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姜星火朱棣

第一百六十五章 你管這叫掃盲?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姜星火朱棣 本章︰第一百六十五章 你管這叫掃盲?

    大明國師姜星火朱棣!

    快速組建稅警總團的基礎,在于姜星火的詔獄掃盲班能否真的取得成功。

    畢竟,讓那麼多退伍老卒學會算數識字,到底是兩個月還是兩年,區別可太大了。

    這東西,肯定要先搞試點,再逐漸鋪開。

    而退伍老卒的文化培訓,也一定是一批一批來的。

    如此以來,如果兩個月能速成,只需要年就能推廣全國;如果兩年才能學成,那也甭推廣了,估計等永樂帝駕崩,都不一定能干成這件事。

    因此,姜星火的掃盲才是最關鍵的事情。

    解縉正是基于自身的判斷,認為除非是極為聰穎的兒童且全天候地學習,才有可能在兩個月內學會五百個常用字和簡單的算數,而如果是已經成年的文盲,想要每天一個時辰,兩個月就完成掃盲。

    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事實上,這也是蹇義和茹不敢置信的原因。

    南京皇宮,奉天殿內。

    朱棣正在龍案後處理政務。

    “來了。”

    朱棣抬眼看了一眼好大兒,隨後揮了揮毛筆。

    侍立在父皇身後的三皇子朱高燧,努力睜開了細長的眼眸,沖著大哥樂呵呵地笑了,親手搬了把椅子過來。

    “大哥,坐。”

    朱高熾點頭道謝後,坐在了朱棣案幾的另一側。

    “看看李尚書上的這個奏折,怎麼樣?”

    朱高熾見父皇沒說正題,倒也不急,接過父皇扔過來的奏折,粗粗瀏覽了過去。

    禮部尚書李至剛上的奏折,陳請改北平為北京。

    朱高熾慢吞吞地念了出來“自昔帝王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繇外藩,入承大統,而于肇跡之地,皆有升崇。切見北平布政司,實皇上承運龍興之地,宜遵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立為京都,曰北京。”

    抬頭看了看父皇,朱高熾只說道“這便是跟中都鳳陽一樣的道理,李尚書說的也是極合禮法的,可是父皇您現在還打算遷都嗎?”

    朱棣此時放下筆,沒有答復,而是把自己剛剛親手草擬的聖旨遞給了好大兒。

    “設置北京留守行後軍都督府、北京行部、北京國子監,如南京為應天府一般舊制,改北京(北平府)為順天府,北平行太僕寺為北京行太僕寺。行都督府設置左右都督,都督同知、僉事無定員。行部設置尚書二人,侍郎四人,六曹吏戶禮兵刑工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命刑部尚書雒僉為北京行部尚書。”

    見朱高熾看完,朱棣又說道“北京人少,朕打算充實人口,朕已經命戶部的夏原吉夏尚書核查山西各地無田的民戶以徙實北平,各郡縣仍按戶給鈔,以便購置耕牛、糧種和農具,五年以後再開始征稅。同時讓內閣草擬定罪囚謫佃北京的條例,發流罪以下的囚犯開墾北京農田。徙直隸、甦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的富民至北京,免得這些人沒事就嘰嘰喳喳。”

    這便是跟漢武帝強制遷徙富戶到關中是一個道理了。

    自古以來,都是削弱地方勢力的好手段,自不必多說。

    朱棣靠在椅子上,看著自己的好大兒方才回答道“遷都這件事,朕本來是打算做的。”

    “但在詔獄這麼多節課听下來,也曉得了對于大明來說,定都南京從未來的角度看,是極為合適的。”

    “畢竟,南京既靠近海洋卻又有一段距離,不會直接遭到威脅。且長江橫亙,水運發達,如果大明未來向著海洋發展,是個極好的都城。”

    “當然了。”

    朱棣話鋒一轉,說道“遷都的事情可以再考慮,但北平府升格為北京,這是毫無疑問的蒙古人,朕必須將其徹底打垮,讓他們再無膽量和能力進犯中原,如此一來,方能安心向海洋發展。”

    朱棣沒待朱高熾說什麼,又自顧自地繼續說道。

    “其實朕啊,明白。”

    “像什麼蒙古人、女真人,都是殺不絕的,殺了一茬,還有一茬,從古至今,在這些大漠草原和深山老林里的人,哪個朝代殺得絕?”

    “可朕為什麼還要心心念念地抹殺女真,為什麼這麼執著地要重創蒙古人?”

