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回來看看

第十章 要的就是那一線生機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方格化十 本章︰第十章 要的就是那一線生機

    我就是回來看看!

    莫非一邊下樓。

    趙醫生的聲音已經傳進了他的耳朵,“……風濕性心髒病10年,頑固性心衰6年,前一段時間,一直在廣華醫院接受治療……三天前,回到家中療養,半小時之前突然病情加重,急性心衰合並室顫、心率213……”

    莫非眉頭微皺,這特麼是彌留之際啊。

    看來是在醫院里,被判了死刑,回家準備安排後事的節奏了,這是要死馬當作活馬醫啊。

    之所以跑這一趟,無非就是盡人事听天命而已。

    問題是,你們自己不覺得很好笑嗎?

    下得樓來,莫非一眼就看到了圍在處置室外,那幾個一臉無奈的家屬。

    連董伯都站在一邊,顯然也是認識的街坊鄰居。

    但在莫非記憶里,卻沒有他們的印象。

    想來應該是住的比較遠,後來甚至直接搬走了吧……

    這樣想著,莫非上前幾步。

    輕輕叫了聲“董伯。”

    董富貴轉頭看到莫非,臉上露出幾分憨厚以及寵溺,“非仔來了,都是老街坊鄰居了,不能眼睜睜看著他走啊,該盡的心還是要做的。”

    “嗯,我懂的。”

    莫非淡淡的笑了笑,眼楮看向處置室。

    患者60歲左右,此時面如死灰,頭部汗出如油,神志不清,喘息急促,嘴唇指甲皆顯青紫。

    顯然已是萬分急危的時刻。

    他不由得再次眉頭微蹙,輕輕推開玻璃門走了進去,也沒有人攔著。

    趙醫生拿著听診器在檢查。

    莫德清則手指搭在患者的腕部切脈……看到莫非進來,也沒有什麼動作。

    只是輕聲說著“瞳孔縮小,唇舌紫青,口鼻氣冷,全身冰涼,腹脹如鼓,胸部尚有余溫,寸口脈細如游絲,五髒絕癥已經五見其三,元陽垂危,命懸一旦啊。”

    趙醫生也跟著嘆了口氣,搖了搖頭。

    顯然在他的認知里,患者已經完全沒有搶救的希望了。

    病入膏肓,回天乏術。

    莫非知道伯父這是說給自己听的,當下也不客氣,直接搭在了患者的另一只手腕上。

    稍頃,莫德清也輕輕嘆了口氣。

    的確,醫無可醫啊。

    外邊等待的家人,顯然也能猜測到接下來的情形,有的甚至已經開始抽泣哽咽。

    董伯就在一邊挨個安慰。

    劉昌明也在這時候下來了,後面還跟著甦月和護士楊麗琪。

    莫非還在診脈,眼楮微微眯著,臉上平靜的沒有一絲神情波動。

    一會兒之後,他換到了另一邊。

    此時的莫德清已經站起了身子,倒是沒有出去直接宣布,而是站在那兒看著莫非。

    莫非再次微微蹙眉,像是拿不定主意的樣子。

    然後,他就做出了一個讓莫德清內心無比震驚的動作……

    只見他輕輕挪動了一下位置,三指搭在了患者頭部的額動脈、耳前動脈以及頰動脈上。

    片刻之後,莫非眉頭一揚,又迅速換到了腳部的位置。

    “三部九侯?”

    四個字眼,瞬間閃過莫德清的腦海。

    問題是……這是誰教給他的?

    要知道這個自己都沒學過呢。

    所謂三部九侯,就是頭、手、腳三部,每部三侯。

    頭部額動脈、耳前動脈、頰動脈分別對應天、地、人三侯;手部三侯對應手太陰經、手少陰經、手陽明經;足部三侯則對應足厥陰經、足太陰經、足少陰經。

    所以,三部九侯又叫做遍診。

    就是切全身血絡,從而觀察經絡氣血的運行,從中推斷出是否有疾病的一種脈診方法。

    只是,隨著寸口脈診的普及,其實很多疾病,都是可以單靠寸口脈就能辨證清楚的,只有一些極其特殊,或者寸口脈辨證不清的時候,才會用的到。

    而那幾種罕見的癥狀,其實也是可以通過望診和聞診,來輔助實現的。

    以至于後來三部九侯的傳承手法,也就慢慢的消失不見了。

    只是,如今在莫非手上的重現,這讓莫德清感覺分外驚奇。

    他沒學過,所以不知道究竟是真是假。

    但看莫非那副信心十足的樣子,倒是很期待他能給自己帶來點兒驚喜了。

    “太溪根脈微弱可辨,應該尚有一線生機……明哥,寫方子……”

