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人臉盲小說李逍朱凝雲

第二百五十三章發行國債!馳援大東北!朱老四和朱八八游覽大明金庫!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李逍朱凝雲 本章︰第二百五十三章發行國債!馳援大東北!朱老四和朱八八游覽大明金庫!

    我這人臉盲小說李逍朱凝雲!

    此時奉天殿的百官紛紛朝著李逍看了過去。

    “那可是三萬人啊,如何安排?”

    “對啊若是都有朝廷安排,那可是極大的一筆支出!”

    “可不是嘛雖然現在國庫比較富裕,可花費也大啊,馬上聖上就要打仗了,花銀子更是和流水一樣”

    國師雖說聖人歸聖人,但遇到這種無法理解的問題,他們還是紛紛私下討論。

    李逍拱手道“回聖上,現在我朝已經通鐵路一路暢通到山海關,交通十分方便,可以加大兩邊的交流。

    雖然這建州是我大明的領土,可那邊的人依舊是游牧為生,說的滿語,用的滿文,若是來年牛羊收成不好,還會想方設法來中原劫掠,這跟北方的瓦剌有何區別呢?

    依臣之見,我大明可展現大國氣度,在建州為他們修築城池建房屋,設學堂傳漢文,教化他們耕種土地,北方天寒地凍,但卻可以種土豆、紅薯這些耐寒的作物。另外可以將大明先進的養殖業技術傳去,規範養殖業提升產量,另外用河流湖泊養魚使其富裕。

    當年秦始皇雄才大略,書同文,車同軌,如今這女真還是用的滿文和滿語,既然是我大明的國度,豈非異類?

    這三萬儒生,盡可安排到建州諸衛去,修建城池,設學堂,教他們說漢語,傳儒學!馳援大東北,真正將疆域融入大明!”

    一番話落下來。

    朝廷官員們都驚呆了。

    誰能想到,國師的氣度居然如此之高。

    居然是要整個漢化女真各部,整體建設北方,還要將大明的儒學傳過去。

    “好!說的好!”

    朱棣激動地從龍椅站了起來,沒想到李逍許多天不來上朝,一上朝就語出驚人!

    這話簡直是說到朱棣心坎去了。

    他一直對建州這塊土地念念不忘。

    雖然佔了土地,卻沒普及文化。

    文化不同漢,這種暫時佔領土地的方式,肯定有弊端。

    指不定哪天那邊一聯合,就跟正北方的瓦剌一樣令人頭疼。

    朱棣笑著看向李逍道“愛卿,你的意思是,這群考不上官的儒生可以用來幫助我們去漢化其他疆域的民族,是這個意思吧你說的這個計劃如何稱呼?”

    李逍拱手道“是,物盡其用人盡其能,這些考不上官員的秀才們,並非一無是處,至少他們的儒學非常精通,我們將儒學傳播過去,就是傳播我們的文化。

    不單單是儒生過去,屆時還要派遣工匠,農人,遷移到那邊,修建城池,那邊苦寒,給牧民們一個安居樂業之地,遮風擋雨之所,享受我大明朝一樣的待遇,才能展現我朝大國風度。

    隨後,鼓勵通婚,設我大明的機構,如今那邊還沒有土地還未分配好,剛好就由我們朝廷來劃分土地,免除了改革之阻礙,如此一來,這建州就和我們華夏土地其他府、州沒什麼不同了,此計劃,就叫做馳援建州!”

    李逍頓了頓,繼續說道“剛才張侍郎說的也沒錯,這些儒生,洪武年間就享受秀才待遇,讀了一輩子書,突然取消這些優惠待遇,的確是有些不仁義。既然我為儒聖,就為這些讀書人做些實事,讓他們有個活計干,有謀生之道。”

    李逍雖然不喜歡滿族,不過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一個都不能少。

    只需要提前讓他們漢化,享受天朝的庇護,安居樂業,國泰民安,未來那些事情就不會發生!

    “好!不錯!馳援大東北”

    朱棣微微頷首,隨後看向其他官員,道“眾愛卿,覺得國師此舉如何?”

