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騰的閉門謝客被外界理解為待價而沽,至少勛貴們是這樣想的。畢竟以前類似的案例很多,功勞大的勛貴,找皇帝要好處,這不是很正常的現象麼?
王家人也是這麼想的,最近頻頻進京要官兒,結果自然門都進不去。
這一家伙連累到了賈璉,進不了王家門,就往賈家跑。
親戚這種東西,有時候是真的讓人惡心。
一開始,賈政那邊派人通報了,賈璉自然要出面見一見,不料來個王家人,擺著族叔的架子,開口就要一個知府的位子。賈璉腸子都悔青了,怎麼想起來見王家人的。
陪著笑的賈璉不置可否,賈政也一臉為難。畢竟這位王家的族叔,只是個監生的學歷。
賈璉借著尿遁跑路,回到家中憤憤不已,養胎的王熙鳳見了不禁好奇的問一句。
賈璉就說最近累了,沒提王家人如何。
然後借口朋友相邀,晚上不回來了。對此,王熙鳳頗感不安,她能察覺到賈璉的不快,肯定不是所謂的累了。回頭讓人去一打听,得知王家的某個族叔上門開口要知府,氣的王熙鳳破口大罵︰“也不撒泡尿照一照,知府最差也是從五品,我家二爺才正五品呢?”
你說她是罵人呢,還是炫耀呢?
最近頗為滋潤的平兒倒是沒罵娘,但也沒權王熙鳳,任憑她自由發揮了半小時。
消息傳到外面,最尷尬的是王夫人,最近她風光的有點飄了。動不動王家如何!
逃離賈家的賈璉突然發現無處可去,本有張家可去,奈何師娘帶著全家老小去了武漢。
無奈之下,只好去找賈蓉,讓他在外面找個地方躲兩天,等這陣子風頭過去再說。畢竟王家的數,那叫沒有一點點。不說王家人了,賈家人要跟著有樣學樣,日子還過不過。
賈蓉見了賈璉,不禁好奇道︰“二叔還要找地方躲?不是有一堆孿生姐妹現成的麼?”
“我當初就是隨口救人,施恩不圖報,你想什麼呢?”賈璉義正詞嚴的掩飾心動。
最近跟賈蓉焦不離孟的薛蟠悠悠道︰“我倒是尋了一對孿生姐妹,正往京城送呢。”
賈璉急了,抬手道︰“打住,打住,別送過來。”
心里有一個聲音在吶喊【你們不能這樣考驗干部!】
倪二聞著味道就過來了︰“二爺,可算是把您給盼來了,如煙如雨望眼欲穿啊!”
特麼的還會用成語!
聯合商號總部的大堂內,氣氛突然變得極其詭異,賈蓉和薛蟠抬頭望天,搞的倪二摸不著頭腦。賈璉嘆息一聲道︰“算了,這地方我就不該來。”
薛蟠拉著賈璉道︰“別著急走,說個事情。”
賈璉站住回頭,薛蟠笑道︰“母親和妹妹要來京城,說是薛家不能像以前那樣,總呆在金陵,還是要常呆在京城,與親戚朋友多走動。”
原著中薛姨媽帶著寶釵來京的初衷,是想送寶釵進宮的,如今大可不必了。但有一點,薛家想找個好夫婿,對于未來薛蟠有幫助的女婿,在金陵肯定是難度更大。
“這事你跟我說干啥,跟你姨媽說去。”賈璉丟下一句話跑路,沒地方去?不能夠啊!
賈璉帶著隨從摸到了林家,賈敏倒是沒跟著去西安。
看見賈璉登門,賈敏很開心的問︰“我回來也沒幾天啊,就這麼想姑姑呢?”
一臉喪氣的賈璉把事情說了一遍後,賈敏的矛頭立刻對準了王夫人︰“二嫂一直這樣,仗著王家的勢,拿捏這個,拿捏那個。也不看看,賈家是什麼底蘊。”
賈敏這話呢,對也不對,畢竟這爵位啊,那是會往下掉的。如今的賈家,可拿不出人跟王子騰比,要不怎麼會出現二房坐鎮榮禧堂的事情呢?
你還不能說賈母勢利眼,要不怎麼王子騰前腳倒下,後腳各種災難降臨呢?
可見,在朝中有沒有一根頂梁柱,那可真的太重要了,過往的榮光,那都是過往的。老一輩人都快死絕了,你還指望人家念著你家的以前的風光?沒落井下石的都是厚道人了!
得知賈璉來到,黛玉很快出現,賈璉發現紫鵑跟著呢,忍不住為黛玉高興。
紫鵑這個丫鬟,就一個字“忠”。
一本紅樓夢翻下來,丫鬟里頭讓人挑不出任何毛病的,就一個紫鵑了。
得知賈璉出來躲幾天,黛玉捂著嘴笑了起來,甚至還很不客氣的調侃︰“璉二哥也不帶個丫鬟出來,林家的丫鬟怕是伺候不好璉二爺呢!”
賈璉當然不會生氣,甚至還自嘲道︰“這話說的在理,去鄖陽那些日子,我差點沒把自己臭死。”這話黛玉是信的,她在賈家住了一陣子,沒少听賈璉的段子。
什麼在家身邊不帶小廝,只有丫鬟伺候之類的話,听了一耳朵。
陪黛玉說話的賈璉,一直帶著小心,這丫頭讀書多,一個不注意就露怯了。
倒是黛玉跟賈璉聊的很開心,主要賈璉讀書雜。還是充滿好奇心的黛玉,幾乎任何話題只要說了,都不會掉地上。賈敏帶著身子,自然不會一直陪著,干脆的丟給黛玉去休息。
黛玉拿出報紙來,問起賈璉關于使團的事情,賈璉看了今天的報紙才知道,使團的事情告一段落,達達尼昂沒有拿到所謂的份額,這都是地方上的規則,用來配貨的。為的就是把一些不好賣的貨物,強行塞給西洋商人。愛馬仕了這!
文中還提到,這不是官方行為,是民間商人的舉措,本著自願的原則。
什麼叫本著自願的原則呢?想要茶葉和瓷器,沒問題啊。得搭配點東西。
怎麼搭配,自己去談咯,官府沒責任的。
真實情況是廣州和福州那邊的官員,收了英國商人的賄賂,限制其他國家的商人進貨。
錢這個東西,收進口袋里是自己的!
法國商人也不是不懂賄賂,實在是晚到的後來者,關系上不如英國商人。
達達尼昂也不是沒有收獲,拿到了皇帝的聖旨,作為兄弟之邦,每年至少要保證有二十條船的貨發往法國。承輝帝能不知道下面的貓膩麼?當然知道,知道又如何呢?
天高皇帝遠,管不到那邊。再說了,這幫人不搜刮西洋商人,就只能搜刮本地商人和百姓。還不如讓他們搜刮西洋商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