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畫皮》過三億後,張辰就成了國內的獨一檔,也成為所有導演要追趕的目標。
不管其他人承認不承認,他都是名副其實的國內第一導演。
媒體彈冠相慶的同時,海外片商業找上門了。
之前是賣也賣不出去,現在是主動找上門。
陳大導親手關上的那扇門總算是悄悄的被開了一條縫。
雖然華夏古裝大片在國際上依舊是高危片種,但起碼不至于顆粒無收。
張辰收心,平心靜氣。
再大的榮譽也已經是過去式了。
《畫皮》已成為歷史,張辰開始收斂心神,將注意力更多的放在《環太平洋》上。
這兩天他一直在與郭凡對接《環太平洋》的進度,這段時間忙著宣傳《畫皮》,論對《環太平洋》的了解,他反而還不如郭凡。
“這兩天公司收到了很多邀請,都是邀請你出席一些活動的……”
陳小薇拿著一摞信封挨個念名字︰“青年作家論壇年底召開的交流會邀請你發言,電影協會的研討會也邀請你參加,北師大邀請你去做一場關于傳統文化的演講,北大也邀請你去做一場演講,主題你自己隨便定,北電也邀請你做一場演講,還有萬達在京城的旗艦影院開業,邀請你去剪彩……”
張辰正看拍攝計劃表呢,聞言頭也不抬,不在意的擺擺手︰“都替我推了吧~”
每次到了年底都是這樣,各種各樣的研討會一大堆。
以前張辰不懂這些,嘗試著參加過兩場,又臭又長~
就是听一大幫人在那吹牛逼~
張辰去了,有時候還會成為眾矢之的~
因為他推崇的商業電影一向是不受那些協會待見的。
正看著,突然心中一動,想起前兩天付老師打來的電話,好像也是讓他抽空回學校一趟,趁著學生放假前再給分析一下《畫皮》……
這好像是田壯壯主任的意思。
想到這里,張辰抬起頭來。
雖然已經畢業了,但母校的關系還是要維護的。
系主任的面子要給。
付老師的面子也要給。
“算了,除了北電,其他的都推掉吧,就說《環太平洋》即將開機,我分身乏力~
北電那邊,就定這周六吧,讓他們準備大禮堂,我帶著《月球》過去,順便說兩句……”
《月球》北美沒有公開上映,直接發行的錄像帶。
在內地則是定在過完年的3月。
張辰這次過去,也算提前在北電點映了。
張辰一般有什麼新電影,都會在北電提前點映,這差不多已經成為傳統。
……
星期六
早上八點,叮鈴鈴的手機鬧鐘就準時響起。
寢室里立馬一片抱怨之聲︰
“珊珊,你干什麼啊,大周六的,不讓人睡個懶覺~”
袁姍姍︰“你們幾個還不快起,不知道今天有張辰學長的演講嗎?”
張曉菲睜開稀松的雙眼看看表︰“才八點,我記得學長的演講是十點吧。”
袁姍姍給牙刷擠牙膏的動作不停︰“別怪我沒提醒你啊,你們10點過去,估計連門都擠不進去~”
她的話音剛落,另外兩張床上的焦俊艷和張曉菲立馬就崩了起來。
“你不說還真就忘了,趕緊起床,去晚了可就沒有位置了~”
然後,寢室中立馬一陣雞飛狗跳。
“誒呀,我拖鞋呢~”
“誰動我牙膏了?”
……
半小時後,三女整整齊齊的出門。
不僅整整齊齊,而且一個個都打扮的花枝招展的。
今天可是張辰過來。
萬一被他看上了,那不就飛黃騰達了嗎?
別問她們怎麼知道的,同宿舍的楊小蜜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路過食堂,張曉菲快跑兩步,“我去買包子,你們替我佔座~”
“沒問題,我要肉包子~”
“我也一樣~”
三人分工明確。
片刻後,張曉菲來到大禮堂。
好家伙,入目之內,全都是早起的鳥兒~
不小的大禮堂已經坐滿了一大半,除了第一排留給校領導外,其余的前幾排坐了個嚴嚴實實。
張曉菲剛進去,就看到第三排的焦俊艷和袁姍姍在沖她招手︰“這邊,這邊~”
“這麼多人嗎?”