    一時間,場面略顯沉默。

    顯然這個計劃非常之大,不少人還沒回過神來。

    良久,一名名叫張寒的言官走了出來,拱手道“聖上,那邊不過是一些蠻夷,野豬皮。按照國師的說法,傳漢文,鼓勵通婚,這樣一來就血脈相容了,融入我們高貴的漢人血統,這是否”

    言外之意,

    就是覺得將這些蠻夷融入漢族,覺得侮辱了漢族血脈。

    此言一出,朝堂上其他官員也紛紛應和,表示此事的確要多思考一下,不能急于下決定。

    “張寒。”李逍看向那言官笑道“據本國師所知,你祖上應該是隴西人吧。”

    因為精神點加滿的緣故,李逍的記憶非常好,朝堂上的官員,他在吏部看了一遍檔案,全部記載腦海之中。

    張寒拱手道“回國師,的確如此。”

    李逍笑道“那你覺得你是什麼人?”

    張寒昂首挺胸,頗為自豪的道“自然是漢人了。”

    李逍道“你真的是漢人嗎?可在唐朝的時候,你這個地方可是匈奴的地盤啊,往上數十幾代,你說不定就是匈奴人啊。”

    “這”

    張寒一時語塞,無言以對,似乎很有道理啊。

    李逍接著,看向另外一個私下討論的工部侍郎趙武道“趙武,你老家是大寧的吧?”

    趙武點頭道“承蒙國師厚愛,下官老家是在大寧。”

    李逍道“你覺得你是什麼人?”

    趙武道“當然是漢族了。”

    李逍笑道“往上數十幾代,你說不定是契丹人。”

    “這”

    趙武也愣住了,別說還真有可能。

    隨著這一幕,大家似乎都有些明白國師的用意了。

    李逍哈哈一笑,道“匈奴,契丹,突厥,乃至更遠的百越、戎、羌這些不都是歷史上曾經當朝的外族嗎?如今他們的後代,乃至于你們,哪個不認為自己是漢族?歷朝歷代都在將外族漢化,這就是我漢族的文化底蘊所在。我大明,泱泱大國,難道這些氣度都沒有,還會在乎外族融入我們的血脈?要本國公說”

    李逍渾身散發出一種威嚴,接著豪氣雲天,道“只要融了我們漢族血脈,那就是漢人,那就是我大明人!”

    嘶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

    李逍的氣度之大,感染了每一個人。

    都說宰相肚子里能撐船,這李逍的肚子里那就能撐起汪洋大海的巨艦,格局之大無人能及!

    “好!說的太好了,只要融入我大明,那就是我大明的子民。”

    朱棣喜不勝喜,道“不用商量了,就按國師說的辦,吏部、戶部、禮部、工部四部尚書听令,半月之內,即刻擬定馳援大東北方案于朕,不得有誤。”

    “臣等听令。”

    四位尚書先是紛紛答應。

    隨後,吏部尚書廖均卿道“陛下,這秀才們馳援去建州傳道,不知需要什麼待遇,若是待遇太差,恐無人肯去,若待遇太好,那朝廷的負擔很重啊。”

    李逍拱手道“陛下,臣建議,直接給與官職吸引人!在現有的官職體系中,再加一級官員,等級是十四品,享受十四級官員待遇,如有妻女者添加補助,讓其帶妻女過去,免去思鄉之苦,若是無妻女者,鼓勵去那邊與當地女子結婚,再給賞賜。”

    吏部尚書眼楮一瞪,心道這待遇也太好了吧,這樣搞,三萬人怕是都要去啊恐怕不少回鄉的秀才也會再次動心

    這樣一來,朝廷真的承擔得起這麼龐大的開支嗎?

    還沒等文物百官提出異議,朱棣頷首道“準,就這麼辦!既然在那邊要修建城池,那就再給每人修一房屋,讓其在那邊定居!!”

    工部尚書吳中率先走出,道“陛下,這修建城池,修建房屋,耗費頗巨,也需要大量勞力。而且那邊苦寒,工部的官員怕是沒人願意去啊。”

    李逍道:“當地不是有牧民嗎,給錢讓他們賺,勞力不就來了嗎?遷移工匠過去,你們工部也要派人過去,給與出差補助,雙倍俸祿,馳援十年之後,回朝官升兩級!何況這次考進工部有不少新人吧?帶過去磨練磨練,自會有人去的!”

    聞言,工部尚書吳中眼皮一跳,我擦,待遇這麼好,工部的官員們怕是搶著要去啊。

    戶部尚書夏原吉麻了,這麼搞,哪來這麼多錢啊?

