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秋水

第312章 誰來書寫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用戶39256703 本章︰第312章 誰來書寫

    第312章 誰來書寫

    風霜雪雨,物換星移。月落日出,濤走雲飛。

    若干年之後的一天夜里,趙昭婷的思緒,恰似那天馬行空,難言行止︰這樣的一個夜晚,多半又是難以入眠的了。這一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或許,我不能再作自欺了。那樣的一個夢,那樣的一些感慨,那樣的一些思緒,一直都在反復地出現,就會是自有道理的。如果真能夠忽視和忽略的話,這幾天,她們也就不會不請自來了。既然是這樣,又有的是時間,倒不如再次梳理一下,條分縷析一番,再作定奪。

    嗯,這一刻,首先需要明確的,應該就是,由金陵城附近的初寧陵為起點,有一條時間的長線,是延伸向一千四百多年前的東晉末年的。在那些個夢里,我時常能夠見到那個與我同名同姓的趙昭婷!東晉末年的那個趙昭婷,耳聞目睹了一個王朝的衰亡,其後,又親歷了南朝宋開國之君劉裕的壯志未酬、抱憾而去。這一切,似真似幻,大概也就是一些人所說的那前世了吧?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金陵城光復之前,我是到過初寧陵的,因此,那樣的一個夢,未必就盡是海市蜃樓,虛無縹緲至極。不過,東晉末年的那趙昭婷的故事,時常是以蜀漢後主托夢為開頭的。然而,後主身邊的那位侍女,似乎又未必就是趙昭婷。這樣一來,就要繼續向前追溯了。如果時光真像一幅長長的畫卷的話,那麼,就在那樣的一幅畫卷之中,我似乎又能夠看到,蜀漢後主身邊的那位侍女,更像是一個配角。在整個故事之中,另有一個叫趙欣宇的姑娘,她身為蜀漢錦官主管,親歷了蜀漢的衰亡,甚至,她也曾經力拼過,抗爭過。

    如此說來,魏末晉初的那樣一段故事,她更應該是第一女主!離開了她的視角,數十年間的那一幕幕,似乎也就無從展開、無法呈現了……

    或許,即便是二十世紀的我,囿于自己的智力、理性、視角,進而就有“盲人摸象”之嫌了。

    茫茫時光,就算真有那些記憶的信息,也未必就會完完整整、原封不動地傳于後世的某一個人吧?也就是說,“分身無術”也並不是絕對的?

    嗯,如果把眼光放得更為開闊些,對浩渺時光中的那一切,多幾分寬容之心,事情會不會就更易于理解一些呢?

    有些事情,我們一時也解釋不清楚,不足為奇,然而,我們也沒必要否定它們也存在過吧?

    如此說來,倒不妨先擱置那些疑惑,先把蜀漢末年那趙欣宇的故事,先好好地梳理一下,倒是不無裨益的了。因為,如果沒能夠先把三國時代的事情弄清楚,東晉末年的那一段故事,豈不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過了自己認識上的這一關,接下來的事情,也就可以著手了︰比如說,先勾畫出一個輪廓,然後,再把那些事情,一幕一幕的,緩緩地道來。

    再過一些時候,準備好筆墨紙硯,也就可以動手了。

    最近這些年,也發生過一些事情,甚至給人以目不暇接的感慨。

    在這樣一個風起雲涌的時代,我們這些從舊時代過來的人,除了那種目瞪口呆、瞠目結舌的感覺,真的就只能夠徒呼奈何,無能為力了嗎?

    前面的道路,一時看不清楚,一時不知何去何從,似乎也不足為奇。我們所要做的,或許只是靜下心來,在茫然四顧之後,再選擇一條自己覺得會走得通的路。在這種情況之下,回眸、回顧、回首一下,是不是也很有必要呢?

    為此,有人喜歡把歷史比作一面鏡子,那所謂的“前車之覆,後車之鑒”,也不無道理吧?

    既然是這樣,我可能的前世之一,也就是那趙欣宇的故事,是不是也值得梳理、整理一番呢?

