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經記

第42章 開元寺現鬧宅三賊 勾魂使陽間捉暗鬼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古文 本章︰第42章 開元寺現鬧宅三賊 勾魂使陽間捉暗鬼

    播經記!

    話說二老四娃六人,別了老員外一家,趕往濟南府,行有百十里路,其間都是一脈平川之地,這一日便到了濟南府城外,但見這座古城

    依湖而建,護城水繞。古樸幾郭門,環架五拱橋。桓牆四隅築角台,箭樓高聳旌旗搖。百丈堞垛龍臥陸,氣勢恢弘檐飛翹。池邊柳低垂,蘆葦荷花俏。山襯府南湖在北,名泉成潭布城郊。綿延石路,直通宮堡。彎流默寂蕭,獨聳金山廟。風水格局確獨特,滄桑跡跡印寫照。

    眾人進了城,但見一片大湖佔據了城內大部分地方,這濟南府風水格局獨特,四座城門東西南北互不相對南門居中,西門偏南,北門偏東,東門偏北。

    老挑夫向四個娃娃先容道“這四門不對稱之因是古人特地為避免在建城門時破壞了泉脈,給泉脈讓道。這古樸四城門,把悠閑之城市和恬靜之鄉村聯系的渾然一體。春日,城里的童兒,可以沿馬道登上高高的府城牆,在寬寬的城道上放風箏;夏日,護城河邊,岸柳低垂,蘆葦叢生,荷花盛開;秋日,城中居民可以嗅到郊外飄來的秋熟谷香氣息;登上箭樓四望,可觀城南群峰起伏,遠山如黛;放眼北眺,大河若帶,田野一望無際,盡收眼底。這古老之城,有沉寂的大城樓,有狹窄的古石路,有寬厚的石城牆,環城流淌的道道清溪倒映著山影,岸上蹲著紅襖綠褲的小妞囡。這詩意、這韻味、這情調,只有經歷了悠悠歲月的幽幽古城才獨有。”

    老挑夫邊給四個娃娃講解這濟南府的人文歷史,邊領著他們游覽了城中的景致,既九街十八巷,那才是

    芙蓉街

    芙蓉古街石鋪砌,板下潺潺淌泉溪。

    店鋪鱗次客盈門,文人飲酒賦詩地。

    王府池子

    石碑標明濯纓泉,柳樹幾株桌凳閑。

    舊時王府院中池,流落民間顯蒼然。

    曲水亭街

    三椽茅屋曲水亭,綠藻飄搖泉鏡明。

    溪流杯酒身前駐,端盞飲盡化詩情。

    後宰門街:

    老街古巷麗江韻, 黛屋朱欞舊宅群。

    石板路旁凌霄花,活色生香自隨心。

    觀覽了城中街巷,老挑夫又引領四個娃娃游覽了幾處濟南府明泉,這濟南泉水不僅多如繁星,且各具風采。或沸騰急湍,噴突翻滾;或傾瀉瀑布,獅吼虎嘯;或串串珍珠,燦爛晶瑩;或古韻悠揚琴瑟,鏗鏘有聲,那才是

    黑虎泉

    洞穴隱露岩壁央,黑石盤臥似虎藏。

    泉涌激湍入石隙,聲似于菟嘯鏗鏘。

    珍珠泉

    清雅庭園松柏鮮,泉池樓閣砌石欄。

    水從沙出忽聚散,跳珠濺雪銀光燦。

    五龍潭

    群泉聚集景色佳,澄澈如鏡觀魚耍。

    曲欄橋影隨波動,潭蹤莫測秦瓊家。

    涌泉

    山谷石隙泛泡沫,涌動不息串花落。

    池雕虎口銀波瀉,懸壁飛瀑匯溪河。

    最後老挑夫要引領眾人去那濟南府最有名的寺院,千佛山上的開元寺,老挑夫邊走邊對四個娃娃先容道“這開元寺位于濟南府千佛山東南佛慧山峰下深澗內,那里環境幽靜,氣候涼爽,眾多名人雅士都曾到此觀賞,是如今這濟南府香火極盛的寺院,老漢我有幸與這寺中的住持是老友,咱們今日可到他那里暫住,不過還得勞動各位辛苦一些,要爬一爬這千佛山與佛慧山了。”

    眾人一路行來都對這濟南府的景致十分痴迷,听說還有千佛山這樣的美景,更是盼望早早一飽眼福,故而誰還吝嗇爬山越嶺之辛?便隨著老挑夫登上了千佛山,此山十分險峻,著實巍峨。好山

    翠峰連綿,重巒疊嶂。名勝古跡繁,景秀澗壑梁。千佛崖上刻,萬尊洞中藏。極樂窟中世尊像,盤膝坐禪襯佛光。坡上草茸茸,嶺上雲蕩蕩。唐槐亭旁古槐佇,前朝秦瓊拴馬樁。登覽亭,憑欄望,泉城整景入畫框。觀音殿前池水清,白衣菩薩踏波上。磯石臥波荷花艷,四圍垂蔭雀歡唱。崖壁泉洞風龍嘯,僧水烹茶饗客郎。

    下了千佛山,對面是佛慧峰,此峰形勢巍峨,澗谷縈回,山體相連,山巒疊翠,樹木蔥蘢,靜謐清涼,更是好山

    奇峰突兀,山勢峻拔。雲煙霧彌漫,繚繞峭岩崖。背後嶺為屏,身前澗壑峽。山陰絕壁佛頭像,鬼斧神工傳佳話。森木郁蔥蘢,爛漫是野葩。一條棧道稱展廊,蜿蜒而行滿壁畫。石隙中,水濺花,清涼舒爽綠蔭下。藍天碧雲�(cui)旖旎,鶴空盤旋雀嘰喳。走走停停風拂面,觀觀望望顧不暇。亭台樓閣星羅布,游客消暑品涼茶。

    眾人來到佛慧峰下,登山之路十分開闊緩和,迎面一座牌坊,上書四個大字,“開元勝景”。過了牌坊順著一條盤山路往上行,山路兩旁綠色漸密,郁郁蔥蔥,蓋住了灰色的山體,幾株深紅色的榆葉梅開得正盛,點綴著蒼莽綠坡,滿地的野菜葉子肥厚,野花開滿山間。行到半山處,果然在萬綠叢中深藏著一座寺院,寺院三面環山,松柏籠罩,藤蘿垂蔓,異常清幽。此時,寺門前香客如流,人們摩肩接踵,好不熱鬧。老挑夫領著眾人進了寺廟,這座廟宇十分氣派,更有一股清幽之氣。

    過了大雄寶殿,老挑夫停住身形,對眾人道“諸位先在此稍候,如今香客這般多,也不知寺中情形如何?待吾進後面禪堂與吾那老友打個招呼,看能否在這里住上一晚,如果沒有閑房,咱們就得快些趕路到別處打尖化緣了!”

    此時瑞雲道長笑道“老伙計,這里的住持與吾也是好友,你就說貧道也來了,看在咱們兩個老家伙的份上,吾想他無論如何也得給咱們騰個地方,恐還得供上一頓豐盛的晚宴也未可知?”

    老挑夫點點頭,轉身進了寺廟。不多時後面廟院內傳出說笑之聲,遂即從一扇月亮門中走出老挑夫與一個老和尚,待到眾人近前,四個娃娃一看這和尚,不禁大驚!慌忙齊齊跪倒,合掌齊道“彌勒僧祖在上,徒孫孫們給您老施禮了!”

    這下弄得老和尚一頭霧水?急忙合掌還禮道“剛聞老御廚言曰,四位仙童乃是如來佛祖的傳經使者,老衲怎敢受此大禮?快快請起!”

