︰“把馬喂好,把箱子給搬到房間里去。”

    在興隆客棧里還住著一位客人,這個客人叫胡大慶,是一位風度翩翩的美男子。他簡單的行裝,和他那玩世不恭的樣子,讓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一個來京城里游玩的紈褲子弟。

    在吃晚飯的時候,因為客棧里今天住的客人特別多,看上去餐桌有些緊張。胡大慶便來到了山西客人和他的跟班吃飯的餐桌前,對他們抱了抱拳,客氣地說道︰“幾位仁兄,今天客棧的人多,能否方便在此用一下餐?”山西客人听了,本來是想把胡大慶趕走,不想和一般人一起就餐。可是,當他抬頭一看,來的是一位公子模樣的人,穿著闊氣又長得一表人才,心想︰在京城里能遇到這樣一位風流倜儻的公子,以後也許有用得著的地方。想到這里,他也客氣地說道︰“公子請便,如果你不嫌棄,咱們正好一起喝一杯。”

    胡大慶听了也不再客氣,便坐下來和他們一起邊喝酒,邊閑談著各自有趣的事情。原來這個山西客人叫劉儒生,是山西太原人。他以前是一個書生,十年寒窗,勤奮苦讀,想著有朝一日高榜的中,將來好走向升官發財之路,也好光宗耀祖。可是,偏偏老天不遂人願,劉儒生一連著考了三次,每一次都是名落孫山無緣于仕途。這些年來他忙于讀書,忙于趕考,早已把家里連累得一貧如洗。幸好他認識了一位本地的父母官,知府大人吳聯晟。知府大人見他家庭困難,就經常資助他一些碎銀子,鼓勵他不要放棄自己的學業。自己也經歷過求學科考之路,知道這一條路的艱辛和困難。所以他對一些窮書生們也是能幫一點就幫一點他們。

    後來劉儒生經過了三次的落榜以後,也對科考入仕失去了信心。他決定放棄讀書做官的這一條路,想干點別的掙點錢來維持生計。他雖然是這樣想的,但是他讀了這麼多年的書,現在又無一技之長,拿什麼來掙錢養家呢。就在他一籌莫展,和對將來失去一切希望的時候,知府大人吳聯晟又找到了他。對他說︰“你不要難過,人生之路千萬條。你就是不讀書不考取功名了,經商做生意也一樣能出人頭地,富甲一方。”劉儒生听了,難過地掉下了眼淚,十分無奈地說道︰“大人啊,我現在連飯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哪里還有什麼本錢來做生意啊。”

    知府大人看著可憐巴巴的劉儒生,就從身上拿出來了一包銀子,交到他的手里。然後對他說道︰“這是我這些年來攢下的一點積蓄,你就用這一百兩銀子做本錢,從小生意做起,憑你的能力,以後你一定能成為一個大富商的。”劉儒生手里捧著銀子,激動地趴在地上就給知府大人磕頭,連聲說道︰“知府大人,你真是我的再生父母。將來我就是粉身碎骨,也難以報答您的再造之恩。”

    從這以後,劉儒生就開始做生意了。剛一開始他沒有門路,吳知府就給他介紹,一些生意人來幫助劉儒生。別看他劉儒生在科考做官的這條路上失敗了,可是,他在吳知府幫助下,生意卻做得風生水起。幾年下來,他在當地已經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後來,劉儒生的生意是越做越大,現在終于成了太原城里的首富。俗話說溫飽思淫欲,他有了錢以後,又想起他以前讀書趕考的事情來了。在他的心目中,就是有再多的錢也不如做官好,做官既出人頭地也能光宗耀祖。

    從這以後,他就到處找門路拉關系,想攀上一個在朝里能說上話的高官。好讓他幫忙來給自己捐一個官位,來圓他這個一輩子都想升官發財的夢。後來,他錢也花了不少,終于也搭上了關系。他今天帶著馬車,拉著那三箱銀子就是來京城送捐官銀子的。

