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全三冊)!
兵戈近,空奈何
這一年的春天來得遲,孟春之月的下旬時,小月頂上仍能看到不少殘雪。
不過倒是方便了小夭,她喜歡在殘雪里埋一壇果子酒,吃飯時拿出來,倒在琉璃盞里,喝起來別有一番風味,比用靈力快速冰鎮的酒滋味要好許多。
雖然小夭有了一座自己的章莪宮,不過大部分時間她依舊住在藥谷,和鄞研習醫術,有時候還和鄞一起去醫館坐診。
小夭和鄞學習醫術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在用藥上常常發生分歧,時不時就會比著手勢吵架。
一日,小夭說服不了鄞,著急起來,竟然讓軒轅王評斷。
“我承認鄞的用藥沒有錯,甚至效果更好,可我們現在說的這個病人住在湖邊,我用的藥就長在水邊,運氣好可以采摘到,即使采摘不到,買起來花費也不會多,鄞用的藥卻長在深山中,當地根本不生長,必須去買,藥資肯定不會便宜。”
鄞向軒轅王比畫,小夭解說“為病人治病,當然首要考慮的是藥到病除,小夭的藥見效慢,服用時還會食欲不振。”
軒轅王笑道“你們倆都沒錯,到這一步時,哪個藥方更合適不是取決于你們的醫術,而是取決于病人的家境,如果是富庶之家,就用鄞的藥方,總不能明明可以用更好的藥,卻棄而不用,如果是貧寒之家,當然用小夭的,治病固然重要,可一家人的生計也很重要,總不能病好了,卻餓死了人。”
鄞想了會兒,同意了軒轅王的話陛下說得有道理,我的病人都是貴族,所以我從沒考慮過有很多病人根本吃不起藥。
小夭忙說“我也過于偏重‘就地取材’了。”
軒轅王嘆道“治病救人不應該局限于一個藥方。比如你們剛才說的病例,如果那個病人家在山地,鄞用的藥反而會比小夭的便宜。”
小夭笑道“對的,所以藥方不僅僅取決于病人的家境,還取決于病人的家在哪里。當年,我在高辛開醫館時,病人多是漁民,我按照《百草經注》開的藥方,很有效,可那些藥來自中原,漁民們不熟悉,也買不起,後來我嘗試著用當地的藥材,比《百草經注》里的藥方受歡迎多了。”
鄞難以置信,比畫著手勢竟然有人會嫌棄《百草經注》的藥方?
軒轅王默默沉思了一瞬,突然說“八荒六合內,水土不同、氣候不同,一本《百草經注》不夠,遠遠不夠!你們想不想搜集編纂出幾十本《百草經注》?”
小夭和鄞震驚地看著軒轅王,鄞比畫手勢不可能,做不到!幾萬年來只有一本《百草經注》。
小夭也說“太難了,不太可能!”
軒轅王這一生南征北戰,創造了無數奇跡,在他的腦海里,從來沒有“不可能”的字眼,他說“我只問你們,這件事是不是好事?值不值得做?”
“如果真能收集整理出大荒各地的藥草和藥方,不僅僅是好事,而是天大的好事!惠及的是天下萬民,子孫後代,每一個人!”
軒轅王咄咄逼問“既然肯定了這件事的價值,為什麼不做呢?一個‘難’字就成了不敢做的理由?”
鄞和小夭苦笑,不是每個人都如軒轅王,敢想人所不敢想,敢做人所不能做,小夭想了會兒,咬了咬牙說“能做多少算多少,即使只多一百個藥方,也會有人從這一百個藥方中受益。”
鄞點頭即使只多十種藥草,也是好的。
軒轅王說“好!”
當天晚上,軒轅王告訴 ,打算修撰醫書,希望 全力支持他。
軒轅王自禪位後,從沒對 提過要求,這是第一次, 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軒轅王先從軒轅國內,選拔了一批醫師,又從所有醫師內,挑選了二十幾位最好的醫師,把他們召集到小月頂。
小夭和鄞開始為編撰醫書做準備。
小夭每日忙著和醫師們討論醫術,沒有留意到,自開春以來紫金頂上就分外忙碌。 居住的乾陽殿即使深夜也燈火通明,重臣大將進進出出, 已經兩個多月沒有去過任何一個妃子的寢宮。
但不管再忙、再累, 每日風雨無阻地去小月頂,給軒轅王請安。
看在朝臣和妃嬪眼里,最多就是感嘆一句“陛下甚為孝順”,可看在王後馨悅眼里,一切都別有意味,讓她寢食難安,一時覺得只有她看穿了 的秘密,一時又告訴自己,全是她胡思亂想。
季春之月、上弦日,軒轅的女將軍赤水獻帶兵夜襲高辛在赤水之南的荊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荊渡佔領。荊渡像一把匕首探入高辛腹地,保證了縱然軒轅大軍深入高辛,軒轅也可以從水路糧草物資的補給。
次日, 命赤水豐隆為大將軍,發兵三十萬攻打高辛。
高辛已經上萬年沒有經歷過戰亂,高辛的軍隊就像一把藏在匣內的刀,即使本來是寶刀,可因為上萬年沒有經過磨礪,已經失去鋒芒。軒轅的軍隊卻不一樣,自軒轅建國,一直出入沙場,經歷了千年錘煉,像虎狼一樣凶猛,像磐石一般堅定。前鋒將軍禺疆來自高辛羲和部,靈力精純,善于控水,精通水戰,又熟悉高辛的地形和氣候,在他的率領下,強將加強兵,三日間連下高辛兩城。
面對此劇變,整個大荒都在震顫。
小月頂上的小夭卻一無所知,只是覺得醫師們的話少了很多,干活時常常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