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刀行

第184章國祭與登神者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張老西 本章︰第184章國祭與登神者

    隨後的路程,再無波折。</br>眾人也算是見識到了華山之險峻。</br>他們離開毛女洞,穿過雲門,到達青柯坪,隨後便要經過千尺幢。</br>這是山崖間裂出的一道縫隙,古先民于崖縫中鑿石而上,傾斜角度近乎于直上直下。</br>台階異常狹窄,只有半步,且冰雪未消。</br>此界華山可不像李衍前世,有各種防護,還有鎖鏈牽拉借力,空空蕩蕩,跟個冰滑梯差不多。</br>若非幾人身手了得,就連王道玄和嚴九嶺也是經常翻山越嶺,多半會滾落下去。</br>此地也號稱太華咽喉,傳聞乃漢代時打通。</br>原本山勢險要無路,有人見猿猴上下跳躍,于崖縫間穿梭,跟隨猿猴而登,才發現這條路。</br>杜甫詩中曾言︰“車廂入谷無歸路,箭括通天有一門。”</br>當然,這里亦是扼守山門的要沖。</br>兩側崖壁頂端,遍布小石窟,高不過一尺,宛如神龕,整齊排成一列,布滿仙神石刻。</br>李衍能嗅到,神像上皆有香火繚繞,神罡匯聚,仿佛眾多仙人正低頭注視著他們通過。</br>頂端出口處站立著兩名道人,遠遠望見幾人,便恭敬拱手問道︰“可是來自長安的李道友?”</br>“正是。”</br>李衍加快腳步,迅速離開千尺幢。</br>他抬頭仔細打量,只見兩名道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皆著玄色道袍,身背寶劍。</br>與山下那道人截然不同,這二人眼神清淡,表情也顯得和藹許多。</br>“貧道玉風子。”</br>“貧道玉寒子。”</br>兩名道人一番自我介紹,便微笑開口道︰“師父讓我們在此等候,說務必要款待好來自長安的李居士。”</br>眼看眾人全都上來,二人當即抬手說道︰“諸位,請隨我們來。”</br>太玄正教規模龐大,幾乎統攝整個神州道門道統,內部派系更是紛繁繁雜。</br>李衍與純陽院道人素無交情,如此熱情相待,定是因為之前示警之事。</br>眾人隨道人前行,穿過陡峭山壁,于積雪嚴寒中跋涉,很快便來到一座道觀前。</br>“諸位,此乃望仙觀,常供教內同道休憩。齋飯已備好,諸位可先歇息,師父稍後即來。”</br>矮胖的玉寒子微笑介紹道。</br>李衍連忙詢問,“我等參加開窖法事,先前來的道友們都在何處?”</br>高瘦的玉風子回道︰“此為北峰,他們在蓮峰。諸位莫急,此處環境更佳。”</br>說罷,還眨了眨眼。</br>李衍頓時會意,拱手微笑道︰“多謝,誠如二位所言,此地甚好。”</br>走進望仙觀,古柏蔥郁,隔絕塵囂。</br>觀中建築古樸,飛檐積雪,石欄紅牆,年頭看起來很是久遠。</br>給他們安排的廂房也簡約雅致,木床散發松香,被褥溫暖,窗邊茶幾上泡著香茶,角落香爐青煙裊裊,令人心寧。</br>不久,道童便將齋飯呈上。</br>竹筍炒木耳、紅棗軟糕、還有蔬菜湯和素餡餃子。</br>說實話,賣相尚可,味道只能說一般。</br>但在華山頂峰能吃口熱乎的,已是奢侈,畢竟山上沒法種糧食,往來物資都需要人力運輸。</br>眾人狼吞虎咽,加上幾壺熱茶下肚後,登山的疲倦也隨之一掃而空。</br>玉風子所說的師傅還未前來,眾人也就閑聊,打發時間。</br>嚴九齡儼然成了中心,他學識淵博,對華山的各種典故可謂是一清二楚,引經據典,听得眾人津津有味。</br>他一番感慨,“想不到毛女竟真的存在…”</br>李衍可是親眼見過的,對毛女那可怕模樣記憶尤深,于是詢問道︰“听來嚴兄對毛女之事頗為了解,可否為在下講述一番?”</br>“當然。”</br>嚴九齡微笑說道,“這毛女本是秦時宮女,後來在秦亂之時,遁入華山。”