    四個娃娃听他話語,感覺有些不對勁,這哪像彌勒佛尊的氣派?便都僵愣在當場,不知如何是好?老挑夫與瑞雲道長卻知其中緣故。

    老挑夫笑道“四位使者誤會了,你們是不是以為他是那聞名于世的彌勒佛尊,大大錯矣!他只是貌相有些像那彌勒佛尊,但卻不是,他乃是這開原寺的住持凌風長老。”

    四個娃娃這才又細細打量這老和尚,果然與那彌勒佛尊十分相像,但仍是略有不同,雖也是圓頭大耳、身軀肥胖,笑容滿面,但卻未見他袒胸開懷,而是穿著整齊的袈裟,也沒有彌勒佛尊那股邋遢的模樣,四個娃娃不禁心中好笑。

    憨娃自嘲道“俺們四個娃兒,還不如各位長輩的眼神好,慚愧呀慚愧!”

    此時老和尚又與瑞雲道長見禮,眾人寒暄過後,老和尚便請眾人入禪房,四個娃娃邊走邊舉目觀瞧,但見寺內

    半峰突兀,懸崖鑿室。寺門外群山岩峭峙,廟宇內殿閣仿古式。柏檀疊秀苔侵石,柳槐成行影泉池。璃瓦紅柱,花窗欞扉僧室;禪院挺植,銀干楓葉松枝。鐘聲盈耳,深山古剎妙咸?;香煙繚繞,澗谷縈回唱經詩。你看那寺中藏洞水涓涓,天生自來匯一𡲬。香火勝地景色幽,不來開元悔一世。

    凌風長老領著眾人來到廟後的一處石壁下,石壁間有一洞穴,一泓泉水從崖壁間流下,水勢甚小,如露滴滑滾,積時既久,遂成清池,池邊立一碑石,上書“秋棠池”三個大紅字。眾人發現在泉邊已支起一茶桌,桌上擺著飲茶之具,此時有執事僧正掬一壺甘泉水加熱泡茶,眾人分賓主落座,執事僧給每人都斟上香茗,听著寺中鐘鼓誦經之聲,再品香茶是何等愜意,四個娃娃邊品茶,邊觀賞四周景色,但見

    山野幽靜,清涼池邊。滿目中蒼翠綠染澗,氣息里草郁花香淡。梅孤竹簇松柏繁,紅牆碧瓦隱林間。岩幽壁峭,貞觀石佛頂懸;古跡薈萃,殿宇碑亭隨見。枝上雀影,鳥啼蟬鳴千翅展;叢里獸蹤,鹿奔兔跑獼猴頑。再看那十里幽徑繞嶺盤,甘泉溪水匯成潭。白雲常覆大雄殿,魚鼓經聲蕩坤乾。

    好一處世外桃源,此時凌風長老與老挑夫和瑞雲道長相談正歡,四個娃娃也搭不上話,只好在一旁賞景品茶。此時三只神獸也在周圍的溪水旁飲甘泉水解渴,突兀,藏獒犬發出一陣吠叫,摩羅娃一驚,急忙站起身來沖三只神獸處奔去,其他眾人也都一驚,不知發生了甚事?眾人來到三獸近前,只見藏獒犬正沖著一處山崖吠吼,眾人抬眼觀瞧,眼前的情境讓眾人無不驚駭!只見那座岩崖上,樹木蔥綠,鮮花滿地,一棵梧桐巨樹從石縫中生出,竟長得枝繁葉茂,高聳雲端。樹上並排立著五只彩色大鳥,赤黃青紫白,眾人眼都不眨的盯著五只神鳥,無不驚嘆這些神鳥的美麗,那才是

    羽尾麗炫,五色五顏。其喙如雞頜如燕,龜背蛇頸罩龍衫。瞳眸若星明,長尾似彩練。亭亭玉立梧桐上,花瓣滿崖清香淡。長長細腿比仙鶴,雙爪銳利埋葩間。霞下珠光動,儷影襯藍天。五彩神鳥岩上立,各顯繽紛比嬌艷。

    凌峰長老雙掌合十,閉目頌佛號:”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今日佛光普照,佛祖傳經使者光臨寒寺,竟引得五彩鳳凰現身佛慧峰,真乃大吉大利之事,老衲恭請五位神仙光臨鄙寺,老衲要淨堂焚香,為五位唱誦感恩經,以答謝護佑佛門淨地開元寺之恩!”

    眾人听了凌風長老一番言語,皆感意外,正在疑惑之時?

    忽聞那五彩鳳凰居中的紫鳳竟開口對凌風長老道“凌風和尚,不必如此!俺們護佑貴寺也是看在佛門淨地,積德行善,並前來教誨拜佛之人也要多行善事,少做傷天害理之事!這樣的地方怎能讓禍害侵犯!今日既然有佛祖的使者到來,俺們的職責已盡,就此告辭,吾想有這幾位使者定能除卻禍害,保貴寺平安了!”

    言畢,只見五只彩鳳,騰空而起,化作五彩流雲,升上天空,飄然飛去,凌風長老跪倒于地合掌禱告,恭送仙神!眾人目睹這一幕無不感嘆,那才是

    五只神鳥滕空雯,宛如彩鶴翱乾坤。鳳凰顯形祥瑞兆,無數珍禽簇紛紛。啼如笙,鳴如琴,余音裊裊驚仙神。斑斕儷影襯霞光,翔飛雲海靈霄門。

    凌峰長老看著五彩鳳凰漸漸遠去,這才起身對眾人道“諸位恐有些不解,不知這五彩鳳凰的來歷,老衲就講給你們听听。說它們是五彩鳳凰,只不過是那遠古的五只異禽,準確的說法應是,鳳凰是指一類較為相似的神鳥,包括(yu  zhuo)、(yu n chu)、(jun yi)、(su shu ng)、翳(yi)鳥、(h )、鶉、鵠、焉(y n)、(y n)、雞、大鵬、帝鴻、重明鳥等,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色神鳥,赤者鳳,青者鸞,黃者,紫者,白者鴻鵠,也就是現在咱們見到的這五彩鳳凰。據說它們來自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濯(zhuo)羽弱水,暮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相傳梧桐為樹中之王,是靈樹,能知時知令,即所謂“梧桐百鳥不敢棲,止避五彩鳳凰也”。作為百鳥之王的五彩鳳凰身懷宇宙,非梧桐不棲。鳳凰顯形,乃是祥瑞的預兆,五彩翎毛的大鳥在天空翱翔,便會有數不清的奇珍異鳥圍著它們翩翩起舞。

    說來確實有緣,老衲這開元寺一年前不知從何處來了幾個小鬼,號稱宅鬼,弄得鄙寺白天黑夜不得安寧,如無故的飛碗飛碟,廟中陳設移位、丟失,或讓僧人走路摔跟頭,更有甚者,將僧人的光頭一夜間長滿頭發(俗稱鬼生發),也可能在你睡覺時壓在你身上,俗稱鬼壓床,總之就是層出不窮地搞惡,其意就是通過鬧鬼手段,使寺廟無人敢居住,香客不敢再到寺中燒香拜佛,從而霸佔開元寺。老衲也尋來了幾位驅鬼大師,無奈他們都沒有這幾個小鬼的道行高,無濟于事,正在老衲無計可施之時,忽有一日,飛來了這五彩鳳凰,落在了山崖處的梧桐樹上,寺僧發現後報與老衲,老衲早聞鳳凰降臨,祥瑞預兆,立即趕去,果然見到了傳說中的五彩鳳凰。

    還未等老衲開口,其中的紫鳳便對老衲言道“久聞這開元寺是佛家聖地,今日一見果然不凡,香煙裊裊,魚鼓聲聲,經音回蕩,好一座禪清佛韻之地!但這座寺廟卻鬼影重重,陰氣甚盛,看來是有小鬼糾纏了!”

