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回來看看

第一百零二章 一所大學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方格化十 本章︰第一百零二章 一所大學

    我就是回來看看!

    “咱們就拿剛才說的管理權與經營權來說吧,大到整車的裝配,小到每一個零部件的制造,甚至是每一個工位上,每一個螺絲釘幾絲的擰動標準。

    “這些在真正的科學管理中,都規定的極其嚴格,這就叫品控,你達不到這個要求,就做不出合格產品,就不能允許它出現在市場上。

    “因為一個品牌的塑造,可能需要幾年,甚至是十幾年、幾十年的時間,但想要毀掉它就太簡單了,幾個不合格的零部件足矣。

    “咱們國家有個傳統叫做面子人情,但放在企業上,這種說法是不能劃等號的,就好比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溺愛過度了就真的對孩子好嗎,那是傷害好不好?”

    鄭老默然,“所以說,終歸到底,我們還是沒有這方面的人才啊。”

    “或許吧,但人才之所以被成為人才,也只有合適的舞台可以讓他施展,進而形成影響力,才能帶動大家觀念上的轉變,最後才能涌現出更多的人才吧。”

    “國內的人雖然能力上有欠缺,但我們缺少的是眼界與見識,卻絕對不會卻決心和態度。

    “寶安那邊馬上就要成立經濟特區了,這就是一塊試驗田,我們也不缺少可以嘗試失敗的執著,所以,能透露一下你的真實想法嗎?”

    “很簡單,完全的管理經營權與決策權,我們不需要過去多少人,幾個人就足夠了,整個管理層可以交給這邊負責。

    “但要那種可塑性強的,老官僚老油條就不要過去了,給我兩年時間,我給您老拉出一支現代化企業的管理團隊。”

    鄭老聞言哈哈大笑,“好,我信你,政策上的一切便利,我都可以給你,但說話算數,到時候,沒給我打造出一支鐵軍,我就唯你是問。”

    “沒問題……其實,企業里也可以設立黨支部的,但還是那句話,思想意識形態我不管,只要不涉及到日常經營管理權,就什麼都好說。”

    “哈哈,真是一只小狐狸啊!”鄭老笑得很暢快,還抬手點了點莫非,“還有別的嗎?”

    “當然,其實我這次回來最主要的目的,除了看一下家人,就是想要建一所大學了,我想在寶安那邊,建一所全新的大學,然後慢慢將研究院的一些人才和項目放進去,盡量把它打造成,一個享譽世界的人才搖籃與知名大學。”

    鄭老心里一動,“哦?這個想法要的啊,詳細的說一下。”

    “現在盤古研究院那邊。

    “所以,我想還是在內地比較好一些。而建立一所大學,就是再合適不過的途徑了。

    “一方面可以轉移一些研發項目,另一方面,也能實現自身造血功能,不斷地培養自己的梯隊人才隊伍,形成一個生態圈的完美循環。”

    鄭老听得很認真,“你是認為內地的大學做不到這一點?嗯,就是你說的那個生態圈的循環。”

    “是的,內地目前我看不到什麼希望。”

    “為什麼?”

    莫非就笑了,“很簡單啊,缺乏完善的教產研生態鏈環境啊,各自的領域,都太獨立封閉了,大家都在自己的圈子里玩自己的那一套,哪來的生態圈和循環?

    “學校和科研院所,就是搞教學,研究理論基礎,全靠吃財政撥款;

    “那應用呢,有理論不應用那理論有啥用?搏名譽嗎?他們覺得談錢可恥,卻忘了研發經費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談錢並不可恥,人民需要富裕,國家需要外匯,國民經濟需要振興,哪一方面缺的了資金?

    “只要是合法所得,為什麼羞于談錢?腐儒誤國在歷史上不乏其人,但現在的教育機構甚至是學者教授,反而走上了這樣的道路,何其悲哀?

    “其實知識就是一種財富,經驗也是一種財富,銅臭這樣的說法,才是高高在上的假清高,才是封建余毒。

    “所以,不尊重知識價值,不去開發利用知識,其實也是一種錯誤。

    “這不是一切用金錢來衡量的鄙夷,而是讓價值,去推動各個領域的循環與動力。

    “而企業呢?卻求不來技術,即使分配來了有知識的人才,可以搞技術革新,搞新產品的開發。

    “然後呢?同行拿過來就用,還因為沒有投入資金,拼命的壓低價格搞競爭。

    “長此以往,哪家單位還會去搞什麼技術革新,新產品開發?而這些人才呢?除了混吃等死,還能做什麼?

    “所以說,這其實是還是機制上的問題,也是觀念上的問題,大家都在玩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所謂的全國一盤棋,放在這邊是必然,但局限性也很大。因為太大了,人口太多了,這是優勢,卻也是缺點,以後要看的,就是您老舉輕若重,大巧不工的統籌安排了。”

    莫非說的痛快了,卻還是沒敢太過于放肆。

    像鄭老這樣的人,他們怎麼可能看不出來這些事情上的弊端?

