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邊說著,感覺就是自己的話語啟發了甦辰,也可能啟發了荀子。
不然,甦辰怎會無故缺席?
暗爽的李斯並沒有察覺荀子看著他的目光卻充滿憂慮。
他害怕學生中會有更多像李斯般看待甦辰,可能會給儒家的未來造成不可預見的難題。
察覺到這個隱憂,荀子便決定直抒心意不再隱藏︰
“甦辰天賦異稟,千載難得的才子。”
“不是听不懂我的課,而在于我教授的速度跟不上他求知的步伐。”
“因此,我讓他直接進藏書閣自己研讀去吧。”
這一句話一出,現場瞬間沸騰起來!
\"難道師傅的教學速度,趕不上甦辰師弟的學習進度嗎?\"
\"這是真的嗎?這怎麼可能?\"
\"就是啊!即使甦辰師弟天資出眾,但他才剛滿周歲呀!\"
\"可是師傅怎麼會 我們呢?\"
\"難道...真的是這樣嗎?要有怎樣的異稟天賦,才會達到這種程度?\"
“……”
一時之間,眾人震驚無語。
他們都無法置信,原來甦辰缺席听講,竟是因為荀先生的教學節奏較慢?
但他還只是一個不足兩歲的孩子而已啊!
即便一貫沉穩的伏念,在听到荀先生的話後也不禁眉頭緊鎖,心中充滿驚奇。
他曾有所感觸甦辰超越同齡人的成熟穩重,但也僅覺得是得益于鬼谷夫子這樣的名師教養。
沒想到荀先生給出的原因竟是他本人天賦異稟?
此刻,韓非同樣震驚于這一切。
他是眾人中最早知曉,甦辰不僅遍識七國文字,且武學造詣甚至突破先天境界的人之一。
但這並不能證實他閱讀方面也有這般驚人才華!
對此,韓非心中的震撼久久不息,暗想︰“這世上,真的有這樣全方面的天才嗎?”
“無論文才武功都稱得上‘怪胎’!”
盡管心有訝異,他仍舊信任荀先生的說法。
因為對于甦辰的武學才能,他自己也是親見過的。
想至此處,韓非轉而饒有興致地凝視李斯。
荀先生此番言辭無疑狠狠羞辱了先前李斯給予甦辰“指教”的傲慢言論。
庖丁的手藝和刀法都相當高明。
然而,甦辰清楚,庖丁另有秘密身份。
他在桑海城內作為墨家潛藏的高手,經營著“有間客棧”作為掩飾。
閑暇時,他負責儒家小聖賢莊千余人的膳食工作。
憑此手藝,庖丁所制菜肴絕非只超過鬼谷那麼簡單,怕是在整個天下,亦鮮有人能與之相抗衡。
因此,甦辰盡情享用這次難得的美食,沒有拆穿庖丁的秘密。
不久後午餐結束,由于甦辰有午睡的習慣,一听說此事,荀子便吩咐人直接帶著他和鬼谷子到休憩客房里去。
稍作歇息後,在儒生的引領下,甦辰前往儒教藏書閣。
鬼谷子則寸步不離,一直跟在甦辰身旁確保他的安全,不讓視線脫離。
同時,
午後,如同往常,荀先生按時前來教室講課,墨家眾人早就等候許久。
然而,當伏念、韓非、李斯等人注意到甦辰缺席,而荀先生已經開始上課後,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困惑的神色。
“怎麼看不到甦辰師弟的身影了呢?”
“是啊,他吃完午飯不是應該在客房午睡嗎?莫非是賴床了嗎?”
\"我認為,可能是對課程內容難以理解,知難而退了。”
“確實,一個周歲不到的小孩要和我們一起學習復雜的知識,有點為難他也是正常。”
大家都在推測甦辰缺席的種種可能。
唯有李斯一副預料之中的表情,說道︰“這理所當然!''''