    老衲聞听心中寬慰,知道今日遇見了救星,便跪倒施禮,請求五位神仙相救。

    那紫鳳說道“那幾個宅鬼已被吾們趕走,不知去向?但吾們即刻便要離去,無法保證他們會不會再回來,長老你可記住一個咒語,如果那些小鬼再來騷擾,你就念動咒語,吾們就會趕來驅鬼。”

    老衲照辦,果然那些宅鬼又多次來騷擾,老衲念動咒語後,確有五彩鳳凰及時趕到,趕跑了他們,但卻無法徹底清除這些小鬼,因他們也十分機警,一有五彩鳳凰的影子就趕緊跑的無影無蹤,五彩鳳凰也拿他們沒甚好辦法。”

    眾人聞後皆感驚異,沒想到這開元寺還有這段經歷?

    老挑夫手捋長髯笑道“老朋友,這下你不用再捉急了,那五彩鳳凰已然對你說明,今日有了這四位佛祖使者,定能為貴寺除卻這些小鬼!”

    憨娃挺挺胸接道“老人家放心,有俺們在這里一定給這開元寺除了惡鬼!”

    瑞雲道長卻對凌風長老道“老伙計,莫要把這些小鬼看輕?五彩鳳凰是神鳥,恐仙法道行絕非平平之術,卻拿這些小鬼無奈何?說明這幾個小鬼也不是好對付的!四位使者還要多加小心,莫要輕敵才是!”

    修善娃頻頻點首贊道“還是道長老人家說的是,這趕鬼驅邪絕非易事,咱們還得先謀而後動。”

    憨娃搖搖頭,表示不以為然,但也沒再出聲,只是看著木娃怎樣個決定?

    此時木娃沉思片刻,對凌風長老道“這些宅鬼神出鬼沒,也沒有一定的規律,故而要想掌握他們的行蹤十分不易,不知長老可有些甚麼蛛絲馬跡可尋麼?”

    凌風長老稍加思索言道“老衲雖不知他們的來龍去脈,卻聞游客中有人說這些宅鬼在夜間曾在四門塔中現身,還曾使得那里的看塔人驚惶逃走,唬的游客也不敢前往觀賞,至今那里仍舊冷冷清清,不知這些小鬼是否就藏在這四門塔中?”

    木娃點首道“這可是很重要之線索,不能放棄!既然如此,但不知這四門塔在何處?可否前往探查?”

    凌風長老合掌道“多謝四位使者相助,今日天色已晚,明日老衲就領你們到那四門塔,探個究竟?今日老衲要盡地主之誼,請諸位客人品嘗俺這開元寺的廟宴,我已吩咐準備停當,咱們這就到善堂用膳。”

    老挑夫呵呵笑道“老伙計,這下可讓你破費了,你可別嘴上說的好,又拿些清規戒律做幌子,弄些粗食糙飯糊弄俺們,你這有名的吝嗇老和尚,糊弄俺們兩個老家伙還說的過去,俺們也不敢挑你的禮,可這四位可是如來佛祖的傳經使者,你還有求于人家,可別丟了開元寺的顏面,看來俺們兩個老家伙得借這四個娃娃的光,飽飽口福了!”

    凌空長老笑道“你們兩個老家伙,口中絕無好言,每次到我這里都是挑三揀四,總是不滿意,今日老衲就讓你們嘗一嘗俺這開元寺中最好的齋廚所烹飪最純正的佛門素齋,這樣純正的寺廟菜肴,普天下恐沒有幾座廟宇能做出!”說著凌風長老帶領眾人回到寺中,來到齋堂,眾人一進堂中,便見已然排擺好一桌豐盛的宴席,果然是香味撲鼻,色澤鮮艷。

    眾人入座,凌風長老對眾人道“俺這開元寺的齋廚乃是位香積廚高手,僧廚大師,他可將天下各家寺廟的名肴匯集一身,烹飪出這一桌寺廟名肴之宴席。”遂即凌風長老請出了這位齋廚大師,眾人集目觀瞧,只見這位寺中齋廚怎生模樣

    頭上戴一頂,小卻空回僧伽帽;身上穿一件,圓領方襟百衲袍;前胸多一條,油吃麻花圍群罩;足履濺污漬,羅漢僧鞋卻合腳。團臉濃眉面油光,目閃靈光眸含傲。搭一條抹漢布巾,握一把純金鏟勺。精明強干顯慧容,果是佛門一廚豪。

    這位齋廚來到眾人面前,恭恭敬敬的合掌躬身,隨即卻露出了一副傲然之態,常言道“居高常慮缺,持滿每憂盈!”眾人感覺這位齋廚雖也是佛門弟子,但卻有種睥睨一切的傲態,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凌風長老對他倒是十分客氣,笑言道“咱們的佛肴庖丁,就給各位來客報一報這桌廟宴的菜名吧!”

    這位齋廚也不客氣,大模大樣的走到桌前,用金鏟勺指著每樣菜肴先容道“諸位咱們佛門淨地的各大寺院都有各自不同特色的名菜,皆是運用自身得天獨厚的特產素材原料烹制而成的,且獨具風味的鎮山名肴。本香積廚不才,將這些名寺之佳肴匯聚一席,不吝賜教,諸位請上眼

    這第一道是峨嵋山萬年寺的“雪魔芋”;

    這第二道、第三道是泰山斗母宮特產的“鹿角菜”和“松子神宮腐”;

    這第四道是靈隱寺的“桂花鮮栗羹”;

    這第五道是五台山的“天花蕈”;

    這第六道、第七道是南普陀寺最負盛名的“半江沉月”和 “白璧青絲”;

    這第八道是寶光寺的“麻辣冷碟”;

    這第九道是建業寺的 “一瓜十味”;

    這第十道是梅山五祖寺的“白蓮湯”;

    這第十一道是少林寺的“八寶酥”;

    這第十二道是慈雲寺的“回鍋臘肉”;

    這第十三道是天寧寺的“文思豆腐”;

    這第十四道是梵淨山承恩寺的“過粥菜”;

    這第十五、十六道是大明寺的“ 筍絲鱔絲”和“什錦捶藕”;

    這第十七道是觀音庵的“果子雜燴”;

    這第十八道是靈鷲寺的“荼蘼粥”;

    這第十九道是玉佛寺的“羅漢齋”;

    這第二十道就是咱們泉州古剎開元寺的 “東璧龍珠”。

    眾人聞他一番解說,無不驚駭,也都暗暗挑起大拇指,未想到他一個開元寺的齋廚,竟將佛門各大禪寺的名肴集于一身,確實讓人匪夷所思。看到眾人敬佩的眼光,這齋廚又現出了那股亢心𪄣氣之態,眾人也都看出這位齋廚並未把凌風長老放在眼中,那股傲人之態實是讓眾人渾身不適。

    憨娃早已耐不住,遂站起身來對那齋廚道“俺說這位佛肴庖丁,這桌廟宴制作的精美絕倫,且還是集佛家名菜于一席,俺十分佩服!但你有所不知,俺們四個娃娃乃是如來佛祖的傳經使者,時至今日已不知走過多少地方?也不知品嘗了多少地方的美食?更食過眾多的古剎禪寺之廟宴,俺憨娃雖不敢說是個美食家,但要說食過的美味佳肴,可說上至天宮,下至村野,皆都飽過口福,所以菜肴烹飪的味道如何俺還能說出個子丑寅牟,今日你這桌佛門名宴,吾還未品嘗前,卻有一提議,不知這位佛肴庖丁願听否?”

