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韓和白葉的梁子什麼時候結下的?
當然是那次罵戰的時候結下的。
當時張辰指責陸釧抄襲,陸天名看不過,親自下場維護自己兒子,接著他這一系的人也都冒了出來,旗幟鮮明的站隊陸釧,白葉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僅次于陸天名的大將,因為他是名人。
那時候的張辰勢單力薄,1VS對方所有。
雖然他不怕,但從人數上看,他這一方的確有些單薄。
這時候,和他沒有任何關系的韓韓突然下場聲援他,張辰欠了個大大的人情。
韓韓那時候的主要對手是矮大緊,兩人都還算是有底線。
只是,韓韓為什麼又和白葉嘶了起來。
張辰專門打了個電話給韓韓,詢問了一下具體情況。
起因是白葉不知道發什麼瘋,突然莫名其妙的發表了一篇博客——《80後的現狀與未來》。
文章里白葉特意陰陽了一下80後作家,郭小四,韓韓和張悅然這些代表人物一個都沒放過,說80後寫的那些算不得文學。
這相當于指著鼻子罵,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文化圈,本來沒什麼人關注的,韓韓也不關注。
白葉說了什麼,年輕人根本不在意。
最開始韓韓根本不知道白葉diss他,是他的粉絲發現的,然後通知了他。
這能忍?
叔叔能忍,嬸嬸都不能忍~
作為80後作家代表人物的韓韓立馬就回了一篇博客——《文壇是個屁,誰都別裝逼》。
這兩年,他從張辰身上學到了不少~
比如,做名人,就要敢說敢言,觀點明確。
別怕得罪人~
只有這樣才能火~
這就是互聯網的套路。
他也一直是這麼做的,並且做的不錯。
這兩年,新浪博客是博客里的老大,而新浪博客里,張辰是第一,韓韓是第二~
韓韓一直保持著意見領袖的人設,每每有什麼公共事件發生,他都會發表觀點,偶爾還會對熱門電影發表影評。
如果放在10年後,人們肯定很煩這種人,都什麼年代了,還搞意見領袖,你算老幾啊?
但放在現在的2006年,這還屬于新鮮玩意,很受追捧。
《文壇算個屁,誰都別裝逼》一經發表,就引起了關注。
這兩年,其實很多人都意識到了,罵戰能吸引流量。
但真正敢走這條路的幾乎沒有。
張辰是第一個,韓韓是第二個。
張辰打電話的時候也在登錄博客,然後就發現也有人艾特了他。
先開網址,就看到了雙方對罵的內容。
“白葉那篇文章,也有粉絲轉給我了,需要我聲援一下你嗎?”
“不用,我這查到了那家伙一大堆黑料,他要是個白蓮花,我還真拿他沒辦法。
但自己本身就不干淨,我正好把那些黑料放出來惡心惡心他,你暫時先做壁上觀,如果有其他人摻和,你再加入……”
韓韓顯得信心十足,看來是準備大干一場。
張辰也來了興趣,這兩年都是別人吃他的瓜,好不容易有個瓜,他也想好好吃吃。
韓白之爭這個事他上輩子知道,但關注的不多,現在剛好補上。
至于下場幫著開撕,既然韓韓說暫時不需要,那他也樂的清閑。
而且他和金像獎的罵戰才剛結束不久,這時候再掀起另一場罵戰,很可能給民眾留下愛搞事的固定印象。
一旦給民眾留下這種印象,如果再有什麼事發生,民眾第一時間下意識的就會認為是張辰在搞事,這是他不想看到的。
《文壇算個屁,誰都別裝逼》韓韓的反應都在白葉的預料當中,年輕人,就是沉不住氣。
白葉馬上擺出前輩的架勢,指責韓韓語言粗俗,出口成髒。
韓韓確實落了把柄,他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又發表了一篇博客客——《有些人,話糙理不糙,有些人,話不糙人糙》。
韓韓準備講道理了。
白葉以為自己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勝券在握,沒想到韓韓又發了三篇博客︰
《揭露白燁︰自我策劃、收人錢財的學術腐敗——上篇》
《揭露白燁︰自我策劃、收人錢財的學術腐敗——中篇》
《揭露白燁︰自我策劃、收人錢財的學術腐敗——下篇》
堪稱掘墓三件套。
博客里,韓韓將這位文壇大佬扒的底褲都不剩,直言他搞學術腐敗。
主要集中在三點︰
一,衛輝的《上海寶貝》和貝拉的《911生死婚禮》兩本書,基本就是打著藝術的幌子寫的小黃文,白葉老師卻對這本書推崇備至。
二,蔡小飛事件。
白葉口口聲聲說讀過蔡曉飛的文集,而且覺得這孩子是非常有希望的80後作家。
然後媒體查實,蔡曉飛根本就沒出過文集。
這就尷尬了。
這還不算完,前兩個如果還能解釋的話,那麼第三點就是將白葉釘在恥辱柱上。
韓韓質問白葉,你在春天文學獎擔任評委的時候,卻將自己的作品評為獲獎作品,這是不是學術腐敗。
三篇文章發出去,白葉直接關閉了評論。
太不講武德了,說好的比武,你上來就跟我說既分高下,也決生死。
這還怎麼玩?
