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抄詩這個儒家弟子好凶殘李牧!
街道中央,佛國使團的佛輦內,一名慈眉善目的白眉老僧緩緩睜開雙眸,淡淡道“讓淨台回來吧。”
“就這麼算了?”佛輦外,一名年輕和尚問道。頗為不甘。
“你以為,一個小捕快有膽子阻攔使團?”老僧平淡的聲音再次響起。
“明白了。”年輕和尚應了一聲。
西市,地處外城,內分十八個區,橫跨六個坊市,條條街道如同棋盤。
外城不同于內城森嚴,各國商客,樣貌各異的外族人士,只要是做生意的,幾乎都聚集于此。
因此,西市也成了京都城最繁華最完善的商業地段。
無論是刮風還是下雨,白晝或是黑夜,這里從不缺少行人。
酒樓內外,人很多,卻異常的安靜。
人們都在關注著街道上的一幕。
同時也好奇佛國使團的僧人會如何決斷。
僵持並未太久。
沒多大一會兒,佛國使團的隊伍再次動了起來。
豪華酒樓內的人們更是驚訝。
如儒衫老者所說,佛國使團的隊伍竟真的掉頭回去了。
這一次,不再那麼張揚,漫天的佛光散去,只有淡淡梵音依舊,漸漸遠去。
佛國使團離開了西市,但無論是受到佛音影響的普通百姓,還是看熱鬧的修行者,都還在熱情不減的議論紛紛。
“這些和尚念的是什麼經?怎麼感覺煩躁的心都被淨化了一般。”有人疑惑的問道。
普通百姓驚異的那直擊人心的佛音,竟能讓他們心境變得平和,很是不凡。
“妖族,佛門,夢魘,詭異,宗門的修行者也越來越多,這大周京都,真是越來越熱鬧了。”
有修行者意味深長的低聲自語,“是盛世來臨,還是亂象前奏”
修行者則看到更遠一些,佛門不可小覷。
鐵錘站在街道上,目光看向街邊某處,那位監妖司的大人已經不在了。
走在街道上,有相識的百姓熱情的打著招呼,也有遠遠就避開對他們指指點點的生人。
隨口應付了幾句,帶著長安縣的捕快,在人們復雜的目光中離開了西市。
從始至終,除了他們,都未曾見到有巡街的武衛,監妖司,巡查司的人出現。
他不知道今天所做之事到底應不應該,如果上面降罪該怎麼辦?
不知為何,他現在已經想不起來那位監妖司大人是何模樣了。
完成了巡街任務,鐵錘和幾名捕快剛回到了縣衙,就被傳到了後院問話。
問話的不是縣尊,而是一名面目無須的錦衣中年。
看縣尊大人恭敬的態度,來人應該是來自上面的大人物。
好在錦衣中年只是簡單的詢問了幾句,而且態度還算客氣。
走的時候還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贊賞的點點頭。
這讓鐵錘懸著的心也微微放松了下來,甚至有些欣喜。
越發的覺得那位監妖司大人身份不簡單,他甚至有了個大膽的猜測。
西市的事情,很快傳遍了整個都城。
能看透事情背後本質的大人物們,更感興趣的是,為什麼幾名小小的捕快竟敢當街阻攔佛國使團的隊伍。
普通百姓們則只是當做茶余飯後的談資。
但從只言片語中,也听出了一些言外之意。
但無論怎麼樣,監妖司,巡查司的人對長安縣的那幾名捕快是心存感激的。
如果不是他們的出現,兩個衙門的人少不得會被治一個瀆職之罪。
午時。
皇城,承文殿。
天武大帝一如既往的穿著寬大的袍子坐在龍案後,審閱奏折。
今日的奏折多了些,堆滿了整個暖閣地面。
大太監趙默和小喜子跪坐在一旁幫著整理。
天武大帝將一本打了勾的奏折隨手丟到一旁,小喜子趕忙撿起分類放好。
“今日西市的事情,大臣們有什麼反應?”天武大帝端起龍案上茶盞喝了一口,突然問道。
正在整理沒有審批奏折的趙默聞言頓了一下,隨後快速從一堆奏折中準確的抽出幾份,恭敬回道“陛下,這是御史張大人,鴻臚寺右少卿杜大人,左少卿郭大人,禮部郎中陳大人這些都是有關今日清晨西市的奏章。”
趙默說著,將奏折雙手呈上。
“動作倒是挺快。”天武大帝沒有接,擺擺手問道“都說了些什麼?”
趙默放下手中奏折,拿起最上面的一本翻開,“陛下,這是御史張大人的上奏”
天武大帝威嚴的聲音打斷他,“不用念,你就說這些奏折都說了什麼?”
“是。”趙默收起奏折,斟酌了一下,簡潔回道“這些奏折中說的都是長安縣尊治下不嚴,幾名捕快破壞了大周與佛門之間的友誼,理應問罪。”
“這些奏折都是這個意思?”天武大帝追問,語氣中听不出絲毫的感情。
“鴻臚寺左少卿郭大人的奏章不是。”趙默思索道。
“哦?”天武大帝意外,“所說何事?”
“郭大人的奏章中說,這名捕快才思敏捷,絕對是被捕快耽誤的外交官,想要特招進鴻臚寺。”
“呵呵。”天武大帝樂了,將手中茶盞放下,笑道“這郭一嘴倒是有意思。他怕是想打听這背後指點那名捕快的人吧!”
“陛下聖明。”趙默老臉笑著恭維一句,思索道“不過怕是要讓郭大人失望了。老奴派人去問了,那捕快說是一名身穿監妖司服飾大人讓他這麼說的,問其相貌,他卻怎麼也想不起來,所以老奴現在也沒查清楚這背後人是誰。”
“那你覺得會是誰?”天武大帝饒有興致的問道。
趙默想了想雖然心中有了大概猜測,但還是搖頭道“老奴猜不準。”
這時,一直靜靜整理奏折的小喜子微微有些走神,手中的奏折掉落在地。
天武大帝和趙默的目光同時看了過去。
“陛下,奴才該死,奴才該死。”小喜子連忙趴在地上連連告罪。
“毛手毛腳,在陛下面前還敢走神,你有幾顆腦袋!”趙默沉著臉厲聲訓斥。
“行了,趙大伴,又不是什麼大事。”天武大帝擺手寬厚道。
“陛下仁慈。”趙默恭敬行禮,隨後看向跪在地上地小喜子,“還不謝恩。”
“謝陛下”小喜子磕頭謝恩,隨後抬起頭鼓足勇氣道“奴才剛才是想到了一個人,所以才走了神。”
“哦?難道你知道這背後的人是誰?”天武大帝驚訝。
“奴才認為,可能是李侯爺。”
小喜子思路清晰的分析道“奴才和李侯爺有過幾面之緣,每次見到都能清楚的認識,但轉眼就怎麼都想不起來李侯爺的是何模樣。”
“而且,京都各衙門都有所顧忌,不敢出面阻止佛國使團,監妖司中,除了司正李侯爺,奴才想不到誰還敢擅作主張,否則,也不至于佛國使團到了西市才出面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