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智慧解讀

第18章 (4)五髒“黑名單”︰揭秘它們最害怕什麼!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澄明之路 本章︰第18章 (4)五髒“黑名單”︰揭秘它們最害怕什麼!

    在中醫理論中五髒各有所惡,這體現了中醫對于人體髒腑功能與環境因素之間相互關系的深刻理解。具體來說,心厭惡熱,肺厭惡寒,肝厭惡風,脾厭惡濕,腎厭惡燥,這些“所惡”反映了五髒在生理和病理狀態下對于外界環境因素的敏感性和適應性。

    心主血脈,其性屬火,因此心對于熱有著天然的敏感性。當外界環境過熱時,人體的心火容易亢盛,這就像是給火堆加了過多的燃料,火勢過旺,自然會影響到人體的平衡。

    心火亢盛時,人們往往會出現心煩、失眠、口舌生瘡等癥狀。這是因為心火過旺,會擾亂心神,導致人無法安寧,睡眠質量下降。同時,心火上炎,還可能引起口腔和咽喉部位的不適,表現為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

    在夏季或炎熱的環境中,我們確實應該注意養心。首先,要避免過度勞累,因為過度勞累會消耗大量的心血,導致心氣不足,進一步加重心火亢盛的癥狀。其次,要保持情緒的穩定,避免過度的情緒波動,因為情緒波動也會影響到心神的安寧,進而影響到心的正常功能。

    除了以上兩點,我們還可以采取一些具體的措施來養心。比如,可以多吃一些具有養心安神作用的食物,如蓮子、百合、桂圓等。同時,也可以適當進行一些養心安神的活動,如冥想、瑜伽、太極拳等,這些活動都有助于舒緩心情,緩解壓力,進而起到養心的作用。

    肺主氣,司呼吸,它的屬性與金相應,因此肺厭惡寒冷。這種理論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基于對人體生理和自然環境長期觀察的結果。

    想象一下,當我們置身于寒冷的冬季,或是突然遭遇寒風侵襲時,身體往往會不由自主地顫抖,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這是因為寒冷的環境會消耗我們體內的陽氣,尤其是肺部的陽氣。當肺氣不足時,它的宣發和肅降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導致我們出現咳嗽、氣喘等癥狀。

    因此,在冬季或寒冷的環境中,我們要特別注意養肺。一方面,要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寒冷的環境中,以免肺部受到過多的寒氣侵襲;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暖,及時增添衣物,避免受涼。此外,還可以通過飲食來調養肺部,多吃一些具有潤肺作用的食物,如梨、銀耳、百合等,以增強肺部的抵抗力。

    肝被賦予了“主疏泄,調暢氣機”的重要職責,其屬性與木相應,象征著生長、條達與舒暢。而風,作為自然界中一種無形的力量,雖然帶來生機,但同樣具有侵襲性。因此,中醫理論中認為“肝厭惡風”,這並非指字面意義上的厭惡,而是指風邪容易對肝髒造成不良影響。

    當風邪侵犯人體時,首當其沖的就是肝髒。因為肝髒是調節人體氣機的重要器官,一旦受到風邪的干擾,就可能導致肝氣郁結或肝風內動。這種病理狀態會進一步引發一系列的癥狀,如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健康。

    在春季或風大的環境中,由于風邪較為盛行,人們更應該注意養肝。因為春季是肝氣生發的季節,也是風邪最為活躍的時期。此時,如果肝髒受到風邪的侵襲,就可能導致肝氣疏泄不暢,進而引發各種疾病。

    為了保持肝髒的疏泄功能正常,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養肝。首先,要注意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風大的環境中,減少風邪對肝髒的侵襲。其次,可以通過飲食來調養肝髒,多吃一些具有養肝作用的食物,如枸杞、菊花、決明子等。此外,還可以適當進行一些養肝的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等,以舒展肝氣,保持其正常的疏泄功能。

    脾厭惡濕,脾主運化,負責將水谷精微轉化為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並統攝血液,確保其在體內的正常運行。脾的性質與土相似,具有承載、生化萬物的特性。然而,當脾遭遇濕邪侵襲時,其功能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濕邪,作為一種常見的外邪,具有重濁、黏滯的特性,容易困阻脾胃,使其功能失調。在濕邪的影響下,人們常常會出現食欲不振、腹脹、便溏等癥狀,這些都是脾胃功能失調的表現。

    在梅雨季節或潮濕的環境中,濕邪尤為盛行。因此,人們在這個時期要特別注意養脾,避免濕邪的侵襲。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飲食調養︰多吃一些具有健脾祛濕作用的食物,如山藥、薏米、紅豆等。同時,要避免食用過于油膩、生冷的食物,以免加重脾胃的負擔。

    2. 生活習慣︰保持居室的干燥通風,避免長時間處于潮濕的環境中。此外,要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等,以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

    3. 精神調養︰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過度焦慮、抑郁等情緒對脾胃造成不良影響。

    “腎主藏精,主水液代謝,其性屬水,因此腎厭惡燥”的中醫觀點,確實反映了中醫對腎功能的深刻理解和認識。

    腎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先天之本”,具有藏精、主水液代謝的功能。這里的“精”不僅僅指生殖之精,更包含了人體的生命活力和物質基礎。腎通過藏精,為人體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和物質支持。同時,腎還主水液代謝,調節體內水液平衡,確保身體各部位得到充足的水分滋養。

    腎的屬性為水,與自然界中的水有相似的特性。水具有滋養、潤滑、流動等特性,而腎作為人體內的“水髒”,也具有類似的性質。因此,腎厭惡燥,即害怕干燥的環境和燥邪的侵襲。燥邪容易耗傷腎陰,導致腎陰不足,進而引發一系列的癥狀,如腰膝酸軟、耳鳴、遺精等。

    在秋季或干燥的環境中,人們應特別注意養腎。因為秋季氣候干燥,容易耗傷人體內的陰液,包括腎陰。因此,建議人們在秋季多食用一些具有滋陰潤燥作用的食物,如梨、藕、百合等,以補充體內的陰液,保持腎的藏精和主水液代謝功能正常。同時,還要注意保持室內的濕度適宜,避免過度干燥的環境對腎造成傷害。

    總之,五髒各有所惡,了解這些“所惡”有助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在特定的季節或環境中,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調養五髒,避免外界環境對五髒的不良影響。(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黃帝內經智慧解讀》,方便以後閱讀黃帝內經智慧解讀第18章 (4)五髒“黑名單”︰揭秘它們最害怕什麼!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黃帝內經智慧解讀第18章 (4)五髒“黑名單”︰揭秘它們最害怕什麼!並對黃帝內經智慧解讀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