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那拉氏的動作很快,費揚古這個正主兒還在床上休養,伯爵府就多了個繼子。
宜修從族長所給花名冊中,挑了三叔家嫡二子,烏拉那拉•五格,十四歲,算不得文武雙全,但也算頓學累功。
選他的原因很簡單,一則這孩子額娘走得早,是三叔第一任繼室所出,正好可以記在宜修母親名下。
二則他額娘出自完顏氏,是愛音布之孫,按輩分要叫查弼納舅舅。查弼納此人宜修記得,上一世此人曾任兩江總督、授兵部尚書。但他在康熙晚年參與諸子奪位之中,支持的是老八胤 ,現在他才還沒完全發跡,也沒站隊,可不就巧了嘛。
三則五格處境尷尬,年歲正好,又已然記事兒——三叔府中既有原配留下的孩子,也有第二任繼室生的孩子,明白他做伯爵府的世子、今後前程與未來,都只能靠宜修。
這不,剛被過繼,五格就以娘家舅舅的身份,帶了許多禮來探望宜修和弘暉,恭恭敬敬給宜修磕了三個響頭,直到宜修叫他弟弟,才從“雍郡王福晉”改口叫“姐姐”,對弘暉和三小也上心。
瞧著他懂禮識趣兒,宜修提點道︰“人前人後,我都是你姐姐,進了伯爵府就要有伯爵府世子的做派,族里雖把你記到我額娘名下,但我明白你也一定記掛自己的額娘。你放心,過兩年,待宮中選秀結束,我就給你挑個好媳婦兒,第二個孩子就記到你額娘名下,全了孝道。”
五格聞言終是憋不住,眼眶通紅地哭了出來,邊哭邊跪謝宜修。族里都說他走了運,被四福晉相中,就連阿瑪都說他福氣,誰都不曉得自己的擔憂……現在,得了四福晉的話,自己也安心了。
寬慰五格一番,宜修似是不經意地問道︰“這幾天你去信完顏氏了沒?回頭宴席擺起來,總得有個舅舅給你撐腰,入了伯爵府才坐得穩世子之位。”
五格紅了臉,局促地站著,有些扭捏和不安,他忘了。實則是不曉得要給額娘族中,寫信說這事兒。畢竟自額娘去後,除了郭羅瑪法、瑪嬤他們還會寫信記掛自己一番,其他人都沒怎麼聯系過。
宜修並不意外,只淺收了笑意,緩聲道︰“沒關系,回去了再寫也成。但你要清楚,完顏氏、孟佳氏如今都是你的外族,自然也是我的外族,不可輕慢,更不能無禮。”
五格鄭重地點點頭,表示他銘記在心。
宜修讓李嬤嬤親自送五格回伯爵府上,也是告訴費揚古和伯爵府上管事兒們,這個世子是雍郡王福晉認可的,誰也不能怠慢。
費揚古醒來後知道這一切,吐出一大口黑血後,再度暈了過去,自此再也鬧騰不起來,余生都在伯爵府內渾渾噩噩度日。
家族、女兒都放棄了他︰族里族里不再看重他,宜修有了五格,他這個人就更沒了用處,還折騰啥呢……
剛休息了兩天,又到了明德的周歲宴。
毓慶宮早早就張燈結彩,宜修早得了太子妃的叮囑,天尚蒙蒙亮就抱著弘暉進宮,陪太子妃一塊招待女眷。
弘暉自是被貴妃抱了去,祖孫倆才十日未見,貴妃就想的肝腸寸斷。要不是還有嘉瑜、淑妍在宮里陪著,人都快想瘋了。
因是在宮里,多是皇親貴冑、宗親重大臣們,看著不怎麼熱鬧,可來往都是顯貴人。
康熙扶著太後一起親臨毓慶宮,放了塊鳳穿牡丹暖玉玉佩後,在場人紛紛都呈上貴重禮物,如翡翠、寶石、夜明珠、精巧的八音盒,也有尋常的扁擔稻籮(象形物、或小玩具、脂粉釵環、筆墨書籍等。
伴著邊上兩個嬤嬤清唱的抓周歌,明德在太子妃和太子的引導下,在毯子上爬來爬去,最終選了康熙放的鳳穿牡丹暖玉玉佩。
哄得康熙心花怒放,直接抱起明德,說︰“明德聰慧,果類大父。”
大父,古語中指的是祖父,這是說明德像他祖父一樣聰慧。
在場人都听得懂這句話,紛紛恭維、稱贊明德格格有康熙的風範。
唯有太子怔愣許久,臉色幾經變化復如初,才笑道︰“明德自然最親您。”
太子妃一直瞧著女兒,錯過了剛才太子臉色大變,听這話只以為太子也高興,很是開心女兒如此舉動︰既得了皇阿瑪喜歡,又贏得太子喜愛,明德這次做的很好。
宜修卻瞧出了些什麼,康熙和太子是真高興,但這父子關系大不如前。
