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漸離去了江陵,帶著尺術等親衛,言珩也跟著去了。
凌熙本也想跟著去,可看著張汐音也不去了,她要陪著好友。
段漸離和言珩離開盛京的當晚,張汐音便有些失眠了,她不是擔心段漸離的能耐,而是少了他在身邊竟是很不習慣。
她忍不住就感嘆︰“習慣真是個可怕的東西!”
清晨時,沒有段漸離在監督,段暄鈺依舊勤習苦練他的武藝,外面下著雨,他就在大堂內練。
段暄頡從房間里出來,似乎出來是真的心情好了許多,他看起來也精神不少。
段暄頡就坐在椅子上看段暄鈺練劍,他心中很是羨慕健康的人,能跑能跳,能吃能喝,出去看萬里山河。
段暄頡做夢都想出宮牆看看外面的世界,如今他是如願了,出了宮牆見到外面的世界。
“七哥。”段暄鈺收劍結束,走過去在他的旁邊坐下,端起茶盞一口飲盡。
段暄頡拿了帕子去擦他臉上的汗,說道︰“大家都說你刻苦,你倒不用這麼刻苦,娘娘不是讓你出來玩樂的嗎?”
段暄鈺笑道︰“不妨礙,每日也就練習一個時辰,我課業不是沒做嘛。”
段暄頡︰“你還不到九歲呢,九弟,你為什麼要這麼刻苦?”
他其實知道弟弟的責任,但他不懂段暄鈺那麼小,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動力?
段暄鈺仍是笑著,他靠著椅背看房梁,說道︰“我想像父皇和皇叔那樣,做一個受萬民敬仰的人,像父皇一樣英明賢德,像皇叔一樣英勇神武。”
段暄頡︰“……”他也想。
段暄鈺又看段暄頡說︰“七哥,如果你不再生病,健健康康的,你最想做什麼?”
段暄頡神色一暗,垂頭苦笑︰“不能的。”
“我是說如果。”
他想知道。
段暄頡收起臉上的苦澀,說道︰“若是不再生病孱弱,我想出去走走,看遍大譽山河。”
段暄鈺沉默了,他看著兄長臉上的神情,抿著唇沒說什麼。
兄弟二人都不再說話,各自沉默氣氛無端的就顯得落寞。
廊廡下,張汐音和凌熙都沒有說話,兩人默默的轉身離開。
走遠了,凌熙嘆道︰“七皇子這身體當真能健康嗎?”
怕是不可能的吧。
從七皇子出生開始,宮中太醫便日夜盯著看護,數次將其從鬼門關拉了回來,也不過堪堪保住一條命。
當年容嬪守在嬰兒床邊,時刻盯著才將孩子養到現在。
說實在的,若不是容嬪這般精心的養著,只怕七皇子早便夭折了。
張汐音只說道︰“世間奇跡並非沒有,只是渺茫罷了。”
若是七皇子命不該絕,自然能一直活到老,若是他無福長壽,便隨時都會死去。
張汐音自認自己不是個有能耐的人,她看了幾本醫術,看了付爺爺的手記不過是識一些醫理罷了,她沒能耐讓七皇子健康。
下午時,雨水小了起來。
永和公主拉著凌熙去後山的果園摘了許多的桑葚說是要釀制桑葚酒,回來的時候,她將一小把最好最大的桑葚給了段暄頡。
段暄鈺摘了枇杷,挑最大的也給段暄頡。
幾個人坐在偏廳里,跟莊子里的下人挑揀果子,學習如何釀制桑葚酒。
大雨淋過的桑葚需要晾干,便拿去了灶上烘烤。
張汐音大著肚子不好去參與,坐在一旁拿著繡繃繡肚兜。
歡聲笑語,熱鬧融融。
——
江陵洞庭湖別院。
段漸離和言珩在六日後終于到達,進了門,下人已經將熱水吃食都準備好。
先洗去身上的寒冷,再坐下吃飯。
熱湯入腹疲累都消去了許多。
吃過飯,段漸離便問丹柳這邊的情況。
丹柳說︰“上游雨水很大,官府那邊已經派了人去修建河堤,臨縣那邊已經發了洪水……”
段漸離听著丹柳的報說,言珩則出去了。
到了傍晚回來,他身上都是泥濘。
言珩告訴他︰“河堤的水位已經很高了,若是什麼都不做,河堤承受不住會決堤,下方將盡數被吞沒。”
段漸離這一下午都在看圖和听人來報,即便是要做些什麼,也不能貿然的就出去,先把情況摸清楚再迅速行動才不會成無頭的蒼蠅。
言珩去換身上的髒衣物。
刀烈從外面回來了,帶來江陵的地方知府。
江陵的知府楊重民誠惶誠恐的施禮。
段漸離讓他坐下,問起他往年是如何防洪救災的,如今打算如何?
楊重民不敢怠慢︰“往年都會派人去修理河堤,再做疏散下游地勢低的村鎮,做好避洪,但天災之下這些做起來並不容易。特別是那些地勢低的村鎮的居民,不舍得他們的家。”
故而每年都會有不少洪災淹死的。
段漸離看了眼外面的天色,昏昏沉沉的,伴隨著電閃雷鳴,瓢潑大雨已經下了一整日了。
段漸離已經有了辦法,沉聲道︰“現在,你听本王的……”
——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盛京的雨停了。
在卻寒莊呆了幾日都是下雨,天氣好容易晴朗了,也不過堪堪晴了半日,又開始淅淅瀝瀝的下起來。
凌熙就很是不爽了,又想著江陵的未婚夫婿,打算去看看。
張汐音也擔憂江陵的情況,回王府之後,她便想到暖樓密室保險箱的那些書籍。
也不知道那些書有沒有什麼厲害的東西,能夠在洪澇中有所幫助。
當天夜里她去了密室,到清晨才出來。
出來之後,便叫來紫甦給她一個單子,去準備需要的東西。
單子上東西很多,有藥物,食物,衣物,還有許多繩子,木板材料等。
紫甦當即就去辦了。
張汐音則讓凌熙等等,等東西準備好了,讓她帶著人將這一大批的東西送去江陵。
兩日之後,單子上的東西大部分都取來了,裝在牛車上。
凌熙帶著這些東西出發江陵。
張汐音依舊沒有閑著,她去了一趟琉璃工坊看工坊的制作情況。
自從琉璃進貢給陛下得到贊譽之後,世家大族們都花重金向她購買,收入很是不錯。
防洪救災所需的物資在那些書籍上並沒有能用的,那需要的就是錢。
她沒辦法親去幫忙,卻可以源源不斷的輸送需要的物資過去。
張汐音開始召人,收集藥材。
譽泓帝也知道五六月是洪澇災害的時候,問了中書省,中書省那邊再經過調問得知江陵情況,上書證實。
譽泓帝當即起草詔書下發中書省去救災。
喜歡貴嫡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