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在將spacex工程師預測的情況上報以後,短短三分鐘內,中止撞擊行動的指令就下發到了spacex指揮中心。
    無他,風險太高,很容易釀成國際糾紛。
    要是撞紅星的衛星,那還可以打打嘴炮。
    要是不小心撞了東方一號,那絕對是大事故,華夏不會輕易放過的。
    于是詹瀚海他們就發現,這幾顆星網的衛星,虛晃一槍,直接又給走了。
    讓紅星這邊松了一口氣的同時,心里也是止不住的憤怒。
    媽的,你老馬給我等著,等我們的護衛者衛星成編隊後,有你們好果子吃。
    現在紅星的衛星數量相比于星網那6000多顆衛星,數量還是太少。
    暫時損失不起。
    必須要等防御網絡建設完成,就是到了反擊的時候。
    紅星剛進入這個行業沒多久,衛星出現故障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萬一不小心撞了點東西,也是再正常不過。
    畢竟你spacex都玩那麼多年了,衛星還時不時的失控呢。
    我們偶爾出問題,很合理的對吧?
    被老馬嚇了一跳後,在第二天,也就是11月18日上午,紅星的兩顆護衛者衛星完成前期的所有準備工作。
    三顆衛星的速度都為7172.4米秒,也就是每秒7.1724公里的速度,由于三顆衛星速度一致,軌道一致,所以這時候如果從太空看去,這三個衛星是處于一個相對靜止的場景。
    通過衛星上面帶的攝像頭可以看到,尾部仍然拖著一個白色氣球形容)的東方一號,在孤單的繞著藍星運行。
    這樣的時間,它已經度過了53個年頭。
    但此時此刻,它不再孤單。
    這顆華夏航天的先驅者,在見到自己後輩過來看望自己,或許也會欣慰的笑一笑,感嘆一聲——後輩們真的很爭氣。
    上午8時31分,紅星航天直播間,央媽的一個頻道,同時轉播了這次的維修升級行動。
    很多早就在紅星直播間等著的觀眾,發現原本黑色的屏幕,突然出現了畫面。
    而且是一顆衛星的畫面。
    我是蠢蠢的︰“這,這,這,這是東方一號?臥槽,這真的是東方一號?你們看尾部那個氣球,紅星這是要干什麼?對東方一號進行維修嗎?”
    不養魚塘沒有魚︰“這就是東方一號,尾部的那個氣球是當年我們的工程師,為了能讓大家在地面也能看到它,特意設計上去的,就是為了增加反光面積。”
    半只簪子︰“53年,東方一號已經在太空運行了天,我不知道以前它孤單不孤單,但現在的它一定不孤單,東方一號前輩,我們來看您來了。”
    喜歡桑葚的曾小賢︰“去年帶我孩子去參觀博物館的時候,我家孩子指著博物館里的東方一號問我,我們為什麼不把它接回家,我告訴孩子,東方一號的使命就是繼續在太空,它是一個標志,一個象征著華夏航天事業的標志,它也會一直在那里,看著我們華夏航天繼續邁向深空。”
    星穹ix︰“是啊,這是一個標志,一個華夏航天事業的標志,我等會給我爺爺打電話,讓他去看央媽頻道,老一輩的人,對這顆衛星有著不一樣的情愫。”
    k國哥k︰“我爺爺把收音機都準備好了,他說當年他就是用這個收音機收听的《東方》樂曲,他說他也沒想到這53年過去了,竟然還有可能再次用這個收音機听到那熟悉的旋律,紅星加油啊!”
    注︰直接收听東方一號家用收音機是做不到的,當年是通過地面接收信號,重新解碼後再次進行轉播的,才能夠被家用收音機收到。
    明熹山人︰“就是不知道這是升級還是維修,可不管怎樣,我都想說一句,加油啊紅星!傳承的意義 在此刻展示的淋灕盡致。”
    彼陽的杠精︰“細思極恐啊兄弟們!這特麼紅星要是真有維修衛星的能力,那豈不是說他們能輕松的在太空中給其他衛星開盒?”
    ing靈藥︰“臥槽,你這麼一說好像有點意思啊,我看以後老馬的衛星要是再敢來,紅星能直接給他來個外科手術!”
    在畫面出現後的幾分鐘,直播間里的彈幕就已經來到了一個能將全部畫面遮擋住的地步,數據洪流不斷轟擊著服務器。
    這時紅星的直播間里傳來了陳塵的畫外音,“大家上午好啊,今天我們極有可能會見證一個歷史時刻,我們紅星航天和華夏航天將會聯合隊東方一號,這顆華夏航天先驅者進行一次升級工作。”
    “由于部分內容可能不可以展示,所以在接下來的直播中,大家看到馬賽克的時候不要緊張。”
    而央媽這邊,在真正的維修工作還沒開始的時候,畫外音是在回顧著這顆衛星當年的艱苦歲月,講述著這顆衛星在當年那個歲月中的艱難。
    半個小時的時間,畫面里只有來自護衛者號拍攝的東方一號衛星畫面,很多老先生,很多老人,也都聚集在電視機前,第一次真正的看到這顆衛星的真實面貌。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不少的人此刻都眼含熱淚。
    這顆衛星讓他們想起了一個人。
    一個無比懷念的人。
    一個高呼人民萬歲的人!
    9點整,隨著馮天齊,詹瀚海表示準備完成,這次的維修工作也正式開始。
    或許在上億人,數億人的注視下,來自護衛者2號衛星緩緩的伸出一個機械臂,穩穩當當的停放在東方一號上面。
    而後又有一顆機械臂伸出來,開始通過上面特殊的工具,對東方一號的外殼進行拆卸。
    “在當時艱苦的條件下,沒有專用的鉚槍與固定工件的桁架,工人們就用錘子將鉚釘一個個敲上去,完成了外殼的組裝。”
    “上面這一顆顆的鉚釘,就是我們時代的見證,現在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的工具正在一顆顆的拆除指定區域的鉚釘,這個工作可能會持續很久。”
    陳塵在畫面外解釋的不錯,拆除鉚釘是維修行動中最困難的一步,因為當時在設計這個衛星的時候,誰都沒有想過要進行二次的維修,也沒有想過要進行外殼的拆除。
    所以這些鉚接都是一次性的。
    當時在設計方案的時候有好幾套不同方案,經過地面實驗模擬,還是最簡單,最粗暴的那種最好用。
    那就是直接用熱力法+鑽除法,強行破壞掉制定區域的鉚釘,取下外殼。
    當第一顆鉚釘歷時7分鐘被成功拆除的時候,衛星上面的攝像頭忠實的記錄了這一幕,地面上的觀眾也隨著第一顆鉚釘被拆除,爆發出熱烈的歡呼。
    有第一顆就有第二顆,機械手靈活在太空中,在以藍星為背景的太空軌道上,更換不同的工具,收集拆除的碎片。
    這一幕華夏人看的激動不已,老馬也看的激動不已。
    這特麼知道你紅星機械臂和機器人技術牛。
    沒想到在太空中也這麼牛。
    在近地軌道上給衛星做外科手術,還特麼敢直播出來。
    馬斯克自問,spacex是做不到這種程度的。
    不過此時他也有點慶幸,幸好沒有一頭給撞上去,這你們要是撞上去了,可真是吃不了兜著走。
    喜歡黑科技︰誰讓他這麼造手機的請大家收藏︰()黑科技︰誰讓他這麼造手機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