    記得有一部“石頭記”,開篇大概就是這樣的,女媧娘娘補天所剩下的一塊石頭,也曾經因為自己無才可去補蒼天而嗟嘆,不過,後來,它的嗟嘆倒是感動了那一僧一道,于是,他得以投入紅塵。多年過後,他終于把自己在紅塵之中的經歷,刻寫在了石頭上,也就成了後世讀者所能夠看到的“石頭記”的底本……

    這樣的開篇,自然不免帶有某種神話色彩,不足以全信。不過,若從小說構思的角度來看,倒是值得借鑒一番的?就比如說,我夢中的那位趙欣宇趙姑娘,她在蜀漢末年的經歷,也很難逐一考證,不過,她既然還能夠托夢于我,自然也抱有這樣的一絲希望,那就是,把她的故事記錄下來,讓更多的人看到。而如果讀者能夠從中領悟出、體會出一些什麼來,進而有所收獲,也可以算作某種“功德”了吧?

    換一個角度說,這些天,我對于那段夢境的記憶,也還算深刻。有朝一日,如果淡忘,甚至是完全記不起了,我多半也會追悔莫及的吧?

    要說財富,我們平時說得較多的,就是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方面的財富了,像房子、車子、票子什麼的。這方面的財富,我也不是沒見過。只是,它們究竟又能夠陪伴我多久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此外,“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的容貌,也不是長久的啊!

    相比之下,人的記憶,靈魂深處的那些喜怒哀樂、愛恨情仇、悲歡離合,倒是顯得要更為長久一些。它們,可以陪伴你一輩子;當然,前提是,你的記性足夠好。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于自己的記憶,我倒不敢盲目樂觀了。因為,時間久了,有些事情,就會慢慢地變得模糊起來,甚至,你有時還會懷疑,這樣的一件事情,真的出現過嗎?它,會不會是我記錯了,記偏了?

    這世上,也有不少喜歡寫日記的人,撇開文筆不論,有朝一日,當他需要對某件事情進行確認的時候,就可以打開筆記本,翻到相應的日期,以便查證。當然,書寫之初就造假的除外。

    不管這世道如何變遷,白紙黑字還是自有其意義的,只要它是出自你的親筆書寫,出自你靈魂深處的呼喚,出自你對紅塵俗世的感悟與思索。你留下的這些白紙黑字,其意義,不宜低估。

    東晉末年到現在,也已經是一千五百多年了!

    對于只有數十載的個人生命來說,這樣的一段時間,也是足夠漫長的了。這樣一來,就會出現另外一個問題︰一下子就跨越一千多年,這其中,會不會遺漏了些什麼呢?

    于是,我也時常這樣想,如果把歷史比作一幅畫卷,那麼,當你將它徐徐展開之時,就會下意識地覺得,每一個朝代,都自有其精彩之處,甚至,會讓你愛不釋手。由此看來,如果直接略過一千多年的時間,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吧?因為,你所省略的這些內容,正是讀者所希望看到的呢?相反,你自以為精彩之處,別人也極有可能只是隨手翻閱一下?

    這樣想著的時候,我不免有遲疑起來了。人的這顆心,還真是難以說清楚啊!有時候,你覺得時間太長了,那些事情紛紜復雜,難以說清楚,就想著要一筆帶過。然而,如果時間太短,你又會意識到,有些事情,牽扯到的人物太多,而且,三年五載之內,甚至都看不出什麼端倪來。這樣一來,要想說清楚,但就時間這條線索而論,稍稍長一點,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情吧?由此看來,時間的長短,還不是最為關鍵的問題。更為重要的,似乎就是,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在敘事的時候,對于詳略的處理,還是極為重要的。

    大唐王朝,真的就沒有什麼事情可寫的嗎?如果真有轉世的說法,東晉末年的趙昭婷,她真的就能夠越過大唐,直接來到清末?

