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浪潮1992

第五十一章白鶴村發展規劃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北地大李 本章︰第五十一章白鶴村發展規劃

    傳奇浪潮1992!

    “什麼?你說真的?”

    “文林,這事可開不得玩笑!”

    “干了,文林哥,你肯出錢修路,我們上灣和下灣都听你的。”

    “我們塘灣我回去做工作,保證”

    果然。

    張文把村村通的計劃一提,頓時整個會議室里就變得跟菜市場一樣熱鬧非凡,尤其是下面幾個大隊的隊長,恨不得立馬就會去把隊上的男女老少都動員起來。

    “文明,你也說句話!”

    張文明一愣。

    “文明哥,咱們張灣都听你的!”

    馮文林由于去村委做了村支書,所以張灣大隊長的職務就讓張文明去去做了,舉賢不避親,張文明除了內向一點都還行,內向無所謂,張灣出主意的人多,大事馮文林自己就能拿主意,張文明做大隊長可以負責隊上一些具體的問題,有老石村長和馮文林推薦,隊上對這個安排自然也沒有意見。

    自家不用花錢就能修路,這自然是好事,村村通的初步計劃是馮文林在胡德平給自己透露了上面的意思後就開始的規劃,他打算自個兒出錢修通聯通各個大隊的公路,這是第一個任務。

    修通各個大隊的村級公路花費不了多少錢,老張家如今的財力根本就不在話下。

    但是如果僅僅是修通公路那肯定是不能改變張灣貧窮落後局面的,關鍵還要看生產的發展。

    對于這一點,馮文林和兒子馮一平結合各個大隊的實際情況也想了多次。

    白鶴村位于白湖灣四周,要說什麼東西最豐富,那不用說自然是水資源,養魚是必然的出路,但是不可能所有人都去養魚,就是再大的湖面也不夠十來個大隊幾千人來折騰的。

    跟白湖灣連接最緊密的張灣大隊和沙壩大隊肯定是要發展水產養殖業的,但是僅僅這一點還不足以讓張灣徹底改變貧困局面,還有有其他打算就行。

    白鶴村由于是在湖邊,沒什麼山堆堆,地勢也比較平坦,唯一不平順的可能就是自東向西走勢越來越低這一點,這是臨湖區不可避免的。

    湖邊水資源充足,應該說是泛濫,土地資源相對而言也很豐富,土質較好,馮一平的建議就是種菜,白鶴村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亞熱帶氣候,與水資源和氣溫都適合。

    而且要這些個農民去做其他的肯定不行,目前張灣就要發展兩種東西,一個是漁業養殖,一個是大棚蔬菜種植,這東西投資不用太大,見效相對也快,從張灣開車到百崇城區不大一個小時,銷路完全就不是問題,僅僅是百崇城區足以內部消耗了。

    但是,本錢從哪里來?這又是一個大問題。

    雖然這種本錢並不大,但是對于白鶴村的普通村民來講,這無疑也是一個不小的壓力。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別說更多的本錢了。

    所以在馮文林剛剛提出村村通計劃的初步安排後,原本熱鬧朝天的會議室馬上就陷入沉默之中。

    白鶴村“村村通”發展規劃第一步的目標是要修通聯通各大隊的村級公路、以老張家的魚塘為主體辦成“白湖灣”品牌系列的漁業養殖企業、以各戶為單位,集體入股辦成“白湖灣”大棚蔬菜種植基地。

    這三個目標看起來並不難,但是要想實施起來,不僅僅是各個大隊的隊長,就是馮文林也覺得有些棘手。

    資金!

    沒有資金,這是最大的問題。

    老張家有錢是不假,但是那錢馮文林敢全用到這上面來嗎,不說公私之別,就是兒子馮一平和媳婦愛平那一關恐怕都過不了,這肯定是不切合實際的,但是如果沒有資金,白湖灣的“村村通”脫貧致富計劃那無疑是成了無水之源無根之木,根本就無法實施。

    “文林書記,這個“村村通”計劃我看很好,但是沒有資金我們哪里擺的開陣仗,這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啊。”

    “嗯,是這麼個理!文林哪,鎮上的信用社能不能貸款,如果能貸款那我們塘灣願意試試,這老日里窮得連口白米飯都吃不到的日子也不好過,五谷雜糧哪有白米飯好吃,還不如砸鍋賣鐵試試。”

    “貸款?”

    “六麻子你吹牛皮不犯法是吧,還貸款呢,鄉里肯貸款給你我還就跟你姓。”

    “好了,別吵了,听听文林怎麼講。”

    村長老石在眾人中的資格最老,雖然在村長的位子上只有幾個月,但是為人持重公正,村委自然也少不了這麼個老人在里面,平時馮文林根本就不管事,他自然跟這些個大隊領頭的最熟悉。

    馮文林一听這話不禁有些苦笑。

    這事就是他再大的本事也想不出辦法來,這錢變是變不出來的,村里想搞集體產業,這比個人干個體化困難更多。

    想到這,馮文林突然靈光一動。

    既然整體搞不成集體產業,那就搞個體也成,可以把本錢降到最低,各個大隊的漢子媳婦都是農民,大字是不了幾個,讓他們去搞宣傳銷售肯定也不成,術業有專攻,培訓一下搞種植和養殖還是行的。

    而且不負責銷售宣傳的問題成本也低些,雖然掙得少些,但是總比揭不開鍋要強,時間長了自然就會發生變化。

    馮文林腦子里一轉越發覺得這個想法可行。

    “咳!咳!”

