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為了更好的生活,勉為其難的工作。
書房里忙碌到半夜,賈璉才算是停下來。
等了好一陣的平兒好奇的問︰“二爺寫的東西,很重要麼?難得見爺這麼晚。”
賈璉想了想才回答︰“重要不重要,得看陛下的態度如何。我的想法,不重要。”
有點繞口,平兒表示听不懂,伺候賈璉睡下。
次日,一份奏折擺在承輝帝的書桌前,來自賈璉的《奏西洋使團諸事》。
承輝帝看的很仔細,賈璉的文字一如既往的直白,沒有太多咬文爵字,少用典。
文采方面確實不像一個狀元,但是就文章的結構而言,非常的工整,能把事情說的清楚明白,不會讓人看不懂,更不會生出歧義。
這個字嘛,看著很有特點,毛筆肯定寫不出這種字。這是賈璉在工部時假公濟私的產物,蘸墨硬筆,找了個銀匠高手打造。用硬筆寫字的速度快的多,這種洋洋萬言的奏折,用毛筆來寫的話,手腕都得寫斷。
承輝帝很有耐心的看完,花了一個多小時。
賈璉先分析了國內的情況,開國百年,治理成本上升,收入的大頭稅收卻在減少。想要改變這樣的局面很難。內部問題無法解決,與其在無限的內耗中掙扎,不如把目光朝外,看看外面的世界,尋找新的機會。
國家財政出現困難,說明上一巔峰已過,必須尋找新的發展路徑,開拓下一個巔峰。
唐玄宗用李林甫,本質上是把國內過去的積累用于對外擴張,是在吃老本,是寅吃卯糧。這也是花團錦簇的盛唐快速衰敗的根源所在。
賈璉還強調了一下,土地問題必須解決,但不是現在。怎麼做,賈璉沒說。
一段關于國內問題的簡單闡述後,才進入關于西洋的正題。
賈璉以英國為例子,進入工業革命後,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創造了過去五百年的財富。按照這個速度積累,英國成為世界霸主指日可待,一旦確立了霸主地位,必定揮師東進。屆時,就算大周閉關鎖國,依舊無法阻擋英國人的戰艦在漫長的海岸線上任何一個點登陸。
為大周長治久安之際,應主動向外拓展,而不是等被人打上門了,被動的應對。彼時,若主明臣賢,或有奮起直追的機會,若君上暗弱,又或權臣當道,內亂不止,必有災殃。
具體怎麼做,賈璉也給出了建議,利用英法之間的矛盾,居中獲利的同時,學習西方先進的一面,發展水師,引進技術,發展工業。時機成熟,先南下,控制南陽,扼住海上通道馬六甲海峽,擇機東進,染指新大陸。
最後的綜述,通過向外拓展,獲取大量的財富,緩解內部矛盾,利用新的工商階層,制衡士紳。此舉若成,可定未來三百年之安。
承輝帝看了會不會覺得夸張,賈璉已經顧不上了。法蘭西使團的機會要是錯過了,跟大清錯過大英使團有什麼區別呢?如果承輝帝錯過這個機會,賈璉今後真要躺平了,還努力奮斗個屁啊。在工業化面前,農業國家被吊打的歷史,絕對會重演的。
承輝帝看完之後,久久不語,讓裘世安取來一個錦盒,將賈璉的奏折放進去收好。
並囑咐裘世安,此奏絕對不可外傳。
一份奏折,直接將使團事件,上升到了未來國家發展路線的層面。
這是賈璉的目的,卻大大的出乎了承輝帝的預料。作為一個傳統的希望有所作為的君王,他還是想從陸地上做文章的。但賈璉卻在奏折里提到了一個問題,治理成本。
太祖用的是先打一頓,再羈縻。好處是成本不高,壞處是一個不好就造反。
從西域到南疆,越是邊遠之地,這一類問題越多。三邊也是如此,經過幾十年的反復,如今基本穩定了,但這算是比較近的。
太上皇年間,基本出于守成的姿態,煌煌大周顯露疲態。
承輝帝登基後,有心重振大周,但卻要面對內部各種問題。如今賈璉卻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徑,內部問題先放一放,出去找新的機會。一旦有了新的增長點,內部問題自然被掩蓋。
嗯,承輝帝是不知道有句話,相信後人的智慧。
實際上很多問題在發現之初解決不了,可以確定到皇朝滅亡,問題依舊存在。
承輝帝大力的支持下,孫化貞在兩江搞出那麼大的動靜,僅僅是為了把欠稅收上來,如果要觸及土地的問題,那不得天下沸反盈天麼?
事情發展到後來,承輝帝實則心里也是害怕的,真就是硬著頭皮在往下做。
再往深層去發展,承輝帝真的害怕一夜之間,滿城皆反。
不甘心做一個守成之君的承輝帝,這一次真的被賈璉觸動了。
但他還需要等待一個契機,這個契機很快就來到了。
一匹快馬疾馳而至,八百里加急,軍報。
王子騰于南疆破敵主力,斬首三萬,敵酋被擒,請旨,是就地正法,還是押送京師。
看到這份捷報的承輝帝,欣慰的下令傳閱群臣。
實際上捷報先到的兵部,再到的內閣,承輝帝並不是第一個看到的。
這是本朝太祖定下的制度,與王子騰無關。
該制度的目的也很簡單,預防軍-閥的出現。
歷史數年的西域平叛,總算是落下了第一塊幕布。
群臣紛紛上奏,恭賀承輝帝。好听的話不要錢似的。
也有那麼幾個不合群的文臣,為了彰顯特立獨行,上奏彈劾王子騰濫殺無辜。這屬于舊事重提了,承輝帝為此,特意把賈璉叫來,將這一類奏折丟給他道︰“真看著頭疼,你先看看,給出處理意見。”
賈璉領旨,坐在老位置上,仔細的看罷這些奏折後,覺得這幫人真是賤的很。古往今來,大帝國不都是一手刀劍,一手孔孟之道麼?這二者不矛盾,是相輔相成的。
不把頑固分子殺光,你怎麼行教化?
看著之後的賈璉,提筆建議如下︰此輩喜教化,可往西域教喻。
然後承輝帝在內閣上拿出這些奏折,還有賈璉的建議,表示這些奏折的作者,吏部優先照顧一下,安排他們去西域為官,去教化當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