“是啊,我們來的時候第二排已經被搶光了。然後我們來了五分鐘後,後面幾排也被搶光了~”
“乖乖~,張師哥的魅力還真是大~”
“幸好我們听珊珊的了,否則還真就排到外面去了。”
焦俊艷看看表︰“可不是嗎,這還不到9點呢,都已經坐了一大半了~”
“給你們,包子和豆漿~”
張曉菲將早餐分給眾人,三人優哉游哉的吃著。
這可苦了他們周圍的人。
張曉菲三人有分工,有人佔座,有人買早餐。
但其他人可沒有。
為了能早點佔個座位,都是空著肚子過來的。
很快時間來到九點半,大禮堂里已經人滿為患。
不時能看到有人找不到座位咒罵著。
大禮堂里嘰嘰喳喳~
張曉菲看看周圍︰“我們北電有這麼多人嗎?”
旁邊的袁姍姍立馬道︰“怎麼可能?我看到好幾張熟面孔都是隔壁中戲的~”
焦俊艷在旁邊,看著烏央烏央的人群吐吐舌頭,“還好我們今天來得早~”
臨近十點的時候,張辰終于和一眾校領導步入小禮堂。
嘈雜的人聲為之一靜。
校領導入座,張辰則拿著話筒上了講台。
看著下面密密麻麻的人群,他對這樣的場景早已習以為常。
“看到這麼多人,我還以為是在路演~”
張辰開講,下面傳來一陣低笑。
“學校想讓我在放假前再給學弟學妹們做一次演講,正好這段時間《畫皮》也下畫了,剛好有時間,我就過來了。
對了,《畫皮》你們都去看了嗎?”
“看了~”
看到下面一連片的點頭,張辰欣慰的點點頭。
“校領導想讓我給大家講一講三億電影的制作與宣發,但我今天不想講這個,我想和大家說一說科幻電影,正好,我帶了一部《月球》過來,大家先看電影,看完再說~”
張辰說完,下台。
大禮堂的光暗下來,幕布上出現了星辰娛樂的廠標。
地球能源危機~
月能工業~
氦3~
山姆~
5號克隆體~
6號克隆體~
無數的克隆體~
休眠倉就是焚化爐~
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很快過去,等大禮堂的燈光重新亮起的時候,很多人還沒有從電影劇情里出來。
直到張辰拿著話筒重新出現在講台上,人們的頭腦才重新清醒過來。
“這部電影叫《月球》,是我拍的一部軟科幻,你們覺得怎麼樣?”
“很另類~”
“拍的非常好~”
“風格很奇怪~”
下面嘰嘰喳喳的說什麼的都有。
張辰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說道︰“從我宣布將要開發《環太平洋》時,就一直有人不停的在我耳邊說,華夏人拍不了科幻電影,理由也很簡單,因為國內的特效不行……
然後,大家也看到了,《月球》有什麼特效?它是不是一部科幻片?”
不等回答,張辰就自己答道︰“他當然是~”
“誰說沒有特效就拍不了科幻片了?
《月球》是一部典型的軟科幻,和即將開機的《環太平洋》是完全相反的兩種類型~”
“以前,我總听一個說法,東方人拍不了科幻,西方人拍不了武俠~
一開始我以為是至理名言,後來發現,西方人開始拍武俠了。
《黑客帝國》就融入了很多東方的功夫元素,他們甚至還拿儀器記錄下了武打演員的動作特征~
也就是說,以後,好萊塢可以隨便拍武打電影了~
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拍科幻?
我承認,科幻電影的門檻的確比較高,但我們完全結合自身情況來看。
有錢,那你就搞硬科幻,像《環太平洋》那樣,一年磨一劍;
沒錢,那就在故事和設定上下功夫,做成《月球》那樣的軟科幻~
《月球》沒什麼特效,還不是科幻味十足~”
“今天咱們不講《月球》,我真正想說的是電影工業,或者叫重工業電影!”