    “原因就在于,朕如果不做這些,那麼後代帝王,可還能有人如朕一般能夠親征漠北,掃清虜患?”

    朱棣深深地嘆了口氣,道“想來是沒有了。”

    “若是後代帝王軟弱且試圖掃清漠北,傾國之兵交予外臣,又怎麼能保證,大明的江山不會被篡奪呢?”

    “所以啊,朕有生之年,還是親自來做這件事吧。”

    “把蒙古人打疼,打狠,打的他們向西邊竄,如此一來,方能給後代帝王依靠長城防線固守,創造條件。”

    “女真人,也是這個道理。朕如果不做,後代帝王來做,犯錯誤的可能更大,朕放心不下啊!”

    听完了朱棣的話語,朱高熾和朱高燧兩兄弟,同時沉默了。

    在某種意義上。

    朱棣,真的很像朱元璋!

    擔心後代,親力親為,都想自己把能做到的事情,都做到最好,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鐵桶江山。

    朱棣始終沒有再提及詔獄掃盲班和稅警總團的事情,而是一件事一件事地,跟朱高熾商討起了治國的事情。

    朱棣又扔過來一份奏折,說道“你十七叔(寧王朱權)上表了,看看吧。”

    朱高熾接過奏折匆匆瀏覽一番,便有些哭笑不得“十七叔想要封到甦州或者杭州?這怎麼可能。”

    “哼,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罷了,朕跟他說的中分天下想來他是不敢提的,便拿甦杭這種朕不可能封給他的地方做文章,想著朕拒絕他,總得給他個差不多的膏腴之地當封國。”朱棣不咸不淡地說道。

    “父皇想把十七叔封到哪?”朱高熾小心問道。

    “讓他去南昌,那地方人杰地靈,留著養老不差了。”

    朱棣用指節敲了敲龍案,說道。

    等遷都和改封寧王這兩件事敲定,朱棣方才把話題轉回了今天的正題。

    “稅警總團的事情,你看了。”

    朱高熾小心道“兒臣看了。”

    “你覺得怎麼樣?”朱棣微微眯起了眼楮,看著自己的大兒子。

    朱高熾反而直接挑明“父皇指的是稅警總團這件事本身,還是您說讓二弟來負責此事?”

    朱棣有一絲驚訝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好大兒。

    “都說說。”

    “兒臣覺得姜先生提的稅警總團這件事是極好的,不僅能提高大明的收稅效率,而且還能讓朝廷的政令傳導到之前無法觸達的地方。”

    “至于二弟來負責。”朱高熾坦蕩說道“兒臣覺得也沒有什麼問題,畢竟二弟出獄後,總得有事情做,而管教訓練那些驕橫慣了的老卒,二弟也是極為合適的。”

    朱棣沉默了幾息,同樣坦蕩地問道“�殤鰲僈餑o氳模俊br />
    朱高熾點了點頭,臉上的肉顫了顫。

    朱棣繼續問道“姜星火還有兩個多月就出獄了,他在獄中辦了個掃盲班,想試試兩個多月的時間里,能不能讓不識字的囚徒認識五百個常用字,再加上加減乘除的算數,你覺得能成嗎?”

    “按照常識來看,兒臣覺得成不了。”

    朱高熾的回答,並沒有讓朱棣覺得意外。

    朱棣微微頷首,說道“蹇尚書和茹尚書也是這麼說的但是朕不信,倒不是不信他們的判斷。”

    “而是朕覺得,姜星火一定能夠打破這個常識!”

    朱高熾略微驚訝地看了一眼父皇。

    沒想到。

    在父皇的心里,姜星火竟然這麼得到信重。

    明明是一件世人都覺得不可能的事情,父皇卻依舊相信姜星火能夠做到。

    “父皇。”

    始終沒怎麼說話的三皇子朱高燧忽然出聲道“听說詔獄里的掃盲,今晚就開始了,父皇要不要派人去看看?”

    “倒是可以。”

    朱棣蹙眉道“那派誰去合適呢?中午的時候,已經動勞了一次夏原吉、蹇義、茹三位尚書了,再讓他們去,恐怕不太好,畢竟他們這時候手頭也肯定積壓了不少公務。”

    “派其他人去的話,又怕他們弄不明白”

    朱高熾此時說道“不如派解縉解學士去吧,若是姜先生的掃盲有什麼獨特之處,想來才名早已傳揚天下的解學士,也一定能看出門道來。而且,姜先生也並沒有見過解學士,也就不存在讓姜先生看出什麼的問題,只需要叮囑好解學士不要暴露身份就好了。”

    “解縉嘛,這倒也是個不錯的人選。”朱棣頷首道。

    此時,三皇子朱高燧又提醒道。

    “父皇,三保太監也回來了。”

    “喔?朕差點忘了。”

    朱棣一拍桌子,自得地說道“解縉那狂浪的性子,須得有個穩妥的人看著,就這樣吧,派解縉和鄭和(兩個月前已改名)一起去,如此一來,定是不會出岔子的。”

    “老三,你去傳旨吧。”

    朱高燧躬身領命。

    “是,父皇!”