康熙高興的是孫女給面子,選了他挑的玉佩;太子起初怔愣,大抵是沒想到康熙如此評價女兒,後面高興是女兒抓周不錯,而不是欣喜女兒像康熙,大抵是因“果類大父”想到了“子不類父”的話。
古往今來,多少太子被廢,就是因為“子不類父”,漢景帝的劉榮是,漢武帝的劉據是……就連明成祖的朱棣也一度想廢了不類己的朱高熾,改立類己的朱高煦。
《舊唐書•魏徵傳》曰︰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這一世,宜修格局打開後,沒少讀書增長見識,讀史之後,更是發現︰大抵應了那句“善治國者未必善治家”,有為之君的太子都比較慘。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原因很簡單——“江山永固,世代長存”是每一個帝王的心願,最初都異常重視太子的培養,但因為子與父性格不似,產生嫌隙,小人借此大加構陷;
或因對太子期望過高,不斷施加壓力,使之內心不安、鋌而走險;
或因為“子以母衰”,因母親失寵或是早亡,沒有能緩和太子與帝王關系的人,使得太子逐漸令帝王看不順眼,最終太子失位。
瞧了眼在貴妃懷里愛笑的弘暉,宜修覺得既然君王有時“善治國者未必善治家”,那就不讓君王治家!
重生以來,自己始終向胤 強調,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贏得其信任的同時,也做好了各項防備——明面上又抬舉齊月賓、宋雲煙、甘淑儀等分散注意力,暗地里卻把整個雍郡王府捏在手心,又培養了靜瑤、李靜言、蔣氏等。
胤 這個狗男人,要是老老實實把位子傳給弘暉,留他善終也可以;要是敢起別的心思……哼,登上皇位後,還是早死早超生吧!
周歲宴宴席結束後,宜修得了三波信兒︰太後叮囑明兒讓甘淑儀、李靜言進宮陪她打牌;
康熙通知,甘、李二人太後點名要西巡的時候一塊帶著,另外西巡時會讓貴妃帶弘暉陪著去;
貴妃透了底兒,皇上寫了封弘暉為世子的聖旨,就等胤 回來頒詔,讓自己放心她一定照顧好弘暉。
宜修頭次出宮是懵的,不知該高興還是該傷心。
按理弘暉這麼小就要封世子,等胤 上位,那弘暉板上釘釘一定是太子,是絕對的順位繼承人,這可是兩世都可望不可及的;
可弘暉還不到兩歲,這西巡路途遙遠,還要去蒙古,就算有貴妃陪同,且安全是真不好說——十一阿哥胤 是西巡期間夭折的,還有十八阿哥胤 ,上一世也是死在西巡途中,這……唉,真真是喜憂參半!
甘淑儀和李靜言這倆估計是給太後西巡路上解悶用的,倒是無傷大雅……
不,不對!
突然間,宜修腦海中想起來一件事兒——自己正是因為西巡缺銀子,山西爆發災荒,以及康熙四十六年黃河決堤等事兒,才把江南官商勾結的事兒借靜安、胤 的手捅了出來。
如今西巡順利舉行,貴妃和弘暉在列不說,就連甘淑儀、李靜言兩個小人物都被康熙記掛在心,雖說有太後的原因在,但更多的原因,怕是胤 在江南有所成。
難道胤 如此厲害,才一個月就把江南那團亂麻給理清了?
不,不可能。江南之事若已結束,別說江福海,就是胤 也會在回信中提及一二,然而胤 如今一封信也沒回。
這就說明,胤 干了實事兒,但事兒還沒完,無法騰出手來處理兒女情長,可見江南的水兒,不是一般深吶!
能難得住胤 ,自己就不得不做兩手準備,要真胤 一時應付不過來……得想法子將風險降到最低。
嘖,胤 的命倒是不用擔心;前程嘛,他有那個捅破天的勇氣以及如今取得的成就,也不用太操心;就是帝心這邊,還是要個局外人在康熙偶爾吹吹枕邊風,說點好話的……
算算日子,皇阿瑪晚年的兩大寵妃——浙江余姚的高氏(秀貴人,生二子一女,唯有皇二十子胤 活了下來)以及色赫圖氏(謹嬪,生皇二十二子,胤祜),此時應是初入宮,還沒完全展露頭角,也是該投資幾個新人了!
喜歡宜修重生︰人間清醒登橘直上人間清醒登橘直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