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于莉打斷了他的話,“但是氣憤歸氣憤,也不能因為這樣就沖動行事。我們不是小孩子了,要學會控制情緒,理智處理問題。”
楊力民沉默了一會兒,他知道于莉說的有道理,但心里仍然難以釋懷,“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
于莉嘆了口氣,搖了搖頭,“算了,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希望你以後能多考慮一下他人的感受和整體利益。”
這段對話讓楊力民感到沉重,他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僅傷害了賀薛陽,也傷害了與他相處融洽的于莉。他深深地後悔起來,但他也知道,道歉和反思是邁向修復關系的第一步。
幾天後,楊力民試圖與于莉再次交流,希望能夠解開她心中的疙瘩。他找到了一個機會,坦誠地向于莉道歉並表達了自己的愧疚和後悔之情。
“于莉,我知道我做得不對,我太沖動了。”楊力民認真地說道,“我不應該動手,更不該讓自己陷入這種局面。我真的對不起你和整個院子的居民。”
于莉听著他的道歉,心中的怒氣漸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復雜的情緒。“楊力民,我理解你的心情,但這件事情影響太大了。”她停頓了一下,“你知道我最看不慣的就是沖動和不理智。”
楊力民點了點頭,“我知道,這次我真的後悔。我會改正自己的過錯,以後再也不會讓情緒控制自己。”
于莉輕輕嘆了口氣,“好吧,既然你已經意識到問題,那我們以後還是朋友吧。”她微笑著看向楊力民,“不過,希望你能保持冷靜,不要再讓類似的事情發生。”
楊力民听到這句話,心中一塊大石頭落了地,他知道自己在于莉心中的形象已經受損,但至少還有機會挽回。他鄭重地點頭,“謝謝你,于莉。我會努力改進自己,不辜負你對我的信任。”
四合院是北京傳統的民居建築,典型的北方特色。它由東、西、南、北四面房屋圍成一個正方形的院子,中間是一個寬敞的天井,四周是用青磚砌成的房屋。楊力民的四合院坐落在胡同深處,是一處典型的老北京風貌,院子里種滿了各種花草,楊力民尤其喜歡那些老梅花,每到冬天,梅花盛開的時候,他總是會在院子里多逗留一會兒,欣賞那凌寒獨自開的花朵。
楊力民是一個木匠,這門手藝是他從父親那里學來的。四合院里幾乎所有的木制家具都是他親手制作的,鄰居們有任何修修補補的需要,也總是找他幫忙。他為人熱情,手藝精湛,因此在四合院里的鄰里關系非常和睦。每到晚上,他的木工房里總是燈火通明,手里那把舊鋸子來回揮動,發出“唰唰”的聲音,伴隨著院子外面傳來的吆喝聲和自行車鈴聲,形成了特有的生活旋律。
他的妻子劉淑嫻是一個賢惠的女人,在家里操持家務,將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條。兩人有一個兒子,名叫楊小明,正在上小學。小明是個聰明活潑的孩子,喜歡在院子里跑來跑去,有時候會幫父親遞遞工具,有時候會跟母親學習做家務。雖然生活條件並不富裕,但一家人過得其樂融融。
四合院里的鄰居們來自不同的背景,有老紅軍、有退休的工人、有做小生意的商販,還有楊力民的好友老張,老張是個電工,兩人常常在一起喝茶聊天,談天說地。老張的兒子小張也是楊小明的好朋友,兩家人的關系親如一家。
1976年的一天,北京發生了一場大地震,四合院的房屋受到了一些損壞,院子里的鄰居們都驚慌失措。楊力民第一時間檢查了自己的房屋,還幫鄰居們修補了破損的地方。他那堅定而沉穩的態度,讓大家在恐慌中找到了安全感。那段時間,四合院的居民們相互扶持,共渡難關,這讓楊力民更加感受到鄰里之間的深厚情誼。
在四合院的日子一天天過去,楊力民的生活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開始實施,四合院的居民們也開始討論如何改善生活。有的人想要出去經商,有的人則想要繼續堅守傳統的職業。楊力民雖然不富裕,但他對自己的木匠活兒非常有信心,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過上更好的日子。
每天清晨,楊力民總是早早地起床,在院子里練練太極拳,然後開始一天的工作。他喜歡這種樸實無華的生活,雖然日子有時會感到辛苦,但每當他看到家人臉上的笑容,听到鄰居們的贊譽,心中總是充滿了滿足和幸福。
楊力民的四合院不僅是他的家,更是他人生的見證。這里承載著他的夢想、他的奮斗和他的希望。無論未來會發生什麼,他都將以這片小小的天地為起點,迎接人生的每一個挑戰。 婁小娥向秦京如講起楊力民的情況
那天傍晚,夕陽的余暉灑在四合院的青磚灰瓦上,院子里的花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婁小娥和秦京如坐在院子中央的一張石桌旁,茶杯中氤氳著裊裊的熱氣。秦京如剛從外地探親回來,還沒來得及打听四合院的近況,便被婁小娥拉到院子里聊了起來。
“秦大姐,你可真該听听楊力民的事兒。”婁小娥一邊給秦京如倒茶,一邊開始娓娓道來,“這幾個月來,四合院里可是發生了不少事兒呢。”
秦京如微笑著點點頭,眼里滿是好奇,“哦?楊力民那邊有什麼新鮮事兒?”
婁小娥抿了一口茶,神情認真起來,“你知道的,楊力民一直是我們四合院的頂梁柱。前幾個月不是鬧地震嘛,咱們這兒的房子都震得厲害,有幾戶人家的屋頂都塌了。你沒看到,當時大家都嚇壞了,只有楊力民最鎮定。他不顧自己的家也受了損壞,先幫著鄰居們修補房子,忙得不亦樂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