    ——————

    詔獄。

    點點星光之下,獄中連蟲鳴都無,顯得格外陰森寂靜。

    在一處騰出來的值房里,一群囚徒聚在了一起。

    這些囚徒,無不眼饞地看著擺在桌子上的一筐饃饃。

    “這饃饃,瞅著可真好吃哩。”

    “可不是嘛,還冒著熱氣呢,吃一口不知道多得勁兒。”

    有人吞咽唾沫,忍不住伸手去摸。

    就在這時,突然從牢門後傳出一個冰冷低沉的聲音“你敢!”

    那雙大手僵硬在半空,隨即悻悻地縮回。

    “這位爺,您也餓了吧,喏要不您先吃。”說話那人嬉笑地看著守在門口的兩個獄卒。

    面黑無須的獄卒什麼都沒說,只是手放在了刀柄上。

    值房內的幾人,頓時噤若寒蟬。

    “想吃嗎?”

    面對面黑無須獄卒的問話,被召集來的囚徒紛紛點頭。

    “想吃就都給我記著,學的好,有饃饃吃,學不好,滾。”

    獄卒說完,便抱著刀再也不說話了,徒留這些囚徒在值房里大眼瞪小眼。

    而面黑無須的獄卒旁邊,則是一個白淨的獄卒。

    這兩人,自然一個是鄭和,一個是解縉。

    此時都扮成了獄卒,在值房里正大光明地旁听。

    囚徒們議論紛紛。

    “學學啥?”

    “听說是學認字、算數。”

    “讓我們學認字?沒開玩笑吧?!”

    “噓,別說話。給不給饃饃,等會就見分曉嘍。”

    “你說,我能學會嗎?”一個長相憨厚老實的囚犯問身旁一個高瘦男人。

    “誰知道。”高瘦男人搖搖頭,口齒不清地說道。

    言談間,他的嘴里還滲出血絲來。

    鄭和用刀鞘敲了敲值房的們。

    片刻後,所有人都安安靜靜地坐在椅子上,屏息等待著。

    很快,他們要等的人來了。

    一路沉思的姜星火,拎著一個用線訂好的本子,和幾塊炭,以及木板子,走了進來。

    白天的課程,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那里,其實算是一個首尾呼應。

    後面還有東西,但姜星火並不打算繼續講了。

    古典政治經濟學這種東西,如果想展開來講,那就真沒完了。

    工資理論、利潤理論、地租理論、資本積累再生產與賦稅、國際自由貿易與比較成本等等。

    而古典政治經濟學,只是經濟學墊在下面的堅實地磚而已。

    雖然這塊地磚也被大胡子馬老師用來墊腳

    至于本來打算用來舉例傳統農業國稅收體系,向近代工業國稅收體系轉變下的“我大清”,這個講稅收變革和央地離心最好的案例,姜星火怕大明的人缺乏代入感,也給刪掉了。

    進了值房,姜星火把白天亂七八糟的想法拋到了腦後。

    看著眼前各式各樣的囚徒,姜星火笑了笑說道。

    “都餓了吧,先吃饃饃。”

    解縉和鄭和對視一眼,閃過了一絲不可置信。

    最大的獎勵上來就發了,這群囚徒學生怎麼可能還有動力?

    你管這叫掃盲?你是在被文盲薅羊毛吧?

    而姜星火一邊看著這些囚徒們爭先恐後地搶過雪白的饃饃,狼吞虎咽著;一邊放下了手里帶來的木板子、炭筆、線裝書。

    姜星火什麼都沒說,只是看著這些人。

    他的眼神中,閃過了一絲不易察覺的悲哀。

    s詢問意見,本段不算錢——打算從周六開始改成晚上2345更新可以嗎?兩個目的,第一,可以多更新一些每天;第二,可以沖一下第二天的銷售榜。

    本章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國師姜星火朱棣》,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國師姜星火朱棣第一百六十五章 你管這叫掃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國師姜星火朱棣第一百六十五章 你管這叫掃盲?並對大明國師姜星火朱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