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智慧解讀

第13章 (1)診脈不只是摸手腕︰深入了解中醫脈診的奧秘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澄明之路 本章︰第13章 (1)診脈不只是摸手腕︰深入了解中醫脈診的奧秘

    黃帝所問及的診脈方法,實際上是中國古代醫學中一項非常重要的診斷技術,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脈診”或“切脈”。而岐伯的回答,為我們揭示了診脈的最佳時機及其背後的醫理。

    岐伯提到診脈的最佳時間是清晨。這是因為清晨時分,人體尚未開始一天的勞作,陽氣尚未被日常活動所擾動,陰氣也尚未因陽氣上升而耗散。此時,人體的氣血、陰陽都處于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經脈之氣尚未充盛,經絡之氣平和均勻,氣血未受到外界因素的擾亂,因此更容易診察出有病的脈象。

    脈診是中醫“四診”之一,通過觀察脈象的變化,可以了解人體的氣血運行狀況、髒腑功能的強弱以及病邪的性質和部位。清晨診脈,因為氣血、陰陽的相對平衡,脈象更能反映出人體的真實狀況,對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岐伯的回答為我們揭示了診脈的最佳時機及其背後的醫理,也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思想。

    我們進一步探討脈診的奧秘,帶大家了解一下診脈。

    脈象,作為中醫診斷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指的是脈搏的快慢、強弱、深淺等情況。其種類豐富多樣,反映了人體內部氣血運行和髒腑功能的復雜變化。以下是對脈象種類的詳細解析︰

    一、脈象的基本分類

    除了上述基本分類外,脈象還可以進一步細分為更多種類。例如,根據脈象的寬窄、形狀等特點,可以分為浮脈,沉脈,遲脈,數脈,細脈、洪脈、濡脈等。先介紹這幾個脈象,以後在傷寒論會給大家介紹更多的脈象。

    浮脈︰浮脈指的是手指輕按就能感覺到脈搏的跳動,重按則感覺脈搏力量稍減但並不空泛。這種脈象如同水漂木,浮在水面之上,因此得名“浮脈”。

    在中醫理論中,浮脈的出現往往與表癥相關,即疾病位于體表或影響人體肌表的癥狀。例如,感冒初期,邪氣侵襲人體肌表,導致肌表毛孔閉塞,氣血流通不暢,就可能出現浮脈。此時,患者可能伴隨有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癥狀。

    沉脈︰沉脈是一種具有特定特征的脈象。當醫生用指腹輕觸患者寸口部位時,如果感覺不到明顯的脈象,而需要稍加重按才能感覺到脈搏跳動,並且搏動有力,這種脈象就被稱為沉脈。

    沉脈的出現往往與里證相關,即疾病位于身體內部,影響髒腑氣血的正常運行。在病理上,沉脈多因寒邪內侵、陽氣被遏、氣血凝滯所致,或者因為氣血兩虧、髒腑虛損、脈氣無力鼓動,導致脈象沉伏。

    具體來說,沉脈可能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1. 沉而有力︰多為實癥,如寒邪內侵導致的疼痛、積聚等。

    2. 沉而無力︰多為虛證,如氣血兩虧、髒腑虛損等。

    3. 沉遲︰多為寒證,如陽虛寒凝導致的四肢不溫、腹痛等。

    遲脈︰它表現為脈搏跳動緩慢,每分鐘搏動次數少于正常次數(通常為60次以下)。遲脈的出現,往往與人體內的氣血運行不暢、陽氣不足等因素有關。

    在中醫理論中,遲脈通常被視為寒癥的表現之一。寒邪侵入人體,導致陽氣受損,氣血流通受阻,進而使得脈搏跳動變得緩慢。除了寒證之外,遲脈還可能與氣虛、血虛、陽虛等證候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遲脈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疾病在人體表現出來的一種脈象。因此,在中醫臨床中,醫生通常會結合其他癥狀和體征,對遲脈進行綜合分析,以確定疾病的性質、病位和病情的輕重。

