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侯府的事情,就這麼塵埃落定了,當天,許亭筠母子三人就被趕出了永安侯府。</br>不能帶走侯府分文,听起來苛刻,實則她從勇國公府離開時也帶了不少積蓄,只要不作死,省吃儉用過一輩子還是可以的。</br>不過想像以前那樣錦衣玉食就不可能了。</br>另外,永安侯當天就寫了休書,派人通知東州的戚家,叫他們將戚氏接走。</br>事情鬧得這麼大,許清宜的兩個弟弟自然也知道了來龍去脈,也恨母親糊涂,但到底是母親,都跪下來求父親收回成命。</br>永安侯沒有動搖,堅決要休了戚氏。</br>還對兩個兒子訓誡道︰“做人不能忘本沒錯,因此你們為母求情我可以理解,但做人更不能心術不正,若是你們是非不分,包庇母親的過錯,將來也是平庸勞碌,不會有所作為。”</br>兩個兒子被訓得低下頭,不敢再多言。</br>奪子殺人,的確太過殘忍,心術不正。</br>曾經他們覺得圓滑伶俐的大姐,卻原來也是個蛇蠍心腸的人。</br>反倒是從不看好的木訥二姐姐,現在完全變了個人,那麼自信大方。</br>卻似乎離他們越來越遠了。</br>許清宜一行人打道回府,隨後將斷親消息放了出去,有撞柱逼迫的情況在前,眾人對她的舉動多半還是理解的。</br>只有少部分覺得過分了。</br>但緊接著,永安侯府便放出休棄戚氏的消息,理由是混淆侯府血脈,那剛被勇國公府休棄的長女許亭筠,原是戚氏從外面抱來的孩子。</br>瞬間,矛頭便都指向了戚氏,倒是沒有人再覺得許清宜過分。</br>戚氏這種人,眾叛親離也只能說活該了。</br>侯府沒把她奪子殺人的消息放出去,已經是仁至義盡。</br>至此,陸啟銘已死,阻礙臨哥兒認親的絆腳石也清除了,關注此事的民眾們,便開始呼吁臨哥兒認祖歸宗。</br>作為完美的受害者,臨哥兒這邊和先前計劃的一樣,先不作回應。</br>他的計劃連勇國公夫婦倆都不知道,因此二老以為大孫子真的惱了勇國公府,在那急得團團轉。</br>勇國公夫人更是多次來找許清宜,明里暗里地打听,想知道臨哥兒現在是怎麼個意思?</br>許清宜也挺同情這老兩口的,可是好大兒的節奏不能亂,她只能打太極,笑著安撫勇國公夫人︰“您別這麼著急,事情才剛過去,總得給孩子一些時間適應不是?否則別人還以為他覬覦世子之位,巴不得早點認親呢。”</br>這個暗示不知道對方听懂了沒有。</br>勇國公夫人也不笨,稍微一琢磨就明白了,立刻轉憂為喜地笑了出來︰“原來如此,好的,我明白了,是啊,是我們太急了。”</br>見她明白了,許清宜就笑笑。</br>心系大孫子的爺爺奶奶真是可愛啊,以後又多了兩個真心疼愛臨哥兒的人,是好事。</br>等他們這邊事了,狀元府那邊也安頓好了,邀請他們去暖居。</br>最近晦氣的事情接二連三的,是該來點開心的聚會,轉換轉換心情,于是許清宜精心準備了一份暖居禮物,攜同丈夫與兒子們出門。</br>狀元府的位置也不偏,比他們將軍府稍微往外一點,規格倒是很高,大抵是皇帝心疼女兒,故意厚待。</br>五月的艷陽下,精致的琉璃瓦閃著光輝,一切看起來都是嶄新的,無端令人心情愉悅。</br>“沈狀元是過上好日子了啊。” 哥兒揣著手東張西望,小大人似的感嘆了一句。</br>許清宜笑道︰“你的日子過得那麼好,就不興人家沈狀元過好日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