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問︰春季的脈象如弦,怎麼樣才算是弦?
岐伯說︰“春脈通于肝髒,屬東方之木”,這正是中醫“五行”與“五髒”相應理論的應用。
在春季,萬物復甦,生機勃勃,正如樹木在春天開始發芽生長一樣,人體的肝氣也在這個季節里開始活躍起來。因此,春季的脈象應該體現出肝氣的這種特點,即“脈氣來時軟弱,清虛且華麗,端直且長”,這種脈象就被稱為“弦脈”。
弦脈的特點是脈搏跳動時,指下有如按琴弦之感,既有一定的力度,又有一種彈性和韌性。這種脈象反映了肝氣的正常活躍和舒展,是春季人體健康的體現。
然而,如果脈象與此相反,比如脈象過于緊張、僵硬,或者過于松弛、無力,都可能是身體出現問題的表現。這些異常的脈象就被稱為“病脈”,可能意味著肝氣郁結、情緒不暢,或者肝氣不足、身體虛弱等問題。
因此,在中醫理論中,通過觀察和分析脈象,醫生可以了解病人的身體狀況和疾病狀態,從而進行針對性的診斷和治療。
黃帝問怎麼樣,算是相反呢?
岐伯說︰脈氣來時應指堅實有力時稱為“太過”,這通常表示疾病在外部,即邪氣亢盛,正氣不衰,可能表現為表證、實證等。而當脈氣來時應指微弱,不實,則稱為“不及”,這往往表示疾病在內部,即正氣虛弱,邪氣相對較弱,可能表現為里證、虛證等。
應指︰指的是醫者手指所感受到的脈象反應或脈象特點。
在中醫看來,脈象是身體內部氣血運行狀況的外在反映。因此,通過觀察脈象的太過與不及,醫生可以初步判斷疾病的性質、部位和病情輕重。比如,太過之脈可能表現為脈象洪大、有力,多提示邪氣盛實,如外感風寒、暑濕等;而不及之脈則可能表現為脈象細弱、無力,多提示正氣不足,如氣血兩虛、髒腑功能衰退等。
黃帝問︰春脈太過與不及會引發怎樣的病變呢?
岐伯說︰當春季的脈象表現為“太過”時,意味著肝氣過盛,可能會對人體造成一系列不良影響。
在中醫看來,春季是肝氣生發的季節,肝氣主疏泄,喜條達。如果肝氣過于旺盛,就會導致疏泄過度,影響人的精神狀態。具體表現為記憶力衰退,精神恍惚,這是因為肝氣上沖,擾亂了心神;頭暈目眩,則是因為肝氣上逆,氣血上沖所致;更嚴重的,還可能引發癲癇疾病,這是因為肝氣過盛,導致風痰上擾,蒙蔽清竅。
如果春季的脈象表現為“不及”,即脈象微弱,不實,則表明肝氣不足。肝氣不足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胸部作為氣血匯聚之地,容易出現氣血瘀滯,從而引發胸部作痛。由于肝氣主疏泄,與背部經絡相通,因此肝氣不足也可能引起背部疼痛。此外,肝氣不足還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導致氣滯于中焦,引發兩脅 部位(即腋下至腰部的兩側區域)脹滿。
總的來說,岐伯的脈象理論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診斷依據,使我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春季脈象與人體健康之間的關系。在實際應用中,我們還需要結合其他癥狀、舌象、病史等信息進行綜合分析,以做出準確的診斷和治療。(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