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北兩軍坐鎮的韓青、張恢接到以大都督府之名所頒上諭,二人的第一反應不是擂鼓聚將,而是直奔御前去了。
以宗慶道為首的東域,地方軍出現嘩變一事,這其中透著的蹊蹺太多了。
跟其他人不一樣,韓青、張恢都曾在地方待過,尤其是韓青,對戰的是逆藩叛軍不假,可這並不代表韓青不了解別的。
也是這樣,二人深知這次鬧出的嘩變,背後牽扯到復雜的利益糾葛,甚至可能還藏著一些試探!!
夜幕到來,皓月凌空。
繁繁星空映照下,大內一片沉寂。
虞宮,大興殿。
“都坐吧。”
盤坐在羅漢床上的楚凌,沒有抬頭去看作揖的二人,視線定格在所鋪輿圖上,“晚膳用過沒?”
二人相視一眼,露出各異神色。
“稟陛下,臣未曾用過。”
韓青率先回道。
“臣沒來得及。”
張恢緊隨其後道。
“先進膳吧,人是鐵飯是鋼,不吃是不行的。”楚凌抬頭看向二人,“等吃完了,再聊別的。”
“臣叩謝天恩!”
盡管二人有著急,可此刻卻也不好說別的。
不多時,在李忠的帶領下,幾名近侍低著腦袋,拎著食盒走進殿內,將準備好的晚膳擺放好。
看著眼前所擺,二人思緒不一。
韓青吃飯很快,伸筷子的頻次很高,這習慣是不好的,但在邊陲前線養成的習慣,卻是不易改變的。
在邊軍,不吃快,餓肚子怪不了旁人。
相比之下,張恢吃的要優雅不少,細嚼慢咽,一口一口吃著,雖在軍中待的時間不短,但張恢還是保持著自幼養成的習慣。
對這些,楚凌沒看。
但在楚凌心中,對二人的反應,是很滿意的。
作為中樞層面,執掌著一定規模精銳的軍中巨頭,雖說二人不在決策層,但二人的影響力是不小的。
越是在特殊時期,就越是要有態度。
“兩位愛卿進宮,不急著召集麾下商討鎮壓嘩變,卻默契的趕來覲見,可是想到了什麼?”
不知過了多久,楚凌撩了撩袍袖,視線從輿圖上挪開,身倚憑幾,看向二人慢悠悠開口道。
韓青、張恢下意識起身。
“坐下聊。”
楚凌有些疲憊,伸手示意道。
二人相視一眼,這才坐了回去。
“啟稟陛下,臣覺得這次嘩變不簡單。”
在張恢的示意下,韓青率先說道︰“早不嘩變,晚不嘩變,偏就在今下嘩變了,要說沒有蹊蹺,沒人攛掇,臣是不信的。”
“不止是這樣。”
張恢低首接道︰“出現嘩變的,又涉及到宗慶道,陛下,臣懷疑這次攛掇的,中樞,地方都有可能有,臣,臣……”
“兩位愛卿是懷疑東吁也涉及其中了吧?”
見張恢欲言又止,楚凌含笑說道。
“陛下明鑒!”
二人起身作揖。
“把御前廷議摘錄,拿給他們。”楚凌看了眼二人,伸手對李忠說道︰“既然要解決這次嘩變,就別在心里有疑慮。”
這話,看似是說給李忠的,實則卻是講給二人的。
“奴婢遵旨!”