\"甦辰師弟年幼,不應好高騖遠了。
\"他暗想,可能是我的一番話啟發了他。
荀子凝視他的眼神,讓李斯更堅信是他的話語喚醒了甦辰以及荀子本人。
不然甦辰何至于無緣缺席。
想到此處,李斯心底不由得涌起一些成就感。
然而荀子此刻望著李斯的眼神中則藏著心思︰他擔憂學生中有太多如李斯一樣的思想,這可能導致他未能和甦辰結下善緣,反而會成為儒家未來難以預見的風險。
荀子不打算再隱藏此事,先輕咳一聲,令全場瞬間安靜。
然後他直言不諱地說道︰“甦辰天資過人,是罕見的百年一見的奇才。”他解釋道︰“並不是他听不懂我的課程,而是我的授課節奏遠遠趕不上他的學習步伐。”
\"他沒有來上課,並非因為理解不透徹,反而是我的教學速度跟不上他的自學速度,所以才讓他前往藏書閣自研深學。
\"
此話出口,整個會場一片嘩然!
\"師傅,你的講課速度跟不上甦辰師弟的求知欲?這真的嗎?不會吧?\"疑惑和震驚之聲四起。
\"對啊,即便甦辰師弟再優秀,也不過是一歲的孩子呀!師傅不至于以此 我們吧?\"
\"難道…這是真的?他得有多恐怖的天賦,才能如此?\"
全場一時愕然。
人們萬萬沒有想到,甦辰未至現場的真實原因是荀子教學節奏過慢!
然而甦辰還是那個稚齡兒童。
連素來嚴謹的伏念,在听完荀子的話,眉頭也皺緊了,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可思議。
他雖早覺察甦辰超越同齡者的沉穩,但只認為得益于鬼谷子這位高人啟蒙和教導之功。
未曾想到是天賦使然?
伏念身後,韓非此刻也震驚至極。
他曾了解到甦辰能通曉七國文字,修煉境界達到先天,但僅限于此。
然而這樣的成就並不能代表其他領域的天賦同樣驚人!
想到這兒,韓非心中的思緒久久不能平息,暗驚︰“世間竟會有這樣全面的人才?”\"文武天賦均超群,簡直妖孽!\"
雖驚訝,但他還是相信荀子所言,畢竟他親睹了甦辰在武藝上的才華。
荀子沒必要只為甦辰虛構謊言。
此時,韓非饒有趣味地看向李斯。
顯然,荀子的言論徹底否定了他對甦辰此前的評價,讓他面露茫然。
回過神來的李斯仍不願接受被如此狠狠打了臉的事實。
他站起來,向著荀子問道︰\"師父,甦辰師弟真的擁有這般恐怖天賦嗎?不會搞錯吧?\"
李斯內心掙扎,畢竟他自認有實力,且為自己的天賦引以為傲。
驕傲之人往往不易接受他人超過自己的事實。
而且,這個人還是一個一歲多的孩子!\"
聞言,荀子眼神一凜,目光在李斯身上掠過。
作為師父,荀子深知每位 的個性,也能揣摩李斯心中所思。
所以他繼續開口道︰“就在剛才那一堂課上,甦辰已經通篇閱讀那本書了。”
“並能深刻領會其深層含義,還有著獨到的理解呢。”
“我隨意挑一段,他不僅熟記在心,還能倒背出來,告訴你這句話出現于書頁何年何行。”
“這些,不足以證明他是天才嗎?”
荀子的解釋讓周圍的人再次震撼。
\"一個小時內,他就將整本書通讀完了?\"
“他還清楚每一句話的出處位置?”
“這是真是假,他還是個人嗎?”
“若換我上,連一頁都未必翻完呢!”
“他真是神童啊!”
\"我明白為什麼導師如此賞識他了,確實有超凡的天分!\"
其他人又開始熱議,對于甦辰的能力都感到難以置信。
唯有李斯的臉色顯得更為蒼白。
面對眾人的感嘆,他的神色更糟。
但盡管如此,他對這種說法仍抱有懷疑心態。
“會不會是……甦辰早就有了周密安排?”
“或許他以前就讀過這本書?”
此刻,李斯的言語已經顯露出一些情緒上的失控,帶有一些固執。
事實上他忘了這可是荀子親口所說之事,怎能作假?
他的言論無疑是對荀子權威的質疑。
不出所料,這話一出,荀子立即面色陰郁下來。
荀子冷漠地瞥了他一眼,厲聲說道︰“難道他還預料到我今日要教這本書?而且他是這麼小的孩子。”
“就算是有所準備,那份天資仍舊驚人才對。”
你為何要質疑我儒家 的優點?是不是你見不得他人超越你?”
“難道說,儒家的學識就是這樣被貶低?”