    “我這里的確有個主意,你們听听看成不成,現在我們村里肯定不能再靠那一畝三分地了,在地里刨食這麼多年也沒見刨出座金山來,所以這麼干不成。

    但是呢,村里除了水跟地,還有什麼?什麼都沒有,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們有水不假,但是這水你們是知道的,說不定哪一年洪水一來,什麼都是瞎忙活,就是白湖灣,我也不敢打包票洪水淹不到,往年就有過破開大壩的例子。

    這樣一想吧,除了地就是水,我們白鶴村還真沒什麼東西,所以我們這脫貧致富的路子還要往這上面想,做什麼呢,我這里有兩個想法,大家都听一听。

    第一個,我們村里十個大隊,張灣和沙巴都靠近白湖灣,搞養殖業,養什麼呢?就養魚,將來可以搞其他的。

    第二個呢,其他的大隊其實水面佔得不多,但是田地多,而且在白湖邊,土質都好,也不缺少水源,搞種植,種什麼呢,以前種了那麼多年也沒脫貧,所以我們要換著法兒種,種蔬菜,而且只種蔬菜,其他的都不種。”

    前面一條還靠譜,但是馮文林說得第二條眾人都不理解了,種菜能掙錢?這不是開玩笑嘛。

    “文林,你們說錯吧,讓我們種菜?種那麼多菜給誰吃,總不能頓頓吃菜吧。”

    哄!

    頓時十幾個人都笑了起來。

    馮文林也不覺得奇怪,這些個鄉下農民哪知道這麼多,有些人一輩子都沒去過百崇以外的地方,哪里知道菜市場的利潤。

    “我們用大棚種,種反季節的,冬天種辣椒西紅柿,夏天種蘿卜白菜。”

    馮文林這麼一說下面的人就都明白了,原來是這麼回事,鄉里菜市場他們也去過,冬天那個番茄和辣椒的價格嚇死人啊,而且還就那麼一點,買還要排隊,賣完就沒有。

    但是他們種的出來嗎?不僅下面這些個大隊長,就是馮文林都有些懷疑,因為大棚蔬菜這東西別說在白鶴村,就是在整個百崇,都沒有人種過。

    “那蔬菜大棚我們也買不起啊,我以前去北方打工的時候看過人家弄,那塑料薄膜貴倒是不貴,但是也不見得多便宜,關鍵是這菜種了我們怎麼賣得出去,各家各戶都種菜,這可不是一兩塊菜地,到時候就是幾十幾百上前塊了。菜這東西,過了火候可就老了。”

    “對,是這個理!”

    “而且這價格也不好說,各家都不一樣!”

    “嗯,文林你要想個法子把這事說明白敞亮了!”

    “--”

    馮文林見眾人說的熱鬧,心里也是舒了口氣,這事只要村里肯統一意見,辦起來困難也就少了很多,意見不統一,他馮文林的本事再大恐怕也難把一灘爛泥搓成玉觀音。

    “好了好了,大家都靜下來!”

    “我們的“村村通”脫貧致富計劃,鄉里是支持的,但是這也是我們的一個嘗試,到底成不成現在還不知道,所以村村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修路,這修路的錢我馮文林一個人出,修路鋪橋,也是積功德的事,這錢我出得起。

    同時呢,大家回去要把這個計劃跟各家各戶說敞亮了,在修路的同時,分出人手來,把各家各戶的天地理算清楚,該合攏的合攏,該松土的松土,一旦做大棚的材料到了,就馬上選地搭大棚。

    現在說這樣幾個問題,大家都記一下第一個,大棚的花費,各家各戶自己報一個面積,按照面積收費,我馮文林出資,不要利息,等掙了錢在還賬,我也不怕你們跑了不是。

    這第二點,菜不能亂種,回頭請的農業專家來了,先學習學習再選種種下去,種什麼呢,各個大隊種的種類和下種的時間要協商好,保證我們產出的時間有連續性還不能一窩蜂地成熟,類型也要合適。

    第三點,銷量問題,既然我出錢給大家種大棚,銷量我老張家個人承擔,我會請農業專家定個標準發給大家,只要種的菜符合這個質量標準,有多少我就收多少,價格,統一按照市場批發價上浮百分之十,至于銷售價格我老張家自己定價。

    第四點,高漁業養殖也一樣,我們按照市場價把魚收回來,但是要符合標準。

    ---

    這些東西到時候各家各戶都要簽合同立字據,沒有問題就簽字,你們回去跟各家各戶說清楚,別到時候拖後腿撂挑子,塑料大棚和農業專家一個禮拜我就能落實到位,時間緊急,大家抓緊時間。”

    散會後,馮文林立馬就開車去了縣里,縣農業局雖然沒有這些專家和蔬菜大棚的技術資料,但是縣農業局跟省農大有關系,馮文林的目的地就是搭上這些關系。

    各個大隊的隊長回去後也開始了動員。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傳奇浪潮1992》,方便以後閱讀傳奇浪潮1992第五十一章白鶴村發展規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傳奇浪潮1992第五十一章白鶴村發展規劃並對傳奇浪潮1992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