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紅星汽車事業部一期工廠為10月份20天才交付1.6萬輛h20,而發愁這個月的交付任務的時候,突然發現近一周訂單又開始激增。
    這個月交付數量少,主要是因為有一個國慶假期,工廠利用這個機會對生產線進行一些檢修和調整,導致產量受到一定的影響。
    目前以每個月交付3萬台上下的數量進行交付,工廠里的機械臂都快掄冒煙了,可這待生產車輛是越來越多。
    交付的越多,訂單越多!
    從6月份開始,紅星就欠車20萬台,這每個月3萬台都交付快5個月了,待生產訂單還是20萬台!
    一點沒降!
    十月下旬開始,訂單更是以一個不可思議的速度進行激增,一個周的鎖單數量就超過了1萬台。
    廠長老宋更是心如死灰,產能已經到了極致,沒有任何可以再挖掘的潛力了,想把剩下的車輛快速交付,只能等著2期工廠完工投產。
    可2期工廠是要生產suv的, 老宋都不敢想象,紅星的增程suv上市後訂單數量會達到一個怎樣的地步。
    還有陳總最近透露出更改計劃,要提前開啟戰爭,三期工廠也在規劃中,到時候更沒有多余的產能給h20了……
    而這次的訂單激增,也主要源于一場事故……
    一場真正暴露h20性能的事故。
    和另一個時空的大米su7不同,超級大馬力車很多人都是第一次開,加上開車的都是些小年輕,會出現掌握不了這麼大馬力性能車而出事故的情況。
    h20在出廠之初,就對動力進行了一番限制,新手模式是強制開啟的,鎖住動力,根據用戶的駕駛習慣進行慢慢釋放出全部性能。
    這也讓很多車主又愛又恨,想蹦一下都得等新手模式過去。
    但這樣也是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一些不應該出現的事故的發生。
    還有一個原因是,在新手模式下,紅星的aeb調的比較激進,這種激進的剎停也在隨著用戶的駕駛里程變長,根據用戶的駕駛習慣進行調整。
    這是紅星在智能化場景上面領先其他廠商一個很大的部分。<5,動不動就喜歡剎停。
    要麼就預置的比較常規,像小鵬汽車理想汽車之類的,都是常規場景。
    紅星的這種智能化調節,也算是獨特的優勢之一。
    從aeb到智駕,再到駕駛習慣和動力輸出上面,都是智能調節,並且在動力響應上面很大程度上參考了來自馬自達工程師的意見。
    他們的馬自達汽車不管動力強不強,這個根據油門深度和用戶駕駛習慣,智能調節動力輸出方面做的還是可圈可點的。
    打個比方就是你平時駕駛比較激進,一腳油門下去他們的變速箱會直接從6檔降到3檔,從而給汽車提供一個加速的動力。
    而你平時駕駛習慣比較溫柔,變速箱的響應上面也會更加的溫柔一點,和前者相比,踩同樣深淺的油門,變速箱只會降到4檔。
    h20在新手期的話,就是在收集用戶的這些駕駛習慣,進行針對性的油門動力輸出調整,這也是為什麼有的h20一腳油門下去車感覺能飛起來,有的一腳踩下去就沒那麼快了。
    當然,這些也是可以通過中控屏幕進行自由調整自己的駕駛模式,以性能模式來跑,動力輸出又不同。
    讓紅星訂單數量激增的這場事故,說來也是有意思,車主也是倒霉催的,趕上一輛大貨車側翻,h20被壓在下面,而後面的大貨車剎車不及時,又給它來了一個追尾,把整台車都給頂到了側翻大貨車的下面。
    當交警和救護車來的時候,白布都準備好了,等著把側翻的大貨車給扶正後,然後把車主給拉出來蓋上白布拉走。
    結果當大貨車扶正,人家車主自己從已經完全破碎的車窗里爬了出來,全身上下最嚴重的傷勢就是臉上……
    汽車主氣囊爆炸的時候,他貼在方向盤上面的一個五角星標志正好炸在他的臉上。
    車主自行走到交警身邊的時候,全場人都一股不可以的表情,大貨車司機更是從死了媽的表情變成一臉驚喜。
    這死人和不死人,可是兩碼事。
    h20車尾全部變形,車頭也全損,唯有整個乘員艙,a柱和b柱都變形,可也承受住了這次壓力,讓交警都嘖嘖稱奇。
    “這是我第一次見這種嚴重事故只有臉皮受傷的車主,這紅星汽車的用料這麼牛逼嗎?幾十噸的大貨車壓上去,愣是乘員艙完好無損。”
    後續根據交通部門調查,這輛滿載的大貨車因為路滑加上疲勞駕駛導致側翻,負此次交通事故的全部責任。
    一周只讀七天書︰“什麼?你是說先被大貨車壓住,然後又被大貨車追尾,車主只受了皮外傷?而且他不貼那個小五角星,連臉都不會受傷?這t的是坦克嗎?”
    小王同志h︰“臥槽,臥槽!怪不得陳總在發布會上面用大量的篇幅就介紹了這個籠式車身,這是真td的硬啊,這都能讓乘員艙一點事沒有。”
    愛吃蘿卜的大熊貓︰“好吧,我算是看出來了,h20這台車上,最低配的就是h20的車主了,氣囊位置不能放任何東西的常識都不懂?”
    瀾星城的若小︰“不對勁,很不對勁,我是一個汽車行業的從業者,h20的車身結構很不對勁,按理說哪怕陳總再強化車身結構,用再好的鋼材,這種事故下,也不可能說能保證乘員艙完好,要麼大貨車的沒那麼重,要麼紅星用了我們想不到的新鋼材。”
    一語驚醒夢中人,這下子不少車企紛紛對h20進行了一番乘員艙踫撞和壓力測試,測試的結果也果然不出所料。
    乘員艙整整經受了45噸的壓力,才逐漸開始變形,也就是說哪怕一輛99a壓上去,都有一定可能保證乘員艙駕駛員的生還。
    “這不科學!”
    “這個價位的h20不可能用得上超高強度特種鋼材,不然他們的成本絕對遭不住! ”
    “可就算用了特種鋼材,這個性能指標也不正常啊,這最終能承受的壓力已經超出了超強特種鋼打造的籠式車身的閾值。”
    一眾車企的工程師是百思不得其解,開始對h20上面用的鋼材和設計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和他強度一樣的鋼材沒它輕,和他一樣輕的沒有它的性能好。
    這不科學啊。
    喜歡黑科技︰誰讓他這麼造手機的請大家收藏︰()黑科技︰誰讓他這麼造手機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