    他走了出來,道“陛下,國師大人說的是好啊,可這巨大的花費,朝廷支撐不住啊,除非這次北伐取消,將錢財”

    朱棣揮手道“取消北伐?不行,如今大明兵強馬壯,正是北伐的好時機。”

    夏原吉愁眉苦臉,直接撂攤子,“您殺了臣,也拿不出這麼多銀子出來,這戶部尚書我不當了,你看誰能解決這龐大的開支,誰來當吧。”

    話落,眾官員面面相覷。

    還真是如此,又在建州搞大開發,又加這麼多官員,遷移這麼多人過去,花費不是一般的大。

    “你威脅朕?”朱棣皺了皺眉。

    “臣不敢。”夏原吉拱手道“只是巧婦乃為無米之炊,說的再好,沒銀子,都是空談。”

    朱棣想了想,的確如此,直接將問題又丟給了李逍,“解鈴還須系鈴人,既然是國師提出此舉,那國師有沒有好的對策?”

    所有人又紛紛看向了李逍。

    尼瑪,果然還是要靠我啊李逍微微一笑,道“本國師自有妙計。”

    聞言,眾人一驚,夏原吉立馬就看向了李逍,尊敬作揖道“國師,願聞其詳。”

    李逍笑道“當初,本國師建設東安一縣之地,也是無錢,可還是將事情辦成了,你可知曉?”

    “此事下官有過了解”

    夏原吉皺眉道“當初國師發展東安縣,是問錢莊借的銀子吧?國師不會是想,我朝廷也要借錢吧啊?”

    李逍點頭“是。”

    夏原吉詫異道“縣衙也就罷了,我朝廷難道要向明間錢莊借錢,那豈不是成了笑柄。而且就算是問明間錢莊借錢,這龐大的銀兩支出,恐怕數以萬萬計,怎麼可能借到錢。”

    百官紛紛點頭認可,是啊,朝廷怎可能問錢莊借錢?

    李逍笑道“借錢歸借錢,可卻不是向錢莊借錢。”

    夏原吉略顯疑惑“那問誰借錢?”

    李逍微微一笑,道“這大明是聖上的天下,卻也是天下人的天下,自然問天下人借錢!”

    “什麼?問天下人借錢?”

    此言一出,

    文武百官面面相覷。

    問天下人借錢,怎麼借?誰會借?

    應該不會有人會借錢給朝廷吧?

    “國師。”

    朱棣百思不得其解,好奇心大起,直接道“你就別繞彎子了,快快說來。”

    頓時,整個朝廷都安靜了下來。

    如今北平百姓可都是很富裕的,家家有余錢,全國各地更是有不少有錢人。

    可人家的錢,只會放到荷包里啊,根本不會拿出來。

    要不大明錢莊早就有很多儲蓄了,可實際上,百姓們都不願意將銀兩存到大明錢莊里來。

    他倒要看看,國師如何才能問天下人借錢的。

    就算他是儒聖恐怕也做不到吧?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任何事情只有有利可圖,就容易推動。”

    李逍笑道“如今北平百姓可都是很富裕的,家家有余錢,只要想辦法,能讓百姓們心甘情願掏錢不就好了?”

    夏原吉試探道“給與利息?”

    “沒錯!給與利息,就有人願意掏錢了。”

    李逍解釋道“我大明可以發行大明債,問天下人借錢,由朝廷背書,籌集財政資金。讓百姓們購買大明債,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那麼就能問天下人借錢了。等建州等地建設好之後,那邊就能跟我大明其他府州一樣,源源不斷的稅收,這麼大的地界,還怕回不了本??”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李逍說的輕巧,可落在眾人的耳朵里,卻是如驚雷般炸響。

    太太令人震撼了,國師果然計謀過人,居然還有這種借錢的方式????

    “咦!咦!!”

    戶部侍郎夏原吉也是個聰明人,很快想出了問題的關鍵,他眼楮瞪得圓圓的,听完之後,有種大徹大悟的感覺,震撼道

    “發行大明債讓百姓們掏錢,給朝廷發展建設,隨後朝廷可以通過發展後的疆域,得到大量的稅收,收回成本,隨後又將錢還給百姓,還給與利息。朝廷、百姓、被建設的疆域都將獲利,這簡直是三贏的局面啊!!!”

    其實這種方法听起來,似乎很簡單。

    就跟謎語一樣,听到正確答案後,就感覺很簡單,自己也能想到。

    但實際上就是事後諸葛亮,沒人能想在前面。

    但國師卻用小小的舉措,就解決了現在朝廷天大的問題。

    還能達成三贏的局面

    “此舉甚妙啊!!”