    憨娃這番言語,讓凌風長老十分詫異,不知憨娃是何用意?可老挑夫與瑞雲道長卻听出其中端倪,不住頻頻點首表示贊賞。

    這齋廚聞听憨娃報出是佛祖使者,不禁心中有所忌憚,那股傲氣也減了幾分,但仍然對憨娃道“這位使者有何提議盡管講來,吾只不過是個齋廚,在使者面前怎敢不尊?”

    憨娃道“吾的提議很簡單,既然你稱作佛肴庖丁,這個稱呼在佛門可不是那麼容易獲得的,也就說明所有的佛家菜肴你都很拿手嘍?但即是佛門中人,在佛祖面前來不得半點之虛,憨娃想點一道佛家菜品,你如能馬上烹飪出來,名副其實,那才能真正稱為佛肴庖丁。”

    這齋廚聞言,面色更變,馬上露出心虛之態,但強作鎮定,對憨娃道“請使者點菜,吾這就到膳房制作。”

    憨娃想了一想,隨口道“俺點的這道佛家菜肴稱作“絲雨孤雲”,不知你能烹飪麼?”

    這齋廚聞听,不禁呆呆發愣,半晌無言,最後搖搖頭道“這位使者果然厲害,可說是學比山城,博學多才,小僧孤陋寡聞!不知這“絲雨孤雲”是哪座名寺的菜肴?”

    憨娃卻笑道“這位佛肴庖丁,這也不能說明甚麼?這人麼不可能通曉世上的一切,這道佛家菜品你不會烹飪,那是再尋常不過!並不能說明你沒有才能?這樣吧,吾再向你討教個佛齋的問題,不知可賜教否?”

    听到憨娃這個要求,這齋廚又有了驕傲之態,神氣活現的對憨娃道“那就請這位使者但說無妨!”

    憨娃接道“‘菽乃餐中寶,蔬為席上珍’,所謂何意?”

    誰也未想到,憨娃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另三個娃娃都有些驚訝,不知憨娃這是從何處學來的?

    這齋廚想了許久,最後還是搖搖頭滿面羞愧地回道“小僧不才,未讀過幾年書,故而不明其意?”

    一旁的凌風道長十分吃驚,這位讓他十分崇信的齋廚,竟是個腹中無才之輩,不禁頓覺臉上無光,臉色也十分難看。

    憨娃也覺得場面有些尷尬,便笑著對那齋廚道“其實吾一個娃娃,怎會知曉這些佛門齋理,但不懂可不恥下問!吾也是從別人那里學來的,故而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看來你這手藝確實不錯,但佛門盛宴浩如煙海,你卻只掌握了滄海一粟,不再求上進,且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就難以成為大師,吾給你推薦一位老師,他才是廚中高手,今世庖丁,剛才你答不上來的題目,可請教于他。” 說著用手一指老挑夫道“這位老人家可是當世的烹飪大師,曾是皇宮中的名御廚。”

    這齋廚轉首看看老挑夫,有些詫異,不相信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老頭竟是深藏不露的廚中大師,但他很是精明,馬上來到老挑夫身前,躬身合掌施禮,口中道“老師在上,受僧徒一拜!”

    老挑夫捋著須髯點點頭道“都是孰人不必如此,老漢吾可當不起這位使者的贊繆,也當不起你的老師,但剛才那兩個問題,老漢吾還略知一二,就說與你听听,對與錯只當閑談便了!”

    接著老挑夫便講出了一番真正的佛齋之道,只聞他曰“先說說這‘菽乃餐中寶,蔬為席上珍’,咱們華夏佛門素肴究其原料,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為干果類,即三菇、六耳、猴頭之類的山珍,此外還有芝麻、白果、花生、栗、棗、榛、核桃、杏仁等;二為潮果類,即豆腐、豆皮、干子、百頁等豆品及面筋、魔芋制品等,三為水蔬類, 即四時新鮮瓜果青蔬等。其中以豆品與青蔬為烹調齋菜之主料,所謂“菽乃餐中寶,蔬為席上珍” 即是指此。至于那道‘絲雨孤雲’,其實很簡單,就是普通的冬菇冬筍燒白菜,再加粉絲即成。佛門素質素名之菜,富有詩情畫意,雅道之致。其特點,不動葷,不摻假,純屬素菜素料制作。這一素菜素名的格調在塵世上收到獨樹一幟的功效。菜肴以葷托素者實為僧廚技藝上的更高境界,以巧斧神工之藝,達到有一樣葷菜即有一樣素菜的要求,無論是魚翅、海參、猴頭、熊掌、燕窩、甲魚、螃蟹、雞、鴨、魚、蝦等,均能以形態逼真,達到名似、形似、味似之境界。”

    那齋廚聞之,竟撲通跪倒在地,定要拜老挑夫為師。

    老挑夫急忙站起身來,用手相攙,笑道“都是同門切磋技藝,不必如此客氣,老漢吾更擔不起做你的師父,其實吾看了你的手藝還是很超群的,只是老漢吾有一事不明還要請教?”

    那齋廚馬上明白了老挑夫的意思,便很不自然的回道“佛門淨地小僧不敢妄言,實話實講。俺自小家境貧寒,十幾歲便到飯堂酒肆打工,給家里錚些花銷,但吾很喜歡烹飪這個手藝,便在暗中偷學,憑著一點小聰明,卻也學到了一些烹飪的技藝,俺便辭了打雜工,回到家中,自己開了個小店,生意倒還紅火,但慢慢的我就感到所偷學的這點技藝實在拿不出手,也賺不到大財,便萌生了再拜師學藝之念,但世事艱難,跑了很多地方,也拜了幾位師父,但人家並未拿咱當回事,真本事根本就不傳給咱,無奈之下只能打了退堂鼓。說來也是機緣巧合,在回家的路上,路過一座寺廟,天色已晚,便到這座廟中打尖,上了些香火錢,吃了頓廟膳,與這廟中的僧人閑談,無意中問起俺的職業,俺也沒當回事,就說是個廚師,哪知這位僧人竟告知了寺中的住持,寺中長老就來問吾願不願意到廟中做個齋廚?吾當時也是心灰意冷,想到回家鄉也是灰頭土臉,就答應了長老的邀請,在寺中做了齋廚。憑著一點手藝,倒是把寺中的齋膳做的很讓僧人們夸獎,也摸索出了素齋的一些門道。

    一日,長老把我喚到禪堂,說有件事情交給我去做,乃是峨眉山萬年寺要舉行大型水陸法會,天下的僧人都要聚集到此,本住持也要前往參加,已接到萬年寺苦禪大師的請柬,但要咱們寺中出個有手藝的廚師,到他那里幫廚,讓我隨住持同往,俺一听心中十分高興,還從未見到過那麼大的佛事場面,便很爽快的答應了。

    到了峨眉山萬年寺,雖然是給那里的齋廚打下手,但也從中學到不少技藝,特別是結識了那里的齋廚妙善大師,獲益匪淺,從他那里也得知佛門的各大寺院都有自家的名菜,吾還親眼目睹了妙善大師所烹飪的萬年寺名齋“雪魔芋”,心中十分羨慕。從那一刻起吾便立下要將各大佛寺的名菜都學到手的志願,故而俺便沒有隨長老回寺,假說要回家探望老母,便獨自一人尋訪各大寺廟,每到一處寺院都是只求做個廚房的下手,再討好齋廚,暗中偷學他的拿手名菜,仗著吾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便將每個齋廚名菜的烹飪細節牢牢記住,這樣經過數年的奔波,終于達成心願,我掌握了二十道寺廟名肴,但因不是正規的拜師學藝,而是偷學而成,故而正向這位使者所言,確是只知其然,不明其所以然。最後來到這開元寺,拜凌風長老賞識,做了齋廚,還闖出了些小名聲,但今日看來吾這只是雕蟲小技,在真正的大師面前仍是自愧不如,往日里俺自持手藝對凌風長老也未做到十分恭敬,在此特向長老謝罪,萬望能原諒小僧之過!”說著噗通跪倒,向凌風長老磕了三個響頭,凌風長老本也心中有氣,被這齋廚蒙蔽多年,但一想他雖傲慢,也未做甚壞事,手藝也確實不錯,佛門講究慈悲為懷,得饒人處且饒人,便用手相攙,並未怪罪于他,這齋廚更是十分感激涕零,那股傲慢不遜已然全無,站到凌風長老身後听候差遣。此時凌風長老招呼眾人開席,大家這才享用這二十道佛門名肴,待菜入口中,眾人也都豎起大拇指,果然烹飪的精美絕倫,就連老挑夫也不得不點首表示贊賞。