媒體吵吵著讓他出來解釋,白葉不露面,也沒法解釋。
兩個回合,白葉被打的丟盔棄甲。
張辰給他豎一個大拇指,這瓜吃的是真爽。
白葉那邊顯然是沒想到韓韓這麼狠,這已經不是吵嘴仗了,這是要啃他的根啊。
這兩天,張辰吃瓜吃的正香,他以為這事和他沒關系,然後幫著《落葉歸根》宣傳電影的時候時候突然就被提問了。
“請問您對最近正火的韓白之爭了解嗎?”
張辰很想搖頭,但他不能,只能點頭︰“知道,白葉的那篇文章,我的粉絲有轉給我……”
主持人繼續提問,“那你覺得誰是正確的一方……”
張辰聳聳肩︰“這還用說嗎?”
憋了這麼多天沒發表意見,他突然又有點嘴癢了︰“在我看來,這場罵戰其實是必然的。”
主持人肉眼可見的興奮起來︰“哦,為什麼是必然的?”
張辰聳聳肩︰“這場罵戰看似是韓韓和白葉兩人之間的私人罵戰,其實是80後新銳作家和60,70老一輩作家的一次交鋒~
中國文壇的現狀,文壇的各種權利其實是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里的,這些人是既得利益者,他們既是裁判,又是選手~
韓韓博客里說的春天文學獎其實就是最好的例子,自己評自己的作品為獲獎作品,這不就是學術腐敗嗎?
文學獎項完全成為這些人自娛自樂的工具,而且他們還打壓新人。
因為掌握話語權,新人作者想要冒頭,就必須加入這個圈子,而能不能加入這個圈子,則由這些人來決定。
換句話說,帶不帶你玩完全看我的心情,想要入圈可以,先當狗吧~
而韓韓這些80後作家不一樣,他們不是從正規渠道上來的,換句話說,他們沒有走傳統作家走的那條路。
因為一場比賽,這些人嶄露頭角,然後迅速被全國人民熟知。
他們的熱度甚至超過了成名幾十年的知名作家,這讓那些既得利益者覺得有失控的危險,文學圈原本那種自給自足的生態被這批80後作家的出現破壞了,所以他們要批評韓韓這些80後作家……”
張辰一席話,直接將文學圈里最後那層遮羞布扯了個干干淨淨。
不過主持人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初衷,繼續追問︰“那您是站在韓韓這邊?”
張辰直言不諱︰“我當然是站在韓韓這邊~”
記者還想再問,張辰已經打斷他︰“抱歉,這位記者,今天的活動是為了宣傳電影《落葉歸根》,我們就不要喧賓奪主了,大家問的問題,盡量和今天的主題貼合……”
張辰拒絕了記者繼續問下去的請求,即便其他的作者提出類似的問題,張辰也不再回答。
但事情顯然不可能這麼簡單的結束,很快,在另一場關于《搜索》的推廣活動中,張辰再次被人問起了有關韓白之爭的問題。
“您覺得韓韓和白葉雙方誰的觀點更加理智~”
張辰也很無語。
國人對于看熱鬧的熱情顯然要高于電影和其他事物~
“我覺得《搜索》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影,他的題材取材于真實事件,去年的明星電話號碼泄露事件,另外還有我的被人肉的事情……”
張辰只能各說各話,你講韓白之爭,我就講電影的賣點……
《搜索》上海站宣傳。
張國利已經是大佬了,但他是電視圈大佬,電影圈里還不算。
所以《搜索》的上海站宣傳,張辰幫著站台。
然後相似的一幕又出現了。
媒體提問環節,記者們關注的焦點不是電影本身,而是韓白之爭,或者說,他們更關心張辰什麼時候加入戰團。
這兩天戰局發生了新的變化。
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說不過,白葉開始耍流氓了。
因為韓韓在回復的博客中大量出現了‘裝逼’,‘丫的’,‘狗屁’之類的字眼,被白葉抓到了小辮子。
一時之間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
這時候就看出來白葉的地位了,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人脈不是蓋的。
大量的文化界,教育界人士跳出來,指責韓韓是‘被寵壞的孩子’,輿論導向十分明顯,就是要把韓韓搞臭……
記者們也不再關心張辰的站隊問題,而是換了另一個問題︰“你覺得韓韓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在博客中大量使用‘裝逼’‘丫的’之類的字眼,是否合適?”