    內閣楊士奇也是驚訝的喊道“問天下人借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于民獲利,于國獲利,國師實乃大才!”

    “下官贊成此舉,既然能發展國力,何樂而不為之,幾年前修建的鐵路,我等一致反對。如今一看,原來國師早就心有溝壑,未雨綢繆了!”內閣楊榮對著李逍拱手道“佩服,佩服至極!”

    隨著內閣幾名官員稱贊,下面的官員紛紛也開始了。

    “妙計,實乃妙計,不愧是我大明國師!”

    “國師真乃漢之蕭何,唐之房玄齡,宋之王安石!而我大明有李逍啊!”

    “我早就覺得國師厲害,你看看現在北平多麼富有,比南方的揚州比之興勝數十倍不止!”

    “是啊,我也早就發現了,咱們大明有了國師,真乃是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國師乃是國之棟梁,如今正是潛龍問世,國師是萬里馬,聖上也是伯樂,萬里馬遇伯樂,我大明國運綿綿,如大鵬一般翱翔九天!”

    不少官員夸著夸著,還連帶聖上也一起夸了。

    李逍微微一笑,如沐春風,仿佛進入了夸夸神教,不得不說,這些文人拍馬屁就是舒服,變著法子夸自己

    至于那些跟各地地主有瓜葛,又被地主們煽動,想要恢復秀才特權的官員們,則是徹底沉默了。

    秀才的確是恢復了待遇,似乎還變得更好

    但結果卻是與他們想要的千差地別

    李逍真是會化解矛盾,直接將矛盾給拋開了,變成國家大事

    “好!發行大明債,此舉甚妙!”

    朱棣听明白了這大明債的好處後,喜不勝喜,道“如此一來,就能獲得三贏,于民于國,皆大歡喜,若干年後,那些建州子民一定會念著此舉。國師真不愧是大明之棟梁,大明可一日無朕,但不可一日無國師啊!”

    此言一出,

    滿朝文物紛紛朝著李逍拱手“國師大才也!”

    听到這句話,

    比較郁悶的當屬內閣的解縉了。

    上次解縉跟著大儒孔茂學鬧事,結果李逍直接成儒聖了,那孔茂學成了李逍的徒弟,自己更是成了李逍的徒孫

    于是解縉又回到朝廷,官復原職。

    他听到這句話,感覺心里很難受。

    聖上在南京的時候,跟自己說過這句話,“天下不可一日無朕,朕則不可一日少解縉。”

    那時候的自己,是多麼受寵啊!

    結果遷都之後,自己馬上就坐了冷板凳

    他看著滿朝文武跪舔李逍的摸樣,心中酸酸的,那不就是曾經的自己麼

    仔細一想,解縉發現這李逍也屬實厲害。

    自己最以為榮練了幾十年的狂草書法,被國師用狂草碾壓。

    國師曾經寫過的四句橫有千古,縱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用的就是狂草。

    別提上面的詩才了,就那書法就壓了自己一頭。

    不止如此,

    國師的楷書能媲美顏真卿,行書能媲美王羲之

    這就不說了,自以為榮的儒學造詣,也被國師碾壓,人家直接悟出新的道理,坐地成聖。

    十年前,還帶兵打過仗,三千人救下十萬人。

    五年前打倭國和倭寇,徹底滅絕倭寇之患。

    更是不停地改革,讓國家變得越來越富有,國泰安康。

    可謂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哎

    這樣一想,似乎自己失寵也是情理之中。

    既生縉,何生逍啊!

    解縉心中悲嘆一聲。

    暗道還是老老實實的吧,不能繼續折騰了。

    念及至此,

    他也跟隨著所有跪舔李逍的官員們一起拱手,“國師大才!”

    這場夸贊持續了一刻鐘才緩緩停下。

    這朝堂之上,真的就變成了夸夸神教,夸個不停。

    將李逍從頭到尾,以前做的事情和現在做的事情都夸了個遍。

    楊溥興奮道“妙哉!妙哉!若是此舉真能成,那以後豈不是只要朝廷缺銀子,那就可以問天下人借錢?”

    听到這話,朱棣也是眼前一亮,“似乎是這個道理啊。”

    “這不行!”

    李逍急忙擺手,糾正思想“發行大明債,首先就是國民信任,朝廷既然要借錢,就一定要還錢。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若是隨意動用此法,萬一朝廷還不上銀子,那就是失信于天下人,百姓拿不回銀子,天下都會動蕩。所以行此事要慎之又慎。”

    說完,李逍又道“只要不是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發行大明債,保證百姓的收益,此舉的確能多次實施!是利國神器。”

    話落,

    三楊一同拱手“是這個道理,國師提醒的是!”