    話不多敘,次日,眾人離了開元寺,隨著老挑夫趕往四門塔,凌風長老想隨行,卻被瑞雲道長攔住,讓他在寺中靜候消息。凌風長老也未堅持。眾人出了南門,行了十幾里路,終于到了四門塔,這里群山環抱,風景秀麗,古跡星布,更讓四個娃娃驚訝的是,這座石塔只不過是一座宏偉寺廟的一部分,這寺廟十分壯觀,殿宇林立,寺廟周圍蒼山澗壑,谷靜清幽,清泉流水,修竹成林,古塔巍立,寺門上匾額寫著“神通寺”三個大字,但見那

    重巒疊嶂,綠水環繞。寺之左塔倚青龍山,寺之右千佛岩上造。邃幽深靚琨瑞谷,喬木蔭郁響松濤。古塔古柏,雲煙霧靄縹緲;柳垂綠絲,廟廓蔥蘢環抱。摩崖群雕,慈眉善目安祥貌;石階曲徑,花草竹蘚擁石道。再看那凌雲一座千尺塔,詢養心神禪宗廟。東齊寥寥一古剎,昂立群山形勝驕。

    再觀那四門塔,更是讓四個娃娃嘖嘖稱奇,但見此塔

    石塔方形,四門呈拱。塔身是青石築砌成,造型是單檐建閣亭。四角攢尖錐屋頂,石刻塔剎輪五重。身處山陰,重巒疊嶂隱谷中;溪流環繞,青松翠竹四野蔥。塔室心柱,四面雕刻石佛宗;繞柱回廊,三角石梁拱頂撐。再看那佛像大理石雕刻,螺發肉髻顏面豐。構築奇異世罕見,古樸簡潔意縱橫。

    此時,寺門緊閉,也不見燒香拜佛的香客,寺廟周圍冷冷清清,還有股肅殺之氣。

    瑞雲道長言道“看來傳言是真,這里肯定鬧了鬼,否則如此有名的神通寺,怎會連個香客都未見?”

    木娃道“咱們是否到寺中一探究竟?”

    瑞雲道長搖首道“咱們這樣到了寺中恐就打草驚蛇了,不如咱們先尋個地方暫不露面,待到夜晚潛伏在這石塔周圍,看這些小鬼是否現形,到時再除掉他們不遲。”

    憨娃卻詢道“這里哪有可藏匿之所?”

    瑞雲道長笑道“貧道知曉一處所在,可在那里隱藏,你們隨吾來。”說著在前引路,離開了神通寺,往山谷中行去,不多時前面出現一片樹林,待進到林中,眾人皆是一驚,原來這里是一片塔林,但見那

    古塔成群密如林,千姿百態皆神峻。

    造型優美精雕琢,塔下宮藏禪宗魂。

    林中央為甬道,甬道北端是一座磚石結構的單層重檐式高塔,甬道兩側列峙群塔,均為全石結構,依塔身形制可分為亭閣式塔、方碑形塔、鐘形塔、鼓形塔、喇嘛塔、經幢式塔六種。每座塔都是由塔座、塔身、塔剎組成,塔座呈方形、圓形、八角形,一般都有浮雕裝飾,並且都有蓮花寶座托起,做工細膩,莊重穩固,塔身高大,塔剎則有相輪、復盆、仰月、寶珠、花卉、龍圖等圖案造型,塔旁通常都設一桶石碑。

    眾人來到塔林近前,瑞雲道長道“咱們就在這里暫且藏身,待到晚間再去那四門塔一探究竟。”

    憨娃道“這里是甚麼所在?怎這麼多的石塔?這眼看就將臨近天晚,這晚膳如何解決?”

    瑞雲道長應道“這里是神通寺的墓塔林,此處每座石塔下都葬著一位得道高僧,那塔旁的石碑記載著每位高僧的經歷。這塔林平時就十分隱秘,除了寺中的僧人,很少有香客到此,故而是個藏身的好去處。至于晚膳麼,只好大家忍一忍,待除了小鬼,貧道請大家一頓美餐就是。”

    憨娃聞听今晚得餓著肚子,有些無奈,嘟囔幾句,便尋個地方歇息去了,眾人也都尋個棲身之處,閉目養神,保持安靜,以免驚動哪些小鬼。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一輪青月瓖嵌在黑色螢幕之上,皎潔的月光傾灑林間,映得塔林如片片銀霜灑地,給這黑夜披上了一層輕紗,星星布滿晴空,月光照耀之下,但見座座石塔都被一層煙靄籠罩,顯得如在禪堂般檀香繚繞。

    瑞雲道長此時站起身來,打稽首躬身對著墓塔,恭恭敬敬三拜,眾人也隨著他向各位高僧致恭。遂即瑞雲道長告知大家可以行動了,眾人各抄兵刃,隨著瑞雲道長來到四門塔。

    道長吩咐道“咱們不能聚在一處,應分別把守四面,你們四個娃娃守住東西南三個門,我與老伙計守在北門。但要注意離得塔門遠一些,隱藏好身形,莫要讓小鬼們發現,如果他們現身,听吾號令一起圍攻,記住,這些小鬼十分狡詐,機警,千萬莫讓他們溜了!”

    分派已定,各守方位,靜候小鬼現身。果然三更時分,隨著一陣陰風刮起,風里能嗅到血腥之氣,一股涼意穿透身體,刺進骨中,眾人都不禁機靈靈打個冷戰。此時,三個宅鬼現身,你道他們怎生模樣

    面色慘白似惡煞,雙眸血洞卻不瞎。黑發如墨披兩肩,瑩白手指尖刺甲。鷹鼻鼠耳滿面疤,血盆之口呲撩牙。長舌吐出蕩胸前,血腥之味體散發。月光之下黑影掠,足踏落葉聲沙沙。低沉嚎聲嚶嚶繞,空中漂浮噬骨麻。三條鬼影似飄絮,忽忽悠悠入石塔。

    看到這三個宅鬼的模樣,埋伏的眾人皆暗暗心驚,不禁渾身一陣陣冒涼氣,頭皮發麻。

    四個娃娃雖見過不少的妖魔鬼怪,但如今這三個宅鬼的模樣,還是讓他們斂氣屏息、毫毛倒豎、心驚肉跳。憨娃更是嚇的手心淌汗,腳掌頭皮發麻,全身出虛汗,直喘粗氣。

    哪知這三個宅鬼十分警惕,竟發覺附近有人,其中一鬼跳出石塔,四處張望,遂即陰惻惻的發聲道“哪里來的倒霉蛋,快快出來送死,爾等逃不出俺的鬼眼靈楮。”

    此時眾人只是一時驚懼,很快恢復了常態。

    憨娃哪里忍得住,第一個跳將出來!罵道“吾把爾這三個倒霉鬼,今日你家憨爺爺在此,還不快快跪地求饒,如若不然定讓爾等灰飛煙滅,鬼魂無著。”

    此時另兩個宅鬼也出了石塔,一看面前站著個又胖又丑的娃娃,手中拎著把大鐵勺,有些呆頭呆腦,但卻有一股憨勁兒。

    其中一個宅鬼操著尖細的聲音道“爾這丑娃子,吃了熊心,食了豹膽,竟敢深更半夜的到這四門塔來攪擾俺們的好事,看來定有高人相助,那就讓你身後人出來一見吧!”