李忠在作揖應道後,遂朝一處快步走去。
二人則陷入到沉思下。
涉及到御前的皆有記錄,對應的記錄,是由對應群體負責的,如起居注,如實錄,如廷議等等。
當然了,對于皇帝而言,是可以叫什麼記錄,什麼不記的,直接下旨叫對應群體離開即可。
涉及到宣宗純皇帝的起居注、實錄等,其中有不少就是斷掉的,這其中宣宗見了何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皆無從查考。
克繼大統的宣宗純皇帝,跟儲君時期比起來太多強勢,以至于連史官都不得不退避三舍。
不過楚凌透過這些表象,看出了他那位皇兄,對于很多人都是持懷疑態度的,只是這背後的底層邏輯,楚凌是可以揣摩到一些,但卻不能揣摩透核心,這只有當事人最為清楚。
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
涉及這次御前廷議的摘錄,韓青張恢二人皆看完了。
“大都督府與兵部間的關系,其中存有的貪腐盤剝,地方有司對地方駐防的影響,地方駐防中存有的不公,地方駐防糜爛程度,涉及盜賣、走私的現狀,地方駐防可能存有的抱團,沒有公開的聯姻……”
在二人看完摘錄後,楚凌倚著憑幾,掰著手指頭對二人說道︰“以上朕所提及的,有些在御前廷議中談及,有些沒有談及,叫南北兩軍抽調校尉部,前去東域解決這次嘩變,一個是要磨礪南北兩軍,畢竟如此幅度的調改,是否能形成高效戰力,是需要戰事來檢驗的。”
“一個是借著此次機會,將我朝地方駐防爛掉的本質,給徹底撕開個口子,只有這樣才能有所改變。”
“朕對兩位愛卿講這些,不是給你們增加壓力,而是這些要不觸及,即便中樞層面改的再好,早晚有後繼無力的時候。”
“北虜,南詔,東吁,西川,這是我朝必須直面的現實,今後會對外打多少仗,這是誰都說不準的,你不打,那些強敵會遂你願,也跟著不打?”
韓青、張恢的表情格外凝重。
對天子講的這些,他們心中想了很多。
“所以要以這次嘩變為契機,整肅軍紀,將那些盤根錯節的利益甄別好,剔除蠹蟲,是必須要做好的。”
楚凌伸手,講明自己的態度,“此事可大可小,尤其是在這動蕩下,兵部還要核準先前的各類開支,這壓力最終是誰承受的?中樞或許會有,畢竟難保有些人會鋌而走險,但也是這樣,東域解決嘩變就成了關鍵所在。”
“陛下,臣懇請離都出戰!”
幾乎沒有猶豫,張恢單膝跪地道︰“臣對東域一帶是有了解的,臣……”
“不,這次赴東域解決嘩變,兩位愛卿都不能離都。”
不等張恢把話講完,楚凌擺手打斷,“南北兩軍的改制,需要兩位愛卿坐鎮,朕要的不是表面改成,朕要的是從內到外皆變!!”
“再者言,東域出現的嘩變,是叫中樞正視的事情,但是還遠沒有到叫兩位愛卿親自掛帥的程度。”
“陛下英明!”
韓青作揖拜道︰“臣與成國公有一位離都奔赴東域,反倒會叫時局變得復雜,叫底下的人去解決,這才是最好的解決之策。”
楚凌露出欣慰的笑容。
韓青作為太宗朝新晉勛貴,賊配軍出身的他,有著其他勛貴所不具備的,即韓青對底層有深刻了解下,在不斷崛起晉升下,對沿級皆有深刻了解,而到正統朝,韓青更是一躍成為世襲國公,那從上到下,從下到上的了解要更深刻了。
所以天子想做什麼,韓青是能看透徹的。
解決原有積弊,這沒什麼好講的。
這其中的關鍵一環,是如何恢復地方軍,對中樞軍,對戍邊軍的供血,涉及到軍中的改革,可不是下幾道命令,說改就能改的。
論及抱團取暖,小團體,軍中的這些,可比朝中,比地方要厲害的多。
你進行軍改,是想叫大虞軍隊變強,這樣在對內震懾,對外征伐下,能夠起到很積極地作用于影響。
但是這些變化,可不一定都是好的。
終歸有一些人會受不到這些的。
這不就有了矛盾,而在矛盾加劇下,沖突勢必出現,一旦這種現象有了,誰能確保不會有暗中下絆子,陷害同僚,甚至在關鍵戰局上,發生出賣背叛這種事?
