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張玉想種煙
老朱氣,遼王更氣。老朱拔刀四顧的時候,他正躲在張玉家里喝悶酒。
張玉性格本來就很沉穩,自滿足一戰封侯的夙願後,現在心性更沉澱了不少,性格很佛系,在家里帶孩子。
第一個穿越的孩子出生時,他當時忙于坐鎮撫順工業區,無暇顧及。沒想到這孩子出生後不久就發高燒,遼東的軍醫又隨遼王西征,這個孩子最終還是沒有保住。他稀里糊涂穿越當了爹,又稀里糊涂飽受了喪子之痛。
好在他的零件還管用,老婆很快又給他懷上一個,等他遠征回來的時候,這個孩子已經能在地上到處跑了,雖說是個小丫頭,他卻一直當成心肝寶貝似地抱在懷里,連煙都戒了。
他甚至按蒙古人的習慣取乳名為“別吉”,意為公主。這是張玉唯一張揚高調的地方。
“咱們剛來的時候,可是你說的,到什麼山唱什麼歌。你現在怎麼跟我以前那中二青年兒子似的。”
听說了遼王這幾天接連戲弄老朱後,張玉還是像一位兄長一樣說了遼王一頓。
遼王此時還是氣鼓鼓的,答道︰“在我看來,他這個糟老頭子才穿越到了後世,像個中二青年。他也不想想,此一時、彼一時,勃羅哥現在可是帶著一幫女真將士為大明鎮守伊犁河谷哩,還能如此羞辱人家嗎?”
張玉進一步開解道︰“他就是個老小孩一個。他要看大壩、看兵工廠,你就讓他看唄,又不會少你一塊肉?你提朱大能和畢杰的事干什麼,不是故意掃他的興麼?”
遼王答道︰“我是提醒他,不要被朱大能忽悠瘸了,交趾不是那麼好收復的。一是交趾人善于叢林游擊戰,二是那里的瘧疾太厲害。”
提到朱大能,張玉也深有同感。要是別人,他是不屑一顧的。但是自己一起穿越而來的兄弟,那就不一樣了。
他想了一會兒,說道︰“大能這人,其實挺有心眼,並不像面上大大冽冽,拍馬屁超過我們十倍。我看是皇帝是被大能忽悠瘸了。大能現在啊,怎麼說呢?功利心太強,浮躁,一心想恢復爵位。到長春之前,我再和他談一談,盡一下兄弟之誼,如果他一意孤行,只有靜候天命了。”
遼王︰“……”
提起朱大能,遼王也是頭痛不已,這家伙才像是個中二青年,動不動就要發一下癲,還時不時地要耍一下小聰明,還讓你沒辦法對付。
兩人踫了一杯酒後,很快又換了一個話題。
遼王道︰“如果老頭子不來,我可能專門搞一個龍舟賽歡迎你,然後親自去廟街一趟。其實元代就在那里建了一座美麗如畫的奴兒干城,現在那里的蒙古人、赫哲人都歸順了,但還有一些小部落在搗亂,易信多次來信請求支援。”
張玉答道︰“廟街戰略價值不大,你沒有必要親自去。”
遼王反問︰“怎麼沒有必要?滿清時還從寧古塔派人和老毛子打了一仗。咱們天天笑話滿清這個不行,那個不行,你看內地漢人政權對這些邊疆地區的治理反而不如沒有文化的蒙古人、女真人。”
張玉也反問道︰“你身體吃得消麼?听說你在收錢走後,又病了好幾個月。我就納悶,你以前身體不是怪好的麼?怎麼穿越後老是暈倒?”
遼王苦笑︰“我也不知道。不光是李濟,京城太醫院的葛神醫,周王府的李恆,好一點的醫生,都給我診治過,也沒查出具體原因,只是說可能是出生時體質虛,落下病根。你說體質虛吧,這東北的補品快讓我吃了個遍,生的三孩子也生龍活虎。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上天給了開了一扇門,就要關一扇窗戶。”
張玉只好說道︰“那你還是先把身體保養好。大能有一點說得很對,你不要老是把自己累成個工地上的項目經理似的。”
遼王又道︰“不累行嗎?就拿你以前的扶貧經歷來說,那農民純樸是真,目光短淺也是真。不讓他看到好處,他不會跟你搞這養殖,那種植的。你看我們以前扶貧搞的些合作社,但凡出現一點點風險,第一個鬧著要退股的就是我們想幫扶的農戶。”
張玉勸道︰“現在遼東的老百姓不一樣。他們都跟著你看到了好處,看你跟神一樣。再說,我也可以幫你。”
遼王問道︰“你不想帶兵了?”