    如果我把這種想法說出來,人們多半會說,是啊,一個將近三百年的盛世王朝,怎麼就沒有故事發生呢?看來,這方面的功課,還得繼續做好啊!這樣的心思,倒有點像那小草,一旦破土而出,我再想著把它壓回去,都是不太現實的了。這樣一來,我就這樣寬慰自己︰是啊,對于時間線索的把握,還是要更為慎重一點。要不然,留下的坑太大,到時再回填的話,也夠你忙上好些時候的。

    如此這般,反反復復好些次之後,對于這樣的一個長河一般的故事,我的心里,時常不免幾分糾結。以前那個笑話就說,寫文章甚至比生孩子還難,畢竟,孩子就在那兒,是真實存在的。而文章呢,如果沒有生活、藝術等方面的積累,你就算是咬破筆頭,也是寫不出來的。

    想了那麼多,如果撇開那前世今生什麼的,單單看前些年和金陵城相關的那段往事,倒是要單純一點,更容易落筆吧?

    是啊,那樣的一段故事,前後也就是好幾年的時間,線索也不算太復雜。而且,每到一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在那些個輾轉難眠的夜晚,我都會停下來,仔細地斟酌一番,回顧一番,甚至還展望起未來。盡管,在那種時候,我也不曾想到,要把它們形諸筆墨。不過,由于那是來自于自己的親生經歷,就是到了現在,我依然是記憶猶新的。如此說來,一個大致的思路,也就可以勾勒出來了。是啊,我完全沒必要想那麼多,如果先從親生經歷說起,在書寫的時候,如果遇到那些疑點,主要是涉及到前世方面的,也可以先做一個記號,到時再作求證。我的意思是說,首先要保證故事的完整性,然後,再根據那些疑點,看看是不是可以再增添些什麼?這種做法,或許才是切實可行的吧?

    而且,有些時候,我似乎也沒必要求全責備吧?那些讀者,他未必就會讓你牽著鼻子走。因為,對于里面的人物和故事,他們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說,我所寫的,其實還只是一家之言。

    也就是說,有些事情,有些問題,是可以留給讀者的。甚至,他們的想法,也會對我有所啟迪。再說,這寫作的過程,其實也是在梳理自己的思路吧?過了一些時候,再回過頭來看那些已經寫出的章節,到時候,說不定,自己的思路,也會更為開闊些。

    多少個夜晚,我心頭的那一片原野,一直都在展開著這樣的一幅長卷︰細雨綿綿,那空氣,也是濕漉漉的,簡直可以擰出水來了。也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暮春雨夜,我再次看到了“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的詩句,那種滄桑變遷的感慨,就此涌上心頭。

    其實,這樣的一首詩,我並不是第一次見到。那麼,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同樣的詩句,同一個人,感受與感悟,為何依然會有所不同,甚至是迥然有別呢?對于這樣的一個問題,在那樣的一個雨夜,就連我自己,也未必就想得很清楚。然而,再過一些時候,當我隨著養父要離開家鄉,前往金陵城的時候,這種感覺,才會格外的明顯。或許,也可以這樣理解︰從那個夜晚開始,一出大戲的帷幕,已然是悄然拉開。只不過,限于自己的閱歷,自己一時沒能覺察而已。

    而問題的關鍵就在于,以後回首往事之際,有意無意之中,我都已經習慣于將這個夜晚,作為起點!是啊,再向前追溯,意義並不是太大。由此也不難想象,就算是自己的想象與聯想,我們也在進行著某種選擇。找不到開端,以後的發展,就顯得雜亂無章,難以索解。于是,就像走路一樣,我們也習慣于這樣暗示自己︰這第一步,就從這兒開始……

    這世界,總有一個空間,總有一段時間,總有一種記憶與心情,是屬于你自己的……“好吧,空想到底還是空想,了無痕跡的空想!”趙昭婷喃喃低語著,再過了片刻,就鋪開紙張,揮毫書寫起來……

    喜歡月明秋水請大家收藏︰()月明秋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月明秋水》,方便以後閱讀月明秋水第312章 誰來書寫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月明秋水第312章 誰來書寫並對月明秋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