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議論,形形色色,但歸結起來,無外乎幾類。
一類,是毫不掩飾的幸災樂禍。
自陸江河以省委書記女婿的身份,幾乎是“空降”般出任市政府秘書長那天起,關于他“背景深厚”、“一步登天”的議論便從未停歇。
許多人對此心懷不滿,認為他擠佔了屬于別人的晉升空間,破壞了官場論資排輩的潛規則。
這些人,平日里或許不敢公然非議,但此刻沈 坤出事,他們壓抑已久的嫉妒與怨憤便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在他們看來,沈 坤這棵大樹一倒,陸江河這條依附其上的藤蔓,必然會迅速枯萎。
他們樂于見到陸江河從雲端跌落,甚至私下里已經開始議論,這位年輕的秘書長在市政府還能“蹦 ”幾天。
這種心態,是官場中常見的“看人下菜碟”的極致體現。
一旦某人失勢,過往的成就與能力都會被選擇性遺忘,取而代之的是對其“後台”的津津樂道以及對其未來黯淡的惡意揣測。
另一種類型,則更為復雜微妙。
其中一部分人,是純粹的觀望者。
他們深諳官場生存之道,明白在局勢未明朗之前,不輕易站隊,不隨意表態,是自保的最佳策略。
他們會像打量一件待估價的古董一樣,審視著陸江河的一舉一動,試圖從中判斷沈 坤事件的走向,以及陸江河本人的政治能量還剩下幾分。
還有一部分人,則是急于劃清界限。
這些人過去或許曾主動向陸江河示好,甚至試圖攀附,但此刻卻唯恐避之不及。
他們會刻意減少與陸江河的接觸,即便在走廊里遇見,也可能只是點頭示意,眼神飄忽,生怕沾染上任何不必要的麻煩。
樹倒猢猻散,人情冷暖,在權力場中尤為真實,代表人物,就是文興海給他配的那位名叫林緋夏的助手。
更有甚者,已經開始暗中盤算,一旦陸江河的位子空出來,自己是否有機會取而代之。
這類人,往往嗅覺敏銳,行動果決,他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出現的權力真空。
至于同情,那是官場上最為稀缺的情感。
即便有,也只敢深藏心底,絕不會輕易流露。
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中,同情弱者,往往意味著將自己置于潛在的風險之中。
整個市府大院,就如同一個巨大的旋渦,陸江河身處其中,感受著四面八方涌來的暗流。
這種感覺,陸江河並不陌生,恍惚間,像是回到了上一世在地震局那些壓抑而晦暗的歲月。
每一個眼神,每一次擦肩而過,都似乎帶著不為人知的深意。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無形的壓力,讓人喘不過氣來。
唯一讓陸江河感到些許慰藉的,是市長文興海。
這位昔日沈 坤一手提拔起來的人,如今的市府一把手,對他的態度一如既往,沒有任何變化。
依舊是那份恰到好處的親切隨和,仿佛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至于這份態度背後真正的目的,陸江河並不十分在乎。
他只要文興海明白,他們是一條戰線上的就好。。
上班數日後,文興海沒有讓他失望。
下班鈴聲響過許久,市府大樓漸漸安靜下來,李珂敲開了陸江河辦公室的門,請他去市長辦公室一趟。
文興海的辦公室里,燈光明亮。他示意陸江河坐,自己則起身,走到門邊,“ 噠”一聲,將辦公室的門反鎖了。
這種舉動,讓陸江河心中一凜。
“江河,坐。”
陸江河依言坐下,看著文興海。
文興海沉默了片刻,似乎在組織語言。
“關于你爸的事情,目前有些進展,我也是費了些周折才打听到一點眉目。”
陸江河的神經瞬間繃緊。
文興海繼續說道︰“沈書記的事情,目前來看,主要牽扯到兩個方面。”
他停頓了一下,觀察著陸江河的反應,然後才接著說︰“第一個,你應該還有印象,就是前年,你還在江城那邊的時候,處理的沈書記那個小舅子胡凱的案子。”
陸江河點了點頭,胡凱可以說是他送進去的。
“這兩年那個案子,紀委其實一直在深挖。你也知道,這種事情,往往是拔出蘿卜帶出泥。胡凱進去之後,為了爭取立功減刑,吐出來不少人。”
“隨著調查的深入,涉及到的人員級別越來越高,牽扯的資金也越來越大,範圍也從最初的幾個市,蔓延到了省里的一些部門。有些人,跟沈書記過去的工作履歷,有過交集。”
陸江河眉頭微蹙,他明白文興海的意思。這種官場上的“交集”,很多時候是說不清道不明的。
即便沈 坤自身清白,但只要他提拔過的人、或者在他主政地方出過問題的干部犯了事,就難免會有人將髒水往他身上潑。
“目前專案組那邊,並沒有直接證據證明 坤書記參與其中。但是,胡凱畢竟是他的姻親,有些事情,即便是捕風捉影,也容易被人拿來做文章。”
“比如,有人提出,胡凱在某些項目的運作上,是不是打著 坤書記的旗號?沈書記是否知情?是否進行了包庇或者默許?”
“這些,都是調查的方向。所以,雖然 坤書記本人與此事並無直接經濟瓜葛,但在程序上,在某些人看來,就有了說道的地方。”
陸江河心中了然,這便是官場傾軋的常用手段,不需要真憑實據,只需要“合理懷疑”,便能置人于死地。
文興海掐滅了煙頭,又續上一支。
“這還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沈書記這些年在江陽省大刀闊斧的動作。”
文興海的語氣變得有些復雜,既有敬佩,也有一絲擔憂。
“沈書記主政江陽這幾年,為了把江陽的經濟搞上去,可以說是不遺余力。攤子鋪得很大,動作也很多。”
“就拿修路來說吧,江陽省這幾年的高速公路里程數翻了一番,還有幾條國道也在升級改造。還修地鐵,江州市的地鐵一號線二號線能這麼快上馬並且部分通車,全是沈書記親自盯著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