    憨娃哪管這些,二話不說掄動大鐵勺摟頭便砸,那知一鐵勺砸下,竟把個宅鬼打沒了影,憨娃正自納罕,忽感身後一股陰風襲來,憨娃不禁機靈靈打一冷戰,隨即渾身僵硬,大鐵勺再也舉不起來,此時一只鬼爪掐住了憨娃的脖頸,將憨娃提起,扔進石塔中,只聞憨娃“咯嘍”一聲,摔昏過去。這些都發生在瞬間,眾人大驚,紛紛跳將出來,將三個宅鬼圍住。

    三個宅鬼一看,竟同時發出淒厲的怪笑聲,听在耳畔,頓感心中如翻江倒海般難受,只有木娃道行頗深,並未有甚異感,其他人卻都有些支撐不住。

    木娃一看,心道不妙,這三個宅鬼陰氣極盛,如不用先天陽氣壓住,恐眾人陰氣入體,都得著了他們的道。想至此,木娃抖丹田,發出一聲獅吼,聲震四方,大地顫抖,那三個宅鬼果被木娃陽氣所震懾,陰氣頓減,眾人這才恢復了元氣。除老挑夫在一旁觀戰外,其他人都奮起圍攻三個宅鬼,可這番拼殺,卻是做了無用功。這三個宅鬼身如飄絮,游游蕩蕩,兵器根本就踫不到他們,即使打到他們身上,也如打在一團浮雲上,根本難以傷到他們。木娃一看這樣斗下去,根本無取勝的把握,便從頭上揪下根發絲,放入口中嚼碎,一口噴出,霎時幻化出十幾個木娃,將這三個宅鬼困住,將其他人替換下來,好商量個辦法。哪知這三個宅鬼十分奸詐,見木娃使出分身術,情知這個娃娃不好對付,其中一鬼發出一聲尖嚎,霎時三個宅鬼化作三股鬼煙,從木娃化身圍陣中的縫隙鑽了出去,瞬間去得無了蹤影。眾人眼睜睜看著他們逃脫,卻是無計可施,皆感有些泄氣,木娃只好收了法身。

    此時摩羅娃從石塔中將憨娃背出,放在地上,又急忙讓修善娃取出一粒葛仙翁送的丹藥,放入憨娃口中。不多時憨娃回過神來,哼唧唧道“這些小鬼,果然厲害,看來咱們是拿他們是沒甚法子了,未想到咱們走遍千山萬水,不知與多少妖魔爭斗,現今與宅鬼相搏,卻是一敗涂地也!”

    瑞雲道長嘆口氣道“這位使者所言極是,這些小鬼乃是化影之身,眼見是肉體,實乃一團絮,外罩是人皮,內里是陰氣。故而憑咱們這點道行,恐難以捉鬼。”

    四個娃娃也都有些氣餒,不住的唉聲嘆氣。倒是老挑夫沉默不語。

    瑞雲道長看看老挑夫詢道“俺說老伙計,你有何想法?說來听听,別悶在一旁像個旁觀者。”

    老挑夫談嗖一聲,遂道“依老漢吾說,這些小鬼恐是從那鬼城而來,要是能夠查到他們的老巢,搗了他的根基,恐就可事半功倍,從根上除掉這些宅鬼。”

    一旁的修善娃聞听,頓時來了精神,對木娃道“老人家一言點醒夢中人,咱們何不到那酆都城探個究竟?說不定就能有所收獲。”

    木娃也是一拍腦袋,搖首道“真是當局者迷,俺怎就沒想到這事兒?”遂對眾人道“吾與四弟馬上趕往酆都城,求見十殿閻王,讓他們查清這些宅鬼的來龍去脈,就可除了此鬼。”

    瑞雲道長點首道“此法甚秒,貧道與這神通寺住持也是老友,俺們就到這寺中暫且棲身,等候你們的消息。”

    閑言少敘,瑞雲道長等暫去神通寺不提,且說木娃與修善娃架起祥雲,趕往酆都鬼城,一路無話到了酆都山,老遠就看到酆都城,待來到城門前,守門的牛頭馬面二鬼,見是木娃二人到來,急忙上前迎接,寒暄過後,木娃說明來意,二鬼報與秦廣王,遂在閻羅殿上召見木娃二人。木娃說明來意,廣王馬上向十位閻君講明木娃所說之事,問眾位閻王有無察覺此事?各位閻王都叫來屬下掌殿官到各所管轄區域查探。

    最後第十殿轉輪王屬下掌殿官上報道“稟轉輪王,有本殿所屬管轄的三個小鬼,盜走轄內鬼移位、鬼壓床、鬼剃頭三件法器,偷逃出幽冥界,擾宅于世間,此三鬼乃是早年塵世上最有名的三大盜墓賊,溫韜、朱�、黃巢。”

    轉輪王點首道“你們稟報可否屬實?”

    掌殿官稟道“俺們已然在轄內搜遍,沒有見到他們三鬼的蹤跡,又從酆都城牆下發現了他們所挖的偷逃洞道,故而可確認就是這三個小鬼。”

    轉輪王怒道“這還了得,在吾的管轄內竟有如此大膽之小鬼,既盜了俺的法器,還施出盜墓手段掏了牆洞,吾豈能容爾,來呀!傳令下去,著牛頭馬面二鬼,帶上吾的“攝魂壺”即刻啟程,隨二位使者前往擒拿這三個盜墓鬼,不得有誤!”遂又轉首對木娃二人道“俺這第十殿乃是專司各殿解到的鬼魂,分別善惡,核定等級,發四大部州投生。男女壽夭,富貴貧賤,逐名詳細開載,每月匯知第一殿注冊。凡有作孽極惡之鬼,著令更變卵胎濕化,朝生暮死,罪滿之後,再復人生,投胎蠻夷之地。凡發往投生者,先令押交孟婆神,酴(tu)忘台下,灌飲迷湯,使其忘卻前生之事,但如在吾的轄內繼續承惡,則再無投生之機,永世禁固酆都。”

    木娃二人謝過十位閻君,與牛頭馬面二鬼出了酆都城,趕回四門塔,來到神通寺與瑞雲道長眾人相見,首先拜會了神通寺住持聖定大師,瑞雲道長給他們做了引薦,聖定大師向木娃等致謝,感謝他們,前來為神通寺驅邪避鬼,木娃給眾人引薦了牛馬二鬼,四個娃娃除憨娃外多見過他們,不足為奇,可這些凡塵之人何曾見過真的地獄之鬼,先是驚恐萬分,後見他們雖生的丑惡,滿身帶著陰氣,但卻很是規矩,沒有了那種陰森之感,牛馬二鬼與眾人相見,雖知眾人對他們心存恐懼,但也是見怪不怪了。隨後向木娃打听這三個宅鬼的去向?木娃告訴他們無從知曉。

    二鬼商量一番,對木娃道“依吾們所見,這三個宅鬼定是去了開元寺。”

    眾人聞听皆感驚訝,憨娃詢問因何如此判斷?

