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馬將後續的熱兵器運到,燕軍再次裝配起來。
幾乎與此同時的,梁軍也到了。
燕州與大梁國的再一次戰爭,徹底拉開了序幕。
梁不凡明白,這一戰,幾乎就是大梁國的生死存亡一戰,絲毫馬虎不得。
所以,梁不凡下旨,增加撫恤金的比例,命令所有的梁軍死戰。
以至于,戰事很膠著。
燕軍雖然有騎兵相助,機動靈活性強,卻也沒有佔到多大的便宜。
不過呢,燕軍的補給速度,比梁軍要快 。
第一,燕軍的援軍,都是騎著馬趕過來的。
然後,重傷兵原地養傷,輕傷兵將戰馬再趕回薊城,使得第二撥援兵也能夠快速趕來。
第二,熱兵器的補給,是通過木牛流馬運輸的。
木牛流馬的速度,雖然遠遠比不上真正的馬,但運輸量大,路上不需要吃喝,比牛車和馬車快多了。
而且,燕州的木牛流馬數量極多,這一撥剛到,第二撥就已經出發了。
第一撥回到薊城,第三撥也已經在路上了。
所以,三撥木牛流馬輪番運輸,使得燕軍的熱兵器可以源源不絕,不需要有什麼擔心。
可大梁國就不行了。
在這樣的相互猛攻之下,大梁國的熱兵器消耗快得很。
雖說大斯國答應半價賣給大梁國熱兵器,但路途實在太遙遠了,又沒有木牛流馬的速度,以至于戰事持續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梁軍的熱兵器就中斷了。
而大斯國往大梁國運送的熱兵器,還得一個月才能到達。
這一個月,就是大梁國的熱兵器真空期。
于是,燕軍立即就對梁軍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沒有熱兵器的加持,梁軍就像是沒有利齒和利爪的老虎一樣,根本扛不住燕軍的攻勢。
梁軍大敗,死傷無數。
燕軍趁機追擊,一連攻克了大梁國幾十座城池。
大斯國的熱兵器運到,梁軍才勉強穩住了局勢,再次跟燕軍相持。
這個時候,大梁國已經失去了差不多近兩州的疆土。
當然,這還只是燕州與大梁國的戰場。
那一個月的熱兵器真空期,同樣適用在大梁國與楚兒國的戰場。
楚兒軍也趁著大梁國熱兵器後繼不力,趁機發動猛攻,著實也拿下大梁國的不少地盤。
所以,兩邊的戰場加在一起,大梁國差不多就損失了三州的地盤。
這麼一來,大梁國掌控在梁不凡手中的疆土,就只剩下十二州之地。
也就意味著,大梁國的地盤已經損失了一半,還要多那麼一點點。
疆土損失,人口也會損失,稅收和糧食都會減少,大梁國的實力也就越來越弱。
雖說大斯國將熱兵器的價格給大梁國打了五折,可大梁國多出了燕軍這一股敵人啊。
而且,燕軍很聰明,知道熱兵器是大梁國的弱項,所以就不計傷亡地進行猛攻,以最快的速度消耗大梁國的熱兵器。
也就是說,當大斯國的熱兵器運到之後,大梁國又支撐了一段時間,然後熱兵器就又斷了。
梁不凡也明白了燕軍的打法,但也很是無可奈何。
總不能,燕軍發動了猛烈的攻勢,你梁軍為了節省熱兵器,抵抗就少一些。
如果真是這樣,梁軍肯定就扛不住燕軍的進攻。
這麼一來,梁軍的熱兵器是省下了,但城池被燕軍攻佔了,軍隊會傷亡慘重不說,你特麼省下來的熱兵器豈不是落到了燕軍的手里?
城池沒了,熱兵器沒了,你特麼兩頭不落一頭,傻帽啊。
所以,梁不凡明知道燕軍的打法,卻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得被燕軍牽著鼻子走。
但梁不凡不甘心,派出使者,快馬加鞭,跑到大斯國,求大斯七世加大對大梁國的熱兵器供應。
梁不凡很聰明,這是唯一能破除燕軍進攻之法的辦法。
大斯七世是個明君,知道大梁國已經危在旦夕,便同意了梁不凡的請求,準備將對大梁國的熱兵器供應量增加兩倍,也就是之前的三倍。
這個供應量,剛剛好。
當梁軍將熱兵器消耗得差不多的時候,第二批的熱兵器就會抵達。
這麼一來,梁軍的熱兵器也能夠源源不絕了。
第二個熱兵器真空期的時候,大梁國再次損失了兩州之地。
但這也是最後的兩州了,梁不凡下了死命令,無論如何都不能再丟一城一堡。
大梁國,只剩下十州之地,確實不能再丟了。
就在這時,楊楓再次改變戰術了,再次投入了大量的兵力,開闢了第三和第四戰場。
楊楓的目的很簡單。
第一,消耗大梁國的熱兵器,使得兩撥熱兵器之間出現空檔期,以便于燕軍和楚兒軍能夠趁機攻城略地。
第二,就是蠶食大梁國的疆土,兼並大梁國的人口,也就能減少大梁國的稅收和糧食,使得大梁國的國力越來越弱。
果然,楊楓的戰略發生改變,一下子就讓梁不凡再次措手不及了。
燕軍開闢戰場,梁軍就得派兵迎敵。
且不說梁軍的反應的速度會比燕軍慢上一拍,就說梁軍的熱兵器再次分散,使得大斯國運送的熱兵器,兩撥之間還會出現一個月的空檔期。
這一下,梁不凡是徹底害怕了。
楊楓的意思很明顯,就是以燕州強大的實力碾壓大梁國。
論人口,論兵源,燕州遠在大梁國之上。
論財力,燕州能頂大梁國幾十個。
論熱兵器,燕州能夠制造,運送又非常快,可以說是源源不絕。
論執政,燕州是仁政,但凡是佔領了大梁國的地盤,大梁國就別想再拿回來了。
因為反應慢了半拍,大梁國的十個州就變成九個州了。
接著就是熱兵器的真空期,九個州又變成五個州了。
最可怕的是,大梁國與大斯國之間的通道,被燕軍給截斷了。
最後這一批熱兵器,全部落入到了燕軍的手中。
梁不凡徹底絕望了。
梁不凡後悔啊,真不該听梁山的,派他出使燕州。
梁不凡後悔啊,真不該貪圖那三百萬金,更是不該殺了梁山,最不該斬殺燕州的使者。
現在,不管怎麼後悔,都已經晚了。
梁不凡什麼都顧不上了,立即就寫了一封投降書,說是願意臣服于燕州,做燕州的附庸國。
喜歡割據自立後,我強娶了敵國太後請大家收藏︰()割據自立後,我強娶了敵國太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