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星河急于求成的心態,想著在短的時間內做出來漂亮的、亮眼的政績,為自己的仕途升遷之路添上濃濃的筆,這樣的心態,促使他脫離了實際的情況,盲目自信,也盲目上馬一些不符合實際的項目。
一般的情況下,書記作為一把手,是掌控全局性的事情,尤其是人事方面的事情,對經濟建設方面,大多數都是掌控大方向,具體落實都是政府一把手操作,所以官場流傳這樣的說法︰書記管政治建設,政府一把手管經濟建設,分工明確,各司其職。
一旦書記插手經濟建設,成為了強勢的書記,啥事情都過問,這樣的話,作為政府一把手,無外乎就是兩個結果。
一個是針鋒相對,黨委一把手和政府一把手對著干,誰也不服誰;另一種情況是,政府一把手淪為書記的附庸,沒有一點點自主權,或者是被書記壓得死死的,成為了一個有名無實的擺設品。
別人也許是這樣的情況,但是,韓景不同于別人,他不會像別人那樣,走對抗或者是服軟的路線,無論是什麼人做黨委一把手,他不會走極端路線,他有自己的一套行事風格。
韓景深知官場復雜,一味對抗只會兩敗俱傷,而完全服軟又會失去自我和為政的初心。
面對信星河強勢插手經濟建設的情況,韓景表面上配合信星河的決策,積極參與那些項目的討論會議,提出一些看似支持卻又帶有理性分析的意見。
私下里,他開始暗中深入調研那些盲目上馬項目的實際情況,收集數據和基層反饋。
當信星河的項目開始出現問題,比如資金短缺、民眾反對聲漸起時,韓景沒有急于指責,而是帶著自己調研的數據和解決方案找到信星河,誠懇地說︰“信書記,目前項目遇到了這些狀況,咱們或許可以調整下方案,我這里有個新的思路,既不違背最初的目標,又能貼合實際情況。”他希望用這種方式,讓信星河認識到脫離實際的問題,同時也維護好兩人之間的工作關系,共同推動地方的發展。
如果信星河是一個真正的寬容大度,理智的政治人物,對韓景提出來的誠懇的建議,肯定是會鄭重其事的,認認真真的思考的,不會執著于自己的想法,而是以地方發展為重。
可信星河並非如此,他覺得韓景這是在質疑他的決策,是在故意給自己難堪。
信星河黑著臉,對韓景的提議很不耐煩,他打斷韓景的話︰“我有自己的判斷,這些項目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你不用擔心害怕什麼的,前怕狼後怕虎的能干出來什麼?出了問題我一個人承擔全部責任,這樣總行了吧!”
韓景心中一沉,但還是保持著冷靜,他再次強調︰“信書記,我是為了項目能更好推進,也是為了咱們地方發展。”
信星河卻冷哼一聲,拂袖而去。之後,信星河更加獨斷專行,對韓景的態度也愈發冷淡。百些項目的問題愈發嚴重,資金缺口越來越大,民眾的不滿情緒也達到了頂點。
其中最主要的是恆信地產和雲上輕軌兩人個項目,這兩個項目都是信星河一手抓,從立項到開發再到後續推進,韓景多次提醒也被信星河無視。
恆信地產項目因選址不當,周邊配套設施不足,房子賣不出去,資金回籠困難,施工方也因拿不到錢開始停工抗議。
雲上輕軌項目更是由于前期勘測不精準,遇到復雜地質問題,建設成本大幅增加,工期嚴重滯後,民眾出行不僅沒改善,還因施工造成諸多不便,怨聲載道。
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兩個項目都存在未批先建的問題,前期的論證還沒有結果,項目就開工了,等于說是先上車後補票。
要是不存在問題,還比較好說,關鍵是項目存在這樣的或者是那樣的問題,恆信地產只不過是拍下來了地塊,就開始賣房子了,這根本就不符合國家制定的政策制度。
明知不符合,還這樣做,而且還不在少數,韓景統計一下,甘西省全省的地產公司,幾乎都是恆信地產的,韓景有種預感,這事情不簡單的啊!
明知違規操作了,還是一路綠燈,以前是什麼樣的情況,韓景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管不了,現在不一樣了,自己權限內的事情,要是再不出手管,自己不但要承擔責任,而且後果也很嚴重。
因為許多人到上面上訪,控訴恆信地產違反合同,不兌現合同,上級部門也開始關注這些問題,派人下來調查。面對調查人員,信星河依舊嘴硬,堅稱項目沒問題。
而韓景則如實匯報了自己前期調研的情況和提出的建議。隨著調查深入,信星河盲目決策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他開始慌了,試圖甩鍋給韓景,但韓景有充分證據證明自己一直理性提醒。而且許多事情的決定都是發生在自己來甘西省之前,這樣的黑鍋,韓景怎麼會背呢?
生姜還是老的辣,信星河不知道使了什麼手段,也不知道找了什麼人,下來的調查組最後也是雷聲大雨點小,找了個無關緊要的人承擔了責任,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韓景對這樣的事情也見多了,都是官場老人了,什麼樣的事情沒有經歷過?有些事情雖然表面上看似平息了,但韓景知道,隱患並未消除。
那些項目的問題依舊擺在那里,像顆定時炸彈。信星河經此一事,表面上收斂了些,可私下里對韓景的敵意更深了。
他暗中使絆子,在一些工作安排上故意刁難韓景。然而,韓景並未被這些小手段影響,他繼續按照自己的計劃推進各項工作。
他利用自己的人脈和資源,在農業方面進行改革,信星河搞城市建設,韓景搞農村建設,這也是常委上定下來的,過一段時間要看結果的,孰對孰錯大家都會有一個判斷的。
對農村建設,韓景是集思廣益,不像信星河那樣搞一堂言,家長式工作方式,而是走民主,而且還把相關權限下放,他組織農民成立合作社,引入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發展特色農業產業。
農民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農村的面貌也漸漸有了改變。但信星河看到韓景的農村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心里愈發不平衡。
他想找機會再次打壓韓景,于是他利用自己的人脈關系,在資金審批上給韓景設置障礙,
還在會議上故意質疑農村建設項目的可行性。韓景早有預料,他拿出詳細的項目規劃和已經取得的成果數據,有理有據地回應信星河的質疑。
同時,他積極與上級部門溝通,爭取到了更多的支持和資源。隨著時間推移,韓景的農村建設項目成果顯著,農產品銷量大增,農民收入提高,農村基礎設施也得到改善。
而信星河的城市建設項目卻因遺留問題不斷,陷入了更大的困境。民眾對韓景的認可度越來越高,信星河的處境則愈發尷尬。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話說的真是正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