    牛頭鬼道“這三個小鬼乃是三個盜墓之賊,他們之所以要驚擾開元寺,就是听聞開元寺附近有座古墓,既黃守恭墓,此人是唐高宗至武周時代人,泉州“紫雲黃氏”開基之祖。黃守恭定居泉州後,督率家人僮僕闢田種谷,植桑養蠶,其桑園周長數里。由于刻苦經營,累資巨萬,富甲一方。其人樂善好施,扶貧救困,人稱“黃長者”。他既富甲一方,其墓中定有無數珍寶,故而這三個盜墓賊才來此擾宅,想獨霸開元寺,從而可盜取黃守恭墓中的財寶。他們既然已經甩掉你們,正好是調虎離山,可以趁此趕走開元寺中的僧侶,咱們得盡快趕往開元寺,但即為幽冥之鬼,只會夜晚出沒,所以咱們趕去還不算晚。”

    眾人聞听皆覺很有道理,不敢怠慢,便向聖定大師辭行,一行人急匆匆趕回開元寺。待回到開元寺,果然寺中平安無事,眾人與凌風長老相見,哪知寺中眾僧一見這牛頭馬面二鬼,唬得魂飛天外,四處躲藏,卻也難怪,你看這二鬼一個是牛頭人手,穿黃衣金甲,兩腳牛蹄,力壯排山,手持降妖鋼叉;另一個是馬頭人手,穿白衣銀甲,雙足馬蹄,奔跑如飛,手持伏魔銀戟。怎不嚇人?就連凌風長老初起也有些驚魂不定,但見這兩個人不人鬼不鬼,是與道長和四位使者一同來到,就知肯定不是來害開元寺的,一定大有來頭,待听了木娃的解釋,方才釋然。眾人分賓主落座,執事僧獻上香茗,大家商議捉鬼之事。

    牛頭鬼道“今日夜晚這三個小鬼定會來騷擾,這次他們肯定會不擇手段達成意願,恐對寺中僧人不利,故而就要讓僧侶們尋個地方暫且躲避一時,待俺們捉了這三個小鬼,便可一切如常。”

    凌風長老馬上吩咐,一面讓僧侶們到寺後佛慧山的臥雲洞中暫且藏身,一面吩咐準備廟宴,犒勞眾人。再說這牛頭馬面二鬼,他倆身世、性格迥異,生前卻是好友,死後又都受閻羅王的器重成了冥府差役。他倆原本是道家一脈,故而在佛寺很少見到牛頭馬面,而常見于道教的城隍廟、東岳廟、閻王廟中。今日有幸能品嘗到精品的佛門齋肴,那是欣喜不已,還是由那齋廚烹飪了二十到佛門名菜,食得二鬼連連叫絕,眾人看著他們這般吃相,也覺好笑。待二鬼酒足飯飽,撤下殘席,眾人品茗閑談。

    憨娃對二鬼戲道“二位冥府老爺,憨娃久聞二位大名,無緣相見,今日能與二位同席暢歡,乃憨娃之幸也!二位是地府中的冥府差役,負責抓捕逃跑的惡鬼幽魂,憨娃好奇,不知二位用甚麼手段捉拿那些惡鬼?”

    馬面鬼聞詢接話道“這位使者所問之事,其實就擺在你們眼前,我這伏魔銀戟,還有吾那牛兄的降妖鋼叉,听起來都是降妖伏怪的兵器,但到了酆都城里,俺們這兩件兵器可就成了捉鬼的法器,其中奧妙無窮,但也不是甚麼鬼都能降服,就像今日這三個盜墓鬼,俺們手中的家伙就不好使,非得用轉輪王的“攝魂壺”方可擒獲,這就叫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但要說起俺們的兩件兵器,那也是幽冥神器,有詩曾贊伏魔銀戟道

    戟,

    戈矛,合體;

    可勾啄,兼刺擊。

    青銅制成,外裹金漆。

    兩側月牙利,桿刻鏤紋奇。

    挑穿無數頭顱,歷經無數恐懼。

    馳騁沙場威名揚,如今酆都是法器。

    又有詩贊降妖鋼叉道

    叉,

    有尖,有巴;

    刺掃砸,勾攪夾。

    頭為鋼制,粗可盈把。

    三邊可擊人,四角能鉤掛。

    勢猛� 繕保  寫劣諑硐隆br />
    遠古只為獵捕器,今世幽冥卻稱霸

    憨娃裝作好奇道“俺說二位冥府老爺,真是酆都城與眾不同,就連這詩詞歌賦都與陽間不同,不知你這兩首是甚麼體詩,憨娃孤陋寡聞,未曾听過?”

    修善娃知他又在調侃二鬼,本想打個岔,引到別的話題上。

    哪知這馬面鬼卻搶先應道“我說嘛,俺這陰間就是有特殊的地方,就連這詩詞都與眾不同,這位使者既然不知是甚麼體詩?俺就說給你听上一听。這種詩體原稱“寶塔詩”,也叫“一七體詩”。從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韻,或疊兩句為一韻,很有規律。後來有的增加到十字,甚至十五字。寶塔詩,乃特體詩之一種,是一種摹狀而吟、風格獨特之詩體。顧名思義,它形如寶塔,從一字句或兩字句的塔尖開始,向下延伸,逐層增加字數至七字句的塔底終止,如此排列下來,構成一個三角形,即如塔形、山形。起始的字,既為詩題,又為詩韻。歷代有不少名人做過此類型詩。但如今塵世很少有人寫這種詩體了,但在幽冥界卻是興旺發達。”

    憨娃道“憨娃還是想多听幾首,能否滿足吾的好學之心?”

    這下把個馬面鬼難住了,他雖能讀出贊美他們兵器的詩,可要說再讀出其他的詩句,可就肚里無貨了,弄得馬面鬼憋紅了臉,十分尷尬。

    木娃瞪了憨娃一眼,埋怨他多事。憨娃也覺得有些過分,可又不知如何化解?

    正在此時忽聞那牛頭鬼笑道“這位使者見笑了,俺這位兄弟要論智謀那無人能比,但就是不喜這些死記硬背之事,俺年輕時曾讀過幾年書,也略知幾首這樣的詩句,讀來讓這位使者指點指點。”

    眾人听話听音,知他已然曉得憨娃在調侃他的搭檔,這是在找回個面子,便都顯出一副認真听聞的樣子,只聞牛頭鬼吟道

    山。

    聳峻,回環。

    滄海上,白雲間。

    商者深尋,謝公遠攀。

    山岩泉滴滴,幽谷鳥關關。

    對島西連隴塞,猿聲南徹荊蠻。

    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餘麋鹿閑。

    再听下一首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夸。

    眾人聞後一起鼓掌稱揚,氣氛頓時變得輕松,眾人便開始商議今夜除鬼之事,經過一番周密安排,大家各守一方,守株待兔。

    話不多敘,今夜之月色暗淡,被片片雲層遮擋的時明時暗,至到三更時分,寺院內鴉雀無聲,只有大雄寶殿上的驚鳥鈴風吹鈴動,發出和鳴之韻,悅耳清脆,顯得寺院莊嚴寧靜。就在此時,一陣陰風刮起,三條黑影出現在大殿之上,眾人屏住呼吸,暗中監視。只見三個宅鬼,輕飄飄落在大殿門前,探首往殿內觀看,大殿內雖燈燭明亮,但卻無有僧人打坐誦經,三個宅鬼互望一眼,齊縱身躍入大殿之內。

    只听其中一鬼疑道“今日怎未見有僧人執堂?難道知曉咱們今晚要來,都躲起來了不成?”

    另一宅鬼接道“我看他們是被咱們給嚇得不敢在這廟里住了,這豈不正合了咱們的心願!”

    那個未言語的宅鬼卻陰惻惻的奸笑道“我看你們兩個真是蠢到家了,這不是明擺著嗎?咱們又上當了,這次肯定又中了那四個娃娃的圈套,你們別小看那四個小娃娃,乃是如來佛祖的傳經使者,特別是那個使櫻桃錘的娃娃,神通本領十分了得,幸得咱們是酆都之鬼,乃是化影之身,氣虛之體,他才拿咱們沒甚辦法,如若不然,咱們早就做了他錘下之魂矣!”