張辰暗嘆,當然不合適~
但他肯定不能這樣回答,否則就落入記者的圈套了。
另一名記者︰“白葉倡導相關部門淨化網絡語言環境,您對此事是什麼態度?”
白葉這家伙背後應該是有高人支招,正面打不過,就開始游走,抓住韓韓一個點不斷放大。
張辰撇撇嘴,沖著旁邊的張國利歉意一笑,今天的宣傳,注定要跑題了。
後者無奈,本來叫張辰過來是給撐場子,沒想到完全搶了風頭。
張辰想了想,今天已經這個樣子了,索性正面回應︰“又當球員又當裁判,還能舔著個臉顧左右而言他。
我就想問白葉一句,為什麼不敢對韓韓質疑的那三點做出正面回應?
如果你真的沒問題,干嘛不正面回應,反而找了一大幫人鼓噪什麼淨化網絡語言環境。
我覺得網絡語言環境需要淨化,文學圈的毒瘤也需要淨化。
听說韓韓這兩天被搞得很被動,在這里我給他出個主意,建議他直接去中央紀檢委實名舉報白葉的學術腐敗問題,請紀檢委的同志幫忙澄清︰
一,蔡曉飛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
二,春天文學獎,希望給出一個官方的說法,到底屬不屬于學術腐敗?
三,《上海寶貝》和《911生死婚禮》,白葉在操作過程中到底有沒有私下交易?
就這三點,大家拭目以待就好了,說其他的有的沒的有什麼意思,咱們直面核心問題不好嗎?
相信最後我們會得到一個公正公平的說法~”
張辰說完,眾人就是一愣。
我擦,要不要這麼狠?
人家就是罵戰,最多延伸一下到人身攻擊,你倒好,直接就要把人家送進去啊~
面對眾人怪異的眼神,張辰聳聳肩︰“網絡語言環境不好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雙方的粉絲在互噴,那干嘛不解決核心問題。
核心問題解決了,大家也就不會吵了。”
記者們還想問什麼,張辰一擺手︰“好了,大家不要糾纏這個問題了,今天是《搜索》的推廣會,韓白之爭的問題到此結束,我們來聊聊《搜索》吧……”
記者們拿到了新聞,自然願意配合,立馬就有人問道︰“請問拍攝《搜索》的動機是什麼?”
這是個講究人~
張辰沖對方投去一個贊許的眼神,然後開口︰“大家都知道去年我本人經歷過一場人肉搜索這事吧,有人公開了我老家的家庭住址,當時我對這事很惱火,還懸賞來著。
後來事情雖然結束了,但我就想拍一部同類型題材的電影,剛好那時候張國利老師也有同樣的想法,他的靈感則來自于娛樂圈電話號碼泄露事件,我們兩個一拍即合,然後《搜索》就誕生了……”
“听說女主高圓圓是你親自拍板的?”
張辰笑著擺擺手,“我知道你們想問什麼,我的確推薦了,但最終拍板的是張國利老師,他才是這部戲的導演,還是主要投資人,你們也太高看我了,沒有任何一個投資人兼導演會允許他電影的女主角決定權落于他人之手~”
張國利笑眯眯的在旁邊听著,心里卻在暗自腹誹︰“你是沒說,但當時你們搞出那麼大的動靜,我只要不傻,都知道該怎麼選吧?”