</br>“她得仙人傳授秘法,傳聞能夠食松針而長生,漢時《列仙傳》中便有著相關記載……”</br>“待到太宗初年時,陶太白到華山采藥,聲稱見過毛女,還與之交談。蔡元長亦是如此,他華山見到一婦人,渾身長滿綠毛,目光攝人,行走如飛。”</br>“傳聞這毛女不知饑寒,每當夜深人靜時,便會朝拜北斗……”</br>李衍听罷,若有所思。</br>他暗自琢磨,听這典故,怎麼都覺得,與那《長生仙庫》有關。</br>食松針長生,莫非是某種服食之法?</br>或許正因如此,毛女神魂才能存留至今,不被香火沖散。</br>只可惜,年代久遠無法探究,自己雖然能通神,卻無法與之交談,著實不清楚當初具體發生了什麼。</br>見嚴九齡學識如此淵博,李衍心中一動,從懷中取出一物,正是從袁巴那里得到的鳳凰金飾。</br>“嚴兄,不知可認得此物?”</br>嚴九齡接過後,仔細端詳一番,眼中詫異之色越來越濃,詢問道︰“李大俠是從哪里得到,這是荊巫之令,沒想到關中也有。”</br>“從一位朋友手中得到。”</br>李衍隨意敷衍了一句,詢問道︰“荊巫…是荊楚那邊的傳承嗎?”</br>嚴九齡點頭︰“沒錯,此物涉及到一些隱秘,說實話,在下也在研究,其來源,涉及到國祭之禮。”</br>“歷朝歷代雖有國祭,卻各不相同。夏商不敢言,但周朝始出‘社稷’之名,周禮講究頗多,秉承夏商兩代之禮,正所謂‘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br>“周末之時,禮樂崩壞,諸侯國祭祀皆有側重。例如齊魯三晉,乃是供奉五帝與齊地八神……”</br>“而楚國唯信三帝,分別為黃帝、帝俊和帝顓頊,同時還供奉十神,如東皇太一、東君、雲中君、湘君等……”</br>“至于秦地,更偏重其主神少䛏J椎郟 簿褪竊勖欽 髟闌 街 瘛9識旱壅棟咨咂鷚澹 獍咨弒闥凳前椎壑 櫻 笳髏鵯亍  lt;/br>“漢朝初立,立新禮,詔令各地神靈祭祀進入長安,與秦故神一同受祭。《史記•封禪書》中就言道︰其梁巫,祠天、地…晉巫,祠五帝、東君、雲中君、司命…秦巫,祠社主、巫保…荊巫,祠堂下、巫先、司命…”</br>漢宮秘祝!</br>李衍頓時了然,這不就是夜哭郎和商山一脈的源頭麼…</br>嚴九齡則繼續道︰“待至漢末,天下動蕩,玄門正教興起,加上方仙道惹出禍端,原漢宮的祭祀便停止,相關巫祭也返回各地。此物便是荊巫手令……”</br>說著,嘴角露出笑容,“在下從小就對這古代祭祀之禮頗感興趣,家中收藏了不少此類物件。可惜,要前往京城趕考,否則定邀李大俠看在下收藏。”李衍正色道︰“若有時間,定上門拜訪。”</br>听嚴九齡這番話,他有種預感。</br>這些東西,或許就和登神者有關。</br>眾人交談間,天色已然昏暗,夜空明月初升。</br>忽然,道觀外傳來雜亂腳步聲,只見一名老道帶著眾多道人闊步而入。</br>他身形高大,須發皆白,五官敦厚,面容紅潤,看著年紀不小,但闊步行走間,頗有一番氣勢。</br>李衍看到後,頓時面色微變。</br>他能感覺到,這老道身上竟聞不到任何味道,這是武者抱丹後才有的表現,說明對方最少是個丹勁高手。</br>這在玄門中已是少見,畢竟修士還是以術法為主。</br>“貧道淨虛子,乃純陽觀監院,見過諸位居士。”老道聲音溫厚,聞之竟隱有雷鳴之音。</br>雖其說話談吐,令人如沐春風,但莫名有種氣勢,令眾人心中震懾。</br>“見過前輩!”</br>眾人連忙見禮。</br>就連沙里飛也收起了嬉皮笑臉模樣。</br>畢竟都是關中玄門,一番相互介紹後,竟還扯上了關系。</br>原來這老道與咸陽城隍廟的廟祝青陽子乃是至交好友,有了這層關系,說話便更加親密。</br>淨虛子嘆道︰“這次還要多謝李小友,若非你示警,險些出了大事。”</br>“這旱魃凶物,唐末時便掀起動蕩,一直鎮壓于龍虎山。待前朝南北對峙,天下陷入戰亂,便不知所蹤。”</br>“長安執法堂折損過半,又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運來華山。若在此地出了事,我純陽宮還有何顏面鎮守華山?”