    三個宅鬼你一言我一語,談得甚歡,真是有恃無恐,早就氣煞了周圍埋伏的眾人,還是憨娃第一個忍耐不住,從黑暗中跳出提著大鐵勺立在大殿門首。

    高聲叫道“呔!爾這三個盜墓賊,今晚乃是捉鬼夜,你們已是插翅難逃!快快跪地給小爺磕上三個響頭,便饒爾等個鬼全尸,如若不然,你們來看,俺這大鐵勺定把爾等的鬼頭砸成爛瓜。”

    三個宅鬼扭頭看看憨娃,齊聲嬉笑道“爾這丑娃子,要說佛祖這四個使者,就數你是個草包,可就數你嚷嚷的歡,那好你就過來砸砸看,看能把俺們哪個的頭砸成爛瓜?”

    這憨娃知道身後有牛頭馬面二鬼撐腰,哪還懼他三個小鬼,掄動大鐵勺沖進殿內便打,三個宅鬼也不還手,任憑憨娃一頓猛砸,那才是

    招招都是泰山壓,小鬼無恙飄飄灑。

    憨娃累得汗背浹,勺勺空把殿磚砸。

    不一會兒,憨娃就力竭勁怠,呼呼只喘粗氣,看看奈何不得這三個小鬼,憨娃便叫道“俺說二位冥府老爺,怎還不現身,憨娃已然盡力了,無奈這三個鬼孫子能耐太大,憨娃不是對手,還是請二位來降服他們吧!”

    隨著憨娃跳出打斗,牛頭馬面二鬼現身,這下三個宅鬼大驚失色,便想奪門而逃,但牛頭鬼一挺鋼叉,馬面鬼一晃銀戟,攔住殿門,三鬼又想施展化作鬼煙從縫隙逃脫,哪知鋼叉與銀戟一踫,打出團團火花,宛如煙花燃放,五彩繽紛,照的大殿通亮,那滿殿飛躥的火花更使三個宅鬼畏懼,世人都曉得鬼戀黑暗,懼怕光明,更畏真火。故而三個宅鬼無奈退回大殿,再看大殿四周有幾處大窗,三個宅鬼直撲殿窗,想從窗戶逃脫,哪知剛剛撞開窗門,窗外也是明晃晃的火把擋住去路,原來眾人商議的捉鬼之法就是先引三鬼入殿,隨後牛頭馬面二鬼守住殿門,其他人各守一扇殿窗,因知鬼懼明火,所以用火把阻擋,即使這三鬼化作鬼煙也插翅難逃。此時三鬼見無路可逃,便向牛頭馬面二鬼求饒,望能放他們一馬。

    其中一鬼言道“二位勾魂使者,俺們三個深知罪孽深重,如被捉回酆都,不但要遭受小鬼冥吏毒打、過刀山、遭磨碾、油鍋炸、鋸解身等酷刑,還將被打入十八層地獄,再無往生之機。只求二位放俺們一條生路,俺們這就能盜得那黃守恭墓,里面金銀財寶無數,定會分給二位多多,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卻說這牛頭馬面在酆都城既是閻王、判官之爪牙,有時也愛佔點小便宜,有時還干點違法亂紀的小事,可有時又很有同情心,听了三個宅鬼的懇求,那馬面鬼就有些動心,正要與牛頭鬼商量如何處置?

    一旁的憨娃罵道“吾把爾這三個不知羞恥的小鬼,竟敢在此賄賂轉輪王的差使,那可是罪加一等,二位冥府老爺,還不快快將他們拿下,更待何時?”

    一語點醒夢中人,馬面鬼渾身一震,馬上清醒過來,暗道“好險好險!差點誤入歧途,要真放了這三個小鬼,等回到幽冥界,那遭冥吏毒打、過刀山、遭磨碾、油鍋炸、鋸解身等酷刑,被打入至八層地獄就不是這三個小鬼,而是俺們兩個了!”

    馬面鬼遂對三個小鬼冷笑道“爾等事到如今仍不知悔過,還敢賄賂吾二差官?真是罪無可恕,快快束手就擒,省的吾們動手!”

    這三個小鬼一看哀求無用,便豁了出去,一聲厲嚎,撲向殿門,亮出了隨身兵器,竟是那盜墓的三樣工具,既旋風鏟,飛虎爪,桃木劍。牛頭馬面一看不敢怠慢,各挺兵器擋住,這五個幽冥鬼戰在一處,你看這場混戰,好驚人也

    陰風颯颯,鬼煙朦朦。那壁廂三鬼齊心,這壁廂牛馬神勇。飄飄忽忽,蕩蕩騰騰飄飄忽忽鬼影晃,欲尋脫逃隙縫;蕩蕩騰騰神閑定,無懼巨浪涌千層。旋風鏟,潑風八打;飛虎爪,掛定風聲;桃木劍,飄忽不定。降妖叉,變幻無窮;伏魔戟,游刃從容。逃出陰司三惡賊,如同入甕三飛蠅。牛頭鬼堵住漏洞,馬面鬼截斷逃生。殺得那殿中昏霧朦,燭搖暗中影;鬼嚎聲厲滾陰風,牛吼馬嘶寺鐘鳴。任他生出千般計,難脫幽冥法網中。眼見那三魂渺渺歸陰府,三鬼悠悠別世情。

    且說這一番打斗,牛頭馬面佔盡先機,三個宅鬼左沖右突難以脫身,大殿中鬼煙騰騰,霧氣彌漫,只見鬼影不見真身。

    憨娃在一旁看得有些捉急,便對牛頭馬面喊道“俺說二位冥府老爺,還不施出法寶更待何時?這般纏斗要到甚時?”

    牛頭鬼聞听心道“這個娃娃倒是心急,不過說的也對,莫要再與他們糾纏,這番纏斗只是要看看這三鬼是否還有悔改之心,如今看來是沒得救了!”

    想至此,牛頭鬼虛晃一招,跳到殿門口,探懷中掏出“攝魂壺”,對準三鬼,念動咒語。道聲“收!”但見三個小鬼如飛蛾撲火般被吸進壺中,牛頭鬼馬上蓋緊壺蓋,將寶壺收入懷中。隨後嘿嘿笑道“捉鬼之任完成,現在可以回酆都城交差矣!”

    此時凌風長老已然來到大殿,合掌躬身對牛馬二鬼施禮道“多謝二位幽冥差使,除了三鬼,為吾開元寺解了大難,挽救了一眾僧侶的性命,老衲無以為報,現有寺中兩件薄禮相贈,以表感激之心,望二位勿要駁了老衲這點薄面。”

    說著讓執事僧用托盤獻上兩件禮物,眾人定楮觀瞧,原來是兩棵靈芝,牛頭馬面二鬼見是藥中仙草,對視一眼。

    牛頭鬼道“凌風大師,這般貴重之物,俺們可不敢笑納,要讓閻羅王知曉,俺們可就犯了酆都之誡,您老還是留作自用吧!”

    瑞雲道長笑道“二位差使,這點薄禮只是開元寺的一點心意,不足掛齒,也算不上甚麼收受賄賂,我想閻羅王也是通情達理,人之常情嘛。”

    大家也都相勸,二鬼心中卻也不是一點小算盤都沒有,只是面上的得謙讓一下,看看大家都讓他們收下,便順坡下驢,收了靈芝,告辭返回酆都城不提。這才是

    天堂地獄各有紀,做鬼也勿嘗偷雞。

    佔小便宜吃大虧,不知酆都可嚴律?

    欲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播經記》,方便以後閱讀播經記第42章 開元寺現鬧宅三賊 勾魂使陽間捉暗鬼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播經記第42章 開元寺現鬧宅三賊 勾魂使陽間捉暗鬼並對播經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