    對于遲脈的治療,中醫通常會采用溫陽散寒、補氣養血等方法,旨在調和體內的陰陽氣血,促進氣血的流通和髒腑功能的正常運轉。當然,具體的治療方案還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調整。

    數脈︰是中醫脈診中的一種脈象,表現為脈搏跳動頻率較快,每分鐘搏動次數超過正常次數(通常為90次以上)。數脈的出現,通常與人體內的氣血運行加快、熱邪內盛等因素有關。

    在中醫理論中,數脈被認為是熱證的主要表現之一。當人體受到熱邪侵襲時,陽氣亢盛,氣血運行加速,導致脈搏跳動加快。除了熱證之外,數脈還可能與陰虛火旺、氣血兩虧等證候相關。

    在中醫臨床中,醫生通常會結合其他癥狀和體征,對數脈進行綜合分析,以確定疾病的性質、病位和病情的輕重。例如,如果數脈伴隨有舌紅、苔黃等熱象表現,那麼很可能是熱邪內盛導致的;如果數脈伴有乏力、自汗等氣虛表現,則可能是氣血兩虧引起的。

    對于數脈的治療,中醫通常會采用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等方法,旨在調和體內的陰陽氣血,降低脈搏跳動頻率,恢復正常的氣血運行狀態。

    細脈︰在中醫脈診中是一種具有特定特征的脈象。當我們談論細脈時,實際上是指脈象細小如線,但應指明顯,起落清楚,脈搏跳動感覺較正常為弱。這種脈象通常與氣血不足或氣血兩虧有關。

    在中醫理論中,細脈的出現多表示患者身體虛弱,氣血不足,或是因久病不愈,氣血耗損過多導致。由于氣血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因此細脈的出現往往意味著患者的身體機能處于較弱的狀態。

    對于細脈的治療,中醫通常會采用補氣養血、調和陰陽等方法,旨在增強患者的身體機能,改善氣血運行狀態,使脈象逐漸恢復正常。

    洪脈︰它表現為脈體寬大,充實有力,來盛去衰,狀如洪水波濤洶涌,故名洪脈。這種脈象給人一種脈搏洶涌盛大的感覺,就像洪水一樣洶涌有力。

    洪脈的出現,通常與體內的陽氣亢盛、氣血涌動有關。在中醫理論中,洪脈多主熱證,常見于高熱、甲狀腺功能亢進、血液病等患者。由于熱邪內盛,氣血沸騰,導致脈搏洶涌有力,形成洪脈。

    然而,洪脈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疾病在人體表現出來的一種脈象。因此,在中醫臨床中,醫生會根據洪脈的具體表現,結合其他癥狀、體征和病史,綜合分析判斷疾病的性質、病位和病情的輕重。

    對于洪脈的治療,中醫通常會采用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等方法,旨在降低體內的熱邪,調和氣血,使脈象逐漸恢復正常。當然,具體的治療方案還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調整。

    濡脈︰在中醫脈診中是一種較為特殊的脈象。它表現為脈象浮而細軟,輕按可得,重按反不明顯,猶如棉絮浮水,無力而又松軟。這種脈象給人一種輕浮而無力的感覺,仿佛水中的棉花一般。

    在中醫理論中,濡脈的出現往往與體內氣血虛弱、陰陽失衡有關。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而陰陽則是人體內相對的兩個方面,它們的平衡狀態直接關系到人體的健康。當氣血虛弱、陰陽失衡時,人體的生理功能就會受到影響,脈象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出現濡脈。

    具體來說,濡脈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久病體虛、氣血兩虧、脾胃虛弱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體內氣血運行不暢,無力鼓動血脈,從而出現濡脈。此外,濕邪內蘊也是引起濡脈的常見原因之一。濕邪阻滯氣機,使氣血運行受阻,脈象也會變得濡軟無力。

