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堂的動靜引起了外邊無數人注意。
有經過這里的。
也有知道吳庸講課,刻意跑來的,但由于是公開課,時間一到,里面就封閉了通道。
所以外邊只能听,不知道里面到底什麼情況。
只是听著里面時不時響起巨大動靜。
外邊許多師生都咂舌不已。
這啥情況?
講個課而已,用不著搞這麼大的動靜吧?!
也因此越發好起來起來。
人也越來越多。
……
里面。
眾多師生還在驚嘆吳庸的觀點。
顧小曼又一次舉起手來,“老師,我有個疑問,按照您的觀點,您說紅樓,前面八十回和後面四十回不是同一個人寫的。”
停頓一下。
顧小曼看著吳庸,“那麼後面四十回的創作者,又是誰?倘若真有這麼個人,您覺得是誰?為什麼在文獻和歷史記載中,卻是從未出現過?”
在先前吳庸提出關于這個觀念,以及後面舉證作為一個文學創作者,對于書內人物性格,和邏輯關系,不會混淆的時候。
其實顧小曼,已經有幾分相信吳庸的觀念。
可由于自幼到大,紅樓都是曹雪芹先生寫的,這種根深蒂固的想法,太過于深。
這讓顧小曼依舊更加願意相信,吳庸的推斷和提出的觀念是錯誤的。
此時。
所有人都看著吳庸。
吳庸笑道︰“我並不能篤定後四十回,但我能確定後四十回,一定不是曹雪芹先生所寫。”
“至于為什麼?”
“我先前就已經提出我依據,一個嚴謹的原創者,是不會混淆筆下的人物性格和改變的。”
“倘若真不是曹雪芹先生所寫,那究竟是誰?”顧小曼依舊不能接受吳庸的說辭,再次重復先前的問題,又補充上了一句,“能做到文筆和曹雪芹先生近乎一模一樣?”
大家又看著他。
正是因為文筆過于相似,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
才導致了這本四大名著之一。
這一兩百年來,無人質疑,是不是曹雪芹先生所寫。
每個人都有屬于的文風。
雖然同為文字,但行筆不同,文風自然也就不同。
這是一種個人慣性。
即便是一個文學圈里。
文風相近的人,只要細細分辨,依舊能分辨的出來,究竟是誰寫的。
可紅樓沒有。
除了人物性格,以及某些一些邏輯問題外。
其余一模一樣。
根本分辨不出來。
“拋開其他不談,你想現在知道後四十回續寫者,我現在就可以回答你是誰。”
吳庸看看她,回應道︰“根據我的推斷,後四十回的續寫,正是高鶚。”
“????”
“?????”
高鶚?
高鶚又是誰?
學生們一陣懵。
史書上有這麼個人物?
然而作為紅學的愛好者,資深者,在場不少同學和老師們都知道高鶚是誰。
顧小曼皺皺眉,“吳老師,您這推斷也太過于武斷吧?高鶚先生是紅樓整理者,將紅樓的原稿保存至今,才有了這本四大名著之一。”
“高鶚先生,的確是給我們現代文學做出了貢獻,但他只是紅樓的保存者啊。”
“而且,再退一萬步講,曹雪芹先生和高鶚先生,兩人根本不屬于同一個時代。”
“因此,更加不可能是後四十回的創作者。”
許多學生听明白了。
這個高鶚,敢情紅樓的整理者?
這吳庸是直接把整理者和創作者混淆,本末倒置了啊。
眾人直接無語了。
你這有說服力?
沒有任何一點說服力,誰相信啊?
這不是胡編亂造嗎?
前排的教授老師們面面相覷,那是一個大無語了。
唐啟彬這位院系主任,整個人臉黑的不能再黑了。
搞什麼啊?
當著這麼多媒體記者和學生們,亂說啊?
“宋校……”唐啟彬咬牙說︰“再繼續下去,咱們院系,可真就丟臉丟到國外去了。”
宋清照側臉看看他,“嗯?”
唐啟彬無奈說︰“暫停了吧?現在停止,頂多丟臉一段時間,要是繼續下去,這吳庸不知繼續整出什麼驚世駭俗的話來。”
“到時候,就算咱們是京大,也堵不住媒體悠悠之口啊。”
旁邊也有老師教授勸。
宋清照還只是微笑,“听听。”
唐啟彬皺著臉,嘆了口氣。
行吧行吧。
你是領導,你說了算。
……
話筒里。
吳庸聲音傳來,表情依舊還是如同原來一樣淡定,“顧同學剛才所言,曹雪芹先生跟高鶚先生不是同一個時代,這一點我不苟同。”
“曹雪芹先生離世1763年,48歲。而當時的高鶚先生,25歲。”
“兩者相差23歲。”
顧小曼說︰“就算是同一個時代,不能證明,高鶚是和曹雪芹先生同為紅樓的創作者?”
吳庸回應,“顧同學請注意言辭,而是續寫。”
顧小曼看看他,“續寫?”
“是的,就是續寫。”吳庸繼續說︰“更準確表達我的觀念是,紅樓夢原稿一共多少回,我並不清楚。但由于不知名原因,八十回之後,原稿遺失。”
“而彼時的高鶚,作為紅樓的追捧者,續寫了後續四十回。”
“也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一百二十回通行版中的後四十回。”
現場一陣嘩然。
遺失?
高鶚補了後續四十回?
這,這他大爺的不是扯淡嗎?
“證據呢?”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原稿遺失?你怎麼知道原稿遺失,又怎麼知道後四十回是高鶚續寫的?”
“扯淡,絕對是扯淡。”
“而且,根本就沒有任何依據啊,如果有依據,吳老師請你拿出證據來。”
許多同學都氣呼呼的站了起來,大聲反駁。
吳庸瞧著他們,沒有生氣,反而是很欣慰。
面對質疑。
敢于大聲質問。
這才是莘莘學子。
吳庸微笑道︰“我能舉證,自然是有依據的。”
“只不過大家太過于執著紅樓內容,從而忽視了,遺落在外關于紅樓不是同一個人所寫的依據。”
吳庸將手機連接後面的大銀幕。
屏幕放亮。
這兩天找尋的資料,拍攝截圖的片段,清晰的顯露在大銀幕上。
喜歡都重生了,誰還混娛樂圈啊請大家收藏︰()都重生了,誰還混娛樂圈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