    朱棣微微點頭,心中記下了李逍的提醒。

    這確是把雙刃劍,大明債不可隨意啟動,必須要慎之又慎,用好了,國家越來越好,用不好,失信于民,天下動蕩。

    既如此那就趁著李逍還在的時候,放心大膽的用。

    等朕老了,這大明債的策略,就徹底禁止掉。

    以免後世不肖子孫胡用亂用!

    這般想著,朱棣心情大好,揮手道“好,就如國師所說,戶部立馬發行大明債,先看看咱朝廷能不能從百姓手中湊到銀子。”

    “臣等領旨,聖上英明!”

    百官齊拜。

    “退朝!”

    很快,

    大明債在經過戶部經過嚴密計劃後,聯合大明錢莊正式推出。

    李逍起初建了這個大明錢莊並未啟動存錢的功能,主要是沒有電腦和計算器,龐大的數據支撐不起來太大的客流量,會導致數據混亂,金錢體系崩塌。

    所以還是依靠各地的私人錢莊來維持儲存錢財的功能,不過後續隨著紙鈔深入人心,李逍就會打算讓大明錢莊代替錢莊。

    目前,大明錢莊主要的作用就是發行大明寶鈔,普及大家用紙鈔的習慣,但並未全國推廣。

    因為大明現存的金銀量,不足以支撐全國的金本位,李逍的計劃是徐徐圖之,這點也是跟朱棣和朱元璋商討過的。

    但是發行大明債不一樣,買了之後,就不需要變動,需要的計算量少,因此可以推廣執行。

    經過李逍的商討,大明債利息是根據年限算的。

    大明債分為五年期,十年期,十五年期。

    年化收益分別是年百分之五,百分之六,百分之八。

    利息到期一結算,可以選擇繼續購買或退還。

    按照最低檔的五年期,一百兩銀子一年能獲得五兩利息,這五兩的利息還會納入本金進行繼續利滾利。

    到期之前是不得取出來。

    除非能證明家里急需用錢才能取出,不過只能取出本金,利息就別想了。

    正式推出之後,李逍帶頭買大明債。

    買了五千萬兩白銀,十五年期的。

    按照百分之八的利息,一年的利息就是四百萬兩!

    坐吃山空,那也是吃不完的

    其實這些錢,李逍拿去做生意只會賺的更多。

    不過現在李逍站在權勢頂峰,富可敵國,錢財對他來說,還真就跟數字一樣,更多的是社稷責任。

    用李逍的原話來說,就是從洪武二十六年,創業至今,我沒領過俸祿,我從來沒踫過錢,我對錢沒有興趣。我最快樂的時候是當知縣的時候,一個月領五兩白銀的時光

    錢不錢的無所謂,主打一個陪伴!

    隨著李逍帶頭購買大明債,加上報紙這麼一宣傳。

    大明債瞬間就火了。

    國師都買了,咱們還怕個屁啊,買啊!

    京城可是聚集了全國各地不少的富商前來做生意。

    這些人精明的很,他們的錢財可不敢全部換成大明寶鈔用,只能換一部分寶鈔使用,剩下的都是現白銀,存放在錢莊。

    要知道,現在大明的錢莊,你存銀子到錢莊里,那是要付費的,要交保管費,而且還不低,高達百分之三。

    也就是說,一年存一百兩銀子,你要付三兩銀子的保管費。

    別說要把銀子存到家里這種話,古人不傻,存家里,家里怕是天天要遭賊

    而現在買大明債,一百兩銀子買五年期的,不但不要保管費,還能獲得五兩銀子!

    這里外里,就相差了八兩銀子!

    這可不是小數目啊!

    于是,現在買大明債這件事,就成了談資。

    以前踫面,都是寒暄“吃了沒”“去哪兒”這些話。

    現在就直接變成了“听說大明債沒”“買大明債沒”“抓緊買啊,存錢莊吃虧”。

    要不說存錢是華夏人的良好習慣呢,從古就有。

    這些商人都喜歡存錢,不少富家大戶,幾代人的經營,你根本不知道他們多有錢,錢都偷偷存了起來,越存越多。

    另外就是現在北平城剛崛起的富商,不少人以前窮,有錢後一樣扣的跟鐵公雞一樣,明明有錢的很,但是他就是不花。

    這次大明債一出,紛紛購買。

    直接將大明這些有錢人全部炸出來了。

    還有大量南京坐火車來的富商,各地來的富商也紛紛購買大明債

    他們一看,這發行大明錢莊外面排隊都排的老遠了,人人相爭購買,顯現出十分熱鬧的場面。

    最先支持大明債的,就是這次北平發展改革,先富起來的一批人,他們膽子本來就大,加上相信國師,毫不猶豫的就買了。

    幾千兩,幾萬兩的買。

    于是就造成這種火爆的局面!