“你們都是學電影的,那麼應該很多人都知道好萊塢的電影史和香港的電影史。
好萊塢有一段時間,電視產業對電影產業的沖擊非常大,電影都沒什麼人看了。
後來靠什麼活下來的?
靠大片!
重工業電影大片!
《星球大戰》!
《侏羅紀公園》!
香港也差不多。
號稱東方好萊塢,後來卻沒落了。
大家都說,香港電影市場的沒落是因為失去了台灣市場的支持。
那他們為什麼失去了台灣市場的支持?
這個我曾經和嘉禾的鄒文懷先生詳細聊過,除了自己作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院線開始播放好萊塢電影。
要知道,最初,台灣院線是不播好萊塢電影的。
香港電影在那邊有統治地位。
後來香港電影人作死,各種片花騙錢,台灣院線受不了了,這才引進好萊塢電影播放。
然後被《侏羅紀公園》打的一敗涂地。
香港那時候很能跟風的,什麼火跟風什麼。
《007》火了,立馬照著搞個《最佳拍檔》,《第一滴血》火了,這邊就搞個《東方禿鷹》……
然後他們發現,《侏羅紀公園》他們跟不了,照著抄都抄不會……
這就是重工業電影。
和你的工業能力息息相關。
工業能力不夠,連電影你都拍不好。
為什麼每次好萊塢大片上映,國內的電影人就大呼‘狼來了,狼來了’?
因為完全打不過。
你能拍愛情,人家也能拍~
人家拍恐龍,你拍不了~
人家拍外星人,你還拍不了~
長此以往,國內觀眾就會形成依賴,覺得外國電影就是好。
不相信,歐洲現在就是我們的前車之鑒。
他們的電影不強嗎?
每年都有好電影誕生。
但和我們一樣,打不過好萊塢。
說白了,電影是造夢的藝術,好萊塢能滿足你所有的夢~”
“再說說我們國內︰
我小時候,電影院一度蕭條的和錄像廳並無二致,感覺整個產業都要完蛋了。
那時候,馮小鋼的賀歲片撐起了一片天,至少讓電影院有工開。
然後張一謀的《英雄》開啟了大片時代。
但《英雄》,也不是工業電影。
他更像是是張一謀靠著個人的強大號召力撐起來的一部作品。
所謂的工業電影,肯定要有一套完善的工業體系。
他是一整個生產流程。
而不是靠著導演或者演員的個人號召力。
一個國家要成為強國,一定要發展工業,電影也是如此。
在國際上,華夏的電影不算弱。
每年都有拿獎的,有人認為我們是電影大國。
但國家對我們的要求卻是電影強國。
為什麼積極的推動大片策略,就是為了讓電影工業化盡快正規起來。
完成產業升級!
這方面我們是有優勢的。
我們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工業品類齊全的國家。
換句話說,我們是最有可能在電影工業化方面趕上好萊塢的。
從“一五”計劃時期起,中國便堅定地踏上了構建完整工業體系的征程,歷經幾十年的發展取得了眾多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歐洲也有電影工業,但他們是都是以劇情片,喜劇片為主;
這種片子對上好萊塢的大體量商業片是毫無還手之力的。
說白了,大家都想見一見沒見過的。
什麼是沒見過的?
外星人入侵地球~
機器人互毆~
這就是夢,電影造的夢~
未來電影的發展方向一定是大投資,大特效。
高概念、高技術,高投入的頂級商業大片將會橫掃世界~
未來,是視效大片的天下~”
張辰說的完全是來自後世的感悟。
這個時間點,如果說誰對未來有最清晰的認識,非他莫屬。
未來的十年間,是視效大片飛速發展的十年。
《阿凡達》《2012》,到以後的漫威系列~
說起《阿凡達》,就不得不說卡神。
卡神真的是個牛人,明明是個卡車司機,第一次拍電影,就能把自己的夢拍成經典。
後面的大船,也沒覺得怎麼樣,就成了世界之王。
大家好像就是吃他這套。
《阿凡達》更是以一己之力推動了全世界3d電影的發展。
在阿凡達後的十年間,全世界的3d影院都在瘋狂建設,大片幾乎都有3d版本。
但這其實是個錯誤的方向。
沒看十年後,就沒什麼人再拍3d電影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