    在中醫臨床中,醫生會根據濡脈的具體表現,結合其他癥狀、體征和病史,綜合分析判斷疾病的性質、病位和病情的輕重。對于濡脈的治療,中醫通常會采用補益氣血、調和陰陽、健脾祛濕等方法,旨在恢復體內的氣血平衡和陰陽和諧,從而改善脈象和緩解病情。

    二、脈象的形成與變化

    脈象的變化是醫生判斷病情、分析病因、預測疾病發展趨勢的重要依據之一。脈象的變化多種多樣,通常與人體內氣血、髒腑、陰陽等狀況密切相關。

    然而,脈象的變化並非一成不變,它會隨著病情的發展、治療的效果以及患者體質的變化而發生改變。例如,在疾病初期,脈象可能表現為浮脈或沉脈;隨著病情的發展,脈象可能逐漸變為遲脈或數脈;在治療過程中,脈象可能會逐漸恢復正常或呈現其他變化。

    脈象的變化不僅與疾病本身有關,還與患者的體質、年齡、性別等因素有關。例如,老年人由于氣血逐漸衰弱,脈象可能表現為細脈或弱脈;而年輕人體質較為強健,脈象可能表現為洪脈或實脈。此外,男性和女性的脈象也可能存在差異。

    脈象的形成與變化與人體的髒腑氣血密切相關。心髒搏動把血液排入血管形成脈搏,而肺、脾、肝、腎等髒腑的功能活動也會影響脈象的形成。因此,脈象的變化可以反映出人體內部髒腑功能的強弱和病邪的性質。

    三、脈象的辨識與應用

    脈象的辨識,需要醫生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敏銳的感知能力。在辨識脈象時,醫生通常會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脈搏的強弱︰脈搏的強弱反映了患者體內氣血的充盈程度。強脈通常表示氣血充盈,而弱脈則可能表示氣血不足。

    2. 脈搏的快慢︰脈搏的快慢與心髒搏動的頻率有關,同時也反映了患者體內氣血的運行狀態。數脈(脈搏快)可能表示熱邪內盛,而遲脈(脈搏慢)則可能表示寒邪內盛或氣血運行不暢。

    3. 脈搏的深淺︰浮脈表示病邪在表,常見于外感風寒等疾病;沉脈則多表示病邪在里,常見于髒腑功能失調等疾病。

    4. 脈搏的形態︰不同的脈象形態,如細脈、洪脈、濡脈等,也反映了患者體內不同的病理狀態。

    脈象的應用

    脈象的辨識對于中醫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脈象的辨識,醫生可以了解患者體內氣血、髒腑、陰陽等狀況,從而判斷疾病的性質、病位和病情的輕重。同時,脈象的變化也可以作為判斷治療效果的依據。

    在治療過程中,醫生會根據脈象的變化調整治療方案。例如,對于熱邪內盛引起的數脈,可以采用清熱瀉火的治療方法;對于氣血兩虛引起的弱脈,可以采用補益氣血的治療方法。通過調整治療方案,使患者的脈象逐漸恢復正常,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脈象的辨識與應用是中醫診斷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通過脈象的辨識,醫生可以獲取關于患者體內氣血、髒腑、陰陽等狀況的重要信息;通過脈象的應用,醫生可以制定更加精準的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效果。

    總之,脈象的種類繁多,每一種脈象都對應著不同的疾病狀態和髒腑功能。通過了解和掌握脈象的種類和變化規律,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中醫診斷學的精髓,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有力的支持。

    然而,脈診並非一蹴而就的技藝。它需要醫生具備敏銳的感知能力和豐富的臨床經驗,能夠準確地分辨出各種脈象的細微差別。同時,脈診還需要結合其他三診(望、聞、問)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得出準確的診斷結論。(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黃帝內經智慧解讀》,方便以後閱讀黃帝內經智慧解讀第13章 (1)診脈不只是摸手腕︰深入了解中醫脈診的奧秘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黃帝內經智慧解讀第13章 (1)診脈不只是摸手腕︰深入了解中醫脈診的奧秘並對黃帝內經智慧解讀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