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許多人都是紅樓的忠實愛好者。
    對于吳庸提出前面八十回和後面四十回,不是同一個人寫的,這完全是顛覆了所有人內心的觀念。
    接受不了。
    完全接受不了。
    立馬就有記者站了起來,大聲反駁道︰“胡說八道!完全是胡說八道!”
    “你有什麼證據證明你說的是真的?”
    “自古以來,兩百多年,從來沒有人說過質疑過並非同一個人!”
    “你……你這……”
    已經氣的語無倫次。
    吳庸斜眼看他,“我再重復先前說過的話,在我的課堂中,除了我的學生可以提出問題外,其余人不得擾亂秩序。”
    “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吳庸指了指門口,“如有下次,出門左拐,不送。”
    那男記者臉色頓時就黑了。
    還想反駁。
    立馬就被旁邊一個年紀稍大的記者給拉住了,“這里是京大,是吳庸的主場!”
    那男記者心有不甘,可一看門口處的安保人員已經看著他,一肚子火坐了下來。
    沒敢繼續吱聲。
    吳庸這個言論屬實太過于驚世駭俗,多少頂級教授曾經也嘗試過講紅樓啊?
    不管其中是任何觀點。
    但從來沒有人敢質疑過,這本書前後不是同一個人寫的。
    吳庸嚴肅道︰“我知道我提出的觀點,大家一時半會接受不了,但是沒關系,以後的時間很長,我會行動來證明,我所說的一切。”
    “當然作為我的學生,而紅樓更是古典文學學術界中不可邁過去一道坎,大家可以在課堂上跟我辯論。”
    “對與不對,在我講完之後,大家可以細細分辨。”
    對?
    對個錘子啊?
    即便是在場中許學生都是吳庸的鐵桿粉絲,看著吳庸一路走過來。
    學術是最為嚴謹的。
    縱然是粉絲,可以單討論到關于紅樓,沒有人站在吳庸這一邊。
    這完全是顛覆了他們研究紅樓的初衷。
    沒有人質疑過,這本書不是同一個人寫的。
    倘若真證實了。
    無疑是將他們根深蒂固的想法,徹底打破。
    試問。
    一個來自于古代的封建時代老百姓,突然間來到了現代社會。
    吃穿自由,言論自由。
    誰他嗎一時半會能接受啊?沖擊太大了。
    難以接受。
    也必然會在古典文學學術界中,造成了巨大的驚濤駭浪。
    “吳老師!”
    舞台下,一個男學生突然間站了起來,“您的觀點,我不認同!”
    吳庸笑笑,“哦?怎麼個不認同法?”
    “反正就是不認同。”那男學生面容很青澀,一看就是剛上大學。
    至于吳庸問的怎麼個不認同法。
    他怎麼知道不認同啊?
    反正就是不認同,太過于顛覆觀念這幾十年的觀念。
    吳庸笑呵呵的說︰“古典文學的辯論,講究的是考證以及邏輯性,你說不認同,自己屬于自己的觀念。”
    “這位同學,我問你一句,”吳庸對著話筒,“你看過多少遍紅樓?”
    男同學停頓了幾秒,很認真的回應,“我父母,以及爺爺奶奶,都是老師,且都是中文系的。紅樓,從小看到大,不下五十遍。”
    眾人詫異看他。
    這是書香世家啊。
    自幼到大,耳濡目染,能看不下五十遍,這絕對是紅樓最忠實的愛好者。
    難怪會第一個站起來反駁吳庸。
    “五十遍,很不錯。”吳庸點頭笑道︰“你在看過通行版的五十遍中,可曾在書中或是在文獻,乃至于歷史中,見過或是听過,這一百二十回,都是曹雪芹先生自己親筆寫的?”
    吳庸又加了一句,“有嗎?”
    那男同學傻眼了,腦袋一陣懵,沒有,根本沒有見過啊。
    其余同學們也是一陣懵。
    吳庸說的,貌似也沒有任何問題,不管是文獻,或是其它地方,根本沒有任何關于紅樓這一百二十回,全都是曹雪芹先生一個人寫的。
    大家很想反駁吳庸的言論。
    可此時腦海中,卻想不出任何可以反駁的理由。
    其余來听課或是看熱鬧的老師教授們,眉頭緊皺,苦思冥想。
    最終,也如同大家一樣。
    無法反駁。
    吳庸巡視了眼禮堂所有人,笑了笑,“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會剖析紅樓這本四大名著之一。”
    “我所講的,大家所見所聞,將會顛覆你們對紅樓的認知。”
    “同時,我也希望大家根深蒂固的想法,可以稍微松一松。”
    “全身心投入我所講的理念當中。”
    “為什麼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沒有其他三本出名?”
    “為什麼書中會出現如此嚴重的邏輯硬傷?”
    “為什麼人物之間的串聯和性格,前文後文會變得如此反常?”
    吳庸嚴肅道︰“倘若大家拋開內心最抵觸,最不願意認可的想法,這不是同一個人寫的。”
    “是不是其中邏輯硬傷,就能解釋得通了?”
    “是不是人物性格改變,就能說得通?”
    吳庸又看向了大家,“我想問問在場有幾位同學是看過《悟空傳》和《三體》的?”
    兩千多人中。
    有將近一半的人舉了手。
    吳庸意外的說︰“原來我的書,在咱們國內也這麼受歡迎啊?”
    大家沒有笑容。
    只是看著他。
    也不明白吳庸突然間轉變話題,是什麼意思。
    吳庸繼續問,“在場有沒有寫過書,或是嘗試過寫書的同學?”
    稀稀拉拉舉起了手。
    大概有二三十個人,男男女女都有。
    吳庸指了指顧小曼,她是舉手的學生之一,“顧同學,你是一個作者,你在寫一本書之前,是否會固定好一個人的性格?”
    “是的。我發表過言情類型的小說,目前成績也算不錯。”顧小曼不假思索的回應道︰“在之前走過不少彎路,憑著一個想法,一腔熱血,沒有大綱,沒有主線,沒有人物刻畫,只有主角,就開始寫。”
    “在前面一兩萬字,還算是可以。”
    “但寫著寫著,後面越發的別扭和難受。最後導致一本書,根本寫不下去。”
    顧小曼無奈笑了笑,“當然,我也很如願以償的成了小說界常說的‘撲街作者’。”
    喜歡都重生了,誰還混娛樂圈啊請大家收藏︰()都重生了,誰還混娛樂圈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