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說一遍!”
一向沉穩的李出塵在此刻激動的很。
連忙上前抓住柳梨的雙肩,再次確認起來。
此時的柳梨淚流如珠,神色極是哀傷。
“三日前,韓師兄曾找到我,托我將此玉簡轉交于你,隨後他便登上了掌門所在的艦樓,再也沒有下來!”
“當時你的死訊已經傳開了,但韓師兄仍堅持說李師兄你是大氣運托身之人,不會死在這里。”
听完柳梨的描述後,李出塵松開對方,身形踉蹌退後。
剛剛因為激動太用力,以至于築基初期的柳梨肩膀都酸痛起來。
接過對方遞來的玉簡,其上的靈力印記正是白星竹的。
這也證明了柳梨所言非虛。
在平復了心情之後,李出塵將手中玉簡貼在額頭上。
其內是白星竹留給自己的一封信,大致意思就是自己有急事要先行返回雲夢州,可持此玉簡作為信物來尋她。
里面還附帶了一份紫廬大陸七十二州的地圖。
然而這里面並沒有韓青石留下的信息,李出塵也沒有心思去研究這份地圖,草草便將這枚玉簡收了起來。
整個人倚靠在牆邊,陰沉的臉。
明明才分別不久,如今已是天人永隔。
有些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不覺得難受,可若發生在身邊之人的身上,那這種痛苦將要強上數倍。
這一切來的太突然,李出塵沒有任何心理準備。
若是韓兄一腔熱血,投身戰場隕落也就罷了。
沒想到竟死在肖雲的手中!
“韓兄到底為何去找掌門?”
“韓師兄沒有說。”
“韓兄為何會找到你?”
“師妹我如今拜入黑冥峰,韓師兄就是我的傳道師兄,他沒有因為我出身卑微而小視我,反而在修行路上助我良多。”
“如今韓師兄身死,師妹心頭怨氣難平,這才在這巨艦中等待李師兄。”
听完柳梨的陳述,李出塵站在原地沉默良久。
對此,柳梨心中也只有絕望。
就算等到李出塵又如何,也不過是將韓師兄托付的東西交出而已。
李出塵如今的境界也不過就是金丹巔峰,談何為韓師兄報仇。
那肖雲是煉尸宗的掌門,想要殺掉他,談何容易?
“韓青石……如今的尸首在哪兒?”
“我也不知,不過古柴長老這幾日似乎心情很不好。”
听到這個,李出塵眼中閃過一絲異色。
黑冥峰的掌座正是古柴,同時也是韓青石的師傅。
“就當沒見過我,你也沒見過韓青石。”
說著,李出塵丟給柳梨一只儲物袋,里面是一些靈石以及築基期合用的丹藥和靈材。
韓青石生前照拂的小師妹,自己自然也不能就這樣放手不管。
李出塵這邊剛要推門去,柳梨哀求的聲音在身後傳來。
“還請李師兄一定要為韓師兄報仇!”
柳梨說完之後,自己也覺得荒誕。
形勢比人強,如今李出塵在名義上已經死了,境界上也不過就是金丹巔峰。
又如何與那把肖雲抗衡。
可李出塵給她的感覺就是這件事能成,這種自相矛盾的感覺讓她也很困惑。
李出塵推門而去,臉色陰沉如水。
穿過幾個游廊之後,站在了一間靜室門前。
門扉上起伏著大量符文印記,顯然是有防護禁制。
“我說你要不要先考慮……”
山雞哥這邊本想勸說一句。
誰料李出塵伸出兩根手指,往身前那麼用力一戳。
防護禁制就好像面皮一樣,硬生生的被他戳了一個洞。
隨後手指一勾,直接將這防護禁制撕開。
如今均值兩萬點的肉身之力,已經是能做到以力破法。
要知道這種程度的肉身之力,就是對上元嬰中期的體修也不遑多讓。
這還是李出塵沒有進行鬼體化增幅的效果。
!
隨後一腳,眼前的木門就被李出塵踢的粉碎。
而在房間內整理戰場情報的正是黑冥峰掌座,古柴長老。
面對突然出現的陌生修士,古柴先是一驚。
在發覺闖入者是金丹巔峰後,立刻大手一揮。
腰間煉尸袋噴吐出八道黑氣,幻化成八具形態各異的煉尸撲殺而來。
這是古柴長老的得意之作,八苦尸。
當年李出塵剛拜入煉尸宗時,武青眸帶著自己挨家挨戶的敲門要錢。
在古柴這里見識到的,就是還未祭煉完成的八苦尸。
一個照面就用出了這殺手 ,顯然是這古柴察覺到了眼前之人極其危險。
然後下一刻,令他更意想不到的事情就發生在眼前。
那頭戴斗笠之人抬手便抓住了沖殺在最前面那頭煉尸的腿。
緊接著將其當成長柄武器,瘋狂地砸向其他的煉尸。
力道之大,那些原本以肉身之力見長的煉尸根本無法抵抗。
見情形不妙,古柴長老雙手合十。
場上被打的七零八落的八苦尸再次化為黑氣,圍繞在李出塵的周圍。
“八苦怨合囚!”
古柴長老八苦尸為陣眼,直接在李出塵的周圍形成了一座通體烏黑的八角牢籠。
每一角上都有一盞尸頭鬼燈,豆大的蒼綠尸火飄忽不定。
“你這個賊人,就等著化為骨渣吧!”
八盞尸頭鬼燈,依次燃起熊熊尸火。
整座八角牢籠如火爐一般燃燒。
要不是這間靜室夠大,天花板夠高。
怕是早就將整座房間一並點燃。
這可不是一般的尸火,怨合囚籠產生的尸火暗含八苦之意。
只要肉身被點燃,受困者就會被這八苦之意折磨的死去活來。
當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雖然不知道這突然闖入之人到底是誰。
但眼下正值正魔交戰,此人一身的殺氣,自然不是什麼良善之輩。
面對同階修士,猶豫就會敗北。
所以古柴長老這邊沒有任何的留手。
然而燒著燒著,這籠子里的尸火似有減弱之勢。
“噬炎!”
喜歡長生送葬︰敲木魚能繼承亡者遺物請大家收藏︰()長生送葬︰敲木魚能繼承亡者遺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