但這只是心里所想,嘴上肯定不能說。
記者們采訪他,他也只是說︰“圓圓是文藝片出道,主演的《青紅》還拿下了戛納金棕櫚,她本身就很紅的,氣質又好,程龍的《寶貝計劃》她也是女主之一,我想不出拒絕的理由……”
花花轎子人人抬,女二被他說成了女主之一,這就是講話的藝術。
張國利抬高高媛媛,也是給自己的電影貼金。
大美媛此時一副都市麗人的打扮,光是站在那里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這也和《搜索》里的形象一致。
說起來,走時尚風路線還是張辰建議的。
以前她的作品都偏文藝,《青紅》《愛情麻辣燙》,形象都是青澀懵懂那種,完全發揮不出她的美。
換了時尚風以後,立馬成為顏值頂流,大美媛這個綽號就是那個時候出現的。
……
第二天,張國利買了一大堆報紙,總算在一張報紙上看到了‘搜索’兩個字。
【《搜索》發布會,張辰呼吁韓韓去紀檢委實名舉報學術腐敗~】
這他麼,就有點尷尬~
昨天關于電影說了那麼多,一個字都沒報道,所有媒體聚焦的都是張辰對于韓白之爭表現出來的態度。
尤其是實名向紀檢委舉報,這讓他們想起了之前他硬鋼媒體那次。
那次張辰也是建議馮小鋼,實名向新聞出版總署舉報。
他麼的,人家和你比武,你跟人家決生死。
游戲不是這麼玩的。
還好,翻了半天,總算有那麼一兩家還算有點良心。
一個報道了《搜索》改編自張辰被人肉搜索的親身經歷,另一個則提到了高圓圓,稱高圓圓氣質突變,美艷不可方物。
張國利嚴重懷疑這則新聞是高媛媛自己塞錢買的通告。
網絡上再次熱鬧了。
張辰表態,還建議實名舉報,這無疑又是一個大瓜。
韓韓那邊也馬上跟進,立馬就發博客表態,自己已經收到張辰的提醒,並且思考之後,決定照做。
然後,一張他拿著紀檢委受執單的照片放到了博客上。
這下炸了~
真的舉報了,而且受理了。
這太刺激了~
事情發展到現在,大部分的網民其實是傾向于韓韓的。
首先,韓韓代表草根,是弱勢群體。
其次,韓韓提出的三個問題,白葉全部不敢正面作答。
光是這一點就夠大家站隊的了。
民眾並不傻,你連正面回答的勇氣都沒有,那你指定有問題。
韓白之爭,喧囂塵上。
張國利見正兒八經的不行,干脆走起了旁門左道。
隨著韓白之爭熱度持續走高,他開始買水軍在相關的帖子下面留言︰
【兄弟們,問一下,張辰什麼時候說的建議韓韓實名舉報,我怎麼搜不到想關的視頻呢?】
【哥們,你搜一下關鍵字,#《搜索》發布會#就好了】
【《搜索》是什麼?】
【是一部電影~】
反正不管用什麼樣的辦法,張國利一定要讓《搜索》和韓白之爭產生聯系。
效果還真的有。
《搜索》的首日票房成績是420萬,和他同期上映的《落葉歸根》則是470萬,比《搜索》稍微強一點。
這樣的成績在星辰娛樂看起來就很差了,但其實和同維度的其他電影公司出品的作品相比,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至少張國利就很樂呵。
馮小鋼退出,他獨自拿下太和民眾後,《搜索》算是第一部作品。
他急需打響名號。
《搜索》首周末1000多萬,總票房大概在2700萬3500萬之間。
已經非常不錯了。
星辰娛樂是因為吃慣了大魚大肉,所以3000多萬的小蝦米已經有些看不上眼了。
但放到其他公司,過2000萬就是不錯的成績了。
原始空,《石頭》才2000多萬的票房就差點被吹上天。
至于張辰,他本來就對這兩部電影沒有太高的期望,只要不賠錢就可以了。
華夏電影需要類型片,他一個人也不可能支撐起華夏電影來,最好的當然是百花齊放。
只要拍電影能掙錢,就會有人不斷的嘗試下去,這樣行業才能得到發展。
有好消息就有壞消息。
壞消息是——盜版出現了。
自從星辰娛樂成名後,他的作品就成了重災區。
哪怕仿照張衛平那樣,一對一盯梢,效果都非常有限。
盜版公司的盜版手段越來越高明,上演各種狸貓換太子。
關于這點,真的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大概只有等到數字電影完全普及之後,才會得到大幅度的改觀。
……
任何電影上映後,媒體關心的重點都會從故事本身變成票房數字,商業片尤其如此。
《搜索》《落葉歸根》就是這樣。
付老師挺滿意《落葉歸根》的票房的,首周末1900萬。
本山大叔也挺滿意,這已經是他參演所有電影作品里成績最好的了。
為了這部片子,他搭進去不少人情,找了不少朋友來客串,總算沒有白費。
主要是口碑好。
媒體大多數都是好評,沒有小品的浮夸和喧鬧,輕喜劇的形式保證了受眾。
其實這種題材很難拍。
你想啊,一個送工友遺體回家的故事,還是改變自真實事件。
做成喜劇,有不尊重死者的意思。
不做成喜劇,就會很悶。
所以輕喜劇是最好的形式,整體是正劇,中間摻雜一些笑料讓電影不那麼沉重,最後完成主題。
沒什麼劇烈的沖突,就是講一個故事。
“原以為會是部很悶的片子,但其實水準在我預料之上……”
“可以一看的片子……”
“趙本山的表演成為本片的點楮之筆……”
媒體的評價趨于正面,本山大叔也第一次在電影領域證明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