</br>李衍連忙拱手謙虛道。“都是毛女神示警,在下不過是代為通傳。”</br>“無需客套,通神之能可不是人人能有。”</br>淨虛子擺了擺手,將手中小木盒取出,“此物是小友示警才得以斬殺,貧道不敢貪功,就以此相贈作為謝禮。”</br>說罷,在眾人好奇目光中將小木盒打開。</br>只見里面是一條類似蜥蜴的異獸,身軀狹長,不過一尺左右,長著六只足,背上還有兩個隆起。</br>“這便是肥遺?”</br>李衍眼中升起一絲好奇,“這可是《山海經》中傳說之物,沒想到能親眼看到。”</br>靜虛子點頭回道︰“只是肥遺幼體。”</br>李衍有些疑惑,拱手道︰“恕晚輩無知,此物有何用?不是妖異,還有妖眚之氣嗎?”</br>“哈哈哈…”</br>淨虛子撫須笑道,“天地之間,一陰一陽皆有道,肥遺因災厄而生,雖有禍患,但亦是福運。”</br>“妖眚之氣已被我等清除,鎮壓在這華山之巔,三日後便會消散。”</br>“這肥遺尸體也是堪稱天靈地寶,凡癲癇瘋病,一切蠱蟲,將其干燥後磨粉吞服,一口便可治愈!”</br>李衍一听,眼楮頓時一亮。</br>按這說法,此物可不得了。</br>藥醫不死病,能立刻治療某種病癥的藥物,已經堪稱神藥,更何況還能殺蠱蟲。</br>今後若踫到巫蠱高手,也有了解救之法。</br>“那晚輩就不客氣了。”</br>有此收獲,李衍自然不會錯過,恭敬收下。</br>淨虛子撫須笑道︰“這是你應得的。此外,開窖那日,小友可第一批前往挑選。”</br>李衍和王道玄听罷,連忙感謝。</br>要知道這開窖後第幾批挑選,可是大有講究。一般來說,是玄門正教為先,各地法脈次之,旁門得了令牌的最後才挑。</br>到時,只會剩些殘羹冷飯。</br>沒辦法,這就是玄門,天地之間的規矩也向來如此,拳頭大的吃肉,沒能力的喝湯。</br>“小友便安心留在此地居住,若有什麼事,都可與玉風子交代,貧道諸事繁忙,就不打擾諸位居士休息了。”</br>一番交代後,老道便急匆匆離開,顯然還有要事處理。</br>眾人相視一笑,剛上華山便得了這個機緣,明顯是個好兆頭。</br>就在這時,嚴九齡面帶猶豫,咬了咬牙,拱手道︰“李少俠,有件事想求您幫忙。”</br>經過一番交談,李衍對嚴九齡觀感十分不錯,微笑道︰“嚴兄請說。”</br>嚴九齡拱手道︰“在下母親三年前得了瘋病,遍尋名醫無果,嘗試請了玄門中人也沒用,終日瘋瘋癲癲,連吃飯都無法自理。”</br>“作為人子,實在是揪心。在下遍尋大山,也是向諸神祈求讓家母好轉…”</br>李衍一听便知其意,微笑道︰“無妨,你上京趕考便是,我等正好要離開關中。”</br>“�雈H諞牧曄前桑 墑樾乓環猓 業人車郎廈啪戎巍!lt;/br>按淨虛子說法,這肥遺干後磨粉,只需少許就能治病,幫忙救個人而已,並不算什麼大事。</br>“多謝李少俠。”</br>嚴九齡滿臉感激,“在下薄有家資,定不會讓諸位吃虧。”</br>說罷,便急匆匆返回屋中寫信。</br>李衍微微一笑,看向沙里飛和王道玄。</br>“要不,之後前往鄂州?”</br>“好啊,正想去荊楚之地見識一番…”</br>……</br>次日,天還蒙蒙亮,李衍便已起身。</br>華山乃洞天福地,道觀中雖不是靈竅,但一番拳腳演練下來,也是感覺渾身舒暢。</br>就在這時,有小道童進來稟報︰“李居士,門外有人求見。”</br>李衍連忙出門,果然是熟人。</br>來者正是萬掌櫃,旁邊還跟了個讓他有些意外的人,赫然是荊楚隊伍中,那對梅山教的師徒……</br>(本章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潑刀行》,方便以後閱讀潑刀行第184章國祭與登神者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潑刀行第184章國祭與登神者並對潑刀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