“多給年輕人些機會。”
楚凌探身上前,伸手對二人說道︰“針對這次嘩變,南北兩軍要有主將,至于誰來擔任,這個就由兩位愛卿來抉擇,朕要說的就這些,若沒有其他事,兩位愛卿就下去準備吧。”
“臣等遵旨。”
二人相視一眼,隨即朝天子作揖拜道。
大虞軍中拎得清的巨頭,還是有不少的。
看著二人離去的背影,楚凌露出淡淡笑意,有這些人在,不管是對內軍改,亦或是對外征伐,楚凌都是有十足信心的。
楚凌不是薄情寡義的皇帝,對那些堅定追隨在自己身後,為自己排憂解難的,為大虞開疆擴土的,楚凌是不吝嗇賞賜的,不管是精神層面,亦或是物質層面,楚凌都是能夠給予的。
……
韓青、張恢離開御前,夜已經深了。
在返回的途中,二人沒有任何交流。
對天子所想,二人皆是有理解的,在這次嘩變中,南北兩軍要有各自的表現,真要完全一樣,那何必分為兩軍,干脆合為一軍即可。
南北兩軍是要存有良性競爭的。
作為主帥,二人要保持好這點。
故而在歸途,二人想到了各自策略。
南軍這邊。
宵禁已行。
“大將軍派人傳達的軍令,你們是怎樣想的?”
驍騎校尉部駐所。
昌封將刀拍在桌案上,看著麾下將校,眼神冷厲道︰“娘的,放著好日子不過,非要鼓搗些這種事情!!”
“你們之中,有些是從地方軍調往邊軍的吧?”
“嘩變?多半是他娘的被人鼓搗的,這仗是要打,但要打的,不是底層的將士,而是那些個敗類!!”
“校尉說的對!!”
所屬一名都尉听後,立時就道︰“標下曾在地方軍任職,其中有些家伙的嘴臉,標下是至今都沒有忘。”
“這次解決嘩變,我等要參加啊,不能叫不明白其中的袍澤去,把真正該殺的給殺了!!”
“不錯!!”
另一位都尉緊隨其後道︰“陛下頒旨,叫南北兩軍抽調精銳奔赴東域,而沒有叫臨近戍邊軍或地方軍參與,明顯就是察覺到什麼了。”
“校尉,咱驍騎校尉部別的不多,就是曾在地方任職的多啊,這仗要怎樣打,咱們清楚啊!!”
“是啊!!”
兩位都尉的話,引起不少人附和。
看麾下如此,昌封露出一抹笑意。
這正是他想要的。
昌封伸出手虛壓,帳內諸將立時閉嘴。
“寫血書請戰!”
昌封語氣鏗鏘道︰“這次解決嘩變,南軍這邊肯定有大批人搶著去,這只怕也是大將軍想要看到的。”
“不搞點搶眼的,怕是搶不過那些家伙。”
“一步慢,步步慢。”
“趁著這次前去東域解決嘩變,順帶對東域一帶多些了解,萬一今後我朝要對東吁叛逆發動攻勢呢,這都是兵書上所沒有的。”
“是!!”
昌封的話,引起不少人共鳴。
有著先前北伐大捷帶來的厚賞,這對南北兩軍的影響,是已深入人心的,故而針對對外征伐,那沒有人不熱切的。
今後的仗,什麼時候會打,他們是不清楚。
可真有機會了,知道的比其他袍澤要多,這不就是優勢嗎?
所以這次奔赴東域解決嘩變,就是在為今後搶佔優勢。
“校尉,既是寫血書,那就要寫點不一樣的。”
在此等態勢下,一道聲音響起,叫帳內眾將循聲看去。
“你小子,壞水最多。”
昌封指著麾下都尉趙寒笑罵道,“怎麼寫,就交給你了,搶下這次赴東域的機會,等歸都時,老子拿出一年的俸祿,叫你去好好風流一番。”
“呵呵…”
一听這話,趙寒咧嘴笑了起來。
“哈哈!!”
帳內眾將跟著也笑了起來。
在過去這段時日,昌封跟麾下將校,早就打成一片了,作為一部校尉,跟底下的搞好關系,這才能把兵給帶好。
跟先前比起來,昌封變化是很大的。
而有此變化的,可不止昌封一人。
在北軍,在南軍的那幫勛貴子弟,一個個都是有不小變化的,或許他們的處事風格不一樣,但是在各自校尉部,他們都已站穩腳跟了。
這次有機會離開虞都,趕去地方解決嘩變,或許這戰績是有數的,不過這卻是一次難得的檢驗機會。
這點,他們看的比誰都清楚。
所以必須要搶到手才行。
再者言,論及耍心眼,玩手段的本事,這幫勛貴子弟是信手拈來的,在軍中,機會從不是等來的,是搶來的,至于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那糊弄的就是太過實誠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