張玉笑道︰“體驗一把就行了。听說你想把煙葉整成個納稅產業,這個煙葉交給我吧。論種煙,除了大能,就是我了,就是老李他都不如我。”
遼王︰“……”
听昔日的老兄弟不想帶兵了,要去種煙,遼王很是吃了一驚。
張玉的穩重,他一直是知道的,所以他每次離開遼東,都讓張玉替自己鎮守後方。
但是,他沒想到張玉此時是如此決斷。也許是張玉功成名就後害怕功高震主,激流勇退,也許因為自己成了王爺,和他成了君臣關系,中間有了一道越來越深的鴻溝。難道兄弟又要少一個嗎?……
遼王獨自喝下一口悶酒,放下酒杯,說道︰“好吧,人各有志。不過遼王府的參謀長位子一直給你留著。”
盡管他把話說得很大氣,但是神情之中釋放出的幾分落寞,自然也逃不過張玉的眼楮。
見遼王站起身準備離開,張玉又和遼王好好解釋一番。
“我這次南下,發現一個叫陳誠的參謀,悟性很高,和曹楚材有得一比。你給他一個位子,軍務這塊,我就扔給他打理。我安心把煙葉產業給你搞起來,爭取跟後世一樣,用一個煙頭換一個子彈,用一條煙換顆炮彈,讓每個煙頭都成為遼東騰飛的希望。”
“那好吧。我就把原來的渤海國都交給你經營,渤海國以前也叫震國,到是暗合你這個震遠侯的封爵,也許冥冥之中也是天意。”
“渤海國?”
“從長白山以東,一直到烏甦里江以東,是渤海國的故地,曾經盛極一時,除了盛產糧食外,還盛產銅礦。後來也許是因為氣候原因,遇到冰河期,也許是因為契丹人的入侵,這個文明突然說沒就沒了。我一直在想,成立一個渤海都司,重新恢復那里的文明。”
“都司駐地放哪里?”
“渤海國曾有五京,除了南京在現在的朝鮮境內外,其他四京都在長白山和牡丹江一帶。我想,既然叫渤海都司,還是以牡丹江渤海國上京龍泉府為中心。”
听說遼王要開發渤海國,張玉好像又來了興致,和遼王對著地圖研究了半天。
“我倒覺得海參崴位置更好一些,交通方便,向北可以兼顧廟街,庫頁島,向南可以兼顧圖們江,向西可以兼顧牡丹江。關鍵是我到了那里,可以一手抓海參,一手抓煙葉。”
“這也不是不行,不過你再看看北島的位置,是不是比北邊的庫頁島更好?”
“這不是倭國的嗎?你準備干掉倭國?”
“你想多了。倭人現在還在南邊三個島上叉魚吃哩,這島上居民和庫頁島一樣,都是苦夷人,算起來算是倭人的半個祖宗。”
“可是倭人不承認他這個祖宗啊?”
“……”
“王爺,晚上就在這里隨便將近用點便飯吧?”
很快到了晚上,張玉風韻猶存的老婆前來打招呼。
遼王這才想起來,這兩口子為大明的國防事業犧牲了兩年半的性福生活,著實不容易。
張石穿越後的第一個孩子夭折了,遠征之前,老婆又給他懷了一個,等他征戰回來後,這孩子都兩歲了……
遼王不忍心再破壞張玉來之不易的晚年幸福,隨便找了個借口離開了張玉家,悄悄溜到王府外面的遼沈昌公司總部大樓過夜。
遼沈昌公司總部大樓在沈莊南下之後就在開工、打基礎。在沈莊回來之前已經修好了。由于這兩年公司賺了不少錢,裝修也是極盡奢華,連地板都是南洋天然柚木鋪設的。
因為擔心失火,遼王要求沈陽城內的建築一般不得高過四層,但這座大樓因為遼王府的關系,建了五層,因此也算是遼東一座標志性的建築。
公司高管在樓上都有一個套間,生活設施盡善盡美,基本按後世的會所、公寓那一套搞的。
明月作為公司財務總監,自然在樓上也有一個套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