    刻不容緩。

    莫非也只能直接下命令了,站在門口的劉昌明,頓時愣了一下,下意識看了莫德清一眼。

    後者點了點頭,沒有說什麼。

    劉昌明連忙翻開自己的小本本,等著莫非開方。

    “附子18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山萸肉90克……沉香粉,雲苓,生龍骨牡蠣粉、活磁石粉各30克……高麗參30克,加煎濃汁兌服,武火急煎,邊煎邊灌……快一點。”

    這可是上一世李可李老的破格救心湯,就連自己老師,都曾經贊譽過的。

    也不知道這會兒的李老,是不是已經把這個方子研究出來了……

    說完這些話,他也就不再管了。

    直接從一邊拿過一個針包,從里面取出了一根銀針。

    太溪穴,又為腎經原穴,原指的就是本源、根源。

    所以,他本身就帶著腎精氣血的本源特性。

    腎經微弱可辨,那就證明患者的腎氣未絕。

    而中醫,最看重的就是氣,氣才是人體的根本。

    本源為元氣,調和為營衛之氣,內外交互為呼吸之氣,進補以水谷之氣,循環為髒腑經血之氣。

    現代醫學可以研究五髒六腑、筋骨血脈,甚至是菌群、細胞。

    卻無法研究經絡與元氣,是因為他們本身就不存在嗎?

    不是……是科學解釋不了。

    是的,科學還解釋不了。

    因為科學還沒有發展到那一步。

    不要懷疑,科學是科學,但它解釋不了的東西多了去了……而中醫,恰恰就是一個。

    雖然同樣是治病救人,但中醫與西醫的理論基礎,是存在巨大差異的。

    西醫建立在科學之上,卻解釋不了經絡與元氣,也解釋不了靈魂,但是中醫可以……

    只是,如今落魄的中醫,已經失去了太多的傳承。

    其實老一輩傳下來的很多習俗,我們一直延用到今天,從這些東西里,我們都可以看到中醫的理念與影響。

    比如我們經常說的脾氣不好、氣的吃不下飯、心氣不足、火氣很大等等。

    深究其中的含義,足夠在公眾號上,發表幾百篇科普小文章了……

    元氣來自于先天之精和後天水谷之氣的相合,內藏于腎,為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所以,太溪根脈只要可辨,那就能證明腎氣猶存。

    而只要元氣未絕,就說明患者其實並非無藥石可治。

    中醫里可沒有什麼心髒病、糖尿病、心肌梗塞、肝硬化……

    中醫只看證,不看癥。

    中醫看病,只需要遵循16個字望聞問切、辨證論治、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只要辨證清楚了,見效之快,絕對是效如桴鼓,立起沉痾。

    所以,那些說什麼中醫就是慢郎中的人,不好意思,你踫上的,肯定是個二把刀,他也代表不了中醫……

    莫非幾根銀針下去,先吊住那一絲元氣不失,就等著藥房煎的藥了。

    莫德清早就出了處置室。

    一邊解釋莫非的動作,一邊直言相告,自己和趙醫生剛才的判斷,真的是回天無力。

    而莫非出手,可不是為了拿老人家練手。

    而是因為莫非學會了一種很古老的切脈方式,就連自己都因為天賦所限,而沒有學到。

    他只能這樣說。

    要不然,人家還以為莫非是真的在拿病人做實驗呢。

    而國人都有一種死後為大,入土方安的講究,練手那就是對死人的大不敬了,這是忌諱。

    家屬也認可了這種解釋。

    畢竟他們心里多少也是有數的,自家的老人,真的算是命數已定。

    說難听點,還真的就是死馬當做活馬醫。

    所以,有時候做的一些事,不是真的就代表了本意,只是盡人事听天命而已。

    就像是這次把老人送進杏林苑,他們不知道根本救不回來嗎?

    怎麼可能!

    但是,他們還是把人送過來了……

    莫非能盡最後的一點心力,自己找茬就很不好了,相反的,自己不也盼著能出現奇跡嗎?

    董伯很快就把藥送來了。

    因為是武火急煎,所以量少,送服的間隔也短。

    莫非接過董伯送過來的湯劑,在他的幫助下,慢慢的給老人喂藥,一邊還留意著他身上的每一絲波動變化。

    還好,暫時沒有出現什麼意外情況。

    十分鐘後,莫非起針……

    二十分鐘後,老人的情況開始出現了變化。

    先是大汗開始減退,接著喘息也沒有了原先的急促,慢慢的穩定了下來。

    莫德清最先注意到了這種變化。

    他連忙伸手搭在了老人的脈上,片刻後長舒一口氣,神情間頗有幾分振奮,“陽回厥退,見效了。”

    心跳都提到嗓子眼的趙醫生,听到莫德清的話,頓時“呼”的松了一口氣。

    看向莫非的眼神中,已經帶上了幾分感慨。

    說實話,他是學西醫的,迄今為止,都沒有被中醫手段如此震撼過。

    莫德清的醫術,自己是真心佩服,但還稱不上崇拜。

    很簡單,莫德清的水平,還沒有超出自己的認知層面。

    但是,今天莫非的一番操作,直接讓他目瞪口呆,這,就是傳說中化腐朽為神奇的中醫醫術嗎?

