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選的確是有一個,甚至可以說完美的人選。”
崔少宇想了想說道,李世民又給出一個東宮的職位,或者說帝師,很大的蛋糕,不過他第一時間想到的確不是世家之人。
現在李世民想培養一下李承乾這是好事,大唐任何一次不確定的動蕩所導致的後果都不是他想見到的,但是太子太傅這個位置也很重要,現在李承乾還處于叛逆期,也是塑造三觀的重要時期,可不能真的變成一個只知道守城之君。
“哦?完美的人選?誰?”
能得到崔少宇這麼高的評價,他倒是很少見。
“能教導承乾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帝王的,只有當過帝王的人,岳父國事繁忙,肯定沒太多時間教導,那麼...”
“你是說棄宗弄贊?”
李世民听到崔少宇的話也是反應了過來,自己也算是燈下黑,松贊干布的確是一個合格的君主,最主要的是年紀上和李承乾差不多。
“沒錯,只不過要看岳父的意思。”
崔少宇點了點頭,松贊干布被帶到長安之後,一直是處于軟禁狀態,李世民也暫時沒有殺他的意思,至于祿東贊等貴族,不知道什麼時候染上了米囊香,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突然暴斃。
李世民還在思考其中的利弊,李承乾卻是開口說道。
“父皇,兒臣願意讓那個棄宗弄贊當老師。”
一直被李世民拿去和這個人做比較,他還真想見識一番,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導致他成天挨罵,別人家的孩子,就是討厭。
李世民定定的看著李承乾,看著對方眼中那毫無畏懼的眼神,嘆了一口氣。
“唉,那就這樣吧,不過少宇,這棄宗弄贊就當一個東宮幕僚吧,你覺得如何。”李世民不是很看好李承乾能很好的學到什麼東西,不過只要李承乾能不被松贊干布利用,就已經算是成功了。
“岳父決定就好,反正是在長安城中,翻不起什麼浪花的。”
皇帝問你那是客氣,你真要幫他做決定,關系再好都會讓他不喜。
“陛下,李靖將軍八百里加急。”
此時李君羨再次走過來說道。
“嗯?室韋又出什麼事了?少宇,走,去御書房,君羨,派人叫輔機他們過來。”
李世民面色微變,八百里加急,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
“陛下你們去吧,承乾,襄城,與我一起走走。”
長孫皇後招呼襄城一起走,崔少宇一席話,能中肯的說出想法她已經很滿意了,在她看來,松贊干布的確是最適合李承乾的老師,說明崔少宇對李承乾並沒有特殊的看法。
李承乾還是略帶失望,李世民真要處理這些重要事情的時候,只會叫上崔少宇,而沒有帶上他。
李承乾怎麼想的,崔少宇不知道,不過看著李世民遞過來的急報,心中很是激動。
土豆,玉米,都找到了,不過紅薯沒有找到,但已經算是重大收獲,只此兩樣,大唐國運已改,國祚三百年?絕對不可能只有這麼短了。
“少宇,這李靖所說的可是真的?畝產數十石?”
李世民面色激動的問道,當初崔少宇說的佔城稻他還要先讓人去探查,現在完全不需要了,這樣的事,崔少宇不會用來開玩笑。
“岳父,是真的,不過眼下春耕在即,他們不一定能趕回來。”
他是參與過遠征的,很清楚大隊人馬趕路的效率到底有多慢,前面他們從吐蕃國都回長安都用了近乎兩個月,從庫頁島附近來長安,就算騎兵一個月也夠吃力的,眼下長安周邊春耕差不多要開始,他雖然沒種過地,但是土豆也是在春季種植還是知道的。
“真有這樣的神物?畝產數十石?”
李世民還是不敢相信,佔城水稻在南方能一年兩熟就已經很離譜了,大大的緩解了大唐百姓抗災害的能力,如果再來這畝產數十石的糧食,大唐百姓將永無饑荒,哪怕是一個地方有天災,其他地方的糧食也能輕松度過。
現在的大唐百姓是一個男丁有二十畝,女人十畝的均田,就這,每年除非遇到豐收,不然都還是有挨餓的可能,也就南方比較適合種植水稻,多數地方種植佔城稻還富裕一點。
北方的水田不算太多,大部分還是種的小麥,豐收也不過幾石,要是有了這神器,只需要區區幾畝,就足夠養活一家人,他作為皇帝可太清楚什麼樣的百姓最不好煽動了,只要能吃飽,有一條活路,他們幾乎都不可能被煽動造反。
“話是沒錯,不過具體多少我也不是很清楚。”
畢竟後世的土豆種子有沒有過科技升級他也不清楚,信中李靖也只是說宗全說的畝產數十石,和他以前所了解的情況有一些區別。
“好,無論如何,當記首功。”李世民高興的說道。
“岳父,您是不是忘了一點,這是七家探險隊找到的,如今是被衛國公強行送往長安的,不如您想一下如何和其他家主商量一下如何?”
崔少宇在一旁潑了一盆冷水,世家的東西不是這麼好拿的,雖然東西已經落入李世民手中,不過該付出的代價,一樣少不了。
百姓從來都可以選擇更好的生活,誰抽的田賦少,就幫誰種田,對于百姓來說,給世家種田和給朝廷種田,沒有任何區別。
這幾年要不是世家和李世民的關系密切,世家早就開始降低自己地盤中的租稅來吸引百姓給他們種田了,如果李世民這次要搶了他們的功勞,那就不要怪他們不講武德了。
李世民面色一僵,倒是忘了這個重要的事情,不過如此穩定千秋大業的良種,付出些許代價也是應該的,畢竟兩千人的世家精銳子弟一起出去,現在能回來的也不過將將千人。
“少宇,你幫朕出一個主意,如何獎勵比較好?”
“岳父,我認為,探險隊的人皆可載入唐史,封爵,他們當得起。”
探險隊帶回來的不止是簡單糧食,更是一個民族崛起的資本,更是大唐延續國祚的神器。
“一千多人,全封爵?”李世民驚呼,就算是他登基,也沒有一次性的封過這麼多的爵位。
“陛下不可!”
剛到御書房門口的長孫無忌等人听到李世民的驚呼,下意識就要反對,一千多人的封爵,場面過于驚悚。(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