    到了第二天天剛亮,客棧里面又來了一個老頭。這個老頭看上去面黃肌瘦,穿著一身破破爛爛的衣服,不注意看就知道他是一個要飯的老乞丐。客棧老板見了,趕忙過來問道︰“這位老人家,這麼早您就來了,是住宿還是吃飯?”這個老頭見了客棧老板,客氣地說道︰“老板啊,我一不住店二不吃飯,能不能麻煩您給我叫一下,那個山西來的劉老板。就說他的一個姓吳的老朋友來找他敘敘舊。”他們兩個正在說著話,正巧劉儒生的兩個跟班從樓上下來了。客棧老板對他們說道︰“你們來得正好,回去告訴一下你們的老板,下面有一個他姓吳的朋友來找他有事。”這兩個跟班听了客棧老板的話,就上下打量了一下這個姓吳的老頭,之後一臉不高興地又回去了。

    原來,這個姓吳的老頭,正是當年的知府大人吳聯晟。他為人正直又心地善良,在官場上更是不畏強權,為官清正廉潔。當年吳知府因為一件人命官司,得罪了他的頂頭上司。後來被別人陷害,再後來就落得了一個罷官充軍,家產被抄全部充公的下場。就這樣一個堂堂的知府大人,和他的家人都被發配到邊關去了。吳聯晟一家人在邊關上吃盡了苦,受盡了罪。他們度日如年地在邊關一呆就是十年多。一直到了現在,才算是刑滿釋放,又回到了他們自己的家鄉。可是,他們一家人到了家鄉一看犯愁了。他們現在是上無片瓦,下無一席之地,連一個安身的地方都沒有。他們為了安家,就到處求親戚告朋友地借錢。可是,他們借遍了親戚朋友,也只是借到了一些糧食和生活用品,連一兩銀子也沒有借到。手里沒有錢,哪里能夠安家呢。最後吳聯晟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就一家人臨時借住在,一個遠房親戚家里的兩間破屋子里。

    後來有很多人告訴他說,他當年資助的那個窮書生劉儒生,現在生意做大了,成了太原城里的首富。這些年掙了這麼多的錢他還不知足,現在又拉了一馬車金銀到京城里捐官去了。要不是你當年幫助他,他哪里有今天的富貴。你現在去找他,他一定會報答你當年的恩情。俗話說,听人勸,吃飽飯。吳聯晟想想也是這麼個理,他和家里人交代了一下,就到京城里找劉儒生來了。

    也不知道是劉儒生的跟班忘了告訴他吳聯晟來找他,還是劉儒生根本就不想出來見吳聯晟。他在院子里眼巴巴一直等了兩個多時辰,這才看見劉儒生一臉不高興地從樓上下來。他見了現在像一個叫花子一樣的恩人,只是輕描淡寫地說道︰“也不知道您老人家是什麼時候回來的,晚生真是罪過沒有去接您,不知道您老今天來找我有什麼事嗎?”

    吳聯晟看了他的這個表情,心里已經有數了。心想︰看來也別指望他借給我多少錢了,只要能夠把當年,我給他的那一百兩銀子還給我就行了,這樣也能解我的燃眉之急。想到這里,他對劉儒生說道︰“我找你,是想讓你幫我一個小忙。這不是我們全家剛從邊關上回來嗎,現在我連個住的地方也沒有,我想向你借一點錢先用用急。”

    劉儒生一听吳聯晟想問他借錢,馬上不高興了。耷拉著臉說道︰“按說這錢我得借給你,可是,我現在為了捐這個官位,已經把這幾年掙得錢花得差不多了。今天我帶的這些錢,是已經給人家說好了的不能動。我要是把錢借給了你,我的這個官位可就泡湯了。這些年花出去的那些銀子,也是都打水漂了。”吳聯晟听了劉儒生這麼說,也是在他的意料之中。他也沒有再說別的,只是對劉儒生又說道︰“既然是這樣,我也不再向你借錢了。你把我當年,給你的那一百兩做生意的本錢還給我就行了。”