    那些外地來的,原本只打算買小部分的大明債的商人,經過這小氣氛一烘托,立馬上頭,多買了許多。

    不得不說,大明的貧富差距還是很大的,除了北平,平常百姓家哪有閑錢買大明債啊?

    但這些外地來的富商家族,家里真的是家財萬貫,幾千兩,幾萬兩的買,眉頭都不皺一下,你都不知道他們多有錢。

    大明債一時間成了風頭,購買的人越來越多。

    起先是商人,隨後就是朝廷的官員也開始動手了,隨後百姓們也開始買。

    北平的百姓還是有閑錢的,不少人賣個臭豆腐,經營的好,一年也能賺個七八十兩銀子,這麼多年過去,房也買了,自行車也買了,存個一百兩、二百兩的家庭可太多了。

    螞蟻小,也是肉啊,這些百姓積少成多,存的銀子加起來,並不比全國各地富商存的銀子少。

    就是苦了各地的錢莊,這些天不斷地有人去錢莊贖回銀子。

    好幾家錢莊因此垮掉了,銀莊發現經營不得當,或是家里有蛀蟲,這兩根本不夠支付前來取錢的人。

    這幾家錢莊自然就被官府拉去坐牢去了。

    發生了資不抵債的情況,記者立馬報道此事,小報紙這麼一渲染,一發小,人們對各地錢莊已經發生了信任崩塌的苗頭。

    國公府,

    中午李逍和朱凝雲一同用膳。

    這些天李逍幾乎都在陪夫人在府內,悠閑的過日子。

    “夫君,您說咱家一下子買了這麼多大明債,這資產不就一下子曝光了嗎?”

    朱凝雲略顯愧疚的道“前不久,你不在家,父皇親自過來找我商議,說是要讓府內出點銀子資助他北伐”

    “啊?”

    李逍驚訝道“還有這事兒,你給錢了沒?”

    朱凝雲臉一紅,“給了。”

    李逍覺得不對勁,問道“給了多少。”

    “給了”

    朱凝雲很是尷尬的道“給了二十萬兩,當時父皇高興得不行,說女兒沒白養,女婿比兒子頂用興高采烈的離去了。”

    “啊這”李逍也略顯尷尬。

    要是發現自己買了五千萬兩的大明債,那二十萬兩,就感覺是打發乞丐一樣

    李逍道“你當時,怎麼沒多給點”

    朱凝雲道“當時沒想那麼多呀還不是不讓夫君您擔心嘛”

    李逍愣了愣,明白了朱凝雲當時的心里。

    朱凝雲是有心向著娘家,但是又不想讓李逍知道自己向著娘家,就用二十萬兩銀子將朱棣給打發了。

    其實李逍倒是想向著娘家,畢竟這娘家是皇帝啊

    再說了,自己要這麼多錢,有毛用。

    也怪自己,一直沒有說這件事。

    念及至此,李逍拉著凝雲道“凝雲,那下次父皇來要錢,你就多給點,咱不缺錢。你的父親就是我的父親,兒子孝敬老子,那不是天經地義嘛,給,狠狠的給!”

    朱凝雲微微一愣,道“現在想給也給不了了。”

    李逍“為啥?”

    朱凝雲“這五千萬兩,是咱府上所有的現錢了,那大明債買了就不能退,咱沒錢了。”

    李逍“”

    氣氛略顯尷尬。

    李逍吃了口雞腿,笑道“沒事,我提前公布過,大明錢莊對客戶信息保密,即便是皇帝也不能查看客戶的個人信息的。”

    聞言,朱凝雲拍拍胸脯,喜道“那就沒事兒了,咱們每年吃利息都能有四百萬兩,府內沒現銀也轉的開。”

    李逍笑道“花不完啊花不完,一生一世花不完。”

    朱凝雲撇了李逍一眼,“沒個正行,你膨脹了哈”

    李逍“想任性就任性,想膨脹,我就膨脹,你能拿我怎麼樣”

