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藝兩兄弟,開始思考,如果自己也用點心制作一部好電影、特效大片。
不說有這麼高票房吧,哪怕少點,是不是也能一樣能大力提振股市。
說不定不用搞這麼多資本操作?
“哥,別想了,你得先有小陳這個級別的編劇,再來個靠得住的商業大導,才有希望達成類似的效果。
年輕一點的導演,哪個能有這種水準?”
過往的大導風格幾乎已經固定,自然是不用多想。
王忠軍了然的點點頭,確實,太難了。
索性還是擺爛吧。
費心費力說不定還吃力不討好。
還是買公司,整資本運作,搞房地產更賺錢。
其他電影人也看了陳麟風的這期訪談,聊到的關于春節檔以及大宣發的作用,還是很值得認可的。
不過前面那段,讓大家有點不太繃得住。
他那麼推崇江文的《讓子彈飛》,顯然是真愛啊。
張一謀都有些吃味,咱們在一塊拿的奧斯卡啊。
你就算喜歡,也該最喜歡《夕陽》才是啊。
陳凱鴿更是不滿,我那麼喜歡你的作品,你不應該禮尚往來,多吹一吹我的《霸王別姬》嗎?
還能不能一起愉快的討論了。
馮曉剛,嗯,馮曉剛什麼意見都沒有。
他早習慣了業內大導不把他放在眼里。
這種裝逼互吹的時候,肯定沒人能想起他。
這三個老牌大導還能坐得住,沒有因為《你的名字》的票房成績,而太過于在意。
其他導演可不一樣了。
像是寧昊,和黃博聊的時候,滿是羨慕。
“博子,我多想跟這位學弟一樣,來個天下皆驚啊。”
他失落,甚至憤懣,“可我現在連電影都上映不了。”
“會有那麼一天的,只要別松緊,別氣餒。”
黃博沒有理會對方後一句話,又像是對後一句話的回應。
徐錚又一次想到了在心頭縈繞許久的想法。
不能再猶豫了,小陳導演能從演員轉成導演,現在搞得這麼輝煌。
我不說跟他比,至少不會太差勁吧?
公路片加喜劇,肯定能搞。
他撥通了王保牆的電話,決定找這位小老弟合計合計。
郭凡在和朋友家人們䱇瑟,《你的名字》也有他的一份,其中男主穿越回三年前的那段特效,就是他幫著溝通的。
看著朋友們欽羨的目光,他心中舒爽,但心中也隱隱有了另一個念頭。
“有朝一日,我要自己導演出這種水平的電影,不讓老師專美于前。”
徐可、林超餃、陸陽、文牧野……
一個個電影人,深受震動,產生了新的想法。
在一天能拿兩三千萬就滿足的時代,出現了一個單日1.5億的怪物。
對大家的刺激太大了。
初三,報收1.3億票房。
連續三日票房過億,基本可以確定這部電影未來的票房走向。
多家預測機構,將電影最終票房,定在了15億以上。
陳麟風沒有太在意,春節檔是國內頭一回,沒有以往數據做參考,哪有什麼可預測的。
網友們可在乎的不得了。
他們就像是業內人士一樣,非常關心《你的名字》的票房數據。
“真能15億?那不是超過《阿凡達》了?”
“這幾天的數據能維持著不掉太狠,應該問題不大。”
“好緊張啊,希望能維持住,感覺跟自己拍的電影似的。”
“已經三刷了,我有不少朋友也是多刷,問題應該不大。”
“這麼好的電影就應該多拿票房,希望超15億。”
“……”
六公主還是在同一時間,開起了《你的名字》的專題,差不多已經成了春節系列特別節目。
主持人︰“您覺得,《你的名字》為什麼能獲得如此大的關注度和這麼好的成績,陳麟風導演在其中作對了什麼?”