    劉儒生一听吳聯晟說了這個話,他馬上感覺到好像有人接了他的瘡疤一樣,臉一下子紅了起來。但是,他馬上又把臉一沉,生氣地說道︰“錢是你當年給我的,好人你也做了,現在你怎麼好意思再提這個錢的事。”他說著話抬頭一看,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從樓上下來了一些看熱鬧的人,其中還有那個胡大慶。

    劉儒生看見了有這麼多人都在看熱鬧,好像有點不好意思了。他又趕忙對吳聯晟說道︰“其實我是真想把錢借給你,可是,我如果把這一百兩銀子給了你,我用來捐官位的錢就真的不夠了。”這時候,胡大慶走過來對劉儒生說道︰“你要是真想把那一百兩銀子還給這個老人家,那我先替你出。等你什麼時候有錢了再還給我,你看行嗎?”

    劉儒生一听胡大慶願意替他還錢,他也正好借坡下驢。忙對胡大慶一抱拳,說道︰“那我真是太謝謝你了,我一定會及時還給你的。”&bp;胡大慶听了劉儒生的話,他又看了看在場看熱鬧的這些人。然後高聲說道︰“咱們就這樣說定了,有大伙給我做個證。你現在給我寫一張借錢的字據,我到樓上房間里去給你取錢。”

    胡大慶說完上樓去了。等他從房間里拿著一百兩銀子回來時,劉儒生已經把借條寫好了。胡大慶接過借錢的字據看了看,就把這一百兩銀子給了吳聯晟。然後他又從身上拿出來了一張兩千兩的銀票,對吳聯晟說道︰“老人家,好心要對好人才行。您一心為別人著想,別人不一定會記著您的好。但是,好人一定要有好報,要不然那真是天理不容。這兩千兩銀子是你應得的,你就安心地回去當安家費用吧。”

    吳聯晟羞愧地拿著這張兩千兩的銀票,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俗話說,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吳聯晟要不是到了難處,他絕對不會拿這位胡公子的銀票的。他當著在場的這些人對胡公子謝道︰“多謝這位公子,你可給我解決了大難題。你的大恩大德,我們全家人一定不會忘記。”這時候,胡大慶又對看熱鬧的這些人說道︰“既然大家給我做了證人,吳老伯又是遠道而來。今天我做東請你們喝酒,也算是給吳老伯接風洗塵了。”

    客店老板一听來了買賣,趕忙大聲招呼伙計們道︰“大伙趕快去準備,好好招待今天的這些客人,好酒好菜的盡管上來。”

    客棧里一下子熱鬧了起來,這麼多住店的都聚在了一起吃飯,客棧老板還不發一個小財。一直吃喝了很長時間,這些客人們才算是吃飽喝足。這時候,吳聯晟又一次謝過了胡大慶,拿著那一百兩銀子和兩千兩的銀票就回家去了。

    過了幾天,劉儒生開箱子拿錢的時候。卻發現鎖得好好的箱子里少了很多兩銀子,更奇怪的是,那天胡大慶請客吃飯的收據,和那張自己寫給胡大慶一百兩銀子的借據,不知是什麼原因卻在他的錢箱子里。劉儒生一算賬,胡大慶請客吃飯的錢和胡大慶給吳聯晟的錢,再加上那兩千兩的銀票,正好對上他錢箱子里少的錢數。

    原來這些事情,都是胡大慶干的,他就是一個修煉了千年的狐仙。他現在來到了人間,一是繼續求仙問道修煉自己。再就是他到處行俠仗義多做好事,為的就是好早日位列仙班。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寸石齋志異》,方便以後閱讀寸石齋志異第七十一章 知府和狐仙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寸石齋志異第七十一章 知府和狐仙並對寸石齋志異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