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狄仁杰詢問王鐵漢獲救詳情時,如燕的心不禁猛地一緊,仿佛漏跳了一拍。
自己從並州而來,卻救下了從平州而來的王鐵漢,確實有些巧了,不過安排的還算合理,應該能騙過狄仁杰吧……
王鐵漢听到狄仁杰的問題,輕嘆一聲,緩緩道來道“末將自出了平州,原本一路太平,誰知到了神都以北的河陽驛,竟遭到一伙紫衣人的襲擊。”
“末將拼死殺了出來,卻也因此身負重傷,昏倒在道中,恰好遇到了如燕小姐,這才得以生還。”
如燕和王鐵漢一個從西北方向來,一個從東北方向來,也只有在共同終點洛陽附近才能踫到。
狄仁杰聞言果然緩緩點頭,認可了這一說辭“又是紫衣人……看來這伙紫衣人能量不小啊,王孝杰已經如此小心提防,你的行蹤還是被他們發現了。”
“如果王大將軍的奏疏不能送達,後果不堪設想。如燕,幸虧有你啊,不愧是我狄仁杰的佷女!”
“謝叔父夸獎。”如燕笑道。
狄仁杰擺了擺手道“好,夜深了,你們都辛苦了。我已經讓狄春把東跨院收拾好了,去休息吧。”
“多謝叔父。”如燕點了點頭,幾個僕役又從門外進來,扶著王鐵漢,下去歇息了。
待眾人走後,李元芳來到狄仁杰身後“大人,對方是有備而來,朝中有內奸,在外有突厥為援,此情此景,與幽州案簡直一模一樣。”
狄仁杰點了點頭道“是啊,承遠派來的肖豹沒有受到襲擊,但王孝杰的牙將王鐵漢卻被盯上了,這說明什麼?”
李元芳不假思索道“內奸一定出自王孝杰軍中。”
狄仁杰點了點頭,又疑惑道“一語中的,現在平州大軍的處境恐怕不容樂觀。只是我有一點不太明白,王孝杰為什麼會說突厥與大周開戰,還請朝廷調大軍北上。”
“這有什麼不妥之處嗎?”李元芳有些不明白狄仁杰的意思。
狄仁杰笑著解釋道“與突厥交戰的是承遠所部,王孝杰的消息必然是來自承遠。可承遠明明說突厥的事另有蹊蹺,請朝廷謹慎行事。”
“王孝杰何以能言辭鑿鑿,說兩國已經開戰,令朝廷調大軍北上。現在契丹還未平定,又要與突厥開戰,王孝杰身為大將,如此激進,令人憂慮啊。”
李元芳想了想道“也許王孝杰並沒有想這麼多,只是請朝廷提前防範。畢竟沖突是確實的,誰也不能保證突厥是不是下一刻便大舉進犯。”
狄仁杰腦海中還有另外一種看法,但還並不成熟“也許吧。事關重大,來不及拖延,我要連夜具折,向皇帝說明此事。”
——
次日一早,狄仁杰火速入宮,將王孝杰的奏報轉呈于武則天。
武則天聞訊後喜、怒交加,喜的是李盡忠身死,怒的是東硤石谷兵敗,還有不能明說的軍中內鬼之事。
除此之外,突厥人卷入戰爭也讓女帝憂心忡忡。
前線又遭新敗,按說該在朝中重新找一位名將掛帥增援,但事情涉及內奸和突厥,沒有人比狄仁杰更合適擔當此任了。
于是狄仁杰出任河北道行軍大總管,提調河北道一切軍政,節制河北諸軍,自王孝杰、趙既以下,皆听其調遣,便宜行事,征討契丹,同時防備突厥。
至于王孝杰所參奏的甦宏暉,因作戰不力,又怯戰而逃,致使大軍兵敗,罪無可赦,著即遣使處死。
丘靜為大軍供給糧草不力,難辭其咎,就地免職,檻車押送回京師,交有司論罪。
王孝杰本人則因籌劃有功,戰敗又事出有因,而且能力戰突圍,保住了大軍主力,因此不加罪責,且暫代平州刺史,繼續征討契丹。
趙既手下的將士都各有封賞,而趙既本人只在勛官上升了一轉,看樣子是要等徹底蕩平契丹後一起結算功勞了。
事不過三,這一次女帝最信任的狄仁杰親自出馬,她的耐心到了極限,準備徹底蕩平契丹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朝野上下最終還是決定向甘、涼一帶增兵,到底是加劇了大周和突厥兩國之間的緊張程度。
——
朝廷的詔命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傳向北疆,與此同時,肖豹也帶著狄仁杰的回信向趙既復命。
趙既端坐于帥帳之中,細閱信函後,目光轉向肖豹,問道“狄公那邊還好嗎?有沒有出什麼事情?”
肖豹躬身稟報道“回將軍,屬下剛到狄府那天,有一個刺客混進狄府,想要刺殺狄公,幸為李將軍擊退。”
趙既聞言,眉宇間閃過一絲疑惑“擊退?李將軍讓刺客跑了?”
肖豹點了點頭道“正是,听張環他們說,那刺客還是個女的,竟能和李將軍周旋,好生厲害。”
趙既心中暗自揣測,以為女刺客是如燕,又問道“信上說,狄公的佷女如燕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