    朱凝雲“”

    大明紫禁城的南面不遠處,有一個超大型的建築,名叫北平倉庫。

    北平倉庫鋼筋水泥建的如一個碉堡一樣,城牆高二十米,二十四小時有帶甲衛士拿燧發槍巡邏,這就是大明錢莊的本部。

    這個地方,存了大量的金銀,支持起北平的金本位,保證大明寶鈔的價格穩定,防守十分嚴格,蒼蠅都飛不進去。

    朱元璋和朱棣也就遷都後,進去參觀過一次。

    隨後就沒來過了。

    這日,

    朱棣和朱元璋並未興師動眾,乘坐著馬車,帶著幾個侍衛朝著北平倉庫走去。

    “戶部傳來消息,錢莊發布的一萬萬兩白銀的大明債,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已經快籌集完成了,這簡直是太匪夷所思。”

    馬車上,朱棣十分激動的說道。

    原本朱棣是計劃一年之內籌到一萬萬兩白銀,其中一部分拿去建設建州的蠻荒之地,將那邊漢化的跟國內一樣。

    結果一個月就湊到了這麼多錢,讓朱棣大為震撼,原來朕大明的子民這麼有錢,藏富于民?

    “是啊,的確令人震撼。”

    朱元璋也是皺眉道“十年前,我大明年稅收才兩千多萬兩,這一月的時間,居然籌集了五倍與當年的稅收,百姓都這麼有錢嗎?”

    朱棣點頭道“是啊,這下真是富有了,這麼多銀子,朝廷能做多少事情啊,李逍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這建設國家的錢財有了,現在軍費也有了,哈哈哈對了前不久我還問凝雲要了二十萬兩銀子籌軍費,看來可以還給她了,朕不能要女兒的錢。”

    朱元璋沒好氣道“好你個老四,國事是國事,家事是家事,怎麼能用私人的錢,辦國家的事?更何況那是凝雲,李逍是你的女婿,他這些年為朝廷奉獻這麼多,鞠躬盡瘁,賺些錢也不容易啊,你還打他的主意,一開口就是二十萬兩,真是不應該。”

    朱棣急忙點頭“是是是,父皇教訓的是,現在有錢了,等下就將那二十萬兩銀子還給凝雲。”

    “趕緊去錢莊看看吧”

    朱元璋對此也是好奇不已,道“咱倒是想看看,這一萬萬兩白銀,是如何籌到的。”

    不多時,馬車在北平倉庫前停下。

    朱棣和朱元璋雙雙下了馬車。

    “北平倉庫重地,不得進入。”

    守在大門面前的守衛士兵,立馬警戒起來,手中燧發槍橫在胸前。

    “太上皇,聖上親臨,還不跪拜!”

    錦衣衛負責守衛皇帝安全的錦衣衛部門叫做大漢將軍,為首的大漢將軍呵斥道。

    話音落下,

    那些守衛紛紛臉色一變,立馬跪拜,“我等有眼無珠,參見聖上。”

    隨後,其中一人立馬進去通報,馬上錢莊的總管就走了出來,“臣,參見太上皇,參見聖上。”

    “免禮。”朱元璋揮手道“領我們進去看看。”

    “是,太上皇,聖上。”

    這出自國公府的錢莊總管,立馬就躬身將這兩尊大佛請了進去。

    隨後一路介紹。

    進入大門,這里面有許多大房屋,里面整齊一排排,有許多房屋,里面有許多算數先生在忙碌著北平的經,濟系統都靠這里面的人維持。

    “太上皇,聖上您看,這間房屋的算數先生,是統計北平物價這間房屋是統計兌換金銀數量,作數據統計這邊都是分析師,用于北平物價穩定分析這邊是用于關稅分析”

    其實這間錢莊暫時還未開啟錢莊的存錢功能,李逍經過人員培訓,就讓其承擔起了物價司,經濟司的作用。

    “想不到,李逍默默為大明付出了這麼多啊”

    朱棣參觀了這一間間的房屋,每一間房屋都能看到有差不多四五十人的算數先生在忙碌著,不由感慨道。

    “真是好孫女婿啊,咱這個兄弟沒認錯”

    朱元璋也十分欣慰,他今天才發現,北平的經濟發展這麼迅速沒那麼簡單,原來背後還有許多機構默默支持,這些都是李逍做的事情。

    朱棣點點頭,看向總管問道“對了,這次朝廷發行大明債,那些案牘在哪?”