    但是為什麼還是做不出什麼改變?

    就是涉及到的因果關系,太多太雜,想要理清這里面的細枝末節,需要花費的時間,那就多了去了。

    不是簡單的幾個會議就能搞定的。

    這遠不是莫非這樣的二把刀能想象的到的。

    就像莫非話里提到的那個科學管理,其實真正的名字,叫做全面質量管理體系。

    而這個理論其實起源于60年代的美利堅,全面實施並走上巔峰的,卻是在大和。

    所以後來的70年代末,美利堅卻反而需要從rb引進這一套理念。

    中國改革開放後,其實也引進了這套企業管理體系。

    而且就是今年的3月,經委已經向全國工業企業,下發了《工業企業全面質量管理暫行辦法》。

    至于後來在1987年i9000體系(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形成,同樣也是源于此種理論。

    但學習和應用是兩碼事兒。

    質量管理體系是一門學問,但細節上的事情是各部門的事情。

    當領導的,雖然說只需要抓住的是核心思想,也就是滿足顧客需求的目標、全員參與、標準化、持續改進等。

    但這些,不是簡單的幾條規章制度,和幾次思想教育就可以實現的。

    而是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體系。

    包括組織結構、設備、人員、文檔等,環環相扣、相互制約,確保實現生產過程的穩定。

    這個過程,不是用決心來實現的,而是時間與專業人才,還有大環境的匹配。

    工業是一個體系,沒有任何一家工廠或者企業,能夠脫離這個體系而獨善其身。

    所以才說它是一個循環。

    而既然是一個循環,那就不容許它存在任何一個點上的缺陷。

    這,才是生態!

    “所以,你們打算另起爐灶?建立一所全新的大學?”

    “另起爐灶肯定是不可能的,那也不現實……我考慮的,還是從內部教學管理模式上,去一點點的改變。

    “包括教學上的模式理念、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項目研發與產業的聯系等等,進而推廣到產業基地的促進,以及集群效應的影響上。

    “走出一條類似美利堅 谷,卻具備自己鮮明特色的道路。

    “我們不會一開始,就旗幟鮮明的搞什麼標新立異,做一些特立獨行的事情,那是找死。

    “我想的是按照教育部的統一規劃招生,然後小範圍試驗,反正也是在特區嘛。”

    “那就是听調不听宣唄。”

    鄭老又笑了。

    “呃……意思差不多,但還是那句話,有很多科研項目放在國內,也可以減少很多麻煩,比如某些領先世界的科研項目,我們是可以技術支持的。”

    其實在這一點上,說與不說,兩個人都心知肚明。

    不管是在半導體、特種縴維還是在汽車的核心發動機技術上,盤古研究院都有自己的優勢。

    而這方面,恰恰就是國內所急需的,里面涉及到了軍工、航空航天、精密機械等高端領域的技術以及應用。

    在這一點上,大家都心里有數。

    “你們打算從什麼領域入手?”

    “汽車、鋼鐵、陶瓷、電子、基礎化工這些都可以……但是,終究還是要一步步來的,一口吃不成胖子的道理,我還是懂得。”

    “可是這些應該也瞞不住吧,研究院那邊,又如何應對來自歐美那邊的施壓?”

    “那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嘍,而且,研究院雖然才成立了一年,但也不是什麼組織都能壓得住的,最起碼在香江,研究院還是有自己的底氣和信心的。”

    “嗯,看來你們研究院也是胸有成竹啊……還有個問題,我想問問你的看法,對于國內的整體形勢,你認為有哪些需要亟待改變的?”

    鄭老看了莫非一眼,把話題轉到了一個大命題上。

    好懸沒把他噎個半死。

    這種涉及一個國家層面的政策方針走向上,關系到的,無一不是國計民生,動輒可以決定某個領域未來的。

    又豈是他這個小身板可以承受得住的?

    “鄭老,您這是故意為難人啊,有些太高看我了吧。”

    莫非只能一臉哭笑不得的賣慘。

    鄭老卻不為所動的深深看了他一眼。

    笑容都變得更和藹可親了一些,“就當聊天嘛,不要有什麼顧忌,大可敞開了的談。

    “咱們只限于這一室兩人,出的你嘴,入的我耳,就算是讓你跳出局外,從另一個角度給出點建議,畢竟旁听則明嘛,你不要有什麼心理負擔。”

    沒有才怪呢。

    莫非心里暗自腹誹,卻不好意思表現出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就是回來看看》,方便以後閱讀我就是回來看看第一百零二章 一所大學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就是回來看看第一百零二章 一所大學並對我就是回來看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