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臘已經逃走了麼?”
杭州城內,兵部尚書的許貫忠向林沖幾人問道。
林沖一躬身說道︰
“回大人,方臘只帶著幾十個人狼狽逃竄,看路線應該就是南方的大理國了。”
“太好了……”
許貫忠帶著招牌性的淡笑,輕輕一拍手掌道︰
“陛下下令讓我們向大理和安南等國動手;
安南這些國家還好說,大理國卻對趙宋,對我們客氣有加,使得我們不好意思對他動手。
這次正好借著大理國包庇方臘,我們可對大理展開霹靂行動,迅速奪下他們的國家……”
“尚書大人,我蒙古鐵騎請戰!
十日之內定然會奪下大理國……”
張遼第一時間站出,向許貫忠一抱拳道。
“張將軍不急!”
許貫忠一擺手道︰
“南方諸國原本都是中原的藩屬國,如今只有一個大理還算恭敬,我們不必把他們趕盡殺絕。
以許某之意,我們所有大軍歇息幾日,幾日之後同時行動;
由盧將軍的左先登軍前去攻打大理;
杜將軍的右先登營先留在江南,畢竟江南百廢待興;
陛下即便是派來官員,一時之間也難以梳理清楚。
張將軍的蒙古鐵騎,和太史將軍的鐵騎營分別去攻打遠處的蒲甘(緬甸),和安南(越南)兩國。
對于這兩個搖擺不定的國家,那就不需要講什麼仁義道德了。
能殺便殺,以奪取他們的國家為目的……”
太史慈和張遼幾人紛紛點頭應和。
許貫忠又頗為感慨地接著說道︰
“如今陛下大業已成,天下已定,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
你們諸位將軍以前跟隨陛下征戰四方,立下赫赫戰功,為陛下的大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是現在已經沒有那麼多戰爭和動亂需要你們去平定了。
因此,你們以後為陛下開疆擴土、積累功勞的機會也不多了。
所以,你們要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為陛下盡可能的向南征討……”
張遼頗有同感的點頭道︰
“許尚書言之有理,如今北方和西方都有將軍們去開疆擴土。
張某听聞陛下還要派鄭成功將軍從海上一路向東;
我們唯有南方這點功勞了;
這次務必要做的漂漂亮亮,讓陛下滿意才是……”………
時光匆匆,轉瞬間劉正彥已經登基整整一年了。
這一年的時間,劉正彥精勵圖治,中原百姓的內心中,已經從趙宋的子民轉化成乾國子民,其中也包括江南的所有百姓,也已經徹底歸心。
方臘逃到大理國之後,並沒有去投靠段氏王朝,而是隱姓埋名躲在了民間。
等盧俊義的左先登軍趕到,大理國的國主段興智才知道方臘給他們帶來了潑天大禍。
此時的大理國其實也已經開始沒落,早就沒有以前的強硬。
盧俊義沒費多大功夫,便把大理給奪了下來。
一路向南的蒙古鐵騎和鐵騎營;
他們以殺戮為震懾,同樣很快奪下了安南和蒲甘國。
不過這些鐵騎到了南方,因為水土不服,折損了不少人馬……
一路向西攻打的冉閔,曾經回來過一次;
他原本手底下有兩萬的乞活軍,現在攻打了幾個小國家之後,他手底下的兵馬像滾雪球一般,發展到了接近四萬人。
劉正彥接見過冉閔之後,直接調撥給他了五千帶著中正式步槍的神機營兵馬。
另外又調撥了井木軒郝思文、拔山力士唐斌、姚平仲、折彥文等幾個副將;
讓他們帶了幾路輔軍,前去協助冉閔繼續西征……
從海上向東推進的鄭成功,帶著剛剛招攬的太湖四杰;
還有劉正彥後來調撥來的天目將彭 、陳達、楊春等幾個輔助的副將,一路直奔琉球和東瀛國。
他們之所以去東瀛,就是因為劉正彥之前就有這個想法。
他想讓鄭成功帶著艦隊去一趟東瀛,目的很明確——搶劫!
此時的東瀛,即日本,正值平安時代末期。
這個時期的日本處于相對封閉和保守的狀態,對外交往較少,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專注于國內的發展。
此外,東瀛的銀礦資源逐漸被開發出來,產量豐富。
而劉正彥盯上的就是這些銀礦。
他希望鄭成功能利用強大的火炮力量轟開東贏的國門,將大量的白銀帶回大乾,以充實國家的財政庫藏。
劉正彥認為,這樣做不僅可以獲取巨額財富,還能滅掉他前世對東贏骨子里的憎恨……
最後就是北方的陳慶之、趙雲和羅成他們了。
如今的北方局勢變得愈加棘手起來。
遼國的耶律敖盧斡,這個野心勃勃、利欲燻心的家伙;
為了能夠徹底擊敗萬壽公主,將她置于死地,從而鞏固自己的地位,竟然不惜忘記國仇家恨,暗中與金人勾結在一起,妄圖借助金人的力量來消滅自己的親妹妹。
然而,萬壽公主畢竟只是一個女子,盡管她擁有非凡的智慧,但面對親情的糾葛,她始終無法狠下心來,對自己的兄長痛下殺手。
若不是有丞相喬道清和國師馬靈這兩人,以及陳慶之等眾多能臣猛將的全力協助,萬壽公主恐怕早已被耶律敖盧斡吞噬得連渣滓都不剩下了。
現在的北方成了劉正彥最為關注的地方。
自從滅了方臘之後,劉正彥又得到了不少積分;
他把所有的積分都兌換成治理地方的精銳官員。
這些從系統內兌換出來的官員,絕對忠心耿耿。
劉正彥也放心把他們派到偏遠的地方做封疆大吏,不怕他們會造反。
另外經過這一年的開科取士,劉正彥也收獲了一批年輕俊杰,各級官員的制度愈加完善,也更加充足……
這一日的朝會上,眾臣議論的還是遼國之事。
畢竟遼國安不安穩,關系到乾國在幽州的都城。
“陛下,以臣之見,我們對遼國已經沒有什麼好藏著掖著了,不如派出重兵,一力碾壓過去就好……”
尚書令李助率先出列說道。
劉正彥的眼內也流露出些許不耐煩的神色;
他微微一點頭,眼光掃過群臣,緩緩開口說道︰
“李愛卿言之有理,朕也想一勞永逸的解決遼國;
正好虎豹騎和陷陣營都正在待命;
不知其他愛卿可有其他好辦法?”(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