    “這”總管當即面露難色,那大明債的信息是不能看的,絕對保密,若是其他人提出,不管多大官,總管都讓他滾蛋。

    可這前面兩尊大佛,一個是聖上,一個是太上皇,敢說個不字,那不是茅房里打燈籠,找死嗎?

    “那圍牆里面是什麼?”

    朱棣發現這里面還有一道圍牆,牆體比外面更厚,足有一臂的厚度,便指向那邊問道。

    總管回道“回聖上,那里是金庫重地,案牘庫也在里面。”

    朱元璋驚訝道“還有金庫?有多少金銀?”

    總管如實道“應該是有十萬萬兩的金銀吧。”

    因為跟倭國通商的緣故,那邊的銀礦得以開發,北平的金銀儲量這五年大量增長,才有這麼些金銀儲備。

    “什麼!”

    朱元璋異口同聲的震撼。

    朱棣大喜道“有這麼多錢?”

    總管一看情況不對,急忙解釋道“聖上,這些錢可不是朝廷的錢啊,這是整個北平府,乃至全國推行金本位的儲金,是百姓用金銀換的寶鈔,這些錢其實就是所有百姓流動在市場上的錢,不是朝廷的,決不能動用的啊。”

    “瞧你嚇得,朕說過要用嗎?”

    朱棣沒好氣道,不過心中還是有些震撼,原來推行金本位是這樣個方式難怪之前父皇怎麼推寶鈔都失敗了,就是因為缺少了這麼一步。

    “是臣冒昧了,陛下恕罪。”總管摸了摸汗。

    朱棣淡淡說道“好了,帶我們進去看看吧。”

    這下,總管更是汗流浹背,跪地道“太上皇,聖上,金庫重地是萬萬不能進的啊。”

    正說話著,戶部尚書夏原吉剛在里面和錢莊大總管對完賬,從里面走出來,正好被朱棣看到。

    夏原吉一看不對勁,剛想溜回去,就被朱棣喊住了。

    “夏原吉,你過來,你告訴這個人,朕能不能進去這里?”

    夏原吉一看無處可逃,只好過來,無奈道“聖上,的確是不能進啊”

    朱棣皺眉“你怎麼能進?”

    夏原吉拱手“臣這是政務需要啊,簽了保密協議的,若是泄密,那是要被抓下監獄的。”

    朱棣納悶道“朕進去看看也不行?”

    夏原吉不知如何回答。

    這時,北平錢莊大總管也急忙走了過來,如臨大赦,道“國師交代過,誰也不能進啊。”

    “咱要是非要進呢?”

    朱元璋微微不悅道。

    “您非要進臣也沒辦法啊,太上皇,聖上請進”

    大總管終究知道是攔不住的,只能無奈作請的姿勢了。

    夏原吉看著兩人進金庫的背影,無奈一笑,隨後打算開溜。

    朱棣豈會放過他,突然轉頭喊道“夏原吉,你這麼急去哪兒?一起進來,給朕講講這次大明債籌集情況。”

    “是,聖上”

    夏原吉無奈,還是跟了進去。

    進了金庫,兩人沒急著去看大明債的案牘,而是先去了金庫。

    朱元璋興致大起,他還沒見過十萬萬兩金銀是什麼壯舉,便這般要求。

    金庫大門是厚厚的鋼鐵打造的,高達一丈,比城牆還堅固。

    十個人花費力氣,將金庫大門打開。

    里面的金子都融成了金條狀,擺放的整整齊齊,堆成一個個小山,上面還刻印有大明黃金的字樣。

    朱元璋和朱棣走入其中。

    隨後,整個人的麻了!!

    兩人在金庫里漫步,嘴巴成了o型。

    “老四,感覺如何?”

    “爹,感覺很好,非常好”

    他們有史以來見過最多的金子,金光璀璨,刺瞎雙眼!

    他們無比的感慨,這世上居然有這麼多金子!!

    仿佛徜徉在黃金的海洋之中!

    而這

    就是李逍未來讓大明寶鈔成為國際化貨幣的開端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這人臉盲小說李逍朱凝雲》,方便以後閱讀我這人臉盲小說李逍朱凝雲第二百五十三章發行國債!馳援大東北!朱老四和朱八八游覽大明金庫!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這人臉盲小說李逍朱凝雲第二百五十三章發行國債!馳援大東北!朱老四和朱八八游覽大明金庫!並對我這人臉盲小說李逍朱凝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