听到荀子嚴厲的話語,李斯才回過神,他帶著惶恐道歉︰“我錯啦! 向您認錯。”
荀子此刻是真的動怒了︰“既認了錯,那就罰你抄寫這本書一百遍。”
荀子的話里充滿怒意。
他並非因為李斯天賦遜色與甦辰而不滿,天賦出眾如甦辰的確世間罕見。
他生氣的是李斯缺乏面對自己不及別人的勇氣,卻還要貶損對方。
這樣的情態已大大偏離儒家精神。
如果這事被鬼谷子或其他各家學派知曉,只會讓儒家被人譏諷。
接到處罰,李斯點頭回答︰“是,導師!”
但李斯心底對甦辰與韓非莫名有了積怨。
在他看來,之前甦辰的解答提到他和荀子的關系,並未觸及到自身天賦的話題。
正因為如此,導致他出了洋相,並被責罵。
還有韓非!
韓非跟隨荀子進入聖地之前也曾默默跟隨。
他認為,韓非可能早已知情但並未告知,就是存心看熱鬧,讓自己當笑柄,從而造成他現在顏面無光的處境。
此刻,荀子環顧四周,續道︰“望各位常記,世間萬物皆有序,‘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未來的你,不論所成有多輝煌,務必保持謙遜空明。”
眾人心領神會,立刻起身施禮,整齊應道︰“ 謝師言教,必遵從先生指導!”
隨後,眾人歸位靜听荀子講授。
此刻的甦辰未察異樣,他莫名其妙地成為了荀子怨恨的對象。
然而,“匹夫無罪,懷壁其罪”,這樣的超凡悟性終要習以為常。
此刻,甦辰已然步入儒家“小聖賢莊”中的圖書館藏經閣。
至于鬼谷子,他在館門外默默地守候。
對比鬼谷的觀山閣,盡管儒家藏經閣樓數不如觀山閣繁多,每層卻更為寬敞開闊,因為前者主要存放的是一些武功秘籍、古代文物以及縱橫家典籍。
而儒家的藏書閣則以其無數儒家經典的底蘊和歷代聖哲的著作獨樹一幟。
館內內外采用深棕色為主調,石料混搭古木,顯得古樸雅致而不失雄渾氣息。
書閣內,四周皆為滿滿一排排的書籍,濃醇的墨香彌漫空間,更有前人留傳下來的竹簡古籍。
居中書台上,設有座椅,是儒家學子進階閱讀之位。
藏經閣的設計猶如一所大型圖書館,富有系統性和便利性。
正當甦辰饒有興味地觀察這座書閣之際,一位儒家學子走上前來。
管理員似知此處規則,審視著甦辰問道︰“入閣研讀,需得門主首肯。”
“請出示您取得的門主許可證明。”
聞言,甦辰一時愕然,憶起那枚來自荀子的玉佩。
隨即連忙掏出示人。
管理員目光停留甦辰手中的玉佩後,簡要講解起藏書閣的層數劃分,顯然這也是荀子事先吩咐過的。
介紹完畢後,管理員靜靜退回一旁守著。
甦辰則朝一側書架走去,隨著腳步靠近,他更深感儒家對文化典籍的重視。
“儒家、墨家、法家……”
“諸子百家,竟然都將著作匯聚在此!”
這讓甦辰感到驚奇不已,這一布局與鬼谷觀山閣截然不同。
觀山閣的藏書一般分門別類,各家文獻較少且主要集中在縱橫家及武功方面。
而儒家這座藏書閣雖然主要收藏儒家文獻,但卻容納了諸多諸子百家著作,每一層都按照普及率詳細編排,標簽清晰,讓查閱格外輕松。
熱門文獻通常被擺放在底層,而相對生僻的作品則收納在二層。
這樣的系統化安排既便于訪客瀏覽,亦不分高下,只為普及傳播學術文化而設。
位于第四十四節的區域稍微偏僻,甚至是某些“古怪”之書,也存于那里的陰暗角落。
而這棟藏書樓僅此三層,盡管如此,由于佔地廣闊,每一層書籍數量更是龐大,形成浩渺的書海。
相較于觀山閣,其收藏書籍有過之無不及。
在略作大概了解後,甦辰決定首先研習孟子的思想,這是他與鬼谷子特地來儒學的初衷,目標就是儒家典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