    說心里話,他受教了。

    他剛剛親口判定回天乏術的必死之人,被莫非生拉硬拽的,從鬼門關上就這樣拖了回來。

    這委實顛覆了他在醫學上的認知,說一句神奇都絕不為過。

    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香江什麼職業最吃香?

    不是警察,不是公務員,不是教授,也不是演員,更不是那些企業家……

    而是律師和醫生。

    可以想象,在這個形勢下,一個能治療急危重癥的醫生,會在香江有多麼的吃香。

    差不多獨一份哦……

    兩個小時後,老人的神志漸漸恢復,並且有了饑餓感,心率也回到了100次分鐘。

    算是徹底脫離了危險。

    家屬有些驚喜,也有些錯愕,奇跡……真的出現了。

    就是那個年僅15歲的少年,一手造就了這份神奇。

    董伯出來傳話,說老人家肚子里餓了,需要準備一點兒流食,比如稀粥什麼的。

    家屬忙不迭的點頭,有人飛快的回家準備了。

    剩下的事情就無需莫非插手了,他也樂的站在一邊傻樂呵。

    “行啊你,真的閉關之後神功大成了啊?”

    甦月拍了下莫非的肩膀,眼里滿是好奇,很有幾分卡哇伊的少女感。

    “什麼閉關,什麼神功大成?”

    莫德清不由得奇怪。

    “哈哈……”趙醫生忍不住先樂了,“他倆這是商量著要親嘴兒呢。”

    甦月“哎呀……”

    莫非“……”

    今日的杏林苑,注定是名留青史的一天。

    隨著下午老人家被接走回了家,這份奇跡,也必將會在口口相傳之下,宣揚開來。

    這會對診所的名聲與口碑,推上什麼樣的高度,誰也不知道。

    但它的影響力會更上層樓,還是顯而易見的。

    香江就是這樣,屁大的事兒,都能在極短的時間里,醞釀成光怪陸離的八卦傳聞。

    當然,現在事情還僅限于診所的範圍之內。

    趙醫生、董伯、劉昌明、甦月、楊麗琪以及患者家屬,都是親臨現場的見證者。

    議論的主題,也無外乎于莫非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或說家學淵源,天賦異稟,或言醫界奇才,前途無量……

    反正意思都差不多,小伙子,我看好你哦!

    莫德清看著對面若無其事的佷兒,嘴上含著笑,心里滿是欣慰,“你是怎麼學會三部九侯這種古老的脈診法的?”

    “書上教的啊,我沒覺得很復雜啊。”

    莫非一臉的純潔,像是在說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莫德清“呃……你看的是哪部醫書?”

    莫非“《素問•三部九侯》有遍診,言人有三部,部分三侯。三侯者,有天、有地、有人也。十二經皆有動脈,上部之動脈在頭……”

    莫德清“咳咳,這個我知道,就不用你背了,但是,具體到各侯各證,你是怎麼做出判斷的?”

    他感覺有些老臉掛不住,連忙出聲提醒。

    莫非“《難經》上解釋的很清楚啊,三部者,寸關尺也,九侯者,浮中沉也。上部之天以侯頭角之氣,地以侯口齒之氣,人以侯耳目之氣也,對侯以肝、腎、脾胃者也。中部……”

    “好了,好了,還上癮了是吧,”莫德清也沒辦法了,只能嗔怪了一聲,“所以你就把寸關尺脈推廣開來,生搬硬套在了另一個三部九侯上?”

    莫非“對啊,這不很簡單嘛,道理都是相通的,我從整體的經絡氣血運行中,把各種證候對應細微上的變化,進而推敲出人體出現的偏差,然後用藥糾正過來,這不是大伯您教給我的嗎?”

    “唔,整體……變化……哈,”莫德清只感覺一道靈光閃過腦際,以前好多不甚明了的醫理,這會兒好像有些變得不一樣了,“囿于一隅,自縛手腳啊。”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就是回來看看》,方便以後閱讀我就是回來看看第十章 要的就是那一線生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就是回來看看第十章 要的就是那一線生機並對我就是回來看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