專家︰“第一,陳麟風導演作品,他又和劉茜茜一起主演,這兩個國內最頂尖的明星合作,本身就會備受大眾關注。
第二,上映前期和貓眼聯動,投入了巨大的營銷資源,貼片廣告、社交平台宣傳、線下地推等等宣傳手段,進一步擴大關注群體。
第三,選擇春節這個檔期,可謂是神來之筆。
春節的時候,大家都在家,看電影其實是個很好的娛樂消遣方式。
去年《阿凡達》在春節的成績不錯,很多公司其實有注意到,但他們都沒有陳導敢賭,或者說,其實這也是自信。
全力lln春節檔,獨佔一個前人沒有發現的好檔期,此為制勝之道。
第四,貓眼這個購票平台的半價補貼票,讓很多人覺得有優惠可佔。
第五,也是最關鍵的一條,《你的名字》質量非常好,形成了口碑效應。
看過的都說好,引得周邊親朋好友,或者網絡看客,新生好奇,也去了電影院,如此循環,加大了輿論熱度。
這種種因素匯集在一起,造就了《你的名字》的票房奇跡。”
“……”
其實這時候,各個影視公司已經差不多探究明白,《你的名字》何以獲得這樣奇跡一樣的成績。
正如這個專家所說,《你的名字》天時地利人和佔盡,全程也沒有防著誰。
大家都是看的明白的。
他們自己調查的結果,和專家差不多,最多不過多一條排片因素。
畢竟今年春節,實在沒有電影和小陳競爭。
這五條,或者說六條,本身也算得上,想要取得高票房的關鍵因素。
一些影視公司,開始想辦法,盡可能復刻其中的因素或者手法。
比如第一條,陳麟風和劉茜茜搞不來,低配一點的也可以嘛。
想想《颶風營救》的房龍,也是類似的道理。
果然還是大片、大投資、大明星,更能吸引觀眾進電影院。
再則,大量的宣發,也是大片標配,這自不必多說。
檔期方面,春節檔以後肯定要爭一爭,除非小陳又看上了這個時間。
票補,這才是讓眾多影視公司,真正眼前一亮的東西。
好東西啊,就跟超市打折一樣,只要一降價,觀眾不還是巴巴的來看電影?
他們這賬算的明白,看看《你的名字》就知道了。
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打折,也不是長時間打折。
其實從初三開始,就沒有什麼打折了。
但《你的名字》票房還是沒有太多變化。
足以說明,票補吸引觀眾,擴大口碑,帶動整體票房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有些電影公司,還看到了更深的東西。
這次《你的名字》是獨佔檔期。
其他時候,競爭者眾多的情況下。
前期用票補吸引的觀眾多,還能幫著爭取排片,進一步擴大票房。
簡直太有用了。
大家盯上了這個新玩法。
徐武最近幾天,接到了好多通電話,有詢問相關流程的,也有直接表達合作意向的。
年都過不順暢了。
但他甘之如飴,充滿了打工人的主人翁意識。
嗯?
好像少了點什麼。
“不是還有最後一條嗎?”有老板這麼問下屬。
“老板,陳麟風這種作品質量,太難了,咱們還是搞點簡單的比較實在。”
“……”
只能說,這幾年國產電影拉胯,不是沒有原因的。
初四初五,《你的名字》分別以1.2億和1億的成績收尾。
這也是最後一天上億了。
初五一過,有些開工早的打工人,可能就要去上班了。
還有一些高中的學生,要去上學。
總體的觀影人群會略有下降。
因此,後面兩天,維持在平均8千5百萬左右的票房。
10天下來,合計9.3億,已經趕上了《颶風營救》的國內票房。
早則明天,晚則後天,就能輕松跨過10億這道坎。
所有人,包括陳麟風自己,都沒想到。
時間剛來到2011年,在《阿凡達》給華國電影人一記心頭重擊之後。
僅僅過了一年,國產電影就有可能超越它。
這些日子以來,幾乎每對外公布一次票房成績,就有一大票電話,打到陳麟風這里。
有時候,甚至不等公布,就有人獲知了數據,提前來恭喜。
顯然,他們無比的關注《你的名字》的票房成績。
這里面有相熟的導演、演員,也有燕影學校里的老師、同事。
鐵總、趙長田這種親朋長輩,也特地來關心。
更有趙局長這種相關部門的領導。
過年的時候搞出這麼大彩頭,幾乎各類新聞都在報道,屬實是出大風頭了。
劉茜茜那邊也差不多。
她作為電影中,和陳麟風並駕齊驅的女主角,受到的關注,並不比自家男友要少。
也就這時候是過年,不論是企業還是電視台、媒體,都有不少在休假。
否則電話早就被打爆了。
其實現在也差不多,張欣和梅姐,包括公司留守的人員,都收到了不少年後的邀請。
可惜這兩人年後都要出國拍戲,根本沒空。
劉茜茜一點也不覺得可惜,感覺自己機智的一批。
還好有拍戲做擋箭牌,她可不想跟去年那一陣,忙的快要瘋掉了。
業內的那些女明星可羨慕壞了。
這麼大一波熱度,你不想接,有的是人想接啊。
可惜根本沒法轉移。
只能眼睜睜看著劉茜茜如此暴殄天物。
越是多的,就給她更多,越是不足者,想瘋了也沒有。
世間之事,概莫如是。
2月10日,初八,《你的名字》前日票房7300萬,總票房正式超過10億。
全網嘩然!
今天有點小卡文,本來說好的加更